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四,带咱一起修仙! 第17节

  日后若与老四相处,怕是......少不得要吃些苦头。

  不像老大与老二那般,即便争斗不休,他亦能一手镇压,顺便还能拿捏一下老三。

  若换做是老四......朱棣在心中苦笑一声,怕是自己这个做老子的,都要被他一根手指头给镇压。

  在他们这个讲究“血脉压制”的老朱家,出了老四这么个反过来能压制长辈的异数,当真不知是幸事,还是......一段不足为外人道的“悲惨”故事。

  邻席的朱高煦,看着朱瞻基手中那枚金光闪闪,一看便知不凡的龙髓玉佩,一双虎目几乎要喷出火来,嫉妒得眼珠子都红。

  这等好宝贝!怎地就便宜老大家这臭小子!

  他本也想将自家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带来,在四弟面前混个脸熟,说不定也能讨要些好处。

  可一想到自家那几个憨货平日里的蠢笨模样,怕是带出来,反而要在他四弟面前丢人现眼,这才作罢。

  此刻看来,当真是......悔不当初啊!

第28章 老四,你要老婆不要?

  对于大侄子朱瞻基得此仙缘,朱高燧倒无甚特别感受。

  他依旧安坐席上,悠闲的地嗑着瓜子,眼角余光偶尔扫过太子朱高炽那难掩得意的神情,心中冷笑。

  老大,现在炫耀有什么用?自己家进鬼了,都不知道!

  瞧方才他那大侄子,又是给老爷子捶腿,又是捏肩,殷勤备至。

  朱高燧心中雪亮,这小子,定然是有事相求。

  毕竟这个泥猴子,从小到大有事先求的前提下,都会这样,来讨老爷子喜欢。

  若他所料不差,朱瞻基这几日与那建文余孽的女子厮混一处,此刻这般做派,十有八九,是想替那些不知死活的余孽向老爷子求情。

  依他那名已死的侍卫所说,朱瞻基顶多知晓那些人的身份,尚不知晓他们便是策划行刺父皇、毒害母后这两桩泼天大案的幕后真凶。

  想当年,那些建文旧臣,冥顽不灵,不肯归降。

  老四本欲一剑尽数诛绝,以绝后患,亦是老爷子为他们求情,才勉强保下他们一条性命,尽数发配边疆,充作苦役,日夜劳作。

  如今看来,这些人非但不思感恩,反而变本加厉,狼子野心不死。

  若是朱瞻基这黄口小儿,当真敢在这家宴之上,为这等叛逆之臣求情......那今晚,他要看个血流成河!

  想想还真是刺激呢。

  老四当年已是法外开恩,才饶他们不死。

  此刻若有人再敢触碰他的逆鳞,下场可想而知。

  正思忖间,身旁的朱高煦忽然伸肘,轻轻碰他一下,压低声音道:

  “老三,你瞧,老四今日带来的那名姬姓女子,她腕上系的那个红绳铃铛。”

  “可是老四自小便贴身佩戴,从不离身的那一件?”

  听闻是关乎老四之事,朱高燧立刻收敛心神,眯起双眼,循着朱高煦示意的方向,仔细打量姬幼微腕间的饰物。

  红绳依旧,铃铛小巧,确是眼熟。

  他也有点惊讶,没想到还真是!

  他却不知,自己方才那眯眼细看的动作,落在朱高煦眼中,又引来一番无声的嘲讽。

  朱高煦心中暗忖:老三这贼眉鼠眼的模样,眼睛本就细小,此刻再这么一眯,更是半分帝王气象也无。

  还学人暗中使绊子,派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朱瞻坺,偷偷摸摸跑去宋府联姻,妄图背刺于我,与我争夺皇位。

  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究竟是何等德行。

  没错,今日清晨,赵王世子朱瞻坺独自一人,鬼鬼祟祟离开赵王府,恰被他安插在赵王府外的眼线瞧个正着。

  自己这个弟弟,从小就阴险狡诈,他不能不防啊!

  不防的话,刀子就捅过来了!

