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迈步走入铁匠铺,甚至毫不停留地走到后院去。
李宽跟了上前。
后院内。
空间很大,堪比一个马场大。
此时,有几人围在一匹马的身上,啧啧称奇。
突然,尉迟敬德听到了什么声音,扭头一看,当即,朗爽的语气一现:“陛下,你来了啊!”
“楚王殿下,你也在啊。”
其他人也是行礼一下。
李宽回礼道:“尉迟将军!”
李世民则没有那个耐心,催促道:“东西呢?!”
曾经是打铁出身(史料不确定,这里就设定为打铁的)的尉迟敬德拍了拍自己的胸膛:“陛下,我出马,还能不完成的吗!!”
“陛下,你看,就是这玩意。”
早已经猜到是什么东西的李宽,瞥了一眼。
果然!果然是马蹄铁。
父皇还真的派人去做出来了。
虽说自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想到一天之内就出来了。
这效率很高啊。
不过也因为,马蹄铁没什么打造含量吧?!
但是,不得不说,为了大唐,父皇的脸皮真厚,不要脸。
一瞬间,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猛地出现。
而后,他掐断了乱七八糟的糟糕念头,专心听他们的谈话。
“陛下,这玩意真的很离谱。”
兴奋中的尉迟敬德,滔滔不绝:“给马掌钉上了,马儿跑的飞快,也稳。”
“以后再培养骑兵,可不用以前那么麻烦了。”
“将来,去征战高句丽的话,也能起到大作用。”
李世民一边听着,一边端详手中的马蹄铁,有点心痒痒了:“来,让我试一下。”
“是,陛下。”
随后,李世民轻踩马镫,一跃上马。
“驾~驾~”
晃动马缰绳,“哒~哒~”策马而走,留下一片尘土与蹄印。
溜了一圈后,他才回来了。
随即,下马,让其他人把马牵走。
尉迟敬德直言道:“陛下,怎么样?体验效果很不错吧!”
李世民得意的摸了摸嘴边胡须,赞不绝口:“不错不错!非常稳定。”
“在这种地面上跑,都非常稳定。”
“这马蹄铁非常好啊。”
“不愧是天幕中所描述成熟马蹄铁。”
当即,扭头看向铁匠铺的匠人大师傅:“你们每天能做多少马蹄铁?”
匠人大师傅想了想,说出了一个不夸张的数字:“大概能四十来个。”
李世民眉头皱起:“这么少!?能不能一天上百以上?!”
“回陛下,这马蹄铁虽不难做,但也需要彻底入门的铁匠才能做。”
“不然质量会有缺陷,容易三番五次的回笼重造。”
“再者,我们还要锻造其他兵器以及甲胄等东西,任务太多了。”
“所以才这么点。”
“除非陛下发动全国的铁匠一起做马蹄铁。”
“又或者,暂停一些兵器的制造,先集中锻造马蹄铁。”
李世民听完后,点点头:“也是,是朕考虑不周了。”
“就按照这个速度来吧。”
“攻打高句丽还不着急。”
“更具体的,我后面找房玄龄他们商量一下。”
“好了,就这样了。”
李宽目光闪烁,出声道:“父皇,这马蹄铁跟儿臣我或多或少有一些关系。”
“所以是不是父皇该给儿臣一点小奖励?”
?尉迟敬德一看,脑袋上冒出了个问号。
真不愧是楚王啊。
很大胆的向陛下讨要功劳啊。
李世民略微诧异:“哦?!你还想要奖励。”
李宽大大方方承认了,他才不虚李世民呢:“对啊,有何不可呢!”
“毕竟父皇你也知道,此物是天幕中的我拿出来的。”
“若没有奖励,恐怕是难以服众啊。”
李世民心情好,再加上有想培养他的念头:“朕准了。”
“就赐你去给李靖当徒弟吧!”
“你要好好学习他的打仗思维。”
“啊?!”
李宽:“父皇,向李靖将军学习打仗儿臣很乐意。”
“但儿臣想多要一份奖励。”
李世民似笑非笑,没给出正面答复:“先说说看?”
李宽就把王妃之事说给他听。
“是这事啊。”
“嗯有理!夫妻分隔两地也不是个事。”
李世民立马下达命令:“尉迟敬德,你明天带兵三百去定州接楚王妃以及楚王府一干人马来长安。”
“万事不得有误。”
尉迟敬德:“是,陛下。”
李宽拱手作揖:“尉迟将军,拜托你了。”
他打算后面还得把自己的信物交给尉迟敬德。
不然按先前的叮嘱,妻子恐怕是不会离开那边的楚王府的。
尉迟敬德:“放心吧,包在我身上。”
李世民看向他,使了一个眼神:“你先去办吧!”
尉迟敬德立刻查觉那个眼神的含义,应道:“是。”
见他走后,李世民打算考效一番:“兵书读着怎么样了?”
“回父皇,儿臣彻夜苦读,收获良多。”
Ps:刚建的书友群,一个人都没有,呜呜,好歹来几个人,不聊天,当个活死人也可以呀!另外,求追。
第64章 李世民不想给李靖活路!(三千字!)
李世民有点狐疑:“哦?真的收获颇多吗?!”
因为仅仅不到一日,哪里可能会员那么多收获的?!
除非是擅长兵事的天纵之才,例如李世民、李靖,李世勣这些人。
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的李宽,自信一笑,语气果断,回应道:“自然,不信父皇可以考效我一番。”
“那我考考你。”
见他如此,李世民双手负后,微仰着首,望着众多匠人正在锻造铁器的画面,正色道:“兵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奇正者,所以致敌之虚实也。”
“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
“此话何解?”
李宽斟酌了一下,沉吟道:“奇正者(古代作战以对阵交锋为正,设伏掩袭等为奇),唔~!”
“这句话,主要是针对敌军的兵力部署来合理分配我方兵力。”
他想了想后,娓娓道来:“倘若,敌方兵力充实,那我方就以正兵应对。”
“可要是敌方兵力空虚,我那方就以奇兵进攻,来出其不意致胜。”
“简单来讲,就是根据敌方军事力量的分配,进行资源的再分配!”
“以灵活的指挥来部署我方战力。”
“最终,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来赢得这场战争。”
李世民听完这一番见解后,微微颔首:“不错不错。”
“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看来是有认真学。”
“父皇缪赞了!”
李宽谦虚了一下,毕竟前世的所学,让他确实有了开拓性的思维:“儿臣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学有所得。”
李世民眼前一亮,指了指旁边跟着的史官:“这句话有点意思,你给我详细记下来。”
史官点点头,以文言文格式加以修饰,奋笔疾书了起来。
李世民摆摆手,直接出了铁匠铺,坐回马车内:“好了,后面也不用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