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第98节

  天空中没有鬼子飞机的骚扰,暂时显得有几分平静。

  但江边却人声鼎沸,混乱不堪。

  成千上万携家带口、满面惶恐的百姓拥挤在码头和江岸,哭喊声、叫骂声、哀求声混杂一片,所有人都拼命想挤上那寥寥无几的渡船,逃离这座即将面临战火的城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望着眼前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见证过无数王朝兴衰成败的母亲河,方默心中感慨万千,明代杨慎的《临江仙》脱口而出。

  谁能想到,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仅仅数周之后,这片江水就会被大夏同胞的鲜血染红,成为一道绝望的天堑呢?

  他深吸了一口湿冷的空气,将话题引向核心:

  “萌国兄,我听说……唐司令给你下了死命令,要求你收缴控制所有船只,甚至……”

  宋荫国脸色凝重,点了点头,压低了声音:

  “是啊。唐公决心甚坚,为了表示与金陵共存亡之志,更是再三嘱咐我,待船只收缴完毕后……最好寻一僻静处,一把火烧了,彻底断绝守军乃至他本人撤往北岸的念想。

  他这是要效仿淮阴侯,背水一战。”

  “别烧!” 方默几乎是脱口而出。

  历史上,正是这道看似悲壮、实则愚蠢的命令,彻底断送了城内数十万军民最后的生路。

  没有船只,他们无法过江,只能留在城里面对鬼子的屠刀。结果老唐自己偷偷藏着船,过江跑了。

  可如今,在所有人眼中,唐司令就是当代史可法,是准备以身殉国的悲情英雄。

  就好比在洛水之誓前,谁也想不到司马懿会突然翻脸一样。

  此刻他若直接说唐司令会跑,恐怕没人会信,反而会认为他方默动摇军心。

  他沉吟片刻,目光灼灼地看向宋荫国,语气异常严肃:

  “荫国兄,你我兄弟,我问你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你是信我,还是信唐司令?”

  宋荫国先是一愣,随即失笑,用力拍了拍方默的肩膀:

  “方老弟,你这说的什么话。

  咱们哥俩是从沪上那个尸山血海里一起杀出来的交情。

  你支援我的炮弹,比我自个儿家底都多,好几次要不是你的炮火来得及时,我老宋早就交代在鬼子阵地前了。

  我不信你,我信谁?”

  听到这话,方默心中一定,沉声道:

  “好。既然萌国兄信我,那就听我一句。今天是11月27号,你看这江边,还有多少老百姓拖家带口等着过江?”

  他指着身后黑压压的人群:

  “鬼子是什么德行,你我在沪上都见识过了。他们记仇,我们抵抗得越狠,他们破城后报复的可能性就越大。万一……我是说万一城破,这些船,就是无数老百姓的命。”

  “你的意思是……” 宋荫国眉头紧锁。

  “缓一缓。” 方默恳切道,“你先别急着立刻严格执行命令去没收所有船。等到12月1号,你再开始动手收集。给老百姓多留几天逃生的时间。”

  “那唐司令那边……”宋荫国有些迟疑。

  “唐司令那边,你先从其他部队的运输船、或者一些不太紧要的船只开始收,应付一下差事。关键是民船,暂缓收缴。”

  宋荫国看着江边绝望无助的百姓,又看了看眼神真诚的方默,最终重重点头:

  “成。你方默心善,看不得百姓受苦,这条我依你。我就抗几天命,1号再开始大力收缴。”

第163章 浮桥行不通、限定池有惊喜(9.8加更)

  方默大喜,紧接着说出更关键的计划:

  “好。还有,荫国兄,收缴上来的船,你千万千万别真烧了。

  交给我,我有办法能把这批船妥善藏起来,既不让其他部队看见动摇军心,也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处。”

  这话一出,宋荫国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极为犹豫。

  这话若是别人说出来,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对方想私藏船只,以备城破时自己逃跑,他立马就能掏枪毙了对方。

  但说这话的是方默。

  是战功赫赫、声誉极隆、多次主动承担最危险断后任务的方默。

  是对他宋荫国有救命之恩、支援之谊的方默。

  他内心挣扎了片刻,最终一咬牙,斩钉截铁道:

  “罢了,老子就信你这一回。

  到时候,我挑几条破船旧船烧了给上面交差,剩下的船,我想办法悄悄移交给你。但你可得给我藏严实了,绝不能走漏风声。”

  “荫国兄放心,绝对办得妥妥当当,绝不会让你难做。” 方默郑重承诺。

  宋荫国叹了口气,双目直视方默:

  “我不知道你到底想干什么,但我老宋今天把话撂这儿——只要你不是想自己跑路,不管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

  说完,他转身大步离去,指挥部队尽力维持码头秩序,虽然效果有限,但至少能避免更多的踩踏和混乱。

  方默独自留在江边,望着浩渺的江面,心潮起伏。

  下关码头是金陵最重要的渡口,江对面就是津浦铁路的终点浦口。

  这段江面宽度大约在1300到1500米之间,水流湍急。

  即便有船,依靠眼下这些小火轮和木船,运送效率也极其低下,对于城内数十万军民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他的思绪飘飞,想起了另一个时空的一场战争。

  志愿军战士们顶着白鹰军绝对的空中优势,在鸭绿江上硬是架设起浮桥,并且在那钢铁暴雨的轰炸下,创造了炸不断、打不垮的运输生命线。

  “浮桥……”

  方默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

  如果能在这长江上架设起一座甚至几座坚固的浮桥呢?

