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冰海霸主 第140节

  众所周知,巴西尔出生于马其顿山区的农民家庭,童年时期被掳至保加利亚,二十四岁的时候侥幸逃回东罗马,给某位贵族担任马夫。后来,他获得某位贵妇人的青睐,最终被米海尔三世看中,成为皇帝的近臣。

  教堂边缘,尼尔斯回顾新主人的一生,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经过五十三年的漫长岁月,从一个山区农民成为东罗马的最高统治者,难道他真获得了神明的眷顾?”

第320章 军队

  加冕期间,牧首为巴西尔编造一个高贵的世系,声称他是古代亚美尼亚的王室后裔。

  鉴于教堂内部充斥的禁卫军士兵和瓦兰吉战士,贵族们不敢明面上反对,只能在内心疯狂吐槽。

  “乡下蛮子也敢自称皇帝?”

  “一旦各地的将军们收到消息,看你如何应对?”

  “既然出生在马其顿,为啥不找个更高贵的祖宗,例如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

  加冕仪式结束,巴西尔大肆犒赏亲信,尼尔斯又多了一个拗口的荣誉头衔,他很平静地接受了。

  第三天清晨,巴西尔在皇宫北侧的广场召集士兵,亲自给他们发钱。

  去年,米海尔三世铲除巴尔达斯及其心腹,各地的田产充公,大多数金银纳入米海尔三世的圣库。

  如今巴西尔发动政变,接管米海尔三世的圣库,顺带处置大批反对自己的贵族,夺取他们的家产。粗略统计,他现在掌握的财富约等于帝国一年的总收入,折算成不列颠和北欧的衡量单位,相当于六十万磅白银!

  初次听到这个数字,尼尔斯心神俱震,仔细思索,又觉得这个数字很合理。

  东罗马拥有850万人口,君士坦丁堡的人口超过50万,文明程度碾压欧洲的其它地区,这种水平的收入理所当然,放在数百年前的鼎盛时期,财政收入还会翻好几倍。

  望着广场上堆积如小山的金银,以及排队领取赏钱的士兵们,尼尔斯暗自嘀咕:

  “把秃头查理、维格加到一起,估计只有十万镑的年收入。剩余的留里克、小埃里克、哈夫丹更穷,根本上不了台面。”

  忙碌两天时间,巴西尔给下辖的每个士兵发完犒赏,初步获得他们的效忠。

  随后,巴西尔给各地的将军写信,按照各人的性格,他给予的条件各不相同。

  短短一个月,经过复杂的政治交易,巴西尔获得十多个将军的承认。

  大局已定,米海尔三世很巧合地暴病身亡,巴西尔暂时稳住局面。为了提升威望和自己的统治合法性,他迫切需要发动一场对外战争,用胜利稳固自身的权势。

  目前,东罗马的兵力共计十万,包括:

  六万五千农兵,分布在各地军区,他们拥有世袭份地,和平时期务农纳税,战时响应征召,士气和训练水平较差。

  一万边防军士兵,驻扎在边界,抵御外敌入侵。

  驻扎在君士坦丁堡的一万五千野战军士兵、两千瓦兰吉卫士,他们装备精良、战力强悍,是帝国的核心武力。

  最后是东罗马的海军,六十艘战舰,水手、工匠、勤杂人员总计五千人。

  此外,各军区将军还有数目不等的雇佣兵,大约数千人。

  盘算完各方势力的情况,巴西尔召集心腹重臣开会。

  会议场所不在皇宫主殿,而是一处坐落在半山腰、面朝马尔马拉海的露天阳台,周围爬着许多青翠藤蔓,桌上摆放着无花果、葡萄、橄榄等瓜果。

  尼尔斯没有吃东西,而是把目光投向东侧大海。

  天空蔚蓝,海面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细碎的金色光芒,造型各异的商船来来往往,偶尔还能看见海军的德罗蒙战舰。战舰的船桨整齐划一地起落,轻快地驶过海面,甲板安放两台重型弩砲,船艏拥有龙型雕塑,据说里面藏着希腊火的发射器。

  “随便坐,别太拘束。”

  巴西尔披着一袭紫袍,微笑着来到露天阳台,让仆役们在地面铺开一幅巨大的地图。

  东罗马面临的外部威胁主要有三:东部的阿拔斯王朝、巴尔干地区崛起的保加利亚,以及盘踞在克里特岛的海盗。

  “你们觉得哪个方向适合用兵?”

