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冰海霸主 第144节

  按照计划,这群雇佣兵用于组建第四游骑兵营,驻地设在剑桥郡北部的空旷草场,后续购买的草原马也会安置在那里。

  国王离开后,这些游牧民排成松散的四列纵队,前往东郊营地临时休整。途中,桑坦小声询问翻译,“每年八十银便士的工资,划算吗?”

  翻译回复:“你们的吃穿用度由陆军部包揽,每天至少吃一顿肉(多半是鱼肉),无需自己花钱。八十银便士可以购买十头猪,如果全部用于买酒喝,每天可以喝到四大杯啤酒。一旦战争爆发,你们会有额外的补贴,还有战利品。”

  吃饱穿暖,每天还能吃到肉,这相当于首领侍卫的待遇。桑坦和附近的游牧民暗自点头,觉得这种待遇还不错。

  沿着笔直平坦的碎石路面,雇佣兵和草原马群前往剑桥郡北部,驻地已经搭建好了马厩和营房。

  营房以网格状排列,每十二个房间组成一排,连部办公室位于西侧,公共厕所位于最东侧。

  中间是各班的房间,分为内外两区:外区设壁炉用于取暖和简单烹饪,内区为卧室,安放着班长和九名士兵的木板床。

  在教官们的催促下,这群雇佣兵褪去破烂衣物,在营区东侧的澡堂洗浴,而且必须洗够半小时。

  出门后,他们穿着配发的崭新衣物前往空地集合,桑坦满心期待战马和装备。翻译曾经多次许诺,每个战士都能领到制式布面甲。

  铁甲,这可是首领亲卫才有的装备!

  然而,事情似乎有些不对劲,接下来的时间,他们一直在进行队列训练,莫名有种沦为炮灰杂兵的错觉。

  熬过一个月,这群佩切涅格人终于完成基础训练,前往仓库领取装备。

  众人情绪躁动,桑坦也忍不住掂起脚尖,观察那些铁盔和黑色布面甲。

  “二连五班,桑坦。”

  终于轮到我了。青年迫不及待往前一步,长桌对面的维京人面无表情,依次拿出布面甲、铁盔、骑兵刀、单体反曲弓。

  单体反曲弓的制作工艺要求更高,弓身长度较短,适合在马背上使用,属于游骑兵的制式装备。

  “下一个。”

  桑坦抱着自己的装备返回队列,模仿教官的动作穿戴甲胄,游骑兵的轻型布面甲省去部分铁片,重量只有十二斤,对于使用者的活动影响较小。

  锵!

  桑坦拔出那柄骑兵刀,刀身修长、轻盈,带有弧度,挥舞手感极佳,刀柄还有护手。按照翻译的说法,这种刀具由国王亲自设计(参考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轻骑兵军刀,刃长82cm,总长97cm,重量920g)。

  “嘿,把刀收回去!”

  过去的一个月,桑坦深刻体会到教官的恐怖,立即收刀入鞘,跟随队列前往马厩,领取各自的坐骑。

第330章 财政收支

  对于佩切涅格人而言,战马是最值得信赖的伙伴,他们在马厩观察许久,试图挑选与自己最亲近的马匹担任坐骑。

  得益于从小到大的训练,这群新兵的马术极其出色,部分人的控马技巧甚至超过了骑兵教官。

  “不错,这群人是天生的游骑兵,比那些傻头傻脑的农民强多了。”连长哈弗仑小声赞叹,注视着某些人展示的“镫里藏身”。

  训练场,游牧骑手稳稳坐在马鞍上,速度提升至最高。就在眨眼间,骑手的整个上半身猛地向马鞍的一侧倾斜下去,仿佛消失不见。

  事实上,骑手的一只脚紧紧勾住马镫,像铁钩一样挂住,身体紧贴着狂奔的马匹。过了一阵,骑手凭借惊人的腰腹力量和那只勾住马镫的脚发力,瞬间返回马鞍坐稳。

  按照佩切涅格人的解释,这种做法有三种用处:

