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皆有代价,他因此被卷入第聂伯河中下游的纷争,商队经常遭到游牧部落的侵扰,每隔一段时间要打一仗,永远不得安宁。
今年春季,第聂伯河中下游的游牧部落崛起了一位年轻的酋长,名叫忽鲁斯,率领部众四处劫掠,极大影响周边区域的秩序。
起初,留里克派使者前去谈判,打算花钱买平安,让游牧民放过自己的商队。等待多日,被割去一只耳朵的使者返回诺夫哥罗德,转述酋长的答复:
每年上缴二百个奴隶、五十船粮食、金银器皿若干,还有琥珀和蜂蜜等奢侈品.总结下来,这笔保护费超过贸易收入的七成,假设达成协议,留里克相当于在给别人打工。
反复权衡之后,他拿出多年的积蓄找到维格采购装备,发誓弄死这群贪得无厌的东西。
自从尼尔斯投靠诺夫哥罗德,一直在帮新老板训练军队,这次总计出动三千人,得益于采购的六百套盔甲,重步兵的总数接近八百,可堪一战。
“陛下,气候日渐严寒,您确定要在这种时候发起远征?”
留里克不假思索地回应,“当然,我和游牧民多次交手,了解他们的习性。冬季,游牧部落放弃迁徙,蜷缩在精心挑选的过冬营地,防止牲畜大批量死亡”
根据被俘游牧民的供述,过冬营地的首要条件是避风,通常位于山脉、丘陵的南侧(背风向阳坡)或者林地边缘,周围还要有可靠的水源。
而且,过冬营地的区域在夏秋季节会被刻意保护起来,禁止放牧,让青草自然生长,作为牲畜在冬季的储备粮。
留里克估算时间,此刻的游牧民正在整理他们的过冬营地,搭建厚实暖和的毛毡房,收割附近区域的干草。等到过冬营地修建的差不多了,维京大军突然杀到,届时游牧民只能留下来顽抗,失去最为依仗的机动优势。
(注:历史上,一些强大的游牧政权会在过冬营地修建防御设施,被称作王庭,例如匈奴的龙城。)
“断我财路,等同于断我全家人的性命,既然如此,还不如拿出全部的积蓄搏一把,我和这位酋长总要死一个。”
放完狠话,留里克安抚这位新投靠的顶尖打手,“别担心,我和当地的罗斯部落谈好了,首领们愿意提供粮食和住房,一旦铲除这股游牧民,说不准某些人还会推举我为国王。”
两天后,留里克率领上百艘划桨长船,浩浩荡荡前往伊尔门湖南岸,随后,船队拐进一条河道,继续向南航行。
抵达某处浅滩,船员们纷纷跳下河岸,望着略显眼熟的景色,尼尔斯陷入回忆。
二十一年前,猎杀小队同样是在这里登岸,砍伐树木搭建滑轨,艰难通过这段路程。
得益于留里克的建设,如今此地已经用圆木铺设道路,众人只需要拖拽绳索,免去伐木、搬运木材的步骤,行进速度快了许多。
几天时间过去,船队到达第聂伯河的上游,秋风萧瑟,野草枯黄,一条平坦开阔的大河静静流淌,天空偶尔飞过一群候鸟,它们在此短暂休憩、觅食,然后扑腾着翅膀飞往南方。
在船员们的合力推动下,长船滑入河面,尼尔斯趴在船舷,观望水面映出的倒影,试图找回年少时期的记忆。
那时的自己很年轻,唯一的愿望就是迎娶心上人伊芙,伊瓦尔、比约恩的目标是复仇,贡纳尔和奥姆的心愿是积攒名望,留里克的目标是赚钱。
至于维格,当时的他沉默寡言,很少主动参与话题,偶尔说些意义不明的胡话,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如今回想起来,过往种种仿佛一段漫长的梦境,尼尔斯抚摸着脸上的伤疤,泛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后悔。
“二十一年过去,我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心上人伊芙、权力,他似乎什么也没得到,如今陪伴自己的,只有射术和历年征战积累的经验。
假设当初没有进攻丹麦,而是帮助哈夫丹平定瑞典,这一切是否会不一样?