  朱高燧此刻自然不知二哥心中所想,他亦在暗中打量身旁这位二哥。

  见他今日似乎格外关注老四的私事,一副尖嘴猴腮、急不可耐的模样,只觉丑陋不堪。

  他面上却不显,反而顺着朱高煦的话头,轻声道:“二哥也看出来了?此物,确像是老四自幼佩戴之物。”

  “这等贴身物件,老四竟肯赠予此女,却又矢口否认与她有何干系,但老爷子又言及他们早有婚约在身,老四态度冰冷说早已退婚,这......着实把弟弟我给弄糊涂了。”

  “二哥你说,咱们......还需不需要再费心为老爷子帮老四举荐其他女子?”

  朱高燧用茫然犹豫的眼睛看着他。

  朱高煦闻言,眼眸微闭,沉吟片刻,方才压低声音,故作深沉道:“依我之见,还是要推荐的,老四虽不承认与这姬姓女子有何瓜葛,但他既肯亲自携此女赴宴,便说明他心中,对这男欢女爱之事,并非全无念想。”

  “若你我兄弟举荐之人,能侥幸入他法眼,那日后......你我兄弟,可就真正发达了!”

  “毕竟枕边风的威力,咱俩也是知道的。”

  “嗯嗯,二哥所言极是,小弟也是这般想的。”

  赵王朱高燧连连点头,脸上露出几分兴奋之色。

  看着朱高燧这副模样,朱高煦心中一阵鄙夷:白痴一个,才会真的费心去举荐。

  这天下间,姬姓本就不算大姓。

  再加上母后言及,此女之父,曾与父皇以兄弟相称,其家世背景,便不难猜测。

  那女子腕间的红绳铃,再联系老四所言的“退婚”,以老四那等不愿亏欠于人的性子,多半便是他当年允诺的退婚补偿之物。

  若他所料不差,此物,应是能让老四为其办一件事的信物。

  否则,他实在想不出,老四为何会破例携她前来。

  综上种种,老四依旧是那个老四,不曾有半分改变,心中压根就无那劳什子男女之情。

  他朱高煦当年在老四手底下挨的那些揍,可不是白挨的。

  在一次次皮开肉绽的求饶声之中,他早已将老四的性情脾气,摸得一清二楚。

  也就老三这么蠢,一下子就被哄住了,到时候他要是举荐的女子骚扰了老四,那等着被抽鞭子吧。

  想到此处,朱高煦心情一片大好,端起面前的青梅酒,一饮而尽,仿佛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已然离他越来越近。

  朱高燧看着身旁兀自得意饮酒的二哥,脸上依旧挂着憨厚的笑容,眼底深处,却是一片不起波澜的平静。

  少做少错,多做多错。

  这,便是他当年为在老四手下少受些皮肉之苦,于无数次小心翼翼的讨好与察言观色之中,领悟出的保身之道。

  二哥啊二哥,你当初应该也悟到了这个道理,眼看已是不惑之年,怎地还是这般头脑简单,为了个枕边风相助就看不清形势呢?

  老大后院不稳,自有他那个发情的宝贝儿子去折腾。

  老四又是个生平最厌恶麻烦的性子,对这皇权俗务,避之唯恐不及。

  如此一来,这大明的江山,这无上的权力,离他朱高燧,还会远吗?

  朱高煦与朱高燧二人,此刻皆因各自心中的盘算而暗自窃喜,竟不约而同地来了兴致,互相举杯,开始划拳行令,玩起宫中宴饮常有的小游戏。

  殿内其余众人,不知这兄弟二人心中各自的九九,见他们二人推杯换盏,笑闹不休,只当他们是兄弟情深,便是人到中年,依旧能玩得这般投契,一时间,席间气氛倒是因此轻松不少。

第29章 被美女夹在中间的朱高煌!