  躲避箭矢。

  拾取物品。在高速奔驰中,捡起掉落的武器或者被射杀的猎物。

  隐蔽突袭。骑兵快速接近敌人时,镫里藏身可以降低被发现的几率,让敌人误以为是一匹毫无威胁的空马,等靠近了再突然现身攻击。

  然而,骑术教官们不推荐这种风险极高的炫技操作。游骑兵全员配备盔甲,足以抵抗箭矢的射击,没必要多此一举。

  训练结束,桑坦牵着坐骑放回马厩,他掌握的维京语词汇最多,因此被任命为临时班长。

  没走多远,他听见身后响起众多兴奋的怪叫,是一连连长哈弗仑与身后的十几个游骑兵。

  哈弗仑去年毕业于陆军学校骑兵系,是富商哈利的小儿子,出手极其阔绰,时常请弟兄们喝酒,偶尔还带表现出色的骑兵去镇上快活,佩切涅格士兵很喜欢他。

  遗憾的是,桑坦隶属于二连,无缘这等福利。

  耗费一个小时照料战马,他前往公共浴室洗浴,然后在食堂领取一成不变的伙食:炸鱼、蔬菜汤、硬面饼。

  “再给我加点鱼露。”

  桑坦很喜欢这种调味品,只需一勺,能让整碗热汤的味道更加鲜美。忽然,屋外响起六声钟鸣,他迅速吃完炸鱼和蔬菜汤,揣着硬面饼离开食堂。

  作为基层指挥人员,桑坦每晚需要参加两个小时的额外培训,学习维京语、绘制地形图、利用星象辨别方位。

  过惯了这种繁忙充实的生活,有时他的梦境也掺杂着各种训练内容,不知不觉,有关草原生活的记忆开始褪色.

  伦底纽姆。

  城内正在举行一场拍卖会,售卖加勒比海的珍珠。

  六月份,两艘三桅帆船装载流放者前往波多黎各。之后,莱克中校操纵旅行者号在周边探索,在加勒比海的南部岛屿有了重大收获。当地盛产珍珠,莱克通过贸易换取大量珍珠,仅仅付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商品。

  担心遭到同僚的嫉恨,他把大多数珍珠进献给王室,并承诺未来提供更多收入,最终如愿获得加勒比总督的头衔。

  大多数珍珠为白色或者奶油色,少数呈浅玫瑰色,表面带有火焰纹路。维格留下品相最好的部分,让王后赏赐前来觐见的贵妇人,剩余部分拿去拍卖。

  短短两天,这批珍珠销售一空,为王室带来一千五百镑的收入。

  获得这笔意外之财,今年的账面收入增加至四万六千镑。

  其中,农业税的增长幅度较小,尽管引进了新大陆作物、沿海地区推广使用海藻肥,仍然比不上蓬勃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

  “九十一万的直辖人口,提供这种水平的农业税,足够了。”

  总支出两万九千镑,军费占比超过一半,包括:军饷、装备采购、十二个直辖郡的民兵集训,以及马匹贸易。

  其余方面的支出没有太大变动,伦底纽姆——曼楚尼、伦底纽姆——爱丁堡两条主干道完工后,极大改善王国的陆路交通,实现了维格的预期。短时间内,他没打算投资新的大型工程。

  算完账,他想起不久前情报系统获得的一封信件,寄信人是巴黎宫廷的某位贵族,收信人是诺曼底某个修道院的院长,双方是朋友关系,信件传递途中,偶然被探员获得。

  信件主要是在抱怨各种琐事,其中包括西法兰克王室的财政收支。

  直辖领地的地租总价值一万三千镑,占比五成,推算得知秃头查理的年收入两万六千镑。

  西法兰克的土地肥沃,农作物产量高于不列颠,缺陷在于直辖领地的面积较小,秃头查理只掌控了法兰西岛(巴黎地区)、卢瓦尔河流域的部分区域、勃艮第部分区域,阿基坦的一些零散庄园(叛乱贵族的领地)。

