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第1030节

  这还不算设备,理论很多大学里都能查到,但是能不能完成,还是需要设备。

  过程需要用到的设备种类繁多,包括氧化炉、涂胶显影机、光刻机、薄膜沉积设备、刻蚀机、离子注入机、抛光设备、清洗设备和检测设备等等。

  没有设备,什么用都没有。

  不过好在这东西有总纲,有细节。

  细节先不透露,先把工艺流程的大概给斯波克,让他先研究一段时间。

  如果可以的话,去六十年代的美国买一套光刻设备试试。

  想到这里,他便开始检查上面的内容。

  确定将其中不合规的东西删除了,这才将用翻译软件,将里面的资料给翻译了一遍。

  光是这个事情就花了两天时间。

  当然了,计算器晶体管的资料也消耗了他一点点的时间。

  周颖还要在老家待几天。

  拿着一堆文件资料,他这才离开这里,重新回到了港岛。

  ……

  重新回来,这里还是一如既往的热火朝天。

  虽然这些内地技术员还是经常出错,但这些人还是那么富有探索精神。

  每个人非常的专注。

  宋文清今天不在,只有唐修远在这里。

  简单询问了一下情况,他便上楼去找李思颖去了。

  李思辰也在这里,不过躺在那里睡着了。

  “阿轩!”

  估计是开门的动静打扰了他,李思辰从床上起来了。

  这是一张单人旧床。

  “你怎么在这睡了?”

  王青松看着他笑着问道。

  李思辰有些不好意思:“太困了,就睡着了。”

  王青松笑着说道:“没事,你睡吧!不行你就去宿舍睡觉,这里有我呢!”

  李思辰不像李思颖,白天从早上起来就要安排,院子里的施工队也在赶进度,晚上还要熬夜。

  确实有点累。

  李思颖白天想睡还能睡一会。

  李思辰摇了摇头:“没事!等一会和我妹一起吧,我也顺便学学。”

  见他这么说,王青松也没去说什么。

  先给杜婉婷打了个电话。

  询问了一下和斯波克合同的问题。

  那边已经拟定好了合同,对方也已经签约了,现在就等着他的技术能到位了。

  王青松闻言便说道:“这样,你让人通知一下,明天晚上我会将一些资料给他。”

  这段时期,国外已经开始研究硅基平面工艺的集成电路。

  其实就是晶体管集成到硅基平面上。

  能早一点尽量早一点。

  杜婉婷闻言答应了下来。

  两人闲聊了一会,便挂了电话,去教导李思颖。

  不过没过几分钟,手机就响了起来,是杜婉婷回的电话。

  “阿轩,斯波克想现在见见你!”

  “这么着急?”

  王青松想了想,便答应了下来:“好!这样吧,去厂子那边。”

  杜婉婷答应了下来。

  挂了电话,王青松看着李思颖说道:“我有事情出去一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看看视频,上面也有讲解。”

  他就是看视频学会的。

  李思颖闻言自然是答应了下来:“好,那你去吧!”

  王青松和李思辰稍微交代一下,便离开了厂区。

  至于底下的人怎么折腾他没有去管。

  出了厂区抹黑开着车向着半导体厂赶去。

  而杜婉婷则是在路口等着。

  看到他的车子,两辆车这才一起驶入厂子。

  此时斯波克正在大院里等着。

  看到两人过来斯波克则是一阵的激动。

  “boss!我要的东西呢?”

  王青松见状,将东西递给了他,笑道;“都在这里了,不过这个还需要签署补充协议,否则的话是不能全部给你的,这个你可以先看看。除了集成电路还有晶体管的生产工艺。”

  翻译过后,斯波克便笑呵呵的抱着东西上楼了。

  王青松两人自然是跟了上去。

  来到楼上以后,斯波克只是简单的看了看计算器晶体管的生产工艺。

  随后便放在了一边。

  接下来看的自然是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

  这一看,斯波克便陷入了进去。

  他看的很仔细。

  随后就是一堆激动的提问,但是王青松都拒绝回答了。

  好家伙,他怎么懂啊!

  他也知道这家伙为什么这么激动了。

  芯片也是经过阶段发展才慢慢成型的。

  现在是的芯片,是晶体管级别,连微米级还属于研究阶段。

  根据器件尺寸,芯片级别可划分为微米级别(1um-100um),适用于一般集成电路;

  纳米级别(100nm-1um),用于高速高密度存储芯片;

  亚纳米级别(10nm-100nm),满足高性能处理器或存储芯片需求;

  以及分子级别(1nm-10nm),专为分子电子学器件设计。

  现在还属于晶体管级别。

  而且晶体管的尺寸都很大。

  一下看到微米级别的芯片生产工艺,怎么可能不让他激动。

第586章

  斯波克看着文件里的资料,皱着眉头问道:“boss!这个CMOS晶体管是什么晶体管?”

  王青松经过杜婉婷的翻译以后,在那里思索着。

  这个东西他自然是关注过。

  而且还重点关注了。

  现在用的晶体管一共有两种工艺,将PMOS与NMOS晶体管,这座工厂生产的都有。

  但就在明年。

  有一个工程师,将将PMOS与NMOS晶体管组合在一起,连接成互补结构。

  这种结构,解决了另外另种静态电流的问题,几乎没有静态电流。

  CMOS的最大特点,就是功耗远低于其它类型的晶体管。

  伴随着摩尔定律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的晶体管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对功耗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基于低功耗的特点,CMOS开始成为主流。

  今天,95%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都是基于CMOS工艺制造。

  而因特尔的第一块电脑芯片,就是用这种工艺制造出来的。

  想到这,他便解释了一下。

  主要是解释这种结构的好处。

  斯波克闻言仿佛进入了另外一片天地,这对他们工厂生产晶体管有着巨大的好处。

  王青松解释完,想到了说道:“能不能利用你的关系,找到一个叫Frank Wanlass的人,他现在应该在仙童半导体公司工作。”

  因为CMOS工艺,正是这个人在明年研发出来的。

  今年刚刚入职。

  这个人对晶体管的研究可以说是非常痴迷。

  而且这个人研究出来以后并没有被重视,后来跳槽了,最后被nasa,发现以后才开始发光。

  当然了,也是因为后期随着芯片晶体管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种低能耗的工艺才开始被大面积推广。

  如果能把这个家伙给挖过来,也算是一个大助力。

  斯波克闻言,这才不舍的将目光从资料里解放了出来。

  看着他疑惑道:“boss,你是怎么知道这个人的?”

  “这个你就不要管了,你可以试着联系一下这个人,这个东西的初步理论可以给他看一下,如果他有兴趣的话,应该愿意过来,当然了,工资待遇不会比那边低。”

  王青松自然不能说是查资料的。

  顺便将一张纸条递给了对方,上面有对方的基本信息,以及入职的公司。

  斯波克接过纸条,看了看。

  最后抬头说道:“可以,正好我这两天要去一趟美国,接几个工程师过来,我可以专门去一趟,但是我不能保证一定能够说服对方。”

  “没关系,尽力就好了。”

首节 上一节 1030/11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