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冰海霸主 第165节

  下一步,工匠测试舰炮对于石砌城墙的破坏力,轰击持续约一个小时,维格耐心耗尽,前往食堂吃午饭。

  吃了一大盘虾肉馅饼,他躺在座椅上午休。许久,维格返回试射场,这里的炮击仍在持续,四周充斥着一团稀薄的白色硝烟。

  突然,他听见轰鸣声似乎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沉闷的杂音,走过去查看,发现炮膛内部出现许多道或浅或深的划痕。

  工匠们面面相觑,再度完成装填,在炮尾插了根延长引线,点燃之后,所有人躲进附近的掩体后方。

  这次,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取而代之的是一声极其恐怖、尖锐刺耳的撕裂声,仿佛一头巨兽临死前的哀嚎!

  炮身中部,一道清晰的、扭曲的裂缝骤然绽开,大量的白烟和火星从裂缝喷射而出,引燃了附近的小片枯草,那枚炮弹有气无力地离开炮口,只飞行一小段距离便软软地栽落在草地上。

  维格:“总共试射多少发炮弹?”

  主管尴尬地回复,“二百九十发。我们可以继续改进,一定符合您的要求。”

  “没时间了,按照目前的型号投产。”一艘三桅帆船可以装载二十门舰炮,维格决定生产一百二十门火炮,凑出六艘炮舰,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西地中海战争。

  观摩结束,维格返回伦底纽姆,为了容纳越来越多的居民,内阁组建一支六千人的工程队伍,正在东郊和北郊修建新的城墙,扩充城区面积。

  开工前,内阁建议的城墙高度为十二米,维格觉得没这个必要,削减为七米。未来是火器时代,高大的城墙被炮弹命中的概率更高,不利于防守。

  一直以来,守城方为了防止进攻方的士兵攀爬,建造尽可能高的城墙,缺陷是不利于抵御炮击,很容易被轰塌。维格参考火器时代的城防设计理念,不再建设纯粹的石砌高墙,而是土石混合结构:

  内部填充夯土,夯土能极好地吸收炮弹的冲击力,外部垒砌砖石,防止雨水侵蚀夯土层。

  攻城战期间,即使外层的砖石层被炮弹击毁,内部的夯土层仍然能有效阻挡步兵冲锋和后续炮击。

  对于这个奇思妙想,内阁没有过于激烈的反对,即使按照新规格修筑城墙,无非多花点钱,如今帝国财力充裕,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惹怒皇帝。

  等到城墙完工,城区面积会扩张至目前的三倍,最多容纳十五万居民。后续,工程队会铺设街道,街道的中间略高,两侧设有排水沟,雨水和污水通过这些沟渠进入地下的下水道系统。

  下水道采用经典的罗马拱券结构,宽4米,高3.5米,可容纳一艘小船在内部通行,方便后期进行维护和疏通。

  同时,伦底纽姆大学的团队参考古籍,复原出罗马人使用的测绘仪器和水平仪,确保下水道始终维持一个微小的坡度,让污水保持流动,最终汇入泰晤士河的下游河道。

  最后一项大型工程是在主干道的路中央铺设木轨。木轨减少了车轮的阻力,使得马匹能够拉动更重的车厢,显著提高运输效率,减小主干道的拥堵。

  在维格的记忆中,十九世纪中期,欧美城市出现过轨道马车,而且有固定站点和固定时刻表,运营模式和后世的公交、地铁差不多,直到后来被有轨电车取代。

  由于人手不足,居民的住宅由民间施工队承包。

  居民楼的样式普遍相同,三层高度,临街的一层被开辟为商店或作坊,二、三层用于居住。平民负担不起玻璃窗户,用木制百叶窗遮挡。

  傍晚时分,维格结束巡视,返回皇宫途中,他忽然闻到一股奇特而浓烈的气息,苦涩中蕴含着某种芬芳。

  他轻轻拍打车厢,示意马车停下,探出头观察四周。

  不远处,两个水手在冷风里蜷缩着蹲下,围着一只铜壶,壶下的火苗被风吹得明暗不定。其中一人正在石臼捣碎那些深色的豆子,碎末倒入沸水,成为一种浓稠的深褐色液体。

  “新大陆的神奇饮料,便宜卖,不好喝不要钱。”

  有个无聊青年接过水手递来的陶碗,略微抿了一口,“魔鬼的胆汁!”他咳嗽着,几乎要吐出来,引来周围民众毫不掩饰的哄笑。

  另一个年轻些的水手叹了口气,往铜壶丢入一块红糖,用木勺使劲搅动。末了,他给自己倒了一小碗,然后仰头痛饮,喉结剧烈地上下滚动。

  饮毕,年轻水手呼出一口白气,脸上焕发出一种近乎神圣的光彩,疲惫与饥馑仿佛瞬间被驱散,眼中燃起灼人的亮光。

  “那些土著祭司说的没错,这是神明的食物!我感觉到一团温热的火焰,从喉咙一直烧到肚子,再把能量传遍我的全身!”

