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那年十八 第108节

  “也不知道这部戏到时候反响怎么样。”陈勇喝了口酒道。

  他跟陆恒和郑小龙不一样,陆恒知道百分百会火,而郑小龙曾经做过《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有自己的眼力,而陈勇这是他开公司后投资的第一部戏,心里没谱。

  郑小龙指着陆恒笑道:“有他在,你还担心什么。”

  陈勇哈哈大笑:“这倒也是,连国外都能征服,陆恒在国内的名气更大,应该没太大问题,可能就是关心则乱吧。”

  “对啊,除了他还有周捷,尔康的名气谁不知道,更有陈稻明、王会春他们这些实力派,释晓龙也不错,再加上悬疑破案的类型一直收视率不错,肯定差不了的。”郑小龙道。

  陆恒笑道:“反正咱们的后期得抓紧,争取赶在暑假的时候能播出。”

  “好,这个我会跟着的,第一部剧,肯定要重视的啦。”陈勇笑道。

  晚上,陆恒刚洗完澡,就响起了敲门声。

  “谁啊?”

  “陆大哥,伱睡了吗?”

  “睡了。”

  说着,陆恒拉开了门,但眼睛还闭着。

  门外站着雅琦,顿时“噗嗤”一笑:“睡了还能开门呢?”

  “我梦游呢。”陆恒好笑道。

  “我是老中医,专治梦游。”

  说着,她从陆恒撑门的手下钻了进来。

  “哎,你干嘛?”

  陆恒虽然这么说,但还是关上了门。

  雅琦直接扑上来抱住陆恒:“陆大哥,我喜欢你。”

  此时的陆恒,只围着浴巾,被她这么一弄,浴巾都松了。

  陆恒张开双手:“我可什么都没做啊。”

  雅琦瞥了眼下面,哼道:“没做你这是什么?”

  ……

  这一晚上的佛市某个大酒店里,风声雨声吟诗声,声声入耳

  第二天大家要分道扬镳了,陆恒要去一趟海岛的天涯总部,雅琦嘴上跟他们分别,但随后又悄悄跟陆恒联系,跟着陆恒坐上了去海岛的飞机。

  天涯的人看到陆恒来了,一个个兴奋的不得了,跟过年似的——虽然距离过年也没几天了。

  陆恒跟他们一起开了个会,然后对邢名道:

  “

  网站想要做大做强,得搬家,搬到京城去吧。”

  说着,陆恒给他分析了现在的趋势,比如什么新浪、网易、搜狐等等互联网公司都在京城——实际上,陆恒主要还是为了方便。

  谁特么有那个时间和精力老往这边飞,从北到南几千公里,就算是坐飞机也得几个小时,要算上去机场和候机的时间,更长。

  但陆恒这么一通忽悠,邢名就开始动摇的,其实他根本不知道,未来的一头互联网巨鳄,现在就在离他不远的深市趴着。

  不过,去京城当然也不光是方便陆恒,确实还有一些扶持,以及谈合作的便利。总不能每次接触一个名人就得让人家过来或者你去京城,时间成本和花费都不菲,还不如现在花点钱搬过去。

  反正……林伊轮的两栋楼还有空地,租谁不是租?

  “我考虑一下吧,过完年给你答复。”邢名最后道。

  陆恒也没要他立马执行,见他意动了,也就没再多说。

  在海岛待了一夜,海景房里又是一番春天景色

  第二天一早,回京城的飞机上,雅琦对陆恒道:

  “回京城后我还能找你吗?”

