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冰海霸主 第16节

  简单叮嘱几句,维格在盾卫的簇拥下离开,这段风波算是有惊无险地过去了,出于安全起见,他计划在下游布置几处烽燧,用于提前预警。

第37章 领地

  从泰恩堡到下游的出海口,步行需要一个白天,维格估计至少有二十公里。

  “间隔五公里设置一座,总共需要三座烽燧。一旦发现有陌生船队,白天燃放由牲畜粪便制成的‘狼烟’,夜晚点燃柴草堆.”

  对于驻守人员的配置,维格打算每座烽燧安排四人,三个人按照八小时轮换,剩余一人作为冗余。

  “总计十二个人,还有构建烽燧的花费。”他骑在马背上自言自语,决定把这笔开销平摊给下辖的庄园和村落,这套预警系统对各定居点都有好处,没理由让领主一人承担开支。

  拿定主意,维格让人召集村长和乡绅们,得益于上次打出来的名号,再也没人敢拒绝他的邀请。

  短暂商议,客人们承诺轮流驻守烽燧。牵涉到身家性命,他们并没有想象中的斤斤计较。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

  维格带人来到河岸,这里正在搭建三座水力工坊,一座用于漂洗羊毛织物,一座用于磨制面粉,最后一座用于切割木材。

  “剪下羊毛之后,需要梳理、纺织和漂洗。漂洗织物需要工人用脚踩踏织物,费时费力,我打算建设一座水力漂洗坊,届时欢迎诸位前来使用。”

  胖乡绅哈利提问:“如何收费?”

  “建成之后,按照具体的使用效果收取费用,最高不超过百分之五。”

  这个比例参考磨制面粉的磨谷费。一般来说,农民借用领主的磨坊,每次需要上缴5%~8%的面粉。维格老爷心善,决定把磨谷费和漂洗费全部定为百分之五,勉强给自己赚点口粮。

  用鱼汤、面包糊弄着招待一顿午餐,维格把这群人打发走了,把所有精力倾注于修建工坊。

  从技术难度来看,漂洗工坊的难度最低,把织物放在盛满清水和漂白土的水槽中,让水轮驱动木槌反复击打,从而去除纺织品表面附着的油脂。

  相比之下,锯木厂的难度和成本最高,尤其是核心部件——长条形铁锯,卡德尔表示这东西的加工难度远超想象,需要请自家老爹出手。

  “是吗?赶紧找他帮忙,钱不是问题。”维格吩咐对方去马厩挑匹坐骑,叮嘱他快去快回,别耽误剩余两座工坊的建设。

  离开河岸,维格打着哈欠走向卧室,中途被鸦语者缠住。

  “大人,我挑中一块空地,用于修建神庙祭祀众神,能资助我一些钱财吗?”

  “暂时不能。”维格皱起眉头,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听说在丹麦南部,当地的领主们陆续抛弃传统,转而皈依罗马公教,为什么?回去慢慢想,想明白了再来找我。”

  事实证明,鸦语者的智力远超寻常维京人,思考整夜之后得出结论——文字。

  “大人,我们的卢恩文字不适合长篇书写,只能通过语言传递消息,准确与否取决于当事人的记忆,随着时间流逝,一代代人生老病死,绝大多数经验和智慧就这样流失了。为了更高效地处理政务,领主倾向于依赖掌握拉丁文的传教士,依靠他们收税、处理纸质文书、记录历史,久而久之皈依了他们的神明。”

  “说得对,还有没有别的答案?”

  发现鸦语者不再出声,维格离开座位,在大厅反复踱步,“除了缺乏文字,你们的仪式搞得太血腥了,动不动杀牛宰羊,容易吓坏小朋友。以后记得改变仪式内容,少吃致幻蘑菇,穿着打扮不要显得过于阴森,做到庄重朴素即可.”

  絮絮叨叨扯了很长时间,直到鸦语者承诺接受所有建议,维格点头,拨给他一块空地、两磅白银的经费,以及一本写满字符的小册子。

  原来的卢恩文字笔划复杂,维格花时间进行调整(参考21世纪的英文字母),既然鸦语者愿意革新北欧多神教,维格把这套书写体系传给他。

  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两人最终推出了卢恩文字1.0版,决定进行小范围的应用。

  “成年人没时间学,你可以招一群小孩子,教他们卢恩文字和算术,这些钱省着点花,用完再找我要。”

  维格打算从零开始培养人才,有朝一日夺取北方皮克特人的土地(苏格兰地区),必须要有一群合格的事务官协助治理。

  鸦语者的事情告一段落,维格重新把精力投入水力工坊,卡德尔的父亲手艺不错,托人送来四根锯条。

  经过测试,一根锯条切割木材的效率相当于人力的八倍,锯木厂目前可供安放三根锯条,假如全部投入生产,约等于二十四个成年劳动力。

  “很好,这是我答应给你们的工钱。”

  三座工坊陆续投入运营,维格叫来密查姆总结账目,共计七磅白银。此外,建设期间大量使用劳役,让周边地区的居民颇有怨言,假如把劳动力成本算在内,总体开支预计达到十五磅。

  “七磅白银,足以购买一座面积广袤的庄园,工坊的前期投入实在太大了,希望能尽早收回投资。”

  感慨几句,维格拍打卡德尔的肩膀,“干得不错,年轻人,有没有考虑培养几个学徒帮忙?”