  然而,即便水手如何卖力表演,始终没人愿意购买他们的热可可。直到一个裹着黑斗篷的甲士走过来,丢下一小袋钱币,买走了这些滞销的可可豆。

第380章 计划泄露

  年末,维格翻看内阁提交的工作总结。由于帝国这一整年没有发生战争,经济增长迅速,伦底纽姆的居民数量膨胀至四万七千,纺织产业吸纳了大多数的新增市民。

  海量的纺织品从不列颠销往欧陆,给维格带来庞大的赋税收入。871年的财政收入达到十七万五千镑,商税占比超过七成。

  支出方面,871年新增两项大额开支:铸造火炮、伦底纽姆扩建。

  起初,军械所的造价为每门青铜炮一百五十镑,随着工艺改进,造价压缩至一百二十镑,铸炮总支出达到一万五千镑。幸好871年的经济发展迅猛,内阁没有太多抱怨。

  伦底纽姆的扩建费用超过两万镑,各项工程结束后,市政厅会分批销售地块,很快就能赚回建设资金,甚至还能狂赚一笔。

  总结下来,871年的财政支出为十万五千镑,年度盈余七万镑。

  “这么多?偿清全部战争债券,我还剩余五万镑。”

  良好的财政是维系君主统治的关键。维格经历旧王朝的崩溃,对于这方面看得很重。

  这些年他省吃俭用,坚持把大量资金投入经济建设和开拓外部市场,仿佛滚雪球越滚越大,时至今日,终于缔造出一个强盛且富庶的帝国。

  财政良好,意味着九个部门有充足的经费,各项工作的完成度符合预期。维格翻到报告的最后一页,是有关新大陆的内容。

  波士顿、查尔斯顿、波多黎各的状况平稳。同时,加勒比总督兼波多黎各男爵发来一份笔画潦草的地图,包括加勒比群岛和西部的中美洲。

  总督声称中美洲局势动荡,大多数势力处于衰退期,机不可失,他请求进一步的行动权限。

  维格摩挲着下巴,“内阁怎么看?”

  首相摇头,“西地中海、北意大利、摩拉维亚,到处都是潜在冲突地点,不适合把军队派到新大陆,和一群从未听过的土著国家开战。”

  维格也是同样的意见,他离开座位,绕着会场来回踱步。

  目前的火器技术落后,还没有形成绝对优势。考虑许久,他禁止总督插手土著王国的战争,顶多贩卖一些纺织品、酒水、铁制武器。

  时间来到公元872年1月。

  中欧,易北河上游的赫拉德茨。

  深夜,寒风裹挟着雪花呼啸而过,大多数居民已经入睡,城镇领主的宴会仍在进行。

  大厅中央,石砌火塘燃烧着粗大的橡木,火星偶尔噼啪溅起,又迅速暗下去。墙上挂着的呢绒挂毯被火光映得微微晃动,上面绣着的狩猎图案忽明忽暗。

  “喝,再来一杯!”

  长桌上摆着各类烤肉,以及涂抹蜂蜜的乳酪和白面包,二十三个贵族围坐在长桌两侧。

  他们大多蓄着胡须,穿厚羊毛长袍和皮靴,银杯中的葡萄酒映着火光。众人偶尔抱怨今年的收成,以及国王新增加的赋税。

  “常备军扩充到两千,国王还嫌不够,竟然还要开征奢侈品税。被他这样盘剥,今后的葡萄酒、威士忌、蜜酒、蔗糖、香料会大幅涨价。”

  “不止这些,染色布也在奢侈品范畴,都怪那些讨厌的希腊顾问!”

  怨恨逐渐累积,终于,主座上的年轻贵族大吼一声,“反了!罗斯蒂斯拉夫就是希腊人的傀儡,他不配统治这个王国。”

  霎时,大厅一片寂静,众人默不作声,怔怔望着那个越说越激动的青年。没过多久,有个中年贵族起身告辞,“我有点事需要处理,先走一步。”

  其余宾客纷纷告退,理由各不相同,叛乱是最严重的罪行,他们只想避开这场祸事。

  众人离去后,青年贵族仍在喋喋不休,直到侍卫提醒才反应过来。

  他喷出一口酒气,“我的客人们呢?都去哪了?”

  很快,扎泰茨的科采尔收到消息,他忍不住拔出长剑,疯狂劈砍领主大厅的长桌。

  “神明在上,我为什么要联络这个大嘴巴的蠢货!”

  按照之前拟定的计划,他会在四月初发动叛乱,带领维京大军杀进东部,推翻老国王的统治,成为公爵甚至是新任国王。

  如今计划暴露,科采尔再也瞒不下去了,他火速找来周边地区的小贵族和乡绅,逼迫他们站队。

  “国王昏庸无能,沦为希腊人的傀儡。我打算召集军队,捍卫摩拉维亚自古以来的传统,你们怎么看?”