  “你也知道,我有女朋友,在我方便的时候吧……”

  “哼~”

  在陆恒的记忆中,她以后嫁了个比她大二十三岁的家伙,说起来还是张国容的老相识——《英雄本色》里演大反派的李子雄,还有《大唐双龙传》里的与文化及等等,算是港片里的黄金反派,一直“作恶多端”。

  尊老爱幼,陆恒得有点底线。

  雅琦呸道:“你哪天不方便。”

  说的时候,她眼神又瞟下去了。

  “往哪儿看呢,我说的方便不是这个方便。”

  “好啦,我知道,你是大忙人。”

  在机场分别,雅琦提着陆恒给她买的大包小包离开了,陆恒则坐上了徐坤来接他的车。

  汽车发动,陆恒直奔央视,旁边的霍斯燕则跟陆恒汇报这两天的事情,以及春晚那边的反馈。

  到了地方后,陆恒跟林伊轮、周晓欧他们碰了面,然后就看到抱着吉他过来的郭东林。

  “郭哥,你这是要转行了?”陆恒打趣道。

  “那可不。”郭东林拍了拍吉他:“哥也是两栖明星,唱歌演戏都能玩儿得转,不比你差!”

  “我试试。”陆恒笑着去拿他的吉他,郭东林则解带子递给陆恒。

  陆恒故意使了个劲儿,那带子……突然就断了。

  “嗯?”郭东林一愣:“怎么回事,这么不经用?”

  “还是要好好检查一下,免得到时候出状况。”陆恒道。

  他本来没想去拿吉他,但刚刚忽然想起,曾经的春晚舞台上,冯汞弹的时候还好好的,但后来递给郭东林的时候,带子就断了。

  他俩是站在舞台上面的,没有带子挂脖子上,弹吉他的难度就加倍了,不过好在郭东林也勉强应付下来,要不然就该是直播事故了。

  随后郭东林一边嘀咕着“这什么质量啊”的话离开了。

  第一次联排,虽然有些节目有问题,但陆恒他们的节目依然稳定发挥,得到了导演组的夸赞:“继续保持,明天还有第二场联排。”

  “好的。”

  出来后,陆恒接到老陆的电话:“你今年上春晚……还回来吗?”

  “回,等春晚结束我就买最近的机票回去。”陆恒道:“不过你们不用等我了,我回去肯定都正月初一了。”

  “行。”

  感谢古月说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继续求月票呀

第138章 春晚和挨打!(保底三更)

  2000年2月3号,农历99年腊月二十八。

  霓虹的电影结算下来了,截止到1月31号,总票房25.3亿——实际上,到1月17号,票房就超过18亿了,后面这些天增长慢了下来,逐步下滑。

  不过,之前韩平认为能超过二十亿就满足了,比他的期望值又推高了五亿多。

  按照四成分账,也回来十亿,从华夏银行走的帐,再扣掉电影发展基金、消费税等税款,以及汇率结算后,到他们出品方这边,剩下六千六百万人民币。

  他们三家分账,到陆恒这边将近两千三百万,不过这可不是最终收入,年终还需要报税。

  除此之外,国内截止到上月底票房也是两千三百多万,但分账之后,到陆恒手里的就剩下三百多万了。

  不过收益还不止,国家对于获奖都是有奖金的。比如金鸡奖最佳影片奖励一百万、其他个人奖项分别三十万,蒙特利尔电影节和印度电影节这种A类各奖励一百万,还有五个一工程奖励两百万,以及电影总票房超过八千万的奖励两百万,林林总总七百六十万。

  金鸡奖奖项本身没有奖金,印度和蒙特利尔虽然有奖金,但是不多,合计下来各十五万。

  另外还有国外卖拷贝的钱,以及发行碟片的收益。

  总之,这些汇总到陆恒公司的账面上,最终有三千一百多万。

  满足!陆恒十分满足!