  “啥?”卡德尔本能地想要骂人,考虑到对方的身份,只能硬生生把脏话憋回肚子。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是中世纪手工业者群体的常识。订单总数不变,从业者数量越多,单个从业者获得的利润越少。为了防止无序竞争,各城市的行会出台措施,严格限制招收学徒的数量。

  看着卡德尔涨红的面庞,维格很快反应过来,似乎触碰到了这人的核心利益。

  “也对,”他暗自心想,“一片区域的订单只能养活一个铁匠、皮匠或者理发匠。如果徒弟出师,大多数情况下,师父会送他一套工具,让他到别的地盘找活干。假如徒弟执意留下来抢生意,师徒之间肯定有一方破产。”

  对此,维格的做法是加钱,承诺每教出一个学徒,支付对方一磅白银。面对巨额金钱的诱惑,卡德尔表示要考虑一段时间再做答复。

第38章 书籍

  三座工坊投入运营,维格迎来一段久违的清净时光,平日骑马四处转悠,打几只野味改善伙食。

  咻~

  羽箭呼啸着飞进草丛,惊起一道愤怒的咆哮。霎时,一头深褐色的野猪出现在众人视野,趁着它在原地打转,维格对准脖颈又射出一箭,可惜偏了些许,羽箭扎进了野猪的后臀部位。

  意识到攻击来自不远处的人类,野猪庞大的身躯直直撞了过来,途中维格再度射了一箭,命中额头,然而箭尖被坚硬的头骨阻隔在外,仅仅刺破一层表皮。

  “好生猛的孽畜。”

  他叹了口气,见状,紧跟在身边的六名盾卫纷纷掷出铁斧,捡起长矛聚拢在领主身边。

  连续遭到多柄铁斧命中,野猪一时间有些晕头转向,晃了晃脑袋,速度不经意间慢了下来。面对六根锐利冰冷的矛头,它本能地察觉到危险,绕着人群走了一阵,结果再度中了一箭。

  这次,维格精准命中野猪的右侧脖颈,殷红腥臭的鲜血顺着箭头血槽往外喷洒,尾羽随着野猪最后的挣扎不停颤动。

  许久,庞大笨重的身躯砸倒在地,两名盾卫用长矛戳刺腹部,确认猎物死透,拔出腰间小刀切割身躯。

  粗略估计,这头野猪重约四百斤,獠牙锋锐形似短矛,体型超过绝大多数同类。维格示意盾卫保留头部,经过处理之后,可以挂在大厅充当装饰品。

  费了许久,盾卫将其切割成四部分,由四匹马驮载着返回泰恩堡。

  捕获这头猎物,意味着接下来好几天无需再吃鱼肉,维格心情大好,一路吹着轻快悠扬的口哨,直到他看见自家门前站着几个打扮体面的男女。

  乡绅?

  主动前来见我,准没好事!

  翻身下马,维格径直走进领主大厅,还没等他落座,一个妇人哭喊着要他主持公道。

  “说吧,冤从何来。”维格打了个哈欠,双手搭放在座椅的扶手上,漫不经心打量这群访客。

  正在哭泣的妇人年过四旬,面部瘦削,不时夹杂着几声咳嗽,身后跟着一对儿女。

  另一侧,两个男人看上去像是父子,父亲手里攥着一张写满盎格鲁语的文件。

  在双方的争执中,维格大致明白这起纠纷的原因。这对父子坚称妇人的丈夫生前欠了三磅白银,如今还不上,要求她用地产偿还。

  作为回应,妇人说自己从不知道有这笔债务,拒绝还债。

  维格:“三磅白银不是小数字,当时应该有见证人,他在何处?”

  妇人回应:“去年南下勤王,战死了。”

  欠款人和证人已死,维格大为头疼,看向身侧的密查姆,让他仔细检验一遍契书。

  “日期、地点、证人、金额.”

  半分钟后,密查姆遗憾地叹了口气,没发现任何错漏。

  这下麻烦了。维格右手食指无意识地叩击座椅扶手,“她的丈夫欠了三磅白银,具体打算做什么?”

  父子异口同声:“购置罗马时期的书籍,似乎打算研习异端教义。”

  书籍?维格瞬间来了精神,“哪方面的?”

