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第115节

  归根结底,讨父皇的欢心可比世家重要多了。

  想着想着,他的杂念不知道飞去了何处,都忘了要损李宽的事了。

  右眼一直跳个不停的狄仁杰,见是自己处理世家之事,苦涩一笑:“殿下殿下,你可是害苦我了。”

  “这下真的只能是一条路走到黑了。”

  此时此刻,看到这的众多世家之人,一堆脸黑的。

  这个楚王,太过于肆无忌惮了。

  一登基还没有缓和多久,就设局对我等下手。

  果然是野路子出身,没一点道德水准。

  还有,狄仁杰你这个小子不也是士族吗!!

  怎么为了那一点蝇头小利,就背叛自身阶级。

  等等,蝇头小利?!那或许是楚王许诺了他什么,他才愿意去做。

  不然凭借着当时取得的成绩,完全没有必要去趟那一股浑水,让世家记恨。

  那这样可以赌一把大的。

  他们在那念念叨叨的。

  有的人在骂楚王不讲武德,有的人则各怀鬼胎。

  反正心思是齐不到一起。

  这一刻,高兴完后的李世民,一瞬间苦恼下来。

  这个逆子杀了那么多世家,后面该怎么办?!

  难道是有什么解决方案?!

  若有,那看看能不能直接挪过来用?!

  【太极殿。】

  【大朝会。】

  【李宽一脸平静地看着下方官职兼任大理寺卿的狄仁杰汇报。】

  【狄仁杰恭敬道:“陛下,目前该杀的都杀了。”】

  【“这些是臣整理的抄他们家所得到的财富。”】

  【“还请陛下一观。”】

  【内侍立马有眼力劲的把他手中的条陈呈上来。】

  【看完后,李宽点了点头,面无表情道:“事情就到此为止。”】

  【“然后,你派人在长安城以及全国各州城,张贴榜文,说明情况,以免有心之人借此大做文章,抹黑朝廷。”】

  【“同时,也免得整天人心惶惶的。”】

  【狄仁杰:“是,陛下。”】

  【众人一听,顿时舒了一口气,因为这代表着此事告一段落。】

  【薛仁贵举了一下笏板,得到应许后,说道:“陛下,现阶段吐蕃各国联军因气候问题已然是撤兵回去,只留着少数兵力在各大城池中镇守。”】

  【“目前国内形势已经趋于稳定。”】

  【“我等是不是该出兵,把丢失的疆土夺回来?”】

  【大家一听用兵,纷纷皱起眉头来。】

  【他们心中是觉得不能用兵,但又觉得薛仁贵是陛下心腹,提起此事,难道是说陛下要用兵?】

  【但有些爱顺着来的、有自己小心思的大臣则纷纷出声附和。】

  【“臣等认为薛将军言之有理。”】

  【“毕竟这可是当初太宗皇帝打下的基业,不容有失。”】

  【有的人还说的头头是道的:“现在正是用兵好时刻。”】

  【“其一,吐蕃各国因为占领太多地盘,存在消化不良问题,从而导致各大守城兵力不足。”】

  【“其二,吐蕃各国因利益分割问题,再度起争执,甚至还内斗一场,说明军事力量大大损耗。”】

  【“其三,突厥叛乱,从中借机起事,从吐蕃各国当中咬下一口,再度占领地盘,从而复国,宣称为后突厥!”】

  【“刚刚复国的后突厥,国力虽小但若站稳脚跟,日后必定成为我朝心腹大患。”】

  【“综上,我朝必须用兵,夺回故土。”】

  【官职是右仆射的薛元超,摇了摇头,阐述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朱大人虽说的有理,但大唐目前最重要的休养生息。”】

  【“而不是再起兵戈。”】

  【“再者,士兵因为连年争战,已有抵触情绪。”】

  【“而百姓则因为灾情无粮可存只能勉强一家老小度日。”】

  【“再起兵戈,就会要了他们的命,会让他们流离失所,甚至起义。”】

  【“所以,只能是暂时先让吐蕃各国占领,等几年后,大唐国力恢复,再用兵征讨,夺回疆土。”】

  【“不然一动兵,大唐溃矣。”】

  【李宽点点头:“就按右仆射所言。”】

  【随后,他说出自己的疑惑:“那这样,这几年不起战事了,边境还需那么多兵马吗?”】

  【薛元超立马附和:“陛下,应该还需要,以免吐蕃各国再度兵犯。”】

  【“但不过,为了避免士兵数年未归,让家中长辈儿女担忧,该采取轮流制。”】

  【李宽假装恍然大悟的哦一声,叩问道:“噢?什么叫轮流制?”】

  【薛元超把轮流制的大致意思讲了出来:“轮流制就是让士兵、将领每隔一段时间归家,休养。”】

  【“这样既保证了战斗力,又保证了士兵、将领皆不会产生厌倦情绪,还会对陛下感恩戴德啊。”】

  【众大臣一听,心知肚明了。】

  【原来陛下拐那么大的弯,是想借机收回边境兵权啊!】

  【没错!】

  【其实,薛仁贵一开始提出这件事,是李宽安排的。】

  【李宽的真正目的,是节制天下兵马!!!】

  【不然,兵权不在朝廷上,恐会出大乱。】

  【李宽微微颔首:“右仆射说的这个轮流制好啊。”】

  【“你们还有什么补充意见没?”】

  【众大臣毕恭毕敬道:“臣等并无。”】

  【李宽:“好,那就按这个法子办下去了。”】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件重要的事。”】

第127章 科举制改革!世家一个屁都不敢放!

  【不少大臣听此,两两相对,面面相觑,一脸茫然。】

  【除了这些外,难道还有什么重要的事?】

  【而有些人心里门清着,知道接下来要讲的是什么。】

  【李宽平静的抛出话题:“这件事,那就是科举。”】

  【“科举?!”】

  【“朕欲对科举改革。”】

  【某个大臣对此起疑心了,说道:“陛下,科举现阶段已然是很完善了。”】

  【“还能怎么改?”】

  【李宽冷笑一声:“完善?!”】

  【“呵!”】

  【“若是真的完善,那便不会在承德年间出现中举之人十有八九都是士族之人了。”】

  【“这?!”】

  【薛元超:“臣认为陛下所言极是。”】

  【“若再不对科举改革,平民将不会有出头之路。”】

  【“上升阶梯定会被世族给阻挡住。”】

  【“未来一定会再现黄巢之事。”】

  【“那样便是大唐之祸啊。”】

  【他赤裸裸的把世家隐藏在背后的上升阶段给撕开了。】

  【那些大臣瞪大眼睛看着他,好家伙,你也是士族之人啊,咋都第一个响应的。】

  【有些聪明人则联想到当初李宽清理世族的画面,心中感慨。】

  【陛下真的是好深的心思啊!】

  【从一开始对世家下手,就已经定好了今日。】

  【真当是心思缜密啊!】

  【这一刻,狄仁杰也公开支持,科举制要改革。】

  【两个朝廷巨头都支持了。】

  【再加上,陛下是最大的支持头子。】

  【那些墙头草大臣自然是纷纷附和。】

  【而有些大臣则心不甘:“陛下,科举改革是可以的,但必须要有个完整的章程呀。”】

  【“要不然会出大乱的。”】

  【李宽淡淡道:“已有。”】

  【“你去拿给众大臣看。”】

  【“是,陛下。”】

  【众大臣以一副我倒是要看看是什么样的章程模样,来看。】

  【“科举糊名制改革?!”】

首节 上一节 115/1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