  众人保持沉默,巴西尔的视线扫遍露天阳台,找到人群边缘的尼尔斯,“Nobelissimos(意为显贵者,荣誉头衔,通常授予皇帝的心腹近臣),你有什么看法?”

  尼尔斯用生硬的希腊语回复,“阿拔斯王朝实力强盛,领土广袤,不适合主动招惹。克里特海盗擅长袭扰作战,行踪飘忽不定,很难抓住他们。

  因此,我选择保加利亚,他们的领地位于君士坦丁堡北方,距离较短,方便输送补给。”

  尼尔斯的想法与巴西尔不谋而合,皇帝年幼时被掳到保加利亚,遭受二十多年的苦难,如今大权在握,是时候报复回来了。

  他微微点头,露出一副期待的笑容,“你觉得应该如何用兵?”

  尼尔斯:“农兵战斗力孱弱,不适合抽调他们作战,假设损耗过度,容易导致安纳托利亚防御空虚,引发阿拔斯王朝的入侵。

  我建议招募罗斯人和东欧草原的游牧民,他们生活贫困,稍微给点钱,就能获得一大批雇佣兵,即便损失惨重,也不会影响帝国的根基。”

  这一时期,东罗马的步兵战斗力远不如数百年前的罗马军团,赖以仰仗的是甲胄骑兵——骑手和坐骑同样身披甲胄,免疫绝大多数攻击。

  对比擅长夹枪冲锋的法兰克骑士,甲胄骑兵额外配备弓箭,担任“重装弓骑兵”的角色。缺点在于速度较慢,沉重的马铠导致他们追不上敌人的骑兵,因此需要友军轻骑兵的配合。

  皇帝觉得让东欧人担任重步兵、游牧民担任轻骑兵,可以有效弥补军中短板。东罗马财力雄厚,不在乎这点小钱。

  皇帝答应尼尔斯的提议,让他前往第聂伯河中下游招募雇佣兵,规模限定在一万五千人以内。

  两天后,尼尔斯、财务官泰图斯、五名宦官,以及五百名随行护卫,前往金角湾登船,在德罗蒙战舰的护送下前往东欧。

  故地重游,尼尔斯发现第聂伯河中下游没太大变化,罗斯人依旧过着贫困而危险的生活,时常与游牧民纠缠不休。

  得知东罗马使团的到来,罗斯首领们情绪高涨,带着部落的小伙子前往河畔营地,寻求一份高风险、超高回报的工作。

  “我叫尼尔斯,格努茨的白鸦,瓦兰吉卫队的指挥官,皇帝册封的Nobelissimos(显贵者),拉格纳的侄子.”

  介绍完一长串头衔,尼尔斯俯视人群中几张略显惊慌的面孔,“我曾经和部分首领共同作战,想必你们或多或少了解我的事迹,此次前来,我有一个好消息和大家分享。”

第321章 民兵训练

  为了招揽足够多的雇佣兵,尼尔斯除了支付高额报酬,还作出承诺:一旦战争结束,表现出色的部落将获得帝国的农业技术援助。

  农作物产量越高,意味着供养更多的人口,对于罗斯部落来说,这是难以拒绝的诱惑,有些首领干脆亲自带兵参战。

  之后的一个月时间,尼尔斯成功招募六千多个罗斯雇佣兵,以及三千游牧骑手。

  尽管罗斯人和游牧民存在旧怨,但是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暂时放下仇恨,利用这个百年难遇的机会狠捞一笔。