十月,船队抵达第聂伯河中游,凑巧的是,他们恰好赶上一场罗斯人与游牧民的战斗。
尼尔斯爬上桅杆,眺望西岸不远处的草地,游牧民仍然是惯用的战术,用弓骑兵包抄敌人的侧翼,抛射羽箭的同时,还不忘发出阵阵怪叫。
“在颠簸的马背上射箭,精准度未免太低了。罗斯人的盾墙充满破绽,游牧民仍然缺乏冲锋肉搏的勇气,二十多年过去,他们简直毫无长进。”
同样,罗斯人也好不到哪去,首领和战士冲动易怒,战术素养极差,稍微被敌人引诱,就有个别战士脱离队形,导致阵型散乱。
“双方处于同一水平,真是难得的对手。”尼尔斯如是感叹。
很快,留里克派兵解救了二百多个岌岌可危的罗斯人。在获救者的邀请下,留里克让部队在河岸扎营,他带着卫队和尼尔斯前往罗斯部落做客。
后续的几天时间,留里克派人打探那位年轻酋长的下落,这人拥有五千部众,再加上那些附庸部落,至少能拿出三千多个骑兵。
“不管他有多少人,这仗必须打!”
留里克的决然感动了罗斯部落的首领,后者派人召集其余部落,发誓要和这群游牧民做个了断。
深夜,留里克找到尼尔斯讨论战术,决定沿用之前的方案:“让长矛兵与弓箭手混编,长矛兵抵御骑兵冲锋,弓箭手驱逐骚扰的弓骑兵。”
显然,这个想法参考自维格的枪刺方阵,既然这种阵型足以抵御骑士的夹枪冲锋,对付这些装备简陋的游牧民不成问题。
第274章 过冬营地
留里克的猜测应验了,为了保住过冬营地,酋长没有跑路,而是召集附庸部落的兵力,静静守在第聂伯河东岸。
寒冬将至,留里克没有拖延太久,等到麾下兵力扩充至六千,他让部队乘船渡河,径直前往佩切涅格人的营地。
东岸,草地尽皆枯黄,在凛冽寒风中发出阵阵呜咽,仿佛连大地也感知到即将来临的杀戮。厚重的云层遮蔽太阳,只留下铁灰色的光晕,沉沉压向无垠的荒原。
半天时间过去,留里克瞧见远处的大片身影,约有三千人,六成是游牧民,还有一千多人是配备圆盾和木矛的奴隶兵。
“看,旗帜下方就是佩切涅格的酋长。”
留里克指着远处的旗帜,周围分布着约二百个身穿扎甲的骑兵。
“明白,我立即发起进攻。”按照战前的规划,尼尔斯率领一支八百人的战团作为前锋,缓慢走向敌人的中军大旗。
前排是身穿铁甲的长矛兵,左右两翼的士兵推着轻便的两轮推车,防止骑兵冲击侧翼,最外侧分布少量精锐箭手。
战斗爆发,游牧民再度施展惯用的袭扰战术,众多弓骑兵怪叫着冲向方阵,隔着数十步抛射羽箭。
杂乱的箭雨迎面而至,与长矛兵的铁甲碰撞,发出沉闷的敲击声,只有少数倒霉者被射中面门,哀嚎着栽倒在地。
与此同时,最外侧的精锐射手展开还击,他们同样装备铁甲,对准那些身穿破旧羊皮袄子的游牧民挽弓搭箭,轻易射倒十几个目标。
很快,这些队形松散的射手吸引弓骑兵的注意,经过短暂的对射,弓骑兵发觉自己讨不到便宜,有人按捺不住,拔出弯刀策马杀来。
等到骑兵冲至二十步内,射手们缩回阵中,长矛兵停止前进,前两排半蹲在地,长矛斜举向上,摆出标准的枪刺阵型。
让弓箭手射杀这些冒失冲动的游牧民,尼尔斯下令继续前进。时间流逝,酋长吹响号角,顷刻间,难以计数的马匹席卷而来,地面震动,骑手们发出尖厉恐怖的怪叫,吓得部分维京青年面色煞白。
“守在原地,后退者当场处决!”
