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第102节

  “军座,根据条令,一个标准步兵师的理想防御正面,主要方向六到八公里,次要方向最多十二公里。”

  按照系统灌输给他的汉斯步兵操典和军事准则,汉斯步兵单位应强调机动、集中和下级单位主动性的“任务式战术”思想。

  尤其是41型步兵师大量装备的MG34通用机枪,使得其班排级火力密度远高于同期对手。

  所以汉斯步兵师的任务就是进攻。

  若是静态防御,汉斯条令强调,防御的强度取决于兵力密度和防御纵深。

  而在欧陆战场,6-8km就是单个汉斯步兵师的理想防御宽度。

  吕浩然顿了顿,看向方默,眼神里全是较真的光:

  “十公里正面,对于我师编制而言,兵力火力密度将被严重稀释,无法形成弹性纵深防御。这不符合军事原则。”

  方默没有计较对方的反驳,毕竟这些系统官兵,都是绝对忠诚的。

  他反而乐了,耐心的给刚来到这个世界没多久的对方耐心解释道。

  “吕师长,我知道你的意思。”

  他敲了敲地图:“但你的对手,不是毛熊的钢铁洪流,没有T-34,没有KV-1,更没有铺天盖地的122、152重炮。”

  “你的对手是鬼子。”方默加重语气,“他们步兵为主,单个师团炮兵支援有限,坦克都是薄皮豆战车。”

  “你一个师,光105mm的重炮就有36门,150毫米的重榴弹炮和步兵炮加起来18门。这还不算团属、营属的步兵炮、迫击炮。”

  “你一个师的炮兵火力,能顶鬼子好几个师团。”

  “你手里的MG34通用机枪,射速、可靠性,鬼子的歪把子、九二式能比?”

  “你怕兵力密度不够?”方默看着吕浩然,“我告诉你,你这一个师摆开,火力密度能压得鬼子头都抬不起来。”

  吕浩然愣住了。

  系统灌输给他的知识里,只有基于欧陆战场的标准敌我对比。

  他还真没仔细核算过,自己师这恐怖的火力配置,放到远东战场,是个什么概念。

  被方默这么一顿噼里啪啦的数据砸下来,他仔细一琢磨……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他那死板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一丝恍然和……尴尬?

  “抱歉,军座。是卑职思维僵化。”吕浩然猛地再次立正,声音更响亮了,“我步兵师坚决完成任务,誓死守住防线。”

  “这就对了。”方默满意地拍拍他肩膀,“去吧。防线还在挖,带着你的兵,跟着皮营长的人一起,赶紧把工事修起来。”

  “是。”吕浩然敬礼,转身,大步流星地走了,脚步都带着风。

  考虑到这个师的强大战斗力,方默干脆大手一挥,直接把第69军下属那个空的“第109师”的番号,给了吕浩然的部队。

  很快,紫金山到燕子矶之间,更热闹了。

  吕浩然的汉斯师上万官兵也开进了工地。

  这些系统兵干活更是麻利,挖壕沟、修机枪巢、布置反坦克桩、测算炮兵诸元……个个手脚不停,效率极高。

  上万补充旅的壮丁,一千多系统工兵,再加上吕浩然师的上万兵力。

  整个防线上,人山人海。

  挥锹抡镐的,驾驶推土谢尔曼平整土地的,开着卡车运送木料沙石的……

  号子声、机器轰鸣声、军官的指令声,混成一片。

  巨大的工地热火朝天。

  一道坚固的防御壁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这片即将燃烧的土地上飞快成型。

第169章 整编结束,6万多人的第69军(9.10加更)

