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79节

沈宗嗣,字少仙。这位将门之子从小就立志习武从军。后来他也的确做了军官,可惜他被派去跟随罗荣光一起镇守大沽炮台,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时炮台失守,而沈宗嗣兵败之后,也就断送了他的一生功名和大部分产业。

不过沈宗嗣虽然失了前程,却不甘心养老。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沈宗嗣串联竿军各家,和田应全(田应诏的大哥),张胜林,唐世钧在凤凰发动起义,一举夺取了凤凰的军政大权。此刻,这位仁兄正手握四千人枪,占据着凤凰和自己玩对抗呢!

这样一个尚武之地,处理好了,就是自己下一步扩充的兵源;处理不好,自己就可能跟后世的解放军一样在这里老老实实征剿三年,最后谁把谁剿灭了还不一定呢?而且对于处理这种烂事,熟悉当地民情风俗的王振宇有一个独特的观点,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武力。因为当地人多为亲属,关系盘根错节,一旦开打,死伤难免,一个不小心就是血海深仇。所以这个凤凰有些烫手啊,谭延闿真是好算计啊!

正想着呢,朱次韩进来报告说有人自称是田应诏,说是镇守使大人的老朋友,要求拜见。

王振宇一听大喜,说曹操,曹操就来了,这个田应诏一来,凤凰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田大哥,你怎么不派人通知小弟一声啊,也好让小弟有个准备,出城十里相迎啊”王振宇也顾不上什么官威了,疾步出门相迎。

田应诏最近也是不得意,南京那边的遣散,改编基本完成。二十一旅缩编为团,田应诏觉着没什么意思了,就辞官回家了。结果人才走到常德,就听说自己的好朋友王振宇当了家乡的湘西镇守使,所以没回凤凰,直接奔着洪江来了。

对田应诏,王振宇自然是随便的多,他很直白的告诉这位,你老家的竿军现在跟我对抗来着,你看我这头发,都快掉光了。这个你老子种的苗,你这做儿子的得帮我拾掇拾掇。

田应诏听王振宇诉苦完,哈哈大笑起来:“我当是什么事情了,不就是沈家那个老大霸着地盘吗?嗯,这个事情我去说,我家闺女跟他们家三小子从小就是娃娃亲,我跟他是亲家来着。这个人我也了解,还是很讲理的。再说我大哥田应全在他们那个什么军政分府也是个头头,到时也是有什么都好说的。不过文正啊,咱们竿军除了打仗,别的手艺实在是不足以谋生啊,你得给他们一个出路,否则就算我今天去拾掇了他们,明天保不齐他们还要折腾。特别是我这位亲家,官瘾大着呢,可惜一直不得志,本事但还是有几分的,你看着用。”

王振宇点点头:“这样,大哥,我带着你弟妹和你一起去趟凤凰,见见你这位亲家,这个出身一定是要给一个的。”

田应诏本觉得如此不太安全,不过出于对自己对田家的自信,他最后还是答应了。

这段时间,王振宇的老婆叶大小姐心情很不好,她觉得生活跟自己的最初的想象有很大的差距,整天的看不到王振宇不说,日子平淡的跟水一样,如果不是小月从武汉来了,自己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这心里不爽自然就要发泄,所以王振宇就悲剧了。也不知道卫士队那个混蛋嘴巴不紧,妻管严的美名很快就传出去了。

“你听说了吗?。。。”,“真的,假的。。。”,“这你都不知道?。。。”,“还真没看出来。。。”

一些中层军官中午吃饭的时候,这样的旁白几乎充斥其间。

王振宇到不在乎这个,他觉着自己是做的确实是不好,应该带着老婆去旅个游什么的,总之是要哄其开心。正好田应诏提出帮忙去凤凰招安,王振宇就想到了凤凰古城,这地方可是游山玩水的好去处,现在城里长大的叶梓雯肯定是没见过的,所以他当即决定,就去这里了。。。

随行的人员带的不多,不过赵东生,宋浩民,朱次韩以及王虎,赵冲等一干卫士是必须同行的。叶梓雯这边则只带了丫鬟小月一人,至于王振宇婚后给他买的那几个丫鬟她一个也没带。不过小月这丫鬟当的似乎也不太合格,没依着规矩老老实实的跟着自家小姐,到是时不时和副官宋浩民黏糊在一起了。而王振宇和叶梓雯对此也是乐见其成,故意视而不见了,于是大家也只有羡慕的份了。

