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相亲警花,你逮通缉犯! 第90节

第101章 把这小子搞到苏城来,发达了!

  陆诚说完第一个关键点,会议室变得异常安静。

  一帮人皱着眉头跟着陆诚的分析,翻着资料。

  仔细一琢磨,还真像陆诚说的那样。

  从“雨夜裁缝案”凶手的角度出发,他不是在杀人,而是完成一项杀人艺术。

  这种偏执的凶手,很在意细节的把控。

  作案工具更要符合他的喜好。

  如果让“雨夜裁缝”来作案,要是没有带他那特制的裁缝软尺,他是绝对不会随便找根绳子勒死算了的。

  所以,如陆诚所说,模仿痕迹很重,还是拙劣的模仿。

  专案组的几个老刑侦,包括赵刚,都出乎意料地抬头望着陆诚。

  不是,小子,你是真有东西啊?

  一个没怎么参与过命案的小年轻,还是见习民警,现在头头是道地这么一通分析,倒是显得他们这些人有点呆。

  旁边高材生用诧异的目光,仰着头看着陆诚,觉得很不可思议。

  人家还有两个关键点没说呢,现在,整个专案组的人都竖起了耳朵。

  陆诚要来投屏遥控器,翻到物证照片那一页,继续道:

  “第二个关键点,现场遗留物。”

  屏幕上,出现几张现场拍摄的粉笔碎屑照片。

  “三个现场,都在受害者口袋或尸体附近,发现了这种白色的、类似裁缝划粉的粉末。”

  “‘雨夜裁缝’案中,凶手每次行凶后,确实会用裁缝粉笔在受害者衣领或袖口留下一个微小的标记,那是他病态仪式的一部分。”

  “但当前的案子……”

  陆成连续按着遥控器,在几张现场照片间快速切换对比。

  “粉笔碎屑出现的位置很随意,量也大得多,更像是随意撒落,或者…故意留下引人联想的‘标签’,而非那个裁缝独有的、隐蔽的‘签名’。目的性太强,痕迹太重,反而显得刻意。”

  一些人听完点了点头,模仿者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

  还是在细节问题上,有明显的偏差。

  “第三处关键点,也是我认为最关键的一处——‘纪念品’。”

  他调出三份详细的受害者随身物品清单。

  “‘雨夜裁缝’案,凶手会取走受害者身上一件有象征意义的小物件,比如一枚旧硬币、一个褪色的打火机、半包香烟。”

  “但如今这三起,受害者的随身物品,钱包、手机、钥匙,甚至口袋里的零钱,全部都在!”

  “模仿者只模仿了杀人的形式和表面的‘仪式感’符号,像撒粉笔屑,却完全忽略了凶手最核心的、驱动其行为的心理需求——收集‘纪念品’。”

  “综上所述,我认为,凶手是个模仿者,还是个拙劣的模仿者。”

  “他试图用‘雨夜裁缝’案做幌子,转移视线,或者…满足某种虚伪的幻想。”

  陆诚把自己的分析说完,放下投影遥控器,重新坐回了凳子。

  所有人都在认真琢磨着陆诚的这一波分析。

  秦勉刚才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可能是模仿作案。

  他心里当然有自己的依据,但远没有陆诚分析得那么精准和透彻。

  这不是只看了一些破案、犯罪心理等专业书籍,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就能纸上谈兵的。

  陆诚指出的三个关键点,也就是三处破绽,精准地刺穿了模仿案最脆弱的命门。

  这不仅仅是观察力的问题,而是对犯罪心理、行为模式的深度解构。

  而且,这小子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厚厚的旧卷宗消化了?

  还摸出了精髓!

  秦勉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陆诚那略显帅气的脸上。

  原本以为在抓贼方面,他是老天爷赏饭吃。

  没想到破案也是如此。

  带他来苏城真是带对了,惊喜接连不断啊!

  赵刚瞥了眼陆诚旁边正襟危坐的小周,这位今年分配来的高材生,理论知识就跟老母猪戴胸罩似的,一套又一套。

  但在实际案子的运用中,不够灵活、不够机智,委以重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反观秦勉带来的这位见习民警,人家还不是科班出身的呢,就刚才的一波分析,把他们几个老刑侦都要比下去了。

  赵刚叹了口气,看来努力在天赋面前,还真是不值一提啊。

  陆诚这一通分析,让专案组成员原本疲惫和紧绷的神情,变得精神了些。

  但调查的方向还是没有头绪。

  陆诚的分析无法侧写出罪犯的画像,需要更多的东西。

  不过,案子才刚开始呢,还得深入调查。

  案发现场要进行复勘,线索实在太少了。

  上头给的破案时间只有十天。

  时间紧,任务重。

  不过,秦勉的支援,让赵刚心里稍稍踏实了一些。

  本来以为他带了个鸡肋,没想到是专业实力选手。

  话说,江海市的年轻警察现在质量这么高吗?

