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第2577节

这些火炮全都是长约一米五,却比壮汉的大腿还要粗上一圈。它们的炮口口径大概是十五厘米,炮身全部由铸铁做成,外壁极为厚重。

在火炮的外面,还形成了铸铁那种特有的麻麻连连的触感,在上面还铸造着几条环形加强筋。

这些火炮在铸成之后,还保持着它们原有的灰黑色。在火炮的一左一右还分别铸出了两根擀面杖大小的把手,可以让士兵握着这些把手拖拽着火炮前进,或者把绳子绑在上面抬着走。

这些沉重的火炮就位之后,立刻被人从车上卸下来。然后他们被架在厚重的巨大树墩砍削而成的炮架子上。

几条铁链哗哗作响,绑在了火炮的铁质扶手上头,然后这些铁链就被按在地上,一群士兵挥舞着大铁锤,“吭吭”的将一根根长约一尺半的巨大钉子穿过铁链,深深地钉入泥土之中,像支帐篷一样把这一些火炮牢牢固定在原地。

这些火炮的外观,一看就承袭了蒙古人一贯的风格。他们粗糙坚实,厚重粗犷,虽然不够精巧但是却皮实之极。

在这之后,一些头发和眼睛颜色和中原人迥然有异的学者走上来。他们一边测量着火炮到城头的距离,一边用测量角度的尺子不断的调整火炮的俯仰度。

在他们的旁边,几位工匠手里提着大锤,按照这些学者的吩咐,不断的敲打着火炮和炮架木墩间的木头楔子,使得炮口的角度渐渐达到要求。

这七十门火炮调整就绪,随即就有蒙军炮兵上来,用粗大的牛角“哗哗”的向炮口里灌装火药,然后将一颗颗沉重的实心铁球塞进了火炮中。

随着铁球在炮膛里面发出了轰轰隆轰隆的滚动声,最终砸在了炮膛底部的火药上,这些火炮的发射工作也准备完了。

于是,托雷下令让前方遮挡的木盾车让开炮口,随即就发布了全军突击的命令!

……

海慕棠将军在樊城城墙上,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心里陡然间升起!

蒙军之前吃了通州军火器的大亏之后,他们不可能放弃对于火药武器的研究。于是在这的四年之间,蒙古兵一直在不停的丰富和改进他们的火药武器。

蒙古人研究这种武器有一项很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几乎拥有整个欧亚大陆上的能工巧匠。

这些人中间还包括着无数善于几何学、甚至是力学的异域学者。这使得他们每每面临技术瓶颈的时候,都能依靠这世界最大、而且最复杂的工匠学者团加以解决。

在意识到火药武器的巨大威力之后,成吉思汗对研制这种武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快在他的主持之下,蒙古人研制的火炮威力也开始达到了实战的要求。

如今在蒙古军队的序列里,所谓的火炮一共分为两种。

其中第一种就是刚才看到的,这些用铁链子和大钉子固定在地上的铁炮,他们是用泥范和铸铁铸造的。

这种火炮在脱模之后,还要在炮膛的后方钻出用来插火药引信的洞眼儿。

与此同时炮膛的内壁上,他们还要用人力和简单的机器打磨抛光。

这种火炮在铸造的时候工艺并不细致,而且废品率极高。往往在铸铁炮身脱模之后,品炮身上就会降温不均衡产生的裂缝,或者是大大小小的铸造沙眼和气孔,这都是很平常的事。

甚至有些铁炮上的气孔都能塞进一个人的拳头……当然这些废品火炮铸造出来也不能用,只能砸碎了回炉重铸。

在这中间汰了大概一半废品之后,剩下挑选合格的火炮铸件,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和钻孔就完成了。

不过因为现在铁木真拥有庞大的人力物力,对于这点浪费根本不在乎。而经过他的试验后,发现这种火炮的威力也是强悍之极。

他们能轻易的将二十斤重的大铁球射出去一里远,这些沉重的铁球可以砸得对方的城墙城门和防御工事粉身碎骨,四下飞溅。若是砸在整齐列队的军队中间,更是足以形成一串惨烈的杀伤。

迄今为止,蒙古军队还没有研制出可以应用于实战的开发弹。他们试制开花弹上的火药引信,不是提前在炮膛里爆炸,就是打出去之后在空中飞行的时候熄火。

像这样的开花炮弹,能成功落地爆炸的还不足五分之一,但是却经常造成炮毁人亡的惨剧。所以蒙古军队里还没装备可以爆炸的开花炮弹,但是钢铁铸成的霰弹却在他们的炮兵部队里有不少储备。