田应诏这边也就十几个人,大家骑在马上,一边看着山山水水,一边朝着凤凰而去。。。

途经泸阳的时候,王振宇意外遇见了丁文江等人。丁文江正负责泸阳到会同的地质勘查测绘工作,见到王振宇时,他立刻提起了自己的一个意外发现:原来泸阳这边也有大量的石灰岩和粘土,而且储备量远比靖州那边要多的多。

听丁文江这么说,王振宇立刻动了心思,二个百万吨年产的水泥厂,那自己岂不是要变成中国的水泥大王了,要知道目前全国的总产量都不到二十万吨。可惜老丈人叶祖文去上海负责联络洋行事宜了,不然这事交代一下就能着手办理了。人到用时方恨少啊,这事估计还得派人去靖州请程祖福先生了。。。

三天后,差不多快要把这沿路的山山水水看厌的时候,大家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凤凰。

沈宗嗣没什么架子,也没搞什么刀兵迎宾。他和田应全等四人带着竿军的一堆总爷,小爷的老老实实的跑到了城门口,列队拜见镇守使大人。而其麾下的数千竿军则规规矩矩分列两边,接受镇守使大人检阅。

家不好当啊,沈宗嗣以前带兵的时候不觉得,自己霸占凤凰后才有了切身的体会。以前诸多杂事皆有文官辅助,税收,物资什么的都能收上来,军需自然不愁。可是大清一完蛋,这个体制就半瘫痪了,沈宗嗣现在天天为手底下的衣食发愁,到处拆解。如果再找不到出路,到下个月,沈宗嗣可能就会按照长沙方面的军事厅长程潜数月前的要求,解散所部,交出城防,然后自己只能去长沙竞选省议员了。

在一片黑压压的乌云下,自己的亲家回来了,而且还带来了自己名义上的顶头上司。

这无异于黑暗之中给了沈宗嗣一道指明方向的光亮,沈宗嗣自然是狂喜的不行。长沙的谭延闿要是知道沈宗嗣是这个心思,恐怕打死他也不会要求王振宇把镇守使驻地放到凤凰了,这不是变相给王振宇增加势力吗?

和凤凰竿军的谈判异常顺利,有田应诏这么一尊大神蹲在这里,加上田应全,唐世钧竭力促成,很快双方就达成了协议。

一共五条第一.沈宗嗣交出手里的军队和凤凰城防,民政事务,从此归于湘西镇守使王振宇麾下。

第二.王振宇任命田应诏一个湘西镇守副使的虚衔,田应诏就住在凤凰。

第三.辰沅行政公署不再管辖凤凰,而是改设沅州,新设一个麻阳县归其管辖。成立吉首府,下设凤凰,龙山,保靖,永顺,桑植,古丈,花垣,乾城八县,人口一百二十万。

第四.收编的竿军军官全部会在下个月进入军官学校学习,根据成绩和能力再行分配,士兵则全部打乱,分配到各部接受三个月的重新训练。

第五.同时,王振宇将在凤凰招募五千名十六岁到二十六岁的精壮入伍,给当地的年轻人一个出路。

这个第五条的细账,王振宇是算过了的。如果按照这个约定,获得了凤凰地区实际控制权的王振宇,辖下的地盘将会是四府二十县,人口也将到达二百二十万人左右。以这样的基数来养近三万野战军,一万多守备队,貌似也不算太夸张。而且让王振宇最满意的还是兵员素质,历史上凤凰兵的素质一直堪称近代第一的,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抗美援朝,这个地方的士兵都是出了名的能打。

既然下头的人都有了去处,那么私下要约定的就是竿军上层人物的人事问题了。

田应诏是领了一个镇守副使的虚衔,这是他本人长期吸食鸦片的结果,如今的他已经失去了争权夺利的念想,只想享享福了。可他大哥田应全沈宗嗣则不同,他本身就是沈宏富的继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光大门楣。而从后世的史料看来,此人确实是个人物,放弃了优渥的生活,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奋斗。考虑到他确实有军事才干,王振宇一点头,沈宗嗣调任安保总队靖州支队支队长,军衔先给个中校,算是高职低配。

