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敏锐地察觉到不对劲,让寡妇仔细回忆当时的场景,第二天找个借口离开这处村落。临走前的那一刻,首相派出的文官们恰好抵达,惹得他内心疯狂吐槽。
“出发比我早,来得比我晚。依靠这群虫豸,如何办得好事情,幸好陛下有我们情报系统。”
第232章 消失的宫廷总管
在银矿区的后山徘徊多日,黑鱼如愿见到那些鬼鬼祟祟的人影,总共五人,手里杵着木棍,身后背着行囊,一副普通平民的装扮。
黑鱼趴在岩石后方,此刻的他披着一件破烂的灰色斗篷,远远望去,和山间岩石并无区别。直到五人走远,他悄无声息地尾随其后,沿着崎岖难行的小路离开山区。
进入平原地带,五人买了一辆马车,沿着大路前往东南方向,黑鱼强忍疲惫继续跟踪,白天保持远距离,夜晚偷偷摸向他们的宿营地,试图窃听谈话。
麻烦的是,这些人使用的是本地方言,尽管属于盎格鲁-撒克逊语,但是对黑鱼这个北方盎格鲁人造成很大困扰。再加上他们说话刻意压低嗓音,黑鱼只听到一些似乎有用的片段。
“内阁查账,我们的好日子到头了,趁着他们还没注意,逃往”
“都怪.胖子,不声不响跑路,竟然也不通知我们一声.”
偷听他们的谈话,黑鱼对他们口中的“胖子”很感兴趣,蹑着脚步靠近篝火。
“咔嚓”,踩断枯枝的声响中断了谈话,围坐在篝火的五人顿时警觉,有人摸出匕首,还有人拿出一张猎弓,对准偷听者的大致方位射箭。
“别跑!”
顺着脚步声追逐许久,他们没有找到偷听者,只在地面发现少量血迹,也许是人血,也许是野鹿的鲜血。
“别追了,撤回去。”
担心篝火旁边的白银被流民捡走,五人放弃追逐,收拾东西连夜走远了。
不知过了多久。
黑鱼睁开眼,发觉自己趴在马车上,背后传来一阵剧痛,他本能地伸手去摸,被人一把攥住手腕。
“别摸,容易造成伤口感染。”
黑鱼抬起头,艰难地看着马车旁边的链甲骑士,以及周围的车队,为首马车插着一杆陌生旗帜,蓝色旗面,中间画着一座黑色城堡。
“贵族?”
链甲骑士回应:“对,我家老爷是伯恩茅斯领主(伯劳鸟),同行的还有科普顿领主(托尔嘉),大家结伴前往南方封地。”骑士指向另一辆马车插着的旗帜,中间的图案是三叶草。
知晓车队身份,黑鱼瞬间来了精神,自称是伦底纽姆郡的探员,需要两位贵族老爷的协助。
“希望你不是在开玩笑。”
骑士双腿夹紧马腹,迅速跑到车队前方,片刻之后带来两个大贵族。
其中一人说道:“我是伯劳鸟,探员,你找我们有事?”
黑鱼省略某些信息,大致解释自己的任务,请求贵族派人协助调查。
伯劳鸟婉言拒绝,“昨天清晨发现你,现在已经是第二天正午,那群凶手早就跑没影了。而且沿途遍布流民、盗匪,我们必须优先保证车队安全。”
当初,约伦的搬家车队遭遇黑旗兄弟会,虽然有惊无险,还是让同僚们提高警惕,历经征战赚得这份家业,假如死在盗匪手里,岂不是太憋屈了。
这时,旁边的托尔嘉察觉到疑点。
“你自称伦底纽姆郡的探员,为何独自一人跑到诺丁汉?你上面的探长、督察、高级督察分别是谁?”
无奈之下,黑鱼如实告知身份,以及他推断的信息,瞬间让两人变了脸色。他们商量半分钟,提议派骑手返回伦底纽姆报信,后续的事情自己不方便参与。
“好,感谢两位老爷的帮忙。”
失血过多,黑鱼精神不济,很快再度陷入昏睡。
三月初,黑鱼返回伦底纽姆,趴在病床上向督察和分析处的同事汇报任务经过。
听到一半,督察皱起眉头,“你反复提到‘胖子’一词,怀疑此事和前任宫廷总管有联系?”
尽管失踪长达半年,帕菲斯的名字仍然活跃在文官们的报告中。
例如伦底纽姆城墙的一座塔楼根基松动,负责人把责任甩给帕菲斯,说他贪墨了工程款项。旧王室分布在各地的庄园上报账目时,也把亏空的原因归咎于宫廷总管
总之,由于名声极坏,失踪的帕菲斯沦为众人的替罪羊,什么事情都能扯到他身上。因此,黑鱼很难说服上司和分析处的同僚。
“文官们在矿区查账,有其他线索吗?”
