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第72节

标题叫《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署名:顾骜,林子里(央经济研究室和社科院的专家,为顾骜的即兴发言做书面整理,所以挂了第二作者)

第49章 荣归

《人人日报》的头版整版章出来的时候,顾骜本人根本不知情。

汪苏凤是在前一天晚早些时候,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的酒店里,用外交密电对国内简要汇报的工作。

而顾骜所谓实习的助理人员,连参与汇报的资格都没有。

也幸亏当时有那么多外国人在场、又有谈话纪要,所以汪苏凤不可能吞顾骜的功劳,所以汇报肯定是公允翔实的。

从另一个角度说,算跟阿尔巴尼亚人论战嘴炮的时候,不是汪苏凤亲自开口的,只要他把这份汇报及时发回国内,同样会贡献不小——

东欧十国的访问工作,还没彻底结束呢。阿尔巴尼亚方面火线发现了一些有用的论据,立刻报部里、分享给兄弟单位,这也是为国立功,领导有方、组织得力的功。

再加两地六个小时的时差,报纸出现在京城街头的各处报亭书店时,顾骜还在从莫斯科回京城的飞机。

在莫斯科机场时,顾骜遇到了叶纨,以及叶纨的领导。

也是负责出访民主德国的那个外交小组。

毕竟当时从莫斯科到京城的航班数量稀少,连每天一班都不一定能保证。所以尽管顾骜一行人抵达莫斯科叶纨早了好几个小时,等转机的时候依然碰了、一起回国。

叶纨看到顾骜时的表情很精彩,羞愧与惊讶兼而有之。

顾骜当然是非常坦然,找到一个落单的机会后,他单刀直入地澄清:“现在不怀疑我了吧。我那番话是对是错,已有公论。”

叶纨羞愧地说:“对不起。”

顾骜也懒得计较:“行了,知道我没错,以后别再怀疑我,咱还可以算朋友。看在你没有随便大嘴巴的份,我不是那种小气的人。”

叶纨却更加无地自容:“我最后还是剽窃了你的理论,在柏林的会谈……算我欠了你一个人情。”

顾骜:“是么?是部里把我的学习材料转达给你们之后,还是之前?”

叶纨本来咬着嘴唇,如今终于可以稍稍理直气壮一点:“之后,所以我也不算侵犯你‘原创’的名声。”

顾骜大度地拍拍对方肩膀:“那当没这回事吧。反正部里本来让你们学了。”

这种理论创新,本来不可能用于为个人谋取经济利益。顾骜的“原创”没有被抢,名声在了。

叶纨实事求是地说:“不过我总归是因为提前偷跑学习过,占了点便宜——我回来的路,都了解过另外几组的同学了。他们那边是火线赶学,有些连《资本论》都没来得及翻,临场口才表现差远了。

不管怎么说,我欠你一个大人情,以后你有什么要帮忙的,只要不违背原则,尽管找我吧。”

外交论战,有书面素材,和能够流利地化作临场发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总不能口才不行的时候,直接翻出一个书证,然后让东德宣传部长自己看吧。

从这个角度来说,叶纨只是没捞到理论创新的“立言”之功,但临场辩护的功劳是跑不掉的,肯定会超出其他没来得及准备的同行。

顾骜暂时没想到什么有求于人的地方,那让这个人情暂时欠着吧。

……

几个小时的飞行,航班从莫斯科到京城降落时,已经是24号的入夜时分了。

接机的几辆沪江牌轿车,把先行回国的几个使团接回外交部、短暂的交接之后,顾骜等几名实习生能提前回去了。

正式的工作汇报流程很繁琐,反正今晚也完不成,面也不会急于一时。

加外交部的人都是见过大世面的,顾骜这种程度的立功,每个月都会发生,大家也习惯了,并没有引起围观。

这里每个月都有百人会被最高层次的伟人接见、慰问、聊到;《人人日报》每个月也会有百篇头版要。

顾骜只是迈出了微小的第一步,让最面的人“都听说过有这个名字”而已。

最后,还是韩婷振奋地塞给他一张《人人日报》,顾骜才知道自己立功的档次有多高。

其他人可以不在乎顾骜,韩婷却是负责带他们的人,所以她看起来颇为兴奋,一点都不掩饰对自己眼光的沾沾自喜。

“小顾,你这也算名人了。小叶表现也不错,现学现卖得最扎实。你们几个都没给学院丢脸,你们再稍微等会儿,我开车送你们回去吧。”

其他三个同学,顿时羡慕地围观过来,一起抓着报纸热切地学习,差点儿把报纸都撕破了。再看向顾骜时,眼神里满是羡慕。

“小顾你这可是达天听了,一毕业说不定连二秘都省了,落后小国也不用去了。”室友黄勋感慨得差点儿咬了舌头。

另一个女生刘思燕,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崇拜:“这起码是意大利墨西哥新西兰这种级别的国家,进去做大使一秘。两三年后,不是美日这种大国参赞,是墨西哥这一级的国家地提公使衔领事。”

可惜他们并不知道,在顾骜脑子里,想的只是“终于捞到了一张护身符”而已。

韩婷收拾完手头的工作,春风得意地领着四个得意门生,然后调了一辆车,自己开着回学校。

以韩婷的副处级待遇,当然没资格配车,不过今天的任务本来是要派车接送的。她学过驾驶,临时客串司机是完全符合手续的。

顾骜一开始还有些怕“女司机”,尤其是车后他坐副驾驶,却发现这辆十几年前生产的破车居然安全带都没了,着实恐慌。

幸好韩婷开得挺慢,长安街车也不多,顾骜很快适应了。

一边开车,韩婷还真切地感慨:“这次的事儿,严格来说学校还该谢谢你们几个。表现这么好,为校争光了。”

这句赞赏,一开始的祝贺又正式了一些,让顾骜有些不知所措。

他连忙谦虚:“韩老师您太过誉了,我们也都是在您的指点下成长的,首先是您教得好,怎么敢说让学校承情呢。”

“不,学校还真的承情了。”韩婷却意外地坚持如此说,甚至眼眶微微有些湿润,

“你们还不知道吧,在刚才下午,南海里又递出小纸条儿来了。批复是‘建议加快专业外交人才团队的建设速度’,耿次相立刻向**同志申请,国wu院决定加大建设资源投入力度,明年以外交学院的正式招牌复招。学校领导听说后,都很高兴呢。”

车的同学们听了,尽皆骇然。

历史的外交学院,一直要顶着北二外特招班的名义,在高考招生,直到80届。虽然这些招进来的学生,是在外交学院的旧校区内课,但校内软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毕竟没有恢复到位。

但之所以导致如此,显然是历史国家的资源投入力度不够大,百废待兴时,各处都要资金,外交学院这种撑门面的“虚荣”,自然要慢慢来了。

但是这一次,对东欧各国出访的各个使团,却历史同期超额完成了论战任务,甚至有可能因此导致苏联有更好的台阶下。

首节 上一节 72/11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