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们都是从太宗时期存活到今日的。】
【与此同时,另一边,因心疼士兵损失太多而暂时停止送人头行动的高句丽一众正在查明情况。】
【有将领汇报:“将军,大唐军队的指挥风格有所变化,很有可能不是李勣那人在指挥。”】
【“大莫离支”(相当于摄政王)的渊盖苏文,看了看手中的情报,满意地颔首:“好好好,终于是上钩了。”】
【将领温沙门:“将军,这样我们又可以再送军功给他们了。”】
【“一定要让那个大唐胖皇帝紧紧握住指挥权。”】
【渊盖苏文抬了手,拒绝道:“不!”】
【闻言,温沙门蒙圈了:“将军,你难道要改变主意了。”】
【“那这万万不行啊。”】
【渊盖苏文:“我何时说过我要改变主意了。”】
【将领安固:“将军,你的意思是?”】
【渊盖苏文让手下把情报分给诸位将领看:“你们看了这一条情报就知道了。”】
【“这是?!”】
【“大唐士兵有怨言。”】
【渊盖苏文:“对,我安排的人在观察时,不经意间听到了士兵的议论那个大唐新皇帝愚蠢。”】
【温沙门:“将军!我明白了。”】
【安固:“将军,天助我们啊!”】
【还有一些将领也懂了。】
【渊盖苏文:“所以我们再等几天,看看那位大唐新皇帝发现这件事后,会不会处置士兵,或处置将领。”】
【“若处置的话,那便会与士兵、将领离心离德。”】
【“到时,皇帝中埋伏,就不会有士兵拼命守护了!”】
【“哈哈哈!”闻此,众人都会心一笑,脸上露出了邪恶的反派笑声。】
【笑了一会后,又有人提出建议:“我认为,最好派人暗中煽风点火,让大唐新皇帝对李勣发怒,这样我们的计谋就少了一部分李勣干扰的风险。”】
【渊盖苏文琢磨了一下,点点头:“有理有理,派人去做吧。”】
【“是。”】
【数天后。】
【大唐军营里。】
【李泰脸色不悦,难看的很:“这些高句丽人都跑哪里去了。”】
【“前些天不是一直能见。”】
【“凭什么朕指挥的时候,一个人影都看不见了!!!”】
【“再这么下去,再过十几天,都要行军到高句丽城池附近,攻打城池了。”】
【其中,大唐行军较慢,是顾及李泰的感受,因为他受不了太多颠簸。】
【房遗爱:“陛下,或许是高句丽害怕陛下的天威,害怕大唐来攻城,所以就都缩回了城池中吧。”】
【忽然,有一个想投机取巧取得李泰欢心的人,把士兵有怨气之事告密给李泰,还把此事联系到李勣身上。】
【听完后,李泰神情大变。】
【司马苏瑁见状,立马询问:“陛下,发生了什么事?”】
【李泰哼一声:“你说给他们听。”】
【司马苏瑁等人听完这个人的阐述,脸色一变。】
【司马苏瑁当即厉声:“李勣将军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事呢。”】
【“一定是你这人在这妖言惑众。”】
【“陛下,我恳请陛下,把此人斩首。”】
【那个告状的人,连忙跪地,不停磕头:“陛下,没有,小人没有,小人说的都是真的啊!”】
【“不相信,陛下可以派人去查,一定可以查到的。”】
【司马苏瑁呵斥:“你还在这。”】
【可没等他说完,李泰制止了。】
【随即,李泰看向房遗爱:“房爱卿,你派人去偷偷调查。”】
【“是陛下。”】
【后面,还真的调查出士兵有怨气,甚至在背后非议李泰这个皇帝。】
【自然,李勣没有掺和其中。】
【这个结果虽然在李泰的预料之中,但以他这个小心眼,容忍不了。】
【要知道,李承乾在时,李泰都不怎么拿正眼看他呢,所以怎么能看得起这些人。】
第39章 李世民觉得李泰是大唐战神!