督察望向窗外的草坪,轻飘飘甩出一句,“没有,矿区主管和亲信卷款逃亡,剩余矿工知道的信息很少,内阁得出的结论是贪污,已经向陛下提交报告了。”
王权更迭,许多方面都是糊涂账。督察叹了口气,劝探员在医院安心养伤,这次任务的考核定为“良好”,伤愈之后再回去上班。
情报系统的报告送至维格的办公桌,他粗略扫了一遍,和内阁的结论大同小异。报告末尾额外插了一句,说逃犯口中的“胖子”疑似和帕菲斯有关。
“疑似?”
维格已经不知多少次在报告中看到前任宫廷总管的名字,这家伙俨然成了最好的替罪羊和平账借口。
没等他吐槽,侍从官塞伯特又送进来一摞文件。维格在报告末尾划上几笔,让内阁的工业大臣卢卡尔负责后续事宜。
他暗自心想,“今年年末,只要三座银矿上缴七百公斤的银锭,之前的事情就算翻篇了。英格兰的白银储量有限,还是要从别的方面赚钱。”
在去年的战争中,整个不列颠南部被打烂,伦底纽姆、剑桥、塔姆沃思无法提供太多税收。
农业大臣凯米·野火建议在南部推广三叶草、芜菁,但是见效缓慢,无法解决眼前的财政危机。
商业方面,拉格纳第二次入侵西法兰克之后,维京人与法兰克人的关系破裂,贸易规模锐减,位于多佛和南安普顿两地的海关收入随之下降。
为了快速敛财,维格拿出一张储存多年的羊皮卷,是珍妮纺纱机的草图。
早在泰恩镇设立之初,他就考虑过这项跨时代的发明,因为利润过于丰厚,超出自己的掌控范围,因此积压至今。
此外,他还有生产烈酒的想法,蒸馏技术早已出现,但是欧洲还没有大规模流行蒸馏烈酒,“是时候大赚一笔了。”
第233章 纺织业
对比酿酒业与纺织业,维格决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前者,纺织业交给民间的商人们。
战乱过后,伦底纽姆的富商或死或逃,只剩下一些财力微薄的小商贩。维格找来北境的商人们,主要分为三个群体:
泰恩羊毛商会,领头人是胖乡绅哈利、
庞蒂兰商会,由一群维京商人组成,彼此地位平等,结构相对松散、
伊丽丝商会,创办人伊丽丝是维格的岳母,如今由伊丽丝的儿子霍萨负责。
客套几句,维格带领这群老熟人走进一间仓库,介绍那台形状怪异的纺车,还亲自演示如何纺纱。
“注意看。”
从筐中抓起一些蓬松柔软的长毛条,维格略显生疏地搓捻羊毛,搓出一小段能挂住钩子的粗纱线,然后把线头分别挂在八个纱锭前面的铁钩。
随后,维格一只手转动纺纱机右侧的曲柄,另一只手稳稳握住羊毛条,随着曲柄转动,八个纱锭随之飞速旋转,羊毛纤维被拧紧、拉长,成为结实的细纱线
“先生们,这是羊毛纺纱的过程,亚麻纤维同样适用,你们觉得如何?”
面对这种跨时代的技术,这群商人不吝夸赞,赞美声充斥着整个仓库,然而没有一句实质性的承诺,全都在等着国王的条件。
大家相识多年,哈利等人看着维格从伯爵一步步登基称王,明白这人绝不会轻易吃亏。
察觉着人群的轻微躁动,维格没有急着谈条件,反而把话题转移到不列颠与佛兰德斯的贸易。
“一直以来,不列颠纺织业产能低下,只能向佛兰德斯出口羊毛。羊毛加工成呢绒后,部分销售至欧陆,还有部分产品卖回不列颠,不列颠因此平白损失大笔利润,我深感痛心,不知你们是何看法?”
“陛下说得对,大家早就看佛兰德斯不顺眼了。”哈利带头,与七个合伙人一同鼓噪,夹杂着几分真情实意——他们确实眼红佛兰德斯的利润,但是技术和产量远不如这些同行,只能从事下乡收购羊毛这种劳累且利润微薄的业务。
察觉气氛还不够,维格抛出更大的诱饵。
“当年我担任首相,接触过海关数据,登记在册的羊毛出口额、呢绒进口额总计八千镑。因为旧王室的行政能力低下,这只是很小的部分,大多数羊毛、呢绒以走私的形式在不列颠和佛兰德斯之间流动。
据我估算,每年呢绒的进口额超过三万镑。凭借这台新式纺纱机,至少能抢到一万镑的订单!”