  那撤退的效率将呈几何级数提升。

  利用缴获的、收集来的船只,加上木材、油桶……是否有可能?

  他立刻转身,大步走向停在不远处的装甲车。

  他需要立刻回去,召集工兵和后勤部门的负责人,这个想法,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

  方默兴冲冲地回机场驻地,立刻将麾下几支之前抽到的工兵部队的连长全部召集起来。

  他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长江下关段架设浮桥,为百姓和部队开辟一条快速过江的生命通道。

  然而,几位工兵连长听完后,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了极为难的神色。

  一位工兵上尉,拿着测绘地图,向方默解释道:

  “军座,您的想法很好,但……现实条件恐怕极为困难。”

  “鸭绿江丹城段江面宽度通常在500到600米之间,水流相对平缓。而长江下关段,江面宽度普遍在1300米以上,最宽处接近1500米,我们需要跨越的距离几乎是两倍还多。”

  另一位擅长水文作业的连长补充道:

  “不仅如此,长江此段流速快,风浪大,暗流涌动。

  急流会持续且猛烈地冲击浮桥的锚固系统和桥体结构,对固定技术、材料强度要求极高。

  以我们现有的材料和技术,即便勉强搭建起来,也极难维持稳定,很可能一场大风或者一股强暗流就会导致浮桥散架或严重位移,后果不堪设想。”

  听着工兵军官们一条条冷静而客观的分析,方默发热的头脑渐渐冷却下来。

  他知道自己这个穿越者把问题想简单了。

  在如此宽阔、湍急的大江上,面对这个时代的技术和材料限制,架设一座可供大规模通行的浮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好吧,是我考虑不周。困难我知道了,你们先下去吧,继续加固现有工事。” 方默有些失望地挥了挥手。

  待工兵军官们敬礼离开后,方默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既然常规手段行不通,那就只能再次依靠系统这最大依仗了。

  意念转动间,系统界面在脑海中清晰呈现。

  他首先点开了那许久未关注的【初级限定池】。

  每次刷新3-5件稀有物品的独立奖池,或许能带来惊喜?

  当期的限定池信息在他“眼前”展开:

  初级当期限定池:每期随机刷新3-5件特定稀有物品,抽取概率独立计算,单次抽取消耗3000大洋。

  每十次抽取必可获取一次特定稀有物品。

  若在到期前抽到了所有特定稀有物品则立刻刷新新的限定池。

  当前限定池物品:

  【白鹰LST两栖登陆艇(舰长100米,标准排水量1653吨,武备2门40mm博福斯、6门20mm厄利孔机炮)】X2

  【88mm Flak 36高射炮(附牵引车及弹药基数)】X6

  【汉斯S-147型高速鱼雷艇(4发533mm鱼雷,30mm主炮,20mm副炮,附带艇员和弹药)】X4

  当先限定池剩余时间:0天8小时21分。

  “卧槽?!”

  方默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这初级限定池有一阵没仔细看了,没想到这次刷出来的全是好东西。

  本期三个奖励,两个是能解决眼下渡江难题的舰船,一个是战场万金油的88炮,既能防空又能反坦克还能平射拆工事。

  尤其是第一个——白鹰LST两栖登陆艇。

  这可是在诺曼底登陆、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万能舰”啊。他连忙仔细查看系统提供的详细数据:

  舰长100米,标准排水量1653吨,满载排水量高达4080吨,比鬼子的一些驱逐舰排水量都大。

  虽然武备相对薄弱,但其核心价值在于强大的运输能力。

  一次性可以装载4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者20辆M4坦克。

  如果只是运送逃难的平民,挤一挤,方默估计一趟运个七八百人绝对没问题。

第164章 再次限定池100连抽,军饷终于来了

  LST两栖登陆艇(图)最大航速11节(约21公里/小时),续航力高达6000海里。

  用来跑长江这段江面,从下关到对岸浦口,来回一趟算上装卸时间,最多也就一个小时。

  只要组织得当,装卸效率够高,这2条LST一个小时就能运送至少1500人过江。

  十个小时就是一万五千人。

首节 上一节 98/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