  父子两人面面相觑,“呃,我们不认识拉丁语。”

  妇人也露出一副疑惑的表情,声称从没见过这些破书。这时,她背后有人小声念叨几个拉丁词语,旋即赶忙噤声。

  “谁在说话?”维格环视四周,发现声音来自妇人背后的少女,“你刚才说了什么?”

  发觉领主的坐姿微微前倾,眼神锐利,左手按住剑柄,仿佛野兽即将捕食的前兆,少女面色煞白,赶忙摆手表示与自己无关。

  “咳,大人,”密查姆咳嗽一声,“假如我没听错,她刚才念叨的应该是‘Commentarii de Bello Gallico’,翻译成盎格鲁语,意为《高卢战记》。”

  听闻此言,父子二人大喜,“对,确实听他提过‘高卢’一词。哈哈,他的女儿承认啦。”

  事情到了这一步,妇女明白自己的狡辩被戳穿了,恼怒之下撕扯女儿的深栗色长发,“该死的赫丽吉芙,都怪你说漏嘴,我出发前是怎么提醒你的,早知道就该把你卖给奴隶贩子。”

  “疼,疼,疼,”女儿慌忙躲避,妇女追着她在大厅乱窜,吵得维格不厌其烦。

  这时,密查姆俯身在他的耳边建议,“大人,如今市面上流传的主要是神学典籍,像《高卢战记》这类书籍很罕见,不如低价买下来。”

  “似乎有些道理,就当是学习拉丁语的教材。”

  知识是无价之宝,维格稍作思考之后开口:“那谁,赫丽芙,你父亲遗留的藏书具体有哪些?说出名字,也许我会出钱买下来。”

  “大人,我叫赫丽吉芙,”少女下意识反驳,结果被母亲揪着耳朵嘶吼,“快说!”

  随后,对方说出一连串拉丁文,经过密查姆的翻译,大致如下:

  《高卢战记》残卷、《论演说家》、《论共和国》、《论星座与命运》、《安达卢西亚游记》、《喀里多尼亚人的自然仪式》.

  密查姆极力抑制住情绪,“大人,总价值远超三磅白银,快买下来,到时转手卖给南方书商也能大赚一笔。”

  这还能赚钱?

  也对,毕竟第一部的作者是凯撒,第二、三部的作者是西塞罗,仅凭这两人的名字就能吸引那些书商。

  维格清了清嗓子,“也罢,既然你们无力还债,本老爷花三磅白银买下这堆破纸。改天把书籍送过来,假如内容无误,我再把钱交给你们的债主。”

  “不行,太便宜了!这是父亲一生的心血,他从事羊毛生意数十年才积攒这些藏书。唔唔.”赫丽吉芙极力反对,可惜她没有丝毫决策权。妇女害怕领主老爷反悔,一把捂住女儿的嘴巴,当场宣布接受交易。

  请客人吃了顿野猪肉,维格打着饱嗝返回卧室,不禁感慨中世纪知识的昂贵程度。

  三磅白银,价值二十四头耕牛,或者一块面积二百多英亩的小型庄园,而且这还是捡漏价。书籍贵到这种地步,怪不得知识一直被教会垄断。

第39章 农业

  时间来到八月,泰恩堡附近的农民翻耕农田,为一个月后播种冬小麦做准备。维格闲得无聊,骑着灰马四处转悠,仔细观察领民的劳作过程。

  目前,本地实行的是两圃制。农民会把土地分为两块,一块种植冬小麦,另一块休耕。耕作前夕,农民驱赶耕牛拉拽一种木制轻犁,翻耕泥土的效率很差,一块农田往往需要耕作两次。

  在维格的认知中,翻耕农田会让土壤变得松散,增强透气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从这方面来看,犁地时应该尽量深耕,而非浅浅地犁一遍。

  他喊住不远处的一个盎格鲁农民,“嘿,这种木犁太轻了,为啥不用重型铁犁?”

  对方露出一副木讷畏缩的面庞,“我们一直沿用这种‘罗马犁’,从来没有更换的想法。”

  罗马犁。

  维格凝神望着这架轻型木犁,大脑飞速运转,很快意识到它的致命缺陷。

  “地中海沿岸气候干燥,土壤相对松软,木制轻犁足够翻耕到合适的深度。相比之下,北大西洋沿岸气候湿润,土壤湿黏,即使一块农田犁两遍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唉,真是服了你们,只知道照搬罗马人的东西,沿用数百年都不知道改进。”

  返回书房,维格翻找记忆,想起11世纪后的欧洲流行一种大型重犁,由两头耕牛拖拽,还有铁制犁刀和两个轮子。

  “嗯,应该是这种结构。”

  连续画好十几幅草图,维格抓着头发陷入沉思,挑出两幅像模像样的草图交给卡德尔。

  “搞定它,记得多用点心,这种犁具足以造福大半个欧洲的农民。”

  打发走铁匠,维格顺势回忆有关三圃制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

首节 上一节 16/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