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宴上后面的事,他父亲也告诉他了。
“太孙殿下客气。”
天雄星缓缓起身,对于朱瞻基这番热络的称呼,却似乎并无太多表示,态度依旧带着几分边军特有的冷淡。
朱瞻基对此,亦不以为意。
若是这等四叔麾下的绝顶高手,这般轻易便与自己称兄道弟,那反倒是有问题。
他看一眼地上的黑衣人尸体,问道:“天雄大哥,这些黑衣人是......?”
“不知。”
天雄星语气平淡,仿佛在说几只蝼蚁?
“属下奉王爷之命,长年驻守于此,以待王命,这些黑衣人,是在殿下您抵达之前不久,于这附近鬼祟窥探,属下瞧他们不像好人,便......顺手打死。”
“原来如此。”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问道:“对了,大哥,您方才提及‘天罡三十六卫’,那......其余三十五位前辈呢?”
“回殿下,其余兄弟,皆奉王爷之命,各自分布于大明内外,执行密令。不过,殿下放心,我等之间,自有特殊的联络之法,可远程传讯,旦夕可至。”
“明白了。”朱瞻基闻言,心中更是大定。
......
与此同时,东宫,书房之中。
太子朱高炽,正悠闲地端着一盏新沏的雨前龙井,慢悠悠地品着。
“咚咚!”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管家,自门外悄然入内,躬身禀报道:“殿下,暗中护卫太孙殿下之人,皆已派出,他们皆是府中豢养多年的江湖好手,任何一个,皆有以一敌百之能,想来,当可保太孙殿下,万无一失。”
“嗯,知道了,你下去吧。”
朱高炽淡淡应一声。
“是!”
待老管家退下之后,朱高炽又慢悠悠地呷一口香茗,方才缓缓放下茶盏,目光幽深地望向窗外那正在玩耍的白毛阁大学士。
“老爷子啊......你可,真是会折腾我们兄弟仨啊......”
第51章 策划一切的朱棣
坤宁宫内,寝宫之中。
朱高煌的身影,再次悄然出现。
他自朝堂退下之后,便径直来到此处,探望母亲。
他伸出手指,搭在徐皇后的腕脉之上,一股精纯温和的灵力,缓缓渡入其体内,为其梳理那因中毒而受损的经络,蕴养那亏空的元气。
他所布设的那座“九龙锁天聚运大阵”,虽已开始运转,然,国运炼天之法,需得有足够磅礴的国运为基,方能开始反哺与大明朝运数息息相关之人。
此事,尚需时日,非一朝一夕之功。
感受到身体又好转几分的徐皇后,脸上却并无太多兴奋之色。
她一如既往地,伸出那双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朱高煌的头顶,声音之中,满是疼惜:“煌儿,今日早朝之上,可是......又杀了人?”
朱高煌缓缓收回手指,微微颔首,声音平淡:“嗯,杀几个该杀之人罢了,母亲不必挂怀。”
徐皇后闻言,亦不再多问。
她只是伸出双臂,将自己这个神仙般的儿子,紧紧拥入怀中,如同当年,他尚是孩童之时一般。
她脸上,缓缓露出一抹心疼之色,轻轻拍着朱高煌的脊背。
煌儿,是她最小的孩子,亦是她最疼爱的孩子。
在他刚降生之时,她便暗自祈祷,不求他日后能封侯拜相,承继大统,只愿他,能如一个寻常人家的孩子那般,一生无忧,一世平安。
但,事与愿违。
他的这个孩子,自出生起,便天生神异,被整个大明朝,都寄予厚望。
她曾想反抗,想将他牢牢护在自己羽翼之下,让他远离那些权谋纷争,血海倾轧。
然,她失败了。
她至今都还清晰地记得,当年,她的父亲魏国公徐达,与太祖高皇帝,一同抱着尚在襁褓之中的煌儿时,曾说过的那番话。
“煌儿,乃是天生的帝皇。”
“这大明朝亿万万子民的生死存亡,社稷江山的万世永昌,皆寄托于他一人之身,此事,不容有误。”
那时的她,面对这两位为大明朝打下赫赫江山的男人,竟是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反驳。
“方才朝堂之上,发生的事,娘都已知晓。”
徐皇后柔声道:“此事,你父皇定会为你压下,无人敢再多言,亦无人会去打扰你的。”
“嗯。”
“你若真心想修那长生之仙,娘,会一直支持你,若......若可以的话,娘宁愿你......能一直在外,修你想修的仙,最好,便永远也别再回这皇宫。”
说到此处,徐皇后的眼圈,已然泛红。
在她看来,她的孩子,如今只有两条路可走。
但,这两条路,每一条,都不好走。
当皇帝,则需将那亿万子民的生死,社稷江山的兴衰,尽数压于己身,太累,太苦。
修仙道,则需斩断尘缘,远走他乡,最终或许会......渐渐丢失自己的情感,再也感受不到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别人或许没感觉到,到但她身为母亲,能感觉得到,自家儿子情感逐渐的缺失。
身为母亲,她为自己的无力,感到深深的痛恨。
若非她此次遭人毒害,煌儿,便不必归来。
在外,他起码......走的是一条自己选择的道路。
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很可能要身不由己,两条路,一同走下去。
在每一个母亲眼中,自己的孩子,无论他多么强大,多么不凡,终究还是......吃了很多苦的。
朱高煌眼神平静,并未再多言。
在陪着徐皇后静坐片刻之后,他便起身,悄然离去。
临走前,却是在凤榻之旁,留下两本以金丝玉线装订的红色小册子。
而在他走后不久,朱棣便已自前朝下朝,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见寝宫之内,只有徐皇后一人,他不由气愤地一跺脚:“这个臭小子!他莫非是掐准咱下朝的时间,才故意走的?!”