  十月初,清晨,一支庞大的舰队抵达保加利亚的沿海重镇瓦尔纳,舰队无视守军的零星射击,径直冲入港口。

  最前方的军舰艏部耸立着青铜龙首,龙喉处探出一根铜管,随着机械装置的轰响,赤红的火流自铜管喷涌而出。

  霎时,港口化作一片翻腾的火海,三十余艘保加利亚船只被烈焰包裹,绝望的士兵们浑身着火,惨叫着跳入水中,但火焰依旧噬咬着他们,空气弥散着凄厉的哀嚎和油脂燃烧的恶臭。

  下一刻,海面传来沉闷的呼啸,东罗马舰队的弩砲陆续射击,数十枚沉重的石弹,狠狠砸向瓦尔纳的东城墙,城垛在沉闷的撞击声中碎裂、坍塌,碎石如同骤雨般纷飞。

  遭到舰队突袭,瓦尔纳的守军猝不及防,指挥官催促士兵操纵城墙的弩砲还击,只可惜为时已晚,这些弩砲遭到东罗马舰队的重点关注,短短五分钟内被摧毁殆尽。

  “好凶猛的火力。”

  舰队后方的一艘桨帆船,尼尔斯站在船艏,注视这片从未见过的景象,身侧的财务官泰图斯开始夸耀帝国的实力:

  “任何舰船都无法匹敌我们的海洋之火(东罗马对‘希腊火’的称呼),战争期间,您无需担心黑海的制海权。”

  尼尔斯没有反驳,观望一段时间,他发现这种秘密武器的缺陷——射程太近,火焰的喷射范围不超过三十步,只适合中近距离的战斗。

  “如此看来,希腊火存在局限性,不可能解决一切麻烦,否则爱琴海域的盗匪早就绝迹了。”

  大约一小时过去,东罗马舰队停止射击,旗舰传来响亮的号角声,催促陆军上岸攻城。

  伴随桨手们的呼喊,二十艘桨帆船驶向码头,身负双重铁甲的瓦兰吉卫士架着长梯,涌向残破不堪的城墙。

  付出数十人的伤亡后,尼尔斯夺取东侧城墙与城门,放任更多士兵涌入瓦尔纳,顺利攻占这座城镇。

  随后,东罗马舰队源源不断输送罗斯步兵和游牧骑手,尼尔斯指挥上万雇佣兵,在沿海区域大肆抢掠。

  战争期间,尼尔斯刻意偏袒那些与留里克关系疏远的罗斯部落,分配更多战利品,向首领传授先进战术,刺激他们的野心和欲望。

  留里克的核心统治区域在诺夫哥罗德,难以约束第聂伯河中下游的部落,只是名义上的国王。

  等到战争结束,这些罗斯首领返回家乡,他们的实力快速膨胀,免不了与留里克发生冲突。

  “留里克,当初我帮你训练军队、进攻佩切涅格人,换来的只是猜忌,这是你欠我的。”尼尔斯没指望从中获益,只想报复对方的苛待。

  整个十月份,尼尔斯的部队没有深入内陆,按照计划,他的任务是吸引敌军主力。等到时机成熟,巴西尔会率领野战军从南方出发,直捣保加利亚的腹心。

  “唉,不知道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假如敌人缩在山区硬撑,预计接下来有的忙了。”

  同一时间,不列颠,卢顿镇,弗罗德正在观察民兵训练。

  天空阴沉,六百个农夫排成常见的四列纵队,在枯黄草地上缓慢前进,他们服饰杂乱,右手握着一杆长约三米五的木棍,眼神充斥着茫然和些许不安,像一群被驱赶到陌生草场的羊群。

