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第437节

跃马扬鞭两小时,三泄如注定乾坤。

“哥哥是人家错了嘛,饶了我吧。人家又不是故意的。”最后在米娜的认错声,鞭笞才算结束,“哥哥,你要相信我嘛,人家当初说不图这事儿,是真心的。跟了你之后渐渐想要了,也是真的,这都怪我吗。”

米娜一边说着,一边依然死死抱住顾骜不松手。

“都完事儿了,抱这么紧干嘛。闷得慌。”

“哥哥,你不知道,那些同学里,这半年来,都有人传你不回来了,各种谣言都有。可把我气得……偏偏心里还真的慌。”米娜说着说着,流下泪来。

顾骜好气又好笑:“这有什么担心的,我们在伊拉克不还好好的么,我那么大事业,怎么可能不回来。”

米娜抹了一把眼泪:“哥哥你不会怪我不相信你吧。其实人家是很相信的,是天天听着人言可畏来气——好些人说怪话,说都给基辛格当关门弟子了,算国内前途再远大,也不值得留恋了。哪怕将来当到bu长,也不如在美国当个流的说客人生赢家。”

顾骜叹了口气。

他这才意识到,把自己的女人丢在国内,让她们承受了多大的精神压力。

因为他在国外取得的任何一点成绩,在时人眼里都是增加他不回来概率的利好消息。

刚开国门的人们,被外面的发达打击得太不自信了。

米娜和穗子好歹还是顾骜把全局计划和盘托出了的,换做其他不知内情的人,谣言传成啥样都不怪。

末了,米娜还不忘迷迷糊糊地说着清话:“我做得最不后悔的事情,是把自己给你了。哥哥,不管你这辈子是哪国人,我都要跟一辈子。你真真是有魔力,什么都好什么都厉害,女生把心给你之后,为你叛国都愿意,有时候想想都后怕。”

顾骜一阵心虚:“怕……怕什么?怕我再用人格魅力去征服外国小姑娘让她们叛国吗?”

米娜敏锐地察觉到了那一丝一样,倏地直起身子,正色问道:“你在美国真有这么干吗?是什么政要还是科技巨头家的小姐?”

“没……还没,米娜你别瞎想。”顾骜微汗。

“那是会有了,暂时‘还没’,坏哥哥,从来都不肯骗人家!哄哄人家也好嘛,”米娜苦笑娇嗔着捶了他一下,“放心吧,我哪管得了你。你要是真有这本事去好了。但我不许你付出真心。”

顾骜免不了把他在美国的见闻日常,渐渐地跟米娜和盘托出。

米娜知道顾骜肉身真的还没逾越(不然检查作业的时候弹药也不可能这么充足),便相信他没有走心,只是逢场应酬,内心很是释怀。

如是平静地在京城过了一两周,转眼到了6月旬。

顾骜每天深居简出,除了到有关部门班,回家跟米娜厮混,其余在京朋友始终保密。

期间,他让米娜拿着他从美国带回来的《终结者》电影胶片拷贝,去北影找了顾常卫,帮忙翻摄成录像带。

拿到之后,顾骜偷偷给办里的同事们私下里传阅了一下,算是拉近同事关系。

学校里也留了两份,不过只让米娜跟人说是航空邮包寄回来的。很快英原版的《终结者》成了外交学院的同学们、每天晚最热门的剧目了。学校因为敞开了供应放映厅,已经一两年没遇到爆满的情况了,可见《终结者》的号召力。

这天是一个周五,已经是外交学院77级同学的毕业典礼了——外交学院的惯例,毕业典礼其他大学办得早一点,证书什么的也发得早。

当然,因为有些同学选择了途改成3+2的本硕连读学制,所以这部分同学并不会今年毕业,毕业的只是那些读完本科去小国使馆当秘书的。

至于米娜和杨信,因为跟着顾骜、叶纨做课题立功,学术课题成果积累得也较多,所以尽管是78级的,也可以在明年完成研究生学制并毕业。

按说三年同窗,顾骜还是应该跟老同学们一起庆祝的。可惜考虑到人多眼杂,没法做到只在某些人面前出现、避开其他闲杂人等,只能继续隐身。

他只是让米娜带着相机,拍一些毕业的照片回来,留个纪念。

当晚,看着米娜拍回来的毕业照,顾骜想起舒尔霍夫那边的委培生交流项目不知道斡旋得怎么样了,给他去了个越洋电话询问。

毕竟外交学院这边77级都毕业了,其他浙大一级的正常大学,也快了。

舒尔霍夫在电话里让他安心,说已经安排好一切,并且跟浙大方面传真沟通过,意向都没问题,明天能带个斯坦福那边有权代表签字的教授一起过来,直飞钱塘。

“好,那交给你了。”顾骜挂断电话。

正在做菜的米娜很敏锐:“你要出门么?是不是回家看看?你回国都十天了,确实该回家探亲,单位里肯定会给你批探亲假的吧。”

“嗯,我明天下班后,晚飞钱塘。把周末用,再请两三天探亲假。请太久也不好。”

米娜叹了口气,偷偷给萧穗打了个电话,通知了一下顾骜的行程。

“穗姐,期末都考完了吧,顾哥回南方的日子,只有你照顾好他了。”

第221章 骨傲天回驾新手村

1981年,6月14日,星期日。

钱塘城西,玉泉的浙大老校区里,人头攒动。

所谓的“老”,当然是相对后世n校合并之后的状态而言,事实如今的浙大特么这么一个校区,没得选。

之所以星期天还有这么多同学在忙碌,完全是因为这几天是学校分配报到单位的日子。

1980年代初的大学校园里,“找工作”是不存在的,连“分配工作”都不着急。师生们的心地非常淳朴,几乎把90%以的精力都花在了学习和实验,直到离校前的最后一个月。

哪怕是理工科,需要很多实践的,也不会大四去企业实习——因为如今的企业也都是国企,没钱搞科研。研发工作都是靠国家行政指派研究所干的,弄完后授权给国企使用,企业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生产化环节的技术问题。

什么产学研结合,压根儿还不存在。需要再经过两三年的摸索和练习,才能渐渐总结出套路。

分配工作的工作,基本半个多月搞定了,也不存在双向选择——所谓“双向选择”也已经是较晚了,大约80年代后期到92之前。

如今的分配模式,是国家下发了指标,某个学校的某届毕业生必须出几个人到某个单位。

然后学校可以按单位重要程度、和学生的成绩,排个名单。挨个儿从表现好的同学往下约谈,如果本人不抵触直接开干,本人有困难的,再沿着成绩单往后找备胎。

但要是所有备胎也都不愿意,那继续硬抓摊派了,根本没得反抗。至少77到79年入学的那三届,是不可能给你耍花里胡哨机会的。

顾骜的姐姐顾敏,也不能逃脱被分配的命运。

一午,初夏的阳光非常猛烈,一伙女生扎堆去看了宿舍区书报栏贴的用人单位信息介绍,很快热得满头大汗。

顾敏的一个室友柴绻在小本本记了一大堆,累成狗样回到寝室,准备吃点东西,然后下午应付主任的约谈。

看到顾敏一脸云淡风轻、但又愁眉不展地坐在那里看书,她忍不住八卦:

“敏敏,你怎么不去看单位介绍?啊!你爸你弟都那么厉害,肯定他们给你安排好了吧?唉,有人开小灶是好。”

顾敏放下书,叹了口气:“哪有,我被发配到省计委,去经济政策研究室。你说我一个学数学的,还不是经济统计方向,弄我去那种单位不是瞎搞么。”

首节 上一节 437/11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