  而且,他的直辖领地分布不连续,散落在全国各处,不利于统一管理。

  相比之下,不列颠的直辖领地分为两大块:

  南方的伦底纽姆、剑桥等五郡,以及北方的泰恩郡和整个苏格兰地区,行政效率更高。

  通过各方面搜集的情报,维格和内阁估算秃头查理的直辖人口为40~60万,能够提供一万三千镑的地租,属于农民能够承担的极限。

  信中,贵族抱怨佛兰德斯的手工业衰退,原本每年的商税和关税总计四千镑,现在只能提供一千多镑,仍在不断下降。

  支出方面,秃头查理的年度支出和维格差不多,两万五千镑。其中六成是军费,用于修建堡垒、采购装备,随时准备与维京人开战。

  由于他宣称爷爷查理曼的皇帝头衔,需要维持相应的排场,宫廷开支占到两成,五千镑。

  每年,查理照例向各修道院捐赠,三千多镑,占到总支出的一成半。他偶尔还会捐赠地产,导致农税越来越少。

  最后的一千多镑用于赏赐贵族、行政管理,西法兰克的文官数量远低于不列颠,这方面的开支很小。

  总体来看,西法兰克王室的财政极其脆弱,长期处于赤字边缘。这与同一时期的欧陆国家类似,缺乏合理的财政规划,面对大规模战争,常用的手段无非两种,加税、找教会借钱。

  “两年前,法兰克人攻打丹麦,秃头查理一再催促贡纳尔进攻,逼迫他前往汉堡与我决战,估计是因为王室财政撑不住了。”

第331章 事先防备

  公元867年初,保加利亚中部的一处谷地。

  残阳夕照,渡鸦盘旋,四周飘散着浓郁的血腥味,八千具遗体横亘在嶙峋乱石间,绝大多数是保加利亚士兵,折断的长矛和旗杆如荆棘般刺向铅灰色天空。

  谷地入口,一面红色军旗骤然扬起,身披重甲的瓦兰吉卫士如潮水般向两侧分开,让出中央通道。主将尼尔斯策马徐行,左手攥着缰绳,右手高举那柄“冰湖”剑,猩红大氅在秋风中猎猎作响。

  “尼尔斯!尼尔斯!”

  不知是谁带头,嘶吼声自谷底冲天而起,步兵用兵器猛击盾牌,游牧骑手发出尖厉的怪叫,八千余人的呐喊撞击着山崖,惊得幸存的保加利亚伤兵蜷缩在尸堆中战栗。

  待到呐喊声平息,尼尔斯发布命令,留下少数人清扫战场、搜捕俘虏、救治伤员,剩余部队继续进攻,直取保加利亚中部地区的重镇——大特尔诺沃。

  目前,巴西尔的军队突入南方地区,巴尔干半岛的塞尔维亚人也接受雇佣,上万人突破保加利亚的西北边境。遭到三面围攻,保加利亚的形势岌岌可危,假如尼尔斯攻陷大特尔诺沃,届时再无还手之力。

  两天后,尼尔斯率领先头部队来到大特尔沃诺,仅凭第一印象,他发觉自己的预想太乐观了。

  眼前是一座三面被河流环绕的山丘,水流湍急,仅有一条道路通往城内。城镇依山而建,居民区沿山坡呈不规则阶梯状分布,易守难攻。

  山丘顶端矗立着一座石砌堡垒,据记载,是罗马帝国遗留的建筑。

  尼尔斯找到一处高地,仔细观察周边的地势,发现城镇的选址过于刁钻,堪称无懈可击。

  “不好,我估计要耗在这破地方了。”即便身经百战,他依旧唉声叹气,强攻损耗太高,只能派兵长期围困。

  除去后方驻守的五千士兵,他可动用的野战兵力包括:四千罗斯雇佣兵、两千游牧骑手、两千瓦兰吉重步兵,共计八千人。

  尼尔斯在城外扎营,顺便向巴西尔写信,介绍东线面临的困境,他请求绕过大特尔诺沃,尽早与主力会师。

  三天后,一队骑手抵达营地,他们代表皇帝祝贺尼尔斯的辉煌胜利,同时要求对方围困城镇,防止残存的敌人扩散至其它地区,成为日后动乱的根源。

  “城内还剩2000~3000人,意味着要拨出六千人围困,我带领剩余的两千士兵,后续很难发挥作用。”

