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冰海霸主 第115节

  “听说了吗?乌伯暗中放话,用一百镑购买尼尔斯的头颅。”

  “一百镑?我收到的消息是五十镑,以及一个骑士头衔。”

  情况危急,尼尔斯登上一艘即将起航的柯克船,请求前往不列颠。

  “你来晚了,昨天两艘不列颠商船离开此地。”船长的脸庞带着几分酒意,指向不远处的另一艘柯克船,“这艘不列颠船刚到,至少要花两个星期采购货物。”

  两个星期?

  尼尔斯一刻也不想在这鬼地方多待,“您去哪里?诺曼底?只要是西方都可以。”

  “不,”船长摇头,说出一个截然相反的目的地——东方,涅瓦河口。

  感受空气中弥漫的躁动与危险,尼尔斯别无选择,从腰间摸出最后的一摞银币,“好,就去东方!”

  随着尼尔斯的离去,这场维京—东法兰克战争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此战,丹麦中南部的贵族损失惨重,乌伯还借机铲除威胁最大的尼尔斯,加强对整个国家的控制力。

  尽管民间流传着众多恶毒的谣言,但他毫不在意,具备造反实力的贵族一扫而空,国内再也无人能够威胁他的王座。

  另一边,东法兰克共有三位王子:卡洛曼,“年轻人”路易三世,“胖子”查理三世。路易国王失踪多时,他们聚集在马格德堡的教堂瓜分遗产。

  对于兄长提出的分配方案,次子路易三世坚决反对:

  “儿子们均分领地,这是法兰克人一直以来的传统,你凭什么占的最多?占领巴伐利亚和东部边疆区还不够,还想要洛塔林吉亚?”

  卡洛曼冷漠注视两位弟弟,“因为我打退了维京人,立的功劳最大。而且很多贵族答应了,支持我继承父亲的事业。”

  路易三世把目光投向贵族和教士们,“你仅仅打败尼尔斯,有什么了不起?乍一听还以为你杀了拉格纳·罗斯布洛克或者维格·泰恩堡。

  你想比功劳?好,看谁的功劳大?

  848年,波西米亚人造反,情况危急,父亲不愿让长子冒险,于是把我这个十四岁的次子扔过去平叛,我搞定了。

  854年,阿基坦的贵族密谋反对‘秃头’查理,邀请父亲介入局势。为了获取那些贵族的支持,父亲让我担任使者,实际上是做人质。幸好我足够机灵,否则就回不来了”

第262章 宝贵的时机

  争吵持续五天,三位王子不欢而散,召集各自的支持者准备开战。

  为了对抗实力最强的卡洛曼,次子路易三世与幼子查理三世结成同盟。

  得知东法兰克内乱,“秃头”查理内心狂喜,他公然集结军队,以叔叔和皇帝的名义,宣布调解侄子们的冲突。结果他的军队走到半途,忽然袭击中法兰克分裂而出的三个小国.

  伦底纽姆。

  得知欧陆的混乱局面,维格大为震惊,“从墨洛温王朝开始,数百年都在沿用均分继承法,几乎每次均分都免不了内战,难道法兰克人没想过改变?”

  他招来情报总管格温,让后者派遣更多探员,优先搜集西法兰克境内的情报。

  五月中旬,确认法兰克诸王在激烈交战,维格长舒口气,终于可以腾出手处理爱尔兰的混乱局势了。

  次日,三千常备军离开驻地,由伯劳鸟担任指挥官,率先前往爱尔兰控制局面,番号为第一、第二步兵团,山地步兵营,两个游骑兵连。

  爱尔兰,都菲林。

  此时的伊蒙公爵情况很糟糕。

  过去的几年时间,他无力掌控局势,任由下辖的三个伯爵和男爵们胡作非为,导致叛军发展迅速。

  如今叛乱席卷大半个爱尔兰,三个伯爵死了一个,还有一个负伤,伊蒙多次向伦底纽姆和其余大贵族请求援助,收效甚微。

  王室的军队用于防备海峡南岸的法兰克人,脱不开身。那些贵族的态度更加冷漠,当年伊瓦尔的欠债还未还清,他们只想避开这个深不见底的漩涡。

  “都怪下面的白痴,只顾压榨平民,连累我这个刚成年的公爵一同遭罪。”

  伊蒙小声暗骂,抽出一张羊皮纸书写求援信件——这几乎成为他的每日习惯。

  “睿智的乌尔夫阁下,冒昧打扰,”刚写完第一句话,侍从闯进书房提醒道,“大人,王室的军队到了!”