在中世纪早期,纺织业是利润最高的行业,如今原料、技术、市场样样不缺,商人们的心情愈发躁动。
仗着亲戚关系,霍萨率先开口:“陛下,您是打算找我们借钱,亲自从事纺织业、还是有别的想法?”
维格的资金、精力有限,提议让商人们开办纺织工场集中生产,授权他们使用珍妮纺纱机,每年上缴销售额的两成,相当于专利使用费。
“这台机器摆在这里,慢慢看,能赚多少全凭你们的本事。”
签署完协议,维格离开仓库,假设这群商人烂泥扶不上墙,到时候他只能亲自下场,代价是消耗本就不多的精力,荒废其它方面的事务。
相比纺织业,酿酒业的麻烦少了许多。
维格向泰恩镇酒厂拨去三百镑资金,让主管前往泰恩堡的主楼,从某个房间取出图纸和蒸馏器皿,然后扩建两倍面积的厂房,按照流程生产蒸馏烈酒。
早在搬家之前,赫丽吉芙在泰恩堡的炼金实验室私自鼓捣,已经摸索出一种适合大规模酿造的酒水配方:
首先让大麦发芽,然后用泥煤作为燃料烘干麦芽,赋予麦芽一种独特的烟熏味,经过碾碎麦芽、糖化、发酵等步骤,得到酒精度约5%的酒液。
经过两次蒸馏,去除杂质,能够得到纯度为60%–70%的烈酒。
搬来伦底纽姆之后,赫丽吉芙把十桶样品发放给贵族和禁卫军,获得众人的一致好评。饮用者对此赞不绝口,声称这种酒水够劲道,口感远超啤酒、蜜酒,要求国王尽快投入生产。
除了饮用价值,蒸馏烈酒的另一项作用在于医疗,能够降低伤口感染率,同时还能灌醉伤员,充当手术麻醉剂。
收到诏令,酿酒厂按照国王的要求行事,雇佣大批劳工扩建厂房的同时,主管还向军械所下订单,让技艺娴熟的铁匠打造数十个铜制壶式蒸馏器。
铁匠们面面相觑,“波本,这玩意是干啥用的?”
“陛下的旨意,他让我扩充厂房,用这种奇怪工具酿造新酒。”
借助国王的名号,波本唬住了这些铁匠,很快得到三十个铜制蒸馏器。他在旧厂房腾出一块空地,摸索着酿造新酒。
由于王后的笔记和图纸十分详细,波本的初次酿造圆满成功,味道确实不错,只是酒劲有点大,导致他第二天头脑昏昏沉沉,像是被人敲了一棍子。
其他饮用者的反应差不多,虽然喝了难受,还是忍不住第二天、第三天接着喝,不知不觉喝光了首批酿造的酒水。
几乎全员醉酒的情况下,泰恩堡酒厂稀里糊涂酿造第二批烈酒,口感差了许多,气得主管波本破口大骂。
“别喝了,赶紧忙正事,假如让陛下知道,我们都没好下场!”
迫于无奈,他改变招募新员工的标准,刻意挑选那些不爱饮酒的妇女,避免醉酒误事。
五月份,酒厂大规模生产新式蒸馏烈酒,通过船只输送至伦底纽姆进行销售。
一经推出,这种名为“威士忌”的烈酒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生产成本高昂(5份发酵液得到1份烈酒),每桶售价高达八十便士,相当于葡萄酒的三分之一,但还是受到中上层社会的追捧。
酿酒业蓬勃发展,极大减轻了维格心中的压力,不列颠南部遭受战争摧残,他近两年只能依靠北方的人力、财力统治王国。
“如今王国不缺粮食,假设生产规模铺开,每年赚一两千镑不成问题。呼,今年应该可以撑过去。”
第234章 市场秩序
五月下旬,泰恩羊毛商会投资的纺织工场生产出首批呢绒。
在哈利的心目中,赚钱很重要,获取国王的好感更加重要。
他严格遵照国王的指示,招募二百名雇员开办纺织工场。从清洗、梳理羊毛再到纺纱、织布,以及后续的漂洗、裁剪,全部由纺织工场完成。
相比之下,另外两家同行选择把部分工序外包,节省投资,代价则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观察三家的产品,无疑是哈利的货物最出色,唯一的遗憾是染色布这类高端产品占比较少。
不列颠的市场上,靛蓝、黄两种颜色的布匹较为常见,价格是原色布的2—3倍,本土种植的菘蓝提供靛蓝染料,木犀草提供黄色染料。
红色布匹的染料来自茜草,价格昂贵,属于高档奢侈品的范畴。
紫色布匹的染料来自一种地中海的骨螺,上万只骨螺的分泌物凑在一起,只能提取一克染料。染一件罗马长袍,意味着要消耗二十万只以上的骨螺。紫色服饰的奢侈程度超出普通人的想象,只有东罗马帝国的皇室能够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