这些霰弹都是由打碎的次品火炮铸铁渣、还有鹅卵石和碎石组成的。一炮打出去之后横飞乱撞,在百米之内杀伤力惊人。这也使得蒙古人对自己的火炮,有一种极其强烈的信心和自豪感。

到目前为止,蒙军对于这种火炮的应用,还是仅限于用它来攻克坚城。因为此时的蒙古大军野战无敌,根本不需要任何武器来帮助他们消灭对方的敌军部队。

而这一次的襄阳和樊城,显然就属于这种难以攻克的坚城。所以托雷在率军前来之际,也带上了七十门这种凶狠之极的火炮,就是打算在攻城不利的时候,用它来砸碎敌军的城墙。

……

与此同时,蒙军的手上还有另外一种叫做火炮的东西……实际上这玩意却跟炮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这种东西是一种爆炸武器,被蒙军铸成了桶形、圆形、罐形、和覆碗形四种形状,实际上和金国震天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蒙军在一开始就确定了这种火炮是用投石机来投射的,在这一点上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受到了金军的启发。

这些所谓的火炮,个头比人脑袋稍稍大上一圈,是个大概一厘米厚的铸铁壳子。蒙古人在里面塞上火药之后点燃引信,用投石机发射出去,一旦在敌群里爆炸也是威力非凡。

第2722章:城下强敌势如风、杀场无情、新兵满营

不过他们的发明受到了谁的启发,这件事却很难讲。因为在历史上蒙古和元朝,就曾经在没有沈墨的时空里使用过这样的武器。

在后世,有很多人认为蒙古人在西征的时候,已经使用了火炮。就是因为这种爆炸型火炮在记述上并不清楚,所以引起了误会。

历史上曾经详细记录了蒙军使用火炮的经过,这里面有两条都可以清晰的证明,蒙军火炮并不是“身管发射武器”,而是接近于大号火药手榴弹一类的玩意。

其中第一条就是南宋赵与的《辛巳泣蕲录》里面曾经记录,在嘉定十四年(也就是1221年)金兵进攻宋朝的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时,曾将铁火炮打到知府帐前和卧室中。

根据当时的记录,这枚火炮“其声大如霹雳”,一名宋兵被金人“铁火炮所伤,头目面霹碎,不见一半”,这就明显是一种爆炸类武器了。

而另一条则更加直观和准确,就是在数十年后元军攻日本时,也曾使用过铁火炮。当时的东瀛曾经有一个叫竹崎季长的人,亲历过这场战争。

他在自己的作品,一副叫做《蒙古袭来绘词》的画作中,生动的描绘出了当时作战时的情景。这可以说是第一手资料,而且还是配图的。

这幅画上就画了一具呈炸裂状的铁火炮,它放在地上,处于爆炸完只剩下一半的状态。根据画上的描绘和解说,显然这就是元军铸造的覆碗型铁火炮。(上下两个碗扣在一起的形状)

所以在历史上,蒙古军很可能并没掌握身管型火炮的制作技巧。而这种填塞火药扔出去爆炸的空心铁球,因为被蒙元取名为“铁火炮”,所以才会在很多人中间产生了误会。

……

今天在托雷的军中,同样也装备了这样爆炸型的火炮。蒙军连夜造出来的那三十多架投石机,就是用来投掷这种武器的。

再加上蒙军制作好的云梯,还有防备枪弹和霰弹的厚重木墙推车,可以说他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这时城上的海慕棠将军看到了城下的火炮,也立刻引发了她的极度震惊。

蒙古人试制火药武器的时候,毕竟还是让陆无惧得到了一点风声,并且传回了对这种武器的大致描述。

之前在通州军队的高层中,也曾经做出过敌情通报。像海慕棠这样保密级别的将领,当然得到过蒙军武器研制进展的消息。

可叹的是这次樊城城里正好是新兵满营,火炮数量又是严重不足。偏偏海慕棠在这种情况下,却遭遇了蒙军的新式武器……这让海慕棠将军就觉得冷汗从自己的后背上,不停的往外冒!

还没等到城下的蒙军发出进攻的命令,海慕棠将军立即就让城头上的十二门火炮开火,攻击城下的蒙古大军炮队!

首节 上一节 2577/32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