  随着宫女又将一道道精致的辅菜送上,摆满御案,这场迟来多年的天家夜宴,终于正式开始。

  菜品不多不少,恰好一十八道。

  既有寻常百姓家宴常见的炒时蔬、炖豆腐,亦有宫廷御膳方得一见的熊掌鹿筋、燕窝鱼翅,可谓是山珍海味与家常风味,兼而有之。

  而稳居所有菜肴正中心,最是引人注目的,无疑还是徐皇后亲手炙烤的那只金黄油亮、香气扑鼻的烧鹅。

  徐皇后亲自上前,含笑揭开烧鹅之上罩着的银盖。

  霎时间,一股浓郁到极致的肉香混合着果木的清甜,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猛地攫住所有人的嗅觉。

  那只烤得通体焦黄,皮酥肉嫩的肥鹅,在宫灯烛火的映照之下,油光锃亮,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每一寸仿佛都在呼唤着食客的味蕾。

  殿内,已然响起几不可闻的吞咽口水之声。

  尤其是太子兄弟几人,还有年岁尚轻的朱瞻基,自小便对母后(皇祖母)这道拿手绝活毫无抵抗之力,此刻闻到这久违的香味,更是食指大动,垂涎欲滴。

  朱高煌看着那只烧鹅,万年冰封般的嘴角,也罕见地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

  离家游历这许多年,踏遍万水千山,尝尽天下奇珍。

  但最能牵动他心弦,令他回味的,依旧是母亲为他细细炙烤的这一口家常味道。

  他这细微的表情变化,却未曾逃过身旁姬幼微的眼睛。

  她先是一怔,随即目光转向那只令人垂涎的烤鹅,又想起幼时她问顾婆婆怎么才能获得一个男孩的喜欢?

  而顾婆婆则告诉她,“想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必先抓住他的胃”,此刻的她心中不由若有所悟。

  徐皇后见众人皆被自己的手艺所折服,尤其是看到朱高煌那难得一见的浅笑,心中成就感油然而生,脸上的笑容愈发慈爱真切。

  她笑吟吟地环视一周,柔声道:“好了,莫要再等,都开宴吧。”

  众人闻言,方才依序落座。

  朱棣自然是高坐主位。

  而朱高煌,则如同幼时那般,被安排在朱棣正对面的位置。

  此乃家宴之中,仅次于主位的尊贵席位,亦可称之为副主位,足见朱棣对这个四子的看重。

  朱高炽兄弟三人,本想着趁此机会,坐在老四身旁,联络联络感情,顺便也显露一下兄友弟恭。

  奈何,他们动作稍慢一步,已有两道倩影,一左一右,抢先占据老四身旁的位置。

  正是红衣似火的徐妙锦,与青衣雅致的姬幼微。

  二人皆是巧笑嫣嫣,美目盼兮,只是那笑容之下,隐约可见几分不易察觉的较劲与......火药味。

  唯独她们中间的朱高煌,依旧是那副清冷淡漠的冰山模样,甚至眉宇之间,还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抗拒与不耐。

  兄弟三人见状,也只得无奈对视一眼,各自寻其他空位坐下。

  徐皇后与朱棣,本来见到姬幼微能坐在老四身旁,皆是会心一笑,颇感欣慰。

  可当他们瞥见另一侧竟是自家那个不省心的妹妹徐妙锦时,笑容不由同时僵住,眉头亦是微微蹙起。

  若非顾及今日乃是家宴,不宜发作,徐皇后怕是早已要行使她做姐姐的权力,将徐妙锦“请”到别处。

  朱棣轻咳一声,清清嗓子,打破这略显尴尬的气氛。

  他举起面前的鎏金酒樽,朗声道:“今日,乃是老四归家之后,咱们一家人的第一场团圆宴,上一次这般齐整,还是在十多年前,朕今日也无甚旁的要求,只有一桩——那便是都给咱放开了,高高兴兴地吃好、喝好!”

  他霍然起身,酒樽高举。

  “为我大明,永世昌盛——干!”

  他说的,是“永盛”,而非臣子们常用的“万岁”。

  在他心中,只要老四肯承继大统,以其神鬼莫测之能,必能引领大明,真正臻至前所未有之鼎盛,万世永昌,亘古不灭。

首节 上一节 17/1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