【李泰龙颜大怒,来回踱步:“这些人敢非议朕,朕一定要处置他们。”】
【“朕要把他们都拖出去砍了!”】
【“房爱卿,你去办这件事。”】
【此时,李勣得知后,赶忙过来求情。】
【刚一到帐篷外,就听到李泰那怒不可遏的声音。】
【当即,在帐篷外,求情:“陛下,万万不可啊。”】
【李泰微微皱眉:“让他进来。”】
【李勣进来后,一开口就阐明利害,说不能处置士兵,一旦处置士兵,其他士兵会觉得兔死狗烹了,会军心动摇,不利于之后的高句丽战役。】
【李泰质问道:“那朕就这样活该被他们骂吗!!!”】
【“再说了,朕不处罚他们,那天下人岂不是都可以骂朕!”】
【“那皇家以后还有此威严吗!”】
【“啊!李勣将军,你说啊!!!”】
【一下子,李勣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地。】
【这事实在是闹得太大了!!!】
【若不闹起来,他还有办法压下去。】
【可没有想到,陛下,把这事闹得人尽皆知了。】
【想了好久,李勣叹了叹,回复道:“陛下,若以臣这一身功与官职来抵消,世人也不便再说什么。”】
【李泰十分动容:“李勣将军,你这又是何苦呢?!”】
【“他们,他们不过是!!!”】
【李勣眼神坚定:“陛下!!”】
【李泰苦思冥想,摆了摆手:“罢了罢了。”】
【“朕让步,就不处罚他们了。”】
【“至于你的官职,朕暂且放在你这,等此战役过后,再收走,以抵消士兵之事,你看如何?!”】
【李勣叩首:“谢陛下。”】
【“陛下,臣还有一件事要问?”】
【李泰:“何事?”】
【“就是诬告臣要行不轨之事。”】
【“对于此人,陛下请交给臣来处罚。”】
【李泰犹豫了几下:“可他毕竟帮朕。”】
【司马苏瑁出声了:“陛下,臣认为要把交给李勣将军处置。”】
【房遗爱也不想李泰身边出现这等讨好之人,于是,上诉道:“臣的意见,与司马大臣、李勣将军一样,此人不可留。”】
【他们这一劝,又带动跟他们关系很好的大臣站出来劝说。】
【李泰觉得此事也不过是一件小事,便同意了:“这,好吧。”】
【后来,李勣把那个诬告之人,拷问一番,问问看,他是不是高句丽派来的奸细。】
【同时,众士兵知晓李勣去皇帝面前,替他们求情,免了他们身上的罪,感动的不得了,纷纷表示要为李勣效忠。】
【这则消息传入李泰的耳中,让他感到不舒服。】
【“明明是朕宽恕着他们,却不为朕而感恩,反而感恩李勣。”】
【李泰气得又砸帐篷里的东西:“这群不懂得感恩的贱民!!!”】
李泰一看到这,阴沉阴沉的。
因为,此话一出,被天下之民看在眼里,他自己就特别清楚,后面是不可能再被父皇立为太子了。
除非李世民强立,以及李泰装腔作势的来向天下之民道歉,并大赦天下,那或许还有一丝机会。
高阳公主撇撇嘴,跟房遗爱混在一起,果然是同一类人,没什么大志,头脑过不了弯。
以后还是不要当皇帝为好,省得后面祸祸了大唐。
把大唐搞垮了,那我就当不了光鲜亮丽的公主了。
而此时,李世民是恨不得立刻拿马鞭抽死李泰,就当没这个儿子。
李宽则在心中嘟囔,等会又有好戏可看咯。
【接下来,高句丽将领觉得时机成熟了。】
【因而,便又派士兵去当诱饵送死。】
【徐徐地,李泰指挥军队斩获了不少高句丽士兵,让大唐士兵得到了军功!】
【有了军功,士兵也就没有抱怨。】
【而李泰本人更是每天乐开了花。】
【房遗爱等随行人员,每天绞尽脑汁想各种美词美句来夸李泰:“有太宗之资。”、“有军神之资。”、“小小高句丽在陛下手中轻而易举的灰飞烟灭。”、“陛下,你就是大唐战神啊!”等等】
【根本是把李泰捧上天了。】
【因此,一切如高句丽所料,李泰的性格越自傲了,也越来不把将领的建议听进去了。】
【对此,李勣与一些将领则很感到担忧,但军权都在李泰手中,他们也难以做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