  “这算是我过年的大红包了啊~”陆恒看到财务送来的汇表,在办公室里感慨道。

  而其中的大头,主要就是霓虹那边的收入,其次就是国家的奖金和国内票房,当然,如果没有霓虹那边的高票房带来的热度,国内别说两千三百万,恐怕两百三十万的票房都够呛,而这还是有陆恒主演的原因——像前世国内连拷贝都没卖出去,最后只卖给电影频道收回来几十万。

  而电影频道……其实也是华影旗下的,跟京影厂并列,并不属于央视。

  从成立以来,电影频道通过广告等收入,其实也反哺了不少电影厂,尤其是小成本、小众的影片,繁荣了我们的电影行业。

  而在香江,却只能靠一些公益组织或者个人,比如王晶就是其中之一,拍不少烂片挣的钱,又拿来支持一些文艺片。

  其实,在陆恒看来这种文艺片的宣传,只是狭义的。

  就像现在普通大众最直观的感觉,电影好不好,就看票房是否卖得高。

  尽管很多票房大卖的片子被无数圈内人抨击没营养、没内涵、没意义的三无产品,但他们的话,其实普通大众根本不在意——我看电影就是放松,你还想教育我啊?

  当然,教育也不是不行,首先你得把故事讲好,水到渠成感情升华了,观众也不反感,但偏偏很多文艺片连故事都讲不好。

  其

  实陆恒觉得,文艺片并不小众,只是被那些妄图高人一等的高级人,生生扭曲成了小众。

  好的文艺片,雅俗共赏,就像白居易的诗,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妪也能听得懂,就算是王勃那篇引经据典文采飞扬的《滕王阁序》,普通人辨别不出里面层出不穷的典故,但如果听人朗诵,大气磅礴的感觉也会油然而生。

  可那些人,偏偏把文艺片整得谁都看不懂,还沾沾自喜:“我这是高级!”

  用一些没有必要的滤镜,美名其曰增加质感,把叙事节奏剪辑得颠三倒四,自诩为超时空,看不懂是你境界不够。

  未来,大众将文艺片狭隘的定义为票房低、明星少、制作粗糙、节奏沉闷,专供海外电影节,这样的“固有印象”,让大众和文艺片渐行渐远。

  但怪谁呢?

  肯定不怪观众,更不可能怪他们看不懂。

  八十年代末,胜利艺术电影院独家上映《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不是廖梵那部,那时的观影盛况,跟未来人们对文艺片的印象大相径庭。

  影院443个座位连续3个月常常爆满,到最后售票处不得不拉起铁栅栏分流观众。

  就算是未来,刘杰执导、11年上映的《碧罗雪山》,这部最初压根儿没准备公映的电影,在京城新建的MOMA艺术中心放映了整整一年半时间,而且对白几乎都是傈僳语,但一直都是一票难求。

  连这种方式都有如此盛况,可见好的文艺片,永远都不缺观众。

  所以,每当导演和制片方票房扑街,把锅甩给文艺片,说自己怎么怎么理念高深,观众没看懂的时候,以后他们的电影也不用看了。

  不过这种恶习,也导致以后一些文艺片宣发时不敢把自己的影片归为这一类。

  就像廖梵演的那部《白日焰火》,无论从哪个维度来看,它都是一个标准的文艺片。但在德国参评回国后,却主打廖梵+桂纶美明星主演、柏林金熊大奖加持。将电影跟“文艺片”划清界限,作为一部犯罪类型片来宣发。

  直到票房破亿后,片方才改口称自己是文艺片。

  所以,从霓虹开始,到回国后,陆恒也一直在跟韩平说这件事,管他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首先它叫故事片,陆恒笑道:“没故事伱谈个毛线,难道是纪录片么?干脆叫导演纪录片得了……”

  听到陆恒的吐槽,韩平当时就忍俊不禁了,道:“行,我知道了,回头我会注意,在专刊杂志上撰文发表,要不你署名发?”

  陆恒摆了摆手:“您发大家不会说什么,我要是发的话……估计以后也不用在这圈子里混了。”

  对此深有感悟的韩平点头道:“这倒也是,那就我来吧。”

  过年前,陆恒给员工放假,每人都有丰厚的年终奖——虽然很多业务都是陆恒谈的,但过程中的跟进、

首节 上一节 108/2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