  整编工作继续推进。

  之前方默手里只有独立21旅一个番号,啥装甲团、炮兵团、摩托化运输营都只能硬塞进去,搞得像个大杂烩。

  现在有了69军的正式编制,就不能再这么乱了。

  方默把原来独立21旅的家底好好捋了捋。

  装甲突击团、运输营、摩托化侦察营……这些机动单位全拎出来,再配上一些系统步兵和后勤兵,凑吧凑吧,编成了个“骑兵第10旅”。

  名头是骑兵,其实跟马毛关系没有,纯纯的装甲旅。

  麾下光是坦克就有42辆,包括那2辆吓死人的虎式。

  还有8辆野牛II自行火炮,将近300辆的各色卡车、摩托车、桶车。

  怕突击力量不足,还给配了一个1400人的精锐步兵营,专门坐车跟着坦克跑。

  真正的骑兵?一个没有。

  军政部倒是象征性地拨了200多匹战马过来。

  方默大手一挥,全分给各部队当通讯联络和侦察用马了。

  不会骑?那就现学呗。

  原来的独立21旅炮兵团,直接抽出来,升级成第69军的军属炮兵单位,番号定为“第69独立炮兵团”。

  不过方默一看,这炮兵团里重炮还是少点意思。

  他眼珠一转,直接把吕浩然109师那12门宝贝s.FH 18 150毫米重型榴弹炮也给“借调”过来了。

  美其名曰集中使用,统一指挥。

  吕浩然那张冰块脸倒是没啥表情,对于方默的命令,他会做出建议,但只要方默坚持,他会无条件执行。

  这样一来,原来的独立21旅就只剩下3个步兵团和配套单位,缩编成一个纯粹的步兵旅。

  周卫国和孟烦了的那两个独立团,方默也没亏待。

  给他们补充了不少新抽到的战防炮、重机枪、山炮,还有不少伤愈归队的老兵。

  两个团都扩编成了满编6000人的独立旅。

  另外,像什么第69独立高射炮团、第69军军属医院这些单位,也都挂上了新牌子。

  其实就是改个名,换汤不换药。

  没多久,军政部又塞过来200多号人,说是补充的基层军官。

  方默一看,好嘛,全是金陵城里各军校没毕业的学生娃。

  鬼子都快打到城下了,课是没法上了,军政部干脆一股脑全送前线来扛枪。

  方默去转了转,一了解,真是哭笑不得。

  白党这组织能力真是没救了。

  这里面居然还有鱼雷学校和飞行学校的学生。

  这真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管你学什么的,是个人就往前线送。

  方默挑挑拣拣,把一些看起来机灵点的,送去周卫国和孟烦了的独立旅当参谋和基层军官。

  剩下那些专业技术性太强的,比如学鱼雷、学通讯的,先储备起来,以后说不定有用。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第69军总算整编完了。

  核心主力是清一色的系统兵。

  独立21旅、骑兵10旅、步兵109师,加上军直属的高炮团、炮兵团、警卫团,足足三万多号人,装备精良,士气高昂。

  另外四个旅——独立1旅、独立2旅、补充1旅、补充2旅,加起来两万四千多人,成分杂点。

  但独立1旅、独立2旅这两个旅面对鬼子大部队,也能顶上去。

  再加上机场几十架飞机和系统空间里那支还没放出来的小舰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方默手里的实力,跟当初在沪上闸北警局抠抠搜搜的时候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编制弄利索了,接下来,就等着跟鬼子过招了。

  11月28日,各部队还在紧张地磨合,尤其是周卫国和孟烦了的两个独立旅,新补充进去的火炮、机枪单位,协同训练搞得热火朝天。

  一大早,方默就带着警卫团和炮兵团的人,开车直奔紫金山。

  这山是金陵城东的制高点,主峰海拔448米,必须把炮兵摆上去,视野好,射界开阔。

  要搁平时,想把几吨重的大家伙弄上山,那可真是要了老命了。

  人空手爬都喘,更别说抬着沉得要死的炮了。

  全靠各种杠杆、滑轮组,骡马拉,人力推,弄不好炮翻下去,直接就报废了。

  但方默有挂啊。

  他系统空间里,火炮弹药码得整整齐齐。

  此时,教导总队和中央军炮兵6团、10团的人还在城里休整。

  紫金山上,只有东北军一部和方默的独立21旅561团在挖工事。

  东北军守山脚,561团守山顶。

  方默到了之后,直接上山,找了个平坦地方,意念一动。

  一门门105mm榴弹炮、150mm重型榴弹炮,还有成箱成箱的炮弹,就跟变戏法似的,凭空出现在山坡平地上。

  炮兵团的系统兵们立刻一拥而上,架设火炮,构筑发射阵地,测算诸元,动作快得飞起。

  等快到中午的时候,中央军炮兵6团、10团和教导总队的一支部队,才吭哧吭哧地赶到紫金山脚下。

  带队的教导总队参谋长邱青钱,看着陡峭的山路,正发愁这重炮怎么运上去呢。

  结果就听到山上传来一阵阵欢呼。

  他们疑惑地爬上山一看,全都傻眼了。

  只见好几个炮兵阵地都已经修得差不多了!

  一门门擦得锃亮的火炮稳稳地架在炮位上,炮兵们正在做最后的调试。

  尤其是炮兵6团和10团的团长,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那…那不是我们的150mm辽造十四式(仿制三八式)和le.FH18吗?”

  他们认出来了,那几门属于他们的、从沪上一路好不容易撤下来的宝贝重炮,竟然也已经在山上了?!

  而且看样子,保养得比在他们手里时还好。

  当然,方默有挂也得装一下,所以还是假装建设了点简易起重机之类的东西,仿佛是在他们来之前花费大力气运上来的。

  原来,从沪上撤退那会儿,方默就看他们拖着沉重火炮行动缓慢,差点被鬼子追上,顺手就用系统空间帮他们“运”了一段。

  这次听说他们要上紫金山布防,方默主动提出帮忙搬运。

  两个团长虽然觉得奇怪,但想到方默之前的名声,也就半信半疑地同意了。

  没想到,这才两天功夫,不仅他们的炮上来了,连阵地都快修好了?!

首节 上一节 10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