  尼尔斯请求增援,遭到使者拒绝,“东部边境出现异动,皇帝取消了抽调征召农兵的计划,很抱歉,将军阁下,您无法获得更多部队。”

  尼尔斯要求雇佣罗斯人,仍被否决。历经一年半的战争,巴西尔出动四万五千士兵,还要支付塞尔维亚的一切军事开销,东罗马承受极大的财政压力,无法扩充军队规模。

  “我原计划向西进军,与皇帝在保加利亚西部汇合。如果困在大特尔诺沃,预计战争会持续很久”

  耐心听完尼尔斯的抱怨,使者保持微笑,“将军阁下,皇帝正在想办法,或许能用别的办法攻占此地。”

  二十年的奴隶生涯中,巴西尔培养了出众的察言观色能力,极度擅长揣测人心。

  战争期间,他除了指挥作战,还亲自给保加利亚的贵族们写信,威逼利诱、分化瓦解,从内部扰乱敌人的部署。

  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巴西尔找到大特尔诺沃守将的弱点,派遣一队精锐骑兵深入保加利亚西部,成功抓住守将的家眷,以此要挟对方投降。

  此举毫无荣耀,效果却立竿见影。

  半个月后的某个深夜,守将偷偷打开城门,献出这座防御森严的城镇,也断送了王国最后的希望。

  夺取城镇,尼尔斯率部向西进发,击溃沿途的敌军。二月中旬,经过一年半的战争,他再度见到皇帝本人。

  至此,保加利亚失去所有的野战部队,只剩少数地势险要的城堡坚持抵抗,大局已定,巴西尔赢得了这场战争。消息传回君士坦丁堡,少数机灵的文官开始筹备凯旋式,借此博取皇帝的欢心。

  二月末,某个贵族的投降仪式结束后,皇帝召开宴会,当众夸赞尼尔斯的功绩。

  “将军,您的勇武和谋略超出所有人的预料,包括我。按照原计划,东线部队负责袭扰、牵制敌军,您出色地做到这点,甚至以弱胜强,击败保加利亚的野战部队,极大加快了战争进度。”

  烛火摇曳,光亮充斥着整个城堡大厅,皇帝亲自为尼尔斯斟酒,其余的将军和宦官们赶忙附和,夸赞声充斥着尼尔斯的内心,让他不禁有些迷醉。

  皇帝再度开口:“一直以来,Domestikos ton Scholon这个职位空缺,您有兴趣吗?”

  (Domestikos ton Scholon,这一时期东罗马的最高军职,可以理解为大元帅,理论上掌管君士坦丁堡和周边区域的所有野战部队。)

  城堡大厅的欢呼停歇,人群神色各异,让一个北欧蛮子担任这个职位,属实超出他们的想象。

  一股寒风灌入大厅,霎时,尼尔斯警惕性大作,此时的他经历太多,政治嗅觉提升,果断拒绝这个炙手可热的头衔。

  巴西尔追问:“您想要什么?”

  尼尔斯放下酒杯,给出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回答:

  “平静的生活。从我跟随拉格纳参加第一次劫掠,已经过去三十四年,不列颠、西法兰克、丹麦、瑞典、东欧、君士坦丁堡、保加利亚,我的人生遍布大半个欧洲,充斥着永无休止的战斗。如今我累了,只想找个偏僻的地方安度晚年。”

首节 上一节 144/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