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学霸 第239节

“我们当然住村里。”

胡有梅就道,“胡说,等我去了省城了,咱还是一起走吧,娃还小,我得带身边好好教。”

林宝山听到胡有梅这安排,心里忍不住怔了一下,好半天反应过来,“有梅,你是说让我们和你一起去?”

“难不成我一个人去?”

“你……你决定了。”

胡有梅严肃道,“难不成还以为我要一个人走呢。我当初既然回来了,就没想过再做那种事儿。我就不信了,咱还不能把日子过好了。到时候你就在省城那边照顾孩子,我呢在学校想办法给老师干活挣钱。咱省着花,总能想办法在城里落脚的。”

林宝山心里激动,但是又觉得黯然。是他没用,没能给有梅好日子过。还能让她操心。

……

省城四中这边也知道市里以及各个地区的考生考试情况。

因为林晚是他们目前为止招到的最优秀的一个学生,所以就格外的关注他的消息。

第一时间就知道了他再次考了地区第一名的事儿。然后又将这事儿汇报给了田副校长。

“这学生底子很好啊,跳级都能跳的这么稳,这脑子真是好,有天分。”田副校长高兴道。然后又问,“对了,这事儿定下来没,光得到回信不成啊,要赶紧将档案转过来。”

招生老师愣住了,“考试考完之后,就联系不上了。我打电话去中学,人家那边孩子考完试之后就离开学校,也联系不上。”

“怎么能联系不上呢,地址没有?赶紧儿定下来。他成绩好,回头被别的学校给抢走了咋办。要上门去把事情定下来。”

“行,我想办法联系上。”

因为拐了好些弯弯道道的,一直等到第二次高考了,四中给林晚写的信才到了上林村这边。林爷爷一听四儿子说是学校寄给晚生的,就让老四再给寄省城去给林晚他们,别耽误孩子上学的大事儿。

林国华就立马骑车回公社那边去寄信,路上还碰到了去参加高考的胡有梅和林宝山。

胡有梅是在公社中学那边参加高考,林宝山不放心,就亲自送她去。

林宝山心里藏着事儿,和林国华寒暄之后,看到他骑车离开,心里也有了一些想法。

人挪活树挪死,国安和国华都是越挪越好,他是不是也要挪挪了。

等去了省城,他就还早国安打听一下,看在省城咋过日子。

“想啥呢?”胡有梅问道。

“想着这次考试不知道啥情况。”林宝山道。

胡有梅道,“没事,这次我复习的还成,应该能比上次考得好。反正最差也能考个中专。我都想好了,这次就算是中专,我也去念。中专只念两年,出来就是工人,也不算是坏事了。”

林宝山道,“有梅,好好考,能考个好大学就考个好大学,家里的事儿别担心。”

实在不成,他宁愿留在老家照顾孩子,也绝对不拖有梅的后腿。

她是城里姑娘,来农村受这么多年的苦,该回去过好日子了。

因为这次考试是带着期望的,也没有上次那样急迫的心情,所以胡有梅进了考场之后的状态也比上次要轻松。加上复习的时间长,还有刘胜男给她的复习资料,她觉得复习的也不错。

开始做试卷之后,也发现比上次做题的时候要轻松一些。

连续三天的高考,全国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下。

林国安却觉得这简直就是赚钱的好机会啊。

这些高考的人,也有一部分住的离学校比较晚。国营饭店又少,每次吃饭还要等。林国安就做了一堆的面饼出去,再白给人家白开水,拎着篮子在四中附近晃悠,一天走个几趟,竟然赚了不少钱。

本来是闲着没事干,瞎折腾的,这结果倒是出乎他的意料。

关键是这赚钱还舒服。就拎着篮子在大树底下坐着,人家就过来买了。

于是林国安就看中了四中附近的一个小平房。那屋里住着人,但是离四中很近,就在旁边。一个十来平的小平房里面竟然住了一大家子人。

林国安觉得自己有必要去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

第137章

林国安想到就去做。

等高考结束之后, 林国安就去找那户人家的户主商量着买房的事儿。

啥,买房?

不卖不卖。买了住哪里啊。房子比钱更重要。

户主当即就拒绝了林国安的要求。

林国安翻白眼, “同志,你就算不卖房子,你这也住不下啊。还不如拿着钱去郊区那边买个大房子, 多的钱买辆自行车, 住的宽敞,还能有车, 多方便啊。

“……”

他这话让这户主也有些犹豫了。

一大家子人挤在一块确实不方便, 晚上夫妻两想亲个嘴都要担心被看到。

“这样吧,我还有一辆自行车抵给你,你连自信车票都不用弄了。”

晚上户主一家子人就在家里商量这事儿了。

一听说要换房子, 大家都高兴。其实他们之前也想过换房子, 也学人家贴过换房的广告, 可他们这房子是个平方,而且是特别小的单间。人家看不上。人家宁愿去住筒子楼, 最起码不潮湿。

没两天,对方就答复林国安了, 愿意卖房。

于是双方又商量价钱。

这房子的面积只有林晚他们以前住的筒子楼的三分之二那么大,但是在省城, 那就没法比了。对方开价两千,最后林国安以一千五加上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拿下来。

因为房主也要找房子, 林国安这边也要凑钱, 所以也没立马交易, 只是写了个协议书,约定了交款和交房的日期。

这事儿定下来之后,林国安才吃饭的时候聊了起来。

首节 上一节 239/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