田应全是田应诏的大哥,在凤凰当地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这样的人自然是不能留在凤凰的。王振宇给田应全扔了个实缺,湘西镇守使府下属禁烟局副局长兼禁烟总队总队长,军衔中校,算是高职低配。

张胜林和唐世钧则分配到了律政署,一个任廉政处处长,一个任检察院院长,不再担任军职。

反正一个原则,就是坚决不让这些人继续留在凤凰了。。。

第098章 凤凰行(二)

通过田应诏和沈宗嗣,几乎没花什么力气,王振宇就顺利的掌握了凤凰八县之地。当然如果说是彻底掌握,那就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因为按照田应诏的说法,凤凰这个地方不仅仅只有竿军,还有苗寨势力和哥老会势力,总之很复杂。

不过能收服竿军,接下来的也就不足为虑了。就在一切十分顺利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插曲发生了。

当天晚上,沈家和田家一起设宴款待镇守使夫妇。凤凰人是崇拜勇士的,王振宇敢不带军队就往这里走,这种行为在凤凰人看来就是勇敢的行为。而且王振宇在辛亥革命期间的事情,已经长沙兵乱,靖州剿匪,洪江驱周的故事经过田应诏这张大嘴,早就在凤凰传开了。凤凰人视其为战神,将来必定是顶天立地的人物,更为惊讶的是,这样的大神居然如此年轻,前途不可限量啊。

为此沈宗嗣等人纷纷把自己的儿子带来,目的就是为了有机会让镇守使大人瞧上一眼,将来若是有个照应,子孙的路也就好走的多。

宴会很热烈,大家都很热情,美丽的苗族姑娘们更是上来跳起了美丽的群舞,这种节奏鲜明的舞蹈自然是让人心情无比的愉悦。。。

小月就坐在叶梓雯的身边,虽然她的身份是丫鬟,但是跟叶梓雯一起生活了十年的经历,使得叶梓雯早就把她当姐妹一般看待了。相比之下,宋浩民和朱次韩就没这么幸福了,他们只能老老实实的站在王振宇身后。

沈宗嗣带了三个孩子前来,老大沈云麓,老二沈岳焕,老四沈荃。

由于沈从文的关系,王振宇还特别仔细的看了下这三个孩子。这个老大已经是十四五岁的年纪,老二则是**岁的模样,这两个孩子谁是沈从文呢?都是瘦瘦小小的身板,看样子就是小时候害过病的。王振宇突然自嘲的笑了一下,所有的文学创作都来自于生活,自己又何必知道谁是沈从文呢?冒然去改变别人的生活,很可能会让历史上不再有沈从文这个人。

一想到这点,对于少年版沈从文的好奇之心也就释怀了。

到看到第三个孩子时,王振宇很是惊讶。前面两个哥哥都是体弱多病的样子,而这个老四沈荃虽然才六岁的年纪,体格却是健壮的十分明显。如果是后世体育队搞选拔,这个的孩子十有**是会被选中的。

王振宇立刻问坐在自己身边的沈宗嗣:“沈兄,你家这老四为何如此健壮,和这两个兄长不一般啊!”

沈宗嗣没想到镇守使居然会问这个问题,略微一发愣后回答道:“这三个孩子小时候都是多病,其中老二和老四更是得过天花,不过有些运道,最后都活了下来。我当时怕孩子养不大,请了保姆专门照料。这个老四的保姆是个苗女,照顾得法,所以体格自然就比两个哥哥要健硕的多。”

王振宇听完,点了点头,没有再说其他。

这时沈云麓却挤到父亲沈宗嗣身边,低声耳语起来。

原来这孩子看到了叶梓雯身边的小月,觉得这个姐姐好漂亮,比村里的姑娘都要漂亮。这个年代的湘西盛行早婚,一些不富裕的人家甚至在孩子只有几岁的时候,就给自家孩子定了大自家孩子几岁甚至十几岁的童养媳。

而在大户这个层面,也比较奇特,不是男选女,而是女选男。大户之间互相通婚,孩子没几岁,就会订下娃娃亲。沈云麓因为身体不好,因此小的时候没能被订亲。反倒是老四沈荃身体好,讨人喜爱,所以早早的被田应诏的哥哥田应全订为了女婿。

首节 上一节 79/3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