尼尔斯毫无惧色,在他的视角中,绝大多数骑手是缺乏训练的牧民,冲锋队形凌乱不堪,部分骑兵挨得太近,拖慢彼此的速度,还有部分骑兵间隔太远,队形松散。
不知不觉,一部分骑乘良马的骑兵冲在最前面,只可惜数量太少,好不容易拼死撞出一个缺口,仅有寥寥数人挤进内部,被维京步兵乱矛戳死。
与此同时,大多数骑乘劣马的骑兵落在后面,目睹那些悍勇无畏的同伴相继阵亡,多数牧民本能地减缓速度,绕至侧翼匆忙射了一轮羽箭。
箭矢离弦的瞬间,他们认为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对得起忽鲁斯酋长赏赐的劣酒,纷纷拨转马头撤离,这轮声势浩大的冲锋宣告结束。
维京军队越来越近,酋长更换战术,他派遣亲卫收拢溃逃的游牧骑手,转而进攻后方罗斯人的阵型。
遭到重甲骑兵的冲锋,罗斯人毫无意外地崩溃了,然而留里克与尼尔斯毫不在意。他们在战前料到这种情况,宁愿舍弃这些杂兵,仍然坚持进攻游牧民的中军旗帜。
距离酋长的旗帜仅剩百步,尼尔斯转身看了眼后方的场景,枯黄色的草原充斥着茫茫多的罗斯溃兵和游牧骑手,游牧民此刻杀意上头,俨然忘记救援自家酋长。
尼尔斯面无表情,他经历了太多的战争,这种小场面不足以动摇他的理智,“放箭!”
旗帜周围只剩酋长和二十余个卫士,以及一千多名装备简陋的奴隶兵,遭到覆盖性射击,奴隶兵彻底崩溃,有人仓皇逃窜,还有人聚集起来,把矛头对准此生最大的仇人——酋长。
亲手砍翻两个临阵反叛的奴隶兵,酋长带领卫士逃窜,游荡在草原的游牧民随即撤离。
战斗结束,六百多个奴隶兵请求归顺,留里克答应了,让他们自行推举十人队、百人队的军官,担任辅助部队。
此役,留里克方的战损更高,罗斯人的部队大多数溃逃,只剩八百人,然而这支部队本就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不影响战斗力。
休整半个多小时,队伍继续前进,在奴隶兵的带领下,他们在黄昏时分找到一处避风的林地。
熬到次日清晨,一个游牧骑手前来谈判,建议双方罢兵言和,忽鲁斯承诺后续不再骚扰留里克的商队。
“滚!”
喝了一大碗燕麦马肉粥,留里克再度启程,上午十点,忽鲁斯再度派来使者,愿意支付相应补偿,还答应嫁出他的妹妹。
“钱不重要,忽鲁斯的妹妹也不重要。我只在乎这条商路,我必须用你们的毁灭,警告剩余的佩切涅格部落!”
下午两点,队伍抵达过冬营地,放眼望去,营地周围用马车和杂物垒起一道矮墙,内部坐落着数百顶厚实的毛毡帐篷。
留里克拍了下尼尔斯的肩膀,“老伙计,搞定他们!”
尼尔斯集结所有的弓箭手,在长矛兵的掩护下前进至百步距离,射击矮墙后方的敌人。
不知过了多久,目睹一轮轮羽箭洒向游牧民的营帐,尼尔斯眼神淡漠,直到弓箭手们停止射击。
“大人,箭矢用光了。”
“两万支箭全用完了?”尼尔斯望向他们空荡荡的箭筒,呆滞片刻,指挥步兵发起进攻
战斗持续半小时,眼见大批维京士兵涌入营地,绝望的忽鲁斯选择纵火,弥漫的火势给双方造成无差别杀伤,尼尔斯只得暂时撤离营地,直至火势最终熄灭。
“好狠的蛮子!”