  伊蒙纵马疾驰,登上城墙的瞭望塔,看见一支庞大的舰队缓缓驶进利菲河口,总计十艘双桅横帆船和五十艘柯克船,柯克船形制杂乱,大多是临时征用的民船。

  很快,体型最大的双桅帆船在利菲河南岸停靠,外披白色罩袍、内穿锁子甲的伯劳鸟走下栈桥,径直走向被人群簇拥的年轻公爵。

  初看之下,伊蒙的外貌和伊瓦尔有七分相似,身材高壮,头发呈浅黄色,脸型瘦削狭长,颧骨高高耸起,仿佛一头择人而噬的冬狼。

  不同的是,伊蒙缺了几分悍勇与从容,面对伯劳鸟和这支全员披甲的常备军,表现得局促不安。

  “欢迎到来,大人。”

  “我是伯劳鸟,伯恩茅斯伯爵,常备军指挥官。”

  做完自我介绍,伯劳鸟带领一众随从前往城堡,他懒得与这位年轻公爵客套,伸手讨要地图,然后让参谋们拿出携带的地图相互比对。

  与此同时,他还索要各种详细信息,包括人口、集结的兵力、以及仓库的各种储备。

  初步了解情况,伯劳鸟要求伊蒙提供所有的骑兵,他来得仓促,军中只有二百多个不擅长冲锋的游骑。

  伊蒙:“好,都菲林集结了二百三十个骑兵,全部由您指挥,您的后续计划是什么?”

  伯劳鸟指着爱尔兰中部的小点,“我带兵前往阿斯隆,当地有多少粮食?”

  伊蒙回复:“阿斯隆伯爵初战失利,来不及消耗存粮,我觉得他的储备充足。”

  “你觉得?”伯劳鸟迈出一步,吓得经验尚浅的公爵后退,“无论阿斯隆情况如何,你必须保证粮食供应,后续预计有上万军队抵达,出了岔子,弟兄们可不会像我这般好说话。”

  “明白。”

  有求于人,伊蒙无视对方的冒犯,邀请客人们参加晚宴。

  宴会期间,他发现常备军的军官作风克制,没有喝太多酒,远胜于自己的这帮醉鬼属下。

  当晚,伊蒙踉跄着钻进被窝,“假设我的属下能有一半出色,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

  第二天上午,伊蒙揉搓着眼眶来到城堡阳台,询问身边的美貌侍女,“伯劳鸟这群人在干嘛?”

  “大人,他们凌晨起床,清晨六点出发,大概走了四个小时。您有事找他们?”

  “没有。”

  伊蒙双手撑着栏杆,眼神茫然望着利菲河畔停泊的庞大船队,然后把目光转向西侧,凝视远处一望无际的田地,欣喜之余,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

  换做是自己和下辖的贵族们,肯定喝个烂醉如泥,第二天赖在床上酣睡,然后夜晚继续赴宴,至少等到第三天再出发。

  “如此看来,我最好放弃关于不列颠王座的想法。”

  离开都菲林地区,伯劳鸟进入连绵起伏的低地和丘陵。爱尔兰缺乏碎石道路,全部是依靠牲畜踩踏出来的土路,狭窄且泥泞,布满车辙和牲畜粪便,严重迟缓了行军速度。

  “预计要晚一天。”

  伯劳鸟骑在马背上,漫不经心眺望远处广袤的橡树林和榛树林,偶尔,他会看到大片被树篱分割的牧场,里面蓄养牛群和羊群。地势低洼处分布着零星的泥炭沼泽,散发出独特的潮湿气息,一些当地人正在用工具铲起泥炭,露天堆放晾晒,晒干水分之后作为燃料。

  行走三日,维京村落越来越少,伯劳鸟让部队提高警戒,游骑兵负责侦察周边的平地,山地步兵搜索道路两侧的树林和丘陵。

  第四天上午,他们遭遇小股叛匪的袭击。

  听到南侧橡树林响起的尖锐哨声,伯劳鸟下令变换阵形,士兵以连队的形式编组成百人方阵。

  等到阵型初步稳固,伯劳鸟把剩余的数百山地步兵全部派进橡树林,利用人数优势击溃这股试图伏击的叛匪。

  中午,常备军抵达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河,河面架设的木桥被焚毁,伯劳鸟派遣工程兵修建桥梁。

  期间,上百名叛匪在对岸抛射羽箭,遭到长弓兵的齐射,死伤数十人后放弃袭扰。

第263章 大规模征召

  当天下午,木桥架设完毕,伯劳鸟没有继续赶路,而是按照流程扎营。

  经过长期训练,常备军总结出一套构筑野战营地的详细流程,各部有序合作,很快搭建一座临时营地。

  吃过晚饭,伯劳鸟安排今夜的值夜军官,返回营帐歇息。

  深夜,营地外出现数十道模糊的黑影,他们小心翼翼伏在地面,趁着哨兵转头的空隙爬向寨墙。终于,距离越来越近,为首一人迅速滚入壕沟,而后被壕沟的铁蒺藜扎得浑身是血,忍不住发出惨叫。

  “有敌人!”