  少数人赞同,多数人保持沉默,还有五个皈依新信仰的小贵族大声鼓噪,斥责领主的叛乱罪行。

  科采尔没有回应,淡淡看了眼大厅两侧的侍卫,瞬间,五个小贵族被乱剑砍杀,尸体被拖出大厅,在地板上残留一道道殷红的痕迹。

  震慑住众人,科采尔逼迫他们在多份宣战书上签名,这些宣战书会被发往各地,断绝参与者们的后路。

  “很好,感谢诸位选择正确的方向。”

  忙完一切,科采尔在后院找到红鲷探员,要他尽快联系维京大军。

  探员苦着脸解释,“大人,天气严寒,您提前在冬季宣战,我方还未做好准备,估计要等一段时间。”

  说完,他骑马离开扎泰茨,火速赶往西北四十英里外的本国边境。

  三天后,消息传至马格德堡的军营,众人乱作一团,三分之一的军官正在外地休假,远征所需的辎重车辆、船只也没备齐,至少一个月之内无法出动。

  同样,位于雷根斯堡的公爵一家也没有做好准备。

  精于算计的公爵夫人攥着信件,反复抱怨:“天气严寒,那些农民只想缩在家里过冬,这场仗根本打不下去。”

  道格拉斯瞥了她一眼,“所以,你打算用这个借口搪塞皇帝?”

  道格拉斯吩咐两个儿子前往各地征召民兵,不论结果如何,他必须做出行动,向皇帝展示自己的忠诚。

  一月十日,红鲷探员返回扎泰茨,说完一连串的坏消息后,他报告唯一的好消息:

  边境西侧的德累斯顿秘密储藏了两千套盔甲和大量武器,根据应急预案,这批装备正在运往扎泰茨,让科采尔想办法撑到二月。

第381章 仓促迎战

  两千套铁甲?

  科采尔震惊于维京人的阔绰,放在过去,整个摩拉维亚也凑不出这么多甲胄。

  “这仗可以打,至少守住扎泰茨不成问题。”

  四天后,船队到达扎泰茨码头,科采尔亲自验货,只有三成是新品,剩余七成存在修补的痕迹。

  经过测试,这种样式新奇的布面甲可以防护箭矢和近战劈砍,科采尔当即换上一套军官甲胄,询问红鲷探员,“这要多少钱?”

  探员抬起下巴,显露出几分高傲姿态。“不用,这是皇帝的赏赐,您只管打仗,武器装备由我们负责。”

  很快,科采尔的两千民兵尽数穿戴甲胄,换上统一规格的制式武器,整支队伍的面貌焕然一新,连带着民兵的士气也有所提升。

  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科采尔带领这支军队在周边地区逛了一圈。同时放出风声,维京帝国的十万大军已经开拔,下个月就能抵达摩拉维亚,胆敢违抗的贵族和法兰克贵族一个下场!

  威逼利诱之下,科采尔拉拢了一大批小贵族和乡绅,军队人数扩充至三千五百,还攻破五个定居点,俘获大量的粮食、牲畜。

  科采尔骑在马背上,观察这列漫长的行军纵队。实力膨胀,他内心的担忧消散大半,开始谋划更进一步,试图在战争中获得更多利益。

  当晚,他收到一则消息,国王的常备军正在前往赫拉德茨,当地领主请求增援。

  尽管这人破坏了科采尔的计划,但终究是同一阵营的盟友,而且两人还是表兄弟。科采尔留下五百士兵守城,带领剩余的三千士兵沿着易北河向东前进。

  沿途,偶尔有萨满带领民众随军,科采尔来者不拒,同时放纵士兵劫掠那些不愿回归传统信仰的定居点。一方面是为了筹措补给,还能发泄士兵的怨气,提高他们的忠诚度。

  “大人,您的行军速度太慢,昨天只走了十二英里,我建议您留下那些行动迟缓的民兵,让他们押送辎重。”担任临时顾问的维京军官找到科采尔,但他的建议没被采纳,这支军队仍在缓慢前进。

  一月二十五日,国王的常备军抢先一步到达赫拉德茨。

  在希腊顾问的建议下,两千六百士兵故意洗劫城外庄园,引诱领主出战,轻易击溃了他的军队,只差一点就夺取城镇。

  二十八日上午,正在建造攻城器械的常备军收到消息:科采尔的援军正在赶路。

  作战会议上,希腊顾问建议常备军主动迎战科采尔。

  “大人,城内守军已被打残,即使我们暂时离开,他们也不敢出城追击。我建议立刻向西,抢占这个岔路口附近的丘陵,以此阻截敌人。”

  指挥官照做,他命令士兵收拾行囊,向西进军,二十九日中午到达目的地。

  下午两点,道路尽头远远开来一支军队,大约三千五百人,队形松散,行动迟缓,唯一值得关注的是两千甲士。

  由于双方缺乏骑兵,科采尔的部队顺利展开阵型,隔着上千米和东方丘陵的敌人遥遥对峙。

  常备军是清一色的东罗马装备,扎甲、带有护颊的斯帕根头盔、两米八的单手长矛、椭圆形木盾、复合反曲弓。

  科采尔的核心部队则是典型的维京装备,黑色布面甲、带有护颈的尖顶盔、三米五的双手长矛。还有七百民兵拥有十字弩,但是没穿盔甲。

首节 上一节 165/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