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天佑大明啊!辽东经略熊廷弼八百里加急捷报,沈阳总兵贺世贤、尤世功,援辽总兵陈策、戚金,游击周敦吉、秦邦屏大破两蓝旗骑兵,归正将领刘兴祚阵斩建奴第十子,正蓝旗固山额真德格类!”
朱由校闻言瞳孔骤缩,龙袍下的手指猛地攥紧。
自登基以来,他早已学会喜怒不形于色,但此刻这个消息实在太过震撼。
野战大破两蓝旗骑兵?
还有
努尔哈赤的亲子,建州女真的核心将领,竟被阵斩于疆场!
“拿来!”
少年天子一把夺过奏报。
他逐字逐句地审阅,当目光扫过阵斩虏酋、大破敌营等字眼时,紧绷的面容终于松动。
这位登基未满一年的年轻帝王仰天大笑:
“哈哈哈——!“
笑声在坤宁宫前回荡,这三声长笑,仿佛要将半年来承受的质疑与压力尽数宣泄。
待笑声止息,朱由校眼中精光暴涨,声音却异常冷静:
“消息可曾核实?”
萨尔浒之战后,边将虚报战功的闹剧实在太多。
魏朝急忙叩首,额头上的汗珠在青石板上留下湿痕:“回陛下,经略府、巡抚衙门、锦衣卫、都察院四重印信俱全,熊经略素来谨慎,断不会有假。”
“好!好!好!”
朱由校连道三声,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年轻的皇帝目光如炬,一连串谕令脱口而出:
“即刻着内阁拟赏!阵亡将士抚恤加倍,再着兵部、内监派员亲赴辽东犒军!”
魏忠贤敏锐地注意到,皇帝‘抚恤’二字时,特意加重了语气。
他立刻尖声应和:“奴婢这就去办!定让前线将士感受到陛下天恩!”
除恩赏抚恤前线将士外,对于此番大胜,还可以继续做文章。
朱由校说道:“传旨《皇明日报》,明日头版头条刊载此捷!朕要这消息三日之内传遍两京十三省!把阵斩德格类的细节、缴获的大纛图样,都给朕印得清清楚楚!”
此刻的乾清坤宁宫前,晨风卷着朱由校的袍角猎猎作响。
他在心中冷笑:半年前自己力排众议启用熊廷弼时,那些阁老们是怎么说的?
“熊蛮子刚愎自用,不堪大任!”
“陛下年少,易被武夫蒙蔽!”
“辽东事宜当从长计议”
现在呢?
朕能治好国否?
“另外,拟旨时再加一句。”
“朕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今熊卿既建奇功,辽东一应军务,许其专断!”
这个补充让魏忠贤瞳孔一缩。
这分明是要借捷报之势,彻底堵住朝臣们的嘴!
“对了。”
朱由校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把缴获的那面正蓝旗大纛,挂在午门示众三日。让满朝文武都好好看看。”
朕圣心独断,重用熊廷弼,受到朝臣如此多的非议。
现在结果如何?
打了大胜仗了!
朕倒是要看看,朕的那些新政,还有谁敢反对?!
ps:
五千字大章,今天居然万更了,写着写着停不下来了,作者君还是太好了,换做其他作者,已经开始断章了。
今日更新一万一千字,求个订阅、月票不过分吧?
第262章 风向之变,中宫掌权
晨光渐盛,朱由校携张嫣踏入乾清宫,面上已看不出半分方才的狂喜。
帝王威仪如深潭静水,喜怒皆藏于九重之下。
此刻。
乾清宫东暖阁中。
早膳早已备好,尚膳监今日格外用心。
鹿茸枸杞粥、人参乌鸡汤、海参烩鸽蛋尽是些补气固元的珍馐。
朱由校执起玉箸,却在每道菜上浅尝辄止。
“陛下多用些吧。”
张嫣亲手盛了半碗鹿筋羹。
“昨夜.”
她话未说完,自己先红了耳尖。
朱由校轻笑摇头,说道:“《黄帝内经》有云:壮火食气。”
他指尖点了点自己太阳穴,笑道:“朕现在这里烧着的火,可比这些食材猛多了。”
年轻就是火气大,不需要吃这些滋补之物。
而且
这些大补之物,吃多了对身体也不好。
就在这个时候,太医院院使躬身捧来锦盒,小心翼翼的说道:“请陛下用固本丹。”
盒中赤红丹丸泛着诡异光泽,鹿血的腥气混着朱砂的金属味扑面而来。
张嫣好奇地望向那丹药,却见朱由校突然沉了脸色。
“撤下。”
两个字如冰刀出鞘。
院使还想再劝,皇帝的眼神已冷得吓人:“需要朕提醒你们,皇考是怎么龙驭上宾的?”
殿内瞬间死寂。
那个红丸案的禁忌词汇,此刻像幽灵般盘旋在众人头顶。
院使扑通一下,跪伏在地,拼命磕头。
朱由校倒不是故意为难这院使,只是说道:“以后太医院不许上丹药上来。”
这太医院早就不可信了。
他们送上来的丹药,朱由校那是一颗都不会去吃的。
还是小命要紧。
用完早膳之后,朱由校与张嫣一道出了乾清宫。
此刻。
乾清宫外,十六名锦衣卫力士肃立两侧,鎏金帝辇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朱由校执起张嫣的手,扶她一同登上御辇。
这个举动让随侍的礼官瞳孔微缩。
按祖制,祭祖大典本该帝后分乘,但少年天子今日偏偏要破这个例。
“坐稳了。”
朱由校在张嫣耳边低语,指尖在她掌心轻轻一挠。
皇后端庄的仪态险些破功,连忙用团扇掩住微扬的唇角。
宫道两侧,文武百官早已跪候多时。
当看到帝后同乘的御辇缓缓经过时,几位老臣的胡须明显抖了抖。
最古板的礼部属官刚要出声,就被礼部尚书孙慎行暗中拽住了衣袖。
“陛下这是,又要教臣妾破规矩了吗?”
张嫣透过珠帘望着御道尽头巍峨的奉先,声音有些发颤。
朱由校握紧她微微出汗的手,笑着说道:“主要是带着你,告诉列祖列宗,朕给他们找了个好媳妇。”
“其次,朕倒是要想看看,朕爱皇后,谁敢反对?”
此话一出,未经人事的张嫣哪里顶得住皇帝如此甜言蜜语,被朱由校吃得死死的。
片刻之后,张嫣才脸红着憋出一句:“我看陛下还是正经点好。”
御辇行至丹陛前,太常寺卿的唱赞声穿透云霄:“吉时已到!”
朱由校率先下辇,却未急着迈步。
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转身,向辇上的皇后伸出手。
这个违背礼制的动作,让跪在远处的言官们倒吸冷气。
然而,他们却一句话都不敢说。
陛下年轻气盛,如今辽东又刚打了胜仗,这谁敢去做这个出头鸟。
“来。”
张嫣将颤抖的指尖放入丈夫掌心。
在百官面前,她不能给陛下丢脸。
张嫣挺起胸膛,当她绣着金凤的裙裾拂过奉先殿门槛时,礼乐骤然齐鸣。
这是大明开国二百年来,第一次有皇后以这样的方式踏入太庙。
而在这个场景下,朱由校一直在观察群臣们的反应。
令朱由校意外的是,今日竟无一人出列劝谏他与皇后同辇祭祖之事。
也没有人上前说他的所作所为违背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