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第1073节

  斯波克操着半吊子中文对着他打了个招呼。

  王青松走近一些,看了一眼台子上,一个火柴盒大小的东西,两边附带着十几个镀金针脚。

  旁边的人立马让开。

  斯波克直接递给了他一个防静电手环。

  王青松戴上以后拿起东西看了看。

  表面镀金材材质。

  看了一会笑着问道:“怎么样?成功了?”

  斯波克闻言一阵的兴奋。

  在那里说着。

  今天老板要过来,翻译也没有离开。

  旁边一个女翻译在那里翻译着:“老板!这是一块收音机的芯片,里面一共集成了17个各种功能的晶体管。……”

  将大概的情况说了一下。

  随后说道:“这块芯片集成的晶体管,可以让物品的体积更小,相比价格要比使用所有晶体管的价格要便宜一半,当然了,这是量产的价格,实验室的价格要高很多。”

  王青松安静的听着。

  心里则是在那里琢磨着。

  17个晶体管,实在说太少了,后世一块芯片上集成200亿个晶体管。

  相比之下,一个是天一个是地。

  但是至少完成了从O到1的突破,这个很重要。

  主要是因为现在已经有光刻机了,所以早期的理论技术已经有了,这些人能这么快造出来也不奇怪。

  剩下重要的自然就是技术发展。

  至于斯波克说的价格。

  之前是一个一个晶体管焊接在电路板上,斯波克说的价格是这17个晶体管总和的价格。

  现在一个芯片集成了17个晶体管的功能。

  单个价格比这17个每一个都贵非常多,但是比这17个总和要便宜一半。

  收回了思绪笑道:“斯波克,我会继续增加研发费用,光刻机全套技术我们需要自己掌握,也要继续研发,除了光刻技术,集成电路方面,我希望能在三年内做到2300个晶体管。”

  他记得,1971年英特尔生产出来的第一款芯片4004,就是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

  摩尔定理,晶体管数量每12个月翻倍,性能提升且成本减半。

  这个定律在他这里肯定会打破。

  斯波克闻言在那里思索着:“boss!这或许是个很难完成的任务。”

  王青松见状笑道:“没关系,我肯定会帮忙的,研发要继续,但是我们也要实现量产,将来卖设备。这个事情还需要你来主持!最好能在这里建设相关的产业链。我说的是核心。”

  这话,让斯波克皱着眉头。

  “老板!想要在这里实现量产的话,问题倒不是很大,但是建设相关的产业连我感觉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你也知道,这里的地实在是太小了。这将是一笔非常大的投资。”

  王青松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

  不过他还是说道:“我明白,就按照我说的来,慢慢发展。”

  美国的硅谷现在有一些半导体企业,但是现在真的不是很多。

  真正发展起来是八十年中后期的半导体爆发期。

  哪怕是英特尔这样的公司,也才刚刚成立,也就几百万美元的规模。

  他为什么不能发展出来另一个类似硅谷的存在呢?

  只要他能拿出来许多超越这个时代十几年的东西,一样能吸引大量的公司入驻,不一定全都要他一个公司完成。

  如果是他一个公司完成,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投资。

  哪怕是他现在的收入,也不一定能支撑的了。

  当然了,他也就是想想。

  只能说有机会就试试!

  发展肯定是需要发展的,如果能顺带发展出来一个另类的硅谷,那自然是最好了。

  随后笑道:“斯波克,如果有一个伟大的企业在你手中诞生,这不也是一件好事情吗?这些是我带来的一些资料。”

  一边说,一边将自己带来的手提箱子拿了出来。

  斯波克闻言拿起来其中一本,在那里看了起来。

  “接近式光刻?

  掩膜与晶圆间保留氮气间隙,减少污染但受衍射效应限制,分辨率约2μm

  投影光刻?

  采用缩小倍率投影物镜,分辨率显著提升。后续发展方向为步进重复光刻(掩膜固定,晶圆步进运动)。

  步进扫描技术:为适应芯片面积增大和线宽缩小(如0.25μm以下),采用动态扫描方式,掩膜与晶圆同步运动,提升曝光均匀性。……”

  看了一会,斯波克猛抬起头来。

  王青松轻轻点了点头。

  接近式光刻技术是第二阶段流行的技术。

  而投影光刻更是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技术。

  至于第四阶段,他有资料,只不过现在拿出来一点意义都没有,这些人也看不懂,就没必要拿出来了。

  斯波克看着这些资料,十分的入迷。

  哪怕是看着目录都感觉有不少的灵感。

  特别是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子,正是斯波克去外面请回来的大佬。

  此时正一副饥渴的样子看着书本。

  嘴里时不时的发出惊叹的声音。

  王青松看着对方说道:“斯波克,这些书就就交给你了,希望不要让我失望。”

  斯波克闻言这才抬头:“boss,放心好了,保证完成任务。”

  王青松见状笑着点点头:“好了,东西交给你们,这些之前你们已经签订过合同,如果泄露出去,将会有惨痛的代价。”

  “好的老板,我们都是有执业操守的人。”

  斯波克在那里保证着。

  王青松闻言轻轻点了点头。

  至少研究出来的技术现在都归属公司所有,将来这些人如果离开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当然了,人才方面确实是一个问题。

  内地不会把大佬派遣过来。

  港岛这边只有港大这边有人,杜婉婷已经和港岛形成合作,那边已经有人开始陆续过来。

  但是这些人的数量毕竟有限。

  毕竟港大只有一个大学。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

  科研方面,有时候一个天才真的能顶一个团队,天才实在是太重要了。

  收回思绪,和这些人打了个招呼便离开了这里。

  技术有突破,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但这不是他的全部。

  没有去杜婉婷那边,因为杜婉婷出国谈生意去了。

  王青松离开了厂区,重新回到周颖这边。

  ……

  翌日,正常去机床厂上班!

  来了以后,他在那里琢磨着一个事情,要不要在港岛开一家机械厂。

  港岛看着不大。

  未来会有很多的工厂这边,对于机加工的需求很大。

  而且,有了机床厂以后很多机床都能拿出来,维修也更加的犯方便。

  思绪间,就看到陈飞过来了。

  “青松,你小子真的行啊!这次考试你第一!终于第一了!”

  听到这话,王青松笑了笑。

  机床厂招人过来培训是需要考试的,每个月一次,考试的内容除了课堂上教的,还有很多不属于课堂的。

  来了以后,他的成绩就一直垫底。

  也就文化课一直保持着前几名。

  之所以没有第一,因为这里面有些是大学生、大专生,他的文化课能保持在这个位置已经算是不错了。

  至于陈飞所说的第一,自然是实际操作了。

  收回思绪笑道:“我这也是运气好了。”

  看着他的表情,陈飞啧啧嘴:“运气好?我是看着你从倒数第一,一步一步爬上第一的。”

  他的心里也是一阵的惊讶。

  半年来这都是他亲眼目睹的。

  王青松闻言笑了笑。

  这半年来他可是真的很累。

  白天学不说,晚上继续跟着夜班的人学到八点多,去了周颖那边,更是几乎天天扎在高千帆的机床维修部门。

  那边对他几乎是定点培训,很多不必要的缓解都省略了。

  学习也是基本上都是到晚上。

  回来还要看各种视频学习基础知识。

  偶尔陪周颖出去玩。

  之前约定好一起去后世香港那边旅游的事情都被他给搁置了。

  虽然第一名他有些惊讶,但是也感觉再情理之中。

首节 上一节 1073/11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