先前,他身旁的小鼻涕便已向他汇报,老四并未回燕王府待着,而是一直在坤宁宫。
他难得今日提前散朝,便想着立刻飞奔过来,与老四多待片刻,好生加深一下父子感情。
没曾想......又......又让他扑个空。
徐皇后见他这副模样,起身为他倒一杯香茗。
“陛下,您都这么大的人了,怎地还是这般急急躁躁,也不知道改改。”
“咱哪有急躁?咱这叫......关心儿子!”朱棣嘴硬反驳道。
他目光一瞥,落在桌上那两本红色小册子之上:“等一下,妙云,那是什么?”
“是老四方才留下来的,说是让我们二人,闲暇之时,多加修习,可延年益寿,强身健体。”
“这个臭小子!!”
朱棣闻言,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咱辛辛苦苦,将他拉扯长大,这些年,没少受他的罪!怎地他每次有好东西,便总是先给你送来!浑然不将咱这个父皇,放在眼中!”
看着又在吃醋的朱棣,徐皇后不由抿嘴轻笑。
“好啦,陛下,莫要再骂老四,他既是留下两本,那另外一本,自然是为您准备的。”
朱棣这才稍稍息怒。
细心的他,看着徐皇后脸上那一丝尚未完全消散的哀愁,以及那尚自泛红的眼角,便知她方才,定然又在为煌儿之事伤神。
他伸手,将徐皇后轻轻揽入怀中,自知自家皇后的心思,他也是安慰道:“妙云,你且宽心,过些时日,咱打算再次北伐,而后,再组建大明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海军。”
“咱,到时候要为老四,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让他日后,无论想做什么,都再无后顾之忧。”
“这些年,咱特意安排老大、老二、老三他们,在不同方向发展,亦时常不停地鞭策他们,便是要让他们日后,能好生为老四分担这治理天下的俗务与压力。”
“老四,是咱的孩子,咱与你一样,爱他,又怎会......舍得让他再吃半分苦楚?所以,你放心,咱,绝不会让老四,再受半分委屈。”
朱棣信誓旦旦道。
徐皇后闻言,依偎在丈夫宽阔的胸膛,脸上的那一丝哀愁,也终于,缓缓消散。
“嗯,臣妾,相信陛下。”
第52章 老王爷们的争锋开始了!
千里之外,湘南,湘王府。
密室之内,灯火如豆。
湘王朱柏,正死死盯着手中那张自京城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密报,不敢错过其中任何一行一字。
他之所以能安坐于此,而非如历史上那般,早已因建文削藩,而自焚身亡,皆因他那位神仙般的侄子。
正是因为建文帝朱允炆,刚一登基,便昏了头,派兵围杀朱高煌,这才没来得及,对他这位叔父下手。
当看完手中那张写满蝇头小字的纸质情报之后,他竟是毫不犹豫,将其揉成一团,直接塞入口中,就着一杯茶水,强行咽下肚去。
“来人!”
很快,一个身形佝偻,瞧着已年过花甲的老管家,自门外走了进来。
这位老管家,曾是宫中一名太监,自小便照顾朱柏长大,甚至还曾为他,挨过几次他那侄子的鞭子,是以,亦是朱柏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人,平日里,也只以“余伯”相称,不以主仆论。
“余伯,可曾从那群建文余孽的口中,套出那朱允炆的行踪?”
朱柏沉声问道。
余伯闻言,却是摇摇头。
“回禀王爷,怕是......难了,我等这些时日,于湘南境内抓获的,皆是些外围的炮灰死士,知之甚少,而那些真正知晓内情的核心余孽,刚一冒头,便早已被......被其他几位老王爷,瓜分干净,我等......实在抢不到,所以,也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砰!”
朱柏听后,气得一拳重重锤在面前的桌案之上,眼中满是愤恨。
“我那些好兄弟,当真是......可恨至极!”
“全然不念当年,在皇宫,大家一同被老四按在地上,用鞭子抽打的情谊么?这点有用的余孽,也不肯为我留上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