  察觉有少量敌人,寨墙上的哨兵吹动警戒哨,附近的战友端起轻弩,对准那些黑影扣动扳机。剩余区段的哨兵同样拿起轻弩,射击营地外的一切可疑物体,仿佛有用不完的箭矢。

  事实的确如此。

  改进冶铁高炉后,不列颠的生铁产量每年都在提升,再加上泰恩堡军械所、伦底纽姆军械所的全力运转,常备军可以尽情使用弓弩,奢侈程度超过西欧、北欧的任何一支军队。

  整个后半夜,哨兵部队累计射出两万多支弩箭。次日凌晨,视野逐渐明亮,哨兵发现营外躺着大约百具尸体,全部位于营地西北侧。

  经过两小时的忙碌,常备军拆卸帐篷和临时栅栏,继续朝着阿斯隆行军。

  上午十点,探路的哨骑返回报信,说阿斯隆受到超过四千叛军的围攻。伯劳鸟没有急躁,保持正常的行军速度,于下午两点到达指定位置。

  视野前方出现一条自北向南的大河,名叫香农河,横亘爱尔兰中部。常备军此行的目的地——阿斯隆位于香农河东侧,是附近规模最大的定居点,也是最适合前往西部的渡口。

  伯劳鸟骑马来到高处,观察城外乱糟糟的围城营地,绝大多数叛军衣衫褴褛,但也有少数外表体面的成员,估计是叛变的小贵族或者乡绅。

  “叛军的头目叫什么?”

  伊蒙手下的一个男爵回答:“斯温,叛军头目通常都叫这个名字。”

  多年前,维格协助伊瓦尔攻破都菲林,领主斯温逃之夭夭。他后续前往爱尔兰部落避难,多次掀起包围网战争。

  某次战斗,斯温遭到骑兵践踏,意识弥留之际,他叮嘱部落首领继承这个名字,让“斯温”成为萦绕在伊瓦尔和继承者头顶的永恒诅咒。

  听完“斯温”的事迹,伯劳鸟不以为意。

  “整个不列颠地区,叛乱最频繁的就是爱尔兰,原因不在斯温,而在于伊瓦尔和你们这类胡作非为的贵族。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这是陛下的原话。”

  此时,两个步兵团展开一个宽大的横阵,伯劳鸟中止闲聊,下令部队发起进攻。

  叛军以轻步兵为主,缺乏骑兵和重步兵,伯劳鸟选择最经典的战术——长矛兵徐徐推进,缠住对面主力,然后派遣骑兵袭击侧后方。

  相距一百二十步,集中抽调的四百长弓手停在原地,指挥官对准半空射出一支色彩鲜艳的羽箭,远远落入敌阵。

  他让整支部队按照这个仰角进行抛射,采取每分钟十二支箭的速射频率,不追求命中率,而是在两军交战之前尽可能投射更多的箭矢。

  不到三分钟,长弓手向前方的密集阵型抛射近万支羽箭,叛军缺乏铁甲,仓促之间死伤惨重,只能收缩成数十个规模不等的盾墙,以此抵御箭矢。

  嘀~

  敌军阵型大乱,维京士兵端平长矛,在哨声的催促下发动突刺。与此同时,四百多名骑兵埋伏在一公里外的矮丘后方,收到信号之后策马奔赴战场。

  骑兵冲到半途,幸存的三千多名叛军已经溃散。

  “见鬼,简直是浪费时间,”指挥官顿觉一阵索然无味,让骑兵以小队的形式清剿溃兵。

  此时,大部分溃兵逃往北侧的湖区,借助茂密的芦苇丛躲避追杀。骑兵和山地步兵忙碌到黄昏,仍有超过两千人逃离战场。

  打退叛军,伯劳鸟勒令守城士兵开门,尽管他和本地领主都是伯爵,但丝毫没给对方面子。

  “从此刻起,爱尔兰的中、西部由我接管,直至陛下抵达,有意见吗?”

  本地领主面色涨红,不敢与伯劳鸟发生冲突:“没有。”

  爱尔兰西部局势糜烂,伯劳鸟没有轻敌冒进,把工作重点用于建造浮桥、修缮道路,试图把阿斯隆建设成合格的后勤基地,接应国王的主力部队。

  伦底纽姆。

  早在常备军出发的当天,维格颁布全境动员令,征召不列颠的所有贵族和民兵。

  经过两个星期的等待,伦底纽姆聚集了八千多人,维格懒得耽误时间,下令第二天出发,还额外携带了五百禁卫军和第三步兵团。

  剩余的一千禁卫军和新组建的第四步兵团没有调动,与后续抵达的数千民兵驻守伦底纽姆,防备西法兰克的袭击。

首节 上一节 115/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