留里克咬牙切齿发出感叹,大火过后,整片营地的毛皮、牲畜化为乌有,仅仅在废墟中藏着少量烧化的金银器皿,从利益角度看,这场战争无疑是亏本了。
“撤!”
留里克没有在意四处逃窜的游牧骑手,他选择让幸存者传播自己的威名,从而震慑其余的佩切涅格部落。
第275章 又一次背叛
战后,留里克返回第聂伯河西岸,收到忽鲁斯全军覆没的消息,附近的罗斯首领纷纷抵达,庆贺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忽鲁斯年仅十八岁,倘若给他足够的时间,极有可能成为整个第聂伯河中游的游牧霸主。幸运的是,这头幼狼被留里克宰杀,消除了后续的一系列灾难。
“致留里克,感谢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致留里克国王!”
首领们举杯庆贺,酒足饭饱之际,有人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如今游牧民的骚扰日益频繁,单个部落难以应付,不如推举一位国王(冤大头),让他组织各部落的力量,抵御这些佩切涅格人。”
宴会结束,共有二十三个部落承认留里克为国王,他欣然接受,计划在第聂伯河西岸挑选一处地势险要的空地建设城堡,作为往来商队的落脚点。
起初,他选择尼尔斯担任驻军指挥官,遭到心腹霍姆伦的私下劝阻。
“陛下,尼尔斯才能出众,超过您和麾下的所有贵族。近些年来,想必您听说过他在丹麦的事迹,这人的野心过于旺盛,假设让他在外镇守,终有一天会背叛!”
留里克犹疑不决,“尼尔斯这次立下重大功勋,假设没有封赏,对我的名声会有影响,而且让他内心产生怨恨,反而增加叛乱的可能性。”
这时,霍姆伦提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建议,“我从宴会听到一则消息,据说东罗马的瓦兰吉卫队遭受重创,指挥官战死,皇帝米海尔三世催着要人。
不如这样,让罗斯部落的首领们联名推荐,把尼尔斯送去东罗马,继任瓦兰吉卫队的指挥官,这份酬劳足够了。”
近些年,东罗马帝国开始雇佣维京士兵,维京人身材高大,有尚武传统,而且生活贫困,是最优质的雇佣兵。
目睹这些蛮族雇佣兵的悍勇,皇帝米海尔三世耗费巨资组建一支瓦兰吉(Varangian)卫队,这个名称来源于古挪威语的Var,意为誓言。
“尼尔斯是我拥有过最优秀的指挥官,把他送走太可惜了。”
留里克小口啜饮冰凉的蜜酒,霍姆伦没有劝说,而是静静站在旁边,仿佛一尊无害的塑像。
第二天上午,留里克把这个“好”消息告知尼尔斯,后者隐约猜到这方面的用意,他没有发怒,趁着留里克心存愧疚之际提出要求。
“既然瓦兰吉卫队死伤过半,我不能独自上路,应该招募足够的兵员。”
“好,除了宫廷卫队,你尽管挑。”为了尽快送走这个老熟人,留里克答应让尼尔斯自行挑选志愿者。
得益于东罗马给出的极高工资,维京人、罗斯人踊跃报名,尼尔斯精心挑选五百人。第聂伯河中下游还未结冰,他募足成员之后立即出发。
十二月中旬,尼尔斯的船队抵达第聂伯河出海口,前往附近的希腊据点报道。
码头,一个叫做泰图斯的中年文官前来迎接,“你们总算来了!”
在尼尔斯的示意下,五百成员在空地排成方阵等待检阅,泰图斯缓步穿过队列,仔细观察这些瓦良格人的身材。
“很好,身形健壮,而且有一定的纪律性,陛下会满意的。”泰图斯用不标准的诺斯语询问尼尔斯,“你是他们的指挥官?”
“对,我是尼尔斯,格努茨的白鸦,拉格纳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