  队列的前方和两侧分布着三十多人,他们是卢顿镇的退役军官和士兵,负责训练民兵。每走一段距离,军官总要停下来整理队形,严重拖慢了前进速度。

  半小时过去,军官吹号,示意民兵变换阵型。众人磨蹭许久,在教官的斥责声中,展开成一个宽大的横阵。

  “前方有骑兵来临,准备抵御冲锋。”

  听到指令,前排农夫半跪在地,长棍斜举向上,第二排的士兵端平长棍。

  不久,矮丘后方出现十多个黑点,他们是自备马匹的乡绅,迅速靠近民兵的横阵。

  地面颤动,黑点急剧扩大,部分胆怯的民兵无法承受这股压力,扔掉木棍向后逃窜,导致左右两侧的同伴一起逃离。

  “哈哈,这群蠢货毫无长进。”乡绅们注视着民兵的窘态,在马背上哈哈大笑。

  不远处,弗罗德面无表情,耗费二十天时间,镇上的民兵依旧是这副懒散模样。再过半个月,郡长派人前来考核,预计这群民兵达不到合格标准。

  “殿下,您为什么不让我们协助训练。”禁卫军队官提出建议,假如让他的一百士兵参与,教官数量增加,训练效果随之提升。

  “没有意义,我必须看到真实的训练状况。”训练期间,弗罗德仅仅提供粮食,从不干涉教官们的工作。

  他依旧坐在马背上,观察下一个科目——枪刺冲锋。

  面向二百步外的木靶,民兵攥着长棍缓慢前进。

  距离缩减至百步,教官吹号,示意他们加快步伐,行进途中,陆续有民兵脱队。

  缩减至三十步,教官们吹响铜哨,民兵呐喊着冲向木靶。有人忽视了教官的要求,以最快的速度狂奔,以至于脱离队形,还有人一时不慎摔倒,结果绊倒身侧的同伴,受伤者捂着脚踝大声惨叫。

  很快,两个镇民抬着担架冲到近处,把伤员抬回医院救治。剩余民兵重新整队,继续之前的训练科目。

  直到日落时分,卢顿镇的方向升起炊烟,代表这群民兵又熬过一天,他们如释重负,列队返回卢顿镇外的临时营地。

第322章 实力对比

  十一月初,伦底纽姆郡长派人考核各镇的民兵训练,令人意外的是,卢顿镇竟然达到合格标准。

  熬到集训结束的那一刻,人群响起抑制不住的欢呼。按照传统,平民每年有四十天的无偿劳役,但他们更愿意从事其它任务,而不是这种枯燥劳累的军事训练。

  民兵解散,弗罗德拿出一小袋银便士,给教官们发放工资,打发走这群人,整场集训终于结束了,他的生活恢复平静。

  当天晚上,奥丝特拉向丈夫提议,“王后送来许多生活用品,托人传话,让我们空闲时返回王宫住几天。”

  “熬过民兵集训,接下来都是空余时间。”弗罗德厌倦了乡村生活,决定带着妻子回城散心。

  王宫后花园,弗罗德看见两个弟弟正在放风筝,走过去闲聊,弗雷随口抱怨道:

  “最近陆军学校增加许多新生,短期培训班的学员也翻倍了,用餐期间,食堂总是挤满了人,害我抢不到最喜欢的炸鳕鱼。哥,给我点钱,学校门口小吃摊的鳕鱼味道不错,我以后打算在校门口解决午饭。”

  弗罗德从口袋抓出一把银便士,引得弗雷大声叫好,三弟葛瑞克也吵着要钱,弗罗德只能再掏出两便士把人打发走。

  他暂时忽略两位弟弟,思维迅速运转,“陆军学校扩充规模、十二个郡开展民兵训练,父亲还想着扩充陆军?”

  弗罗德走向维格的办公室,后者正在阅读一份文件,然后拿起羽毛笔,在墙壁的巨型地图画上一个标记。

首节 上一节 140/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