  他们苏城可没见过这样的。

  赵刚带着秦勉和陆诚去第三案发现场进行复勘。

  车上,秦勉问陆诚:“你知道为什么要先去第三现场,而不是前两个?”

  副驾驶坐着那位叫做小周的高材生,算是赵刚的小徒弟。

  本来是不打算带的,不过因为陆诚在,可以让他好好向人家学学。

  同龄人之间的对比,才能激发出强烈追赶的斗志。

  小周凝眉思考着秦勉的问题,还没想到答案,就听见了陆诚的回答。

  “三处案发现场都处于开发或者废弃区域,人流稀少,地面条件恶劣,案发前后都有降雨,生物痕迹比如脚印什么的,很难找,所以要从最新的现场开始,也就是第三处案发现场,受到后续干扰是相对最小的。”

  小周听得目瞪口呆,也恍然大悟。

  赵刚从后视镜看了眼陆诚,心中“啧”了一声,瞧瞧这清晰的条理。

  妈的,脑子好就算了,长得还那么帅!

  咱们苏城警界有木有漂亮的女警员啊,可以撮合撮合。

  要是能把这小子搞到苏城来,简直发达了。

  秦勉从后视镜里瞥了眼赵刚,仿佛是看穿了赵刚内心的想法。

  他忽然对陆诚笑道:“陆诚,这回你好好表现,早点破案早点回去,你未婚妻还等着呢。”

  陆诚一脸懵,未婚妻?!

  他不明白秦勉冷不丁说了这么一句话是啥意思。

  前面的赵刚却明白了,他心中叹息一声,想得有点多咯。

第102章 大浪淘沙淘着了!

  苏城城西的一片拆迁区域。

  断壁残垣在灰暗的天色下沉默矗立,如同巨兽的骸骨。

  破碎的砖石、裸露扭曲的钢筋、厚厚的瓦砾和泥浆混合在一起,散发出潮湿的尘土和腐朽木头的气息。

  警戒线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圈出了一块相对完整的泥泞空地——第三名受害者张建军倒下的地方。

  地面被反复踩踏、翻找过,一片狼藉。

  专案组的技术小队在案发第二天上午已经做了非常细致的二次勘查,能提取的物证都提取了,暂时没发现新东西。

  没有发现新东西,不代表不存在。

  目前案子没有侦破方向,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三个案发现场。

  秦勉、赵刚这些老刑侦早就习以为常,复勘虽然难度很大,但必须披沙拣金。

  破案从来都不容易。

  陆诚和高材生小周已经主动穿上勘查服,戴好鞋套,要进去勘查。

  赵刚吸了口烟,笑道:“呵呵,年轻人干劲就是足。”

  他们几个也戴好鞋套,拉起警戒线走了进去。

  现场地面条件恶劣,泥泞、碎石、垃圾…杂乱不堪。

  脚印这类线索就别想了。

  高材生小周沿着红色残墙一寸一寸摸过去,就差拿个放大镜了。

  细致是真细致,但很费时间,效率也不高。

  赵刚暗自摇了摇头,也没指望这些经验不足的小年轻能对案子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你也不好说他错,那些地方难道不属于案发现场?

  万一有发现呢?

  虽然说,概率很小。

  技术组已经复勘了四个多小时,他们是专业干这个的,但一个个都愁眉不展。

  没办法,现场这个糟糕环境,能找到有用的线索,也算是个小小的奇迹。

  秦勉看了眼陆诚,发现那小子在案发现场东逛西看,鞋子在泥水里踩得“吱嘎”响。

  赵刚走过来,一起瞧着陆诚的背影,微微皱眉道:

  “那小子在干嘛?走马观花?”

  没见过这么勘查现场的,整个区域走两遍就好了?

  还不如那个恨不得拿放大镜看残墙的高材生。

  人家好歹真能发现东西。

首节 上一节 90/3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