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谟深深叹了一口气,说道:“那便去罢!”
常规廷推的地方,就是在午门外东朝房。
如果说廷推六部尚书、总督等,则是要至文华殿或中极殿进行。
此刻东朝房中,众人济济一堂。
礼部尚书孙慎行、兵部左侍郎张经世、户部尚书李长庚、刑部尚书黄克瓒、工部尚书王永光。
通政使曹于汴、大理寺卿李志、都察院河南道御史崔呈秀、六科给中事各一人,此刻皆在东朝房中。
周嘉谟踏入东朝房中,众人的目光便聚集在他身上。
“诸位,各自落座罢!”
东朝房内,炭火微红,却驱不散凝重的寒意。
周嘉谟端坐主位,指尖轻叩案几,目光扫过列席的九卿,最后落在面前四份履历上:原辽东巡抚袁应泰、太仆寺少卿袁可立、山西巡抚张鹤鸣、辽东经略熊廷弼,四人名讳在烛光下泛着冷意。
这四个人里面,很明显,有一个是滥竽充数的。
熊廷弼为辽东经略,陛下属意他镇守辽东,是不可能归朝为兵部侍郎的。
“诸公既至,便请评议。”周嘉谟声音沉缓,绯袍上的孔雀补子在晨光中泛着暗蓝。
“既然如此,那我便开个头罢!”
礼部尚书孙慎行率先开口。
至于为什么孙慎行由之前的礼部侍郎变成礼部尚书,还是因为孙如游入阁了。
《大明会典·吏部》规定,尚书入阁即视为“辞部务“,原职自动空缺。
在孙如游入阁之后,礼部尚书的位置就空出来了。
孙慎行为礼部侍郎,在不久前廷推上位。
虽然他在东林党中的名声不好,是幸进之臣,是帝党,是阉人走狗。
但.
礼部尚书这个位置,是真真切切的坐在屁股下面的。
有自己学生孙承宗的关系,孙慎行如今也是逐渐朝着皇帝靠拢了。
如今,陛下有意让袁可立为兵部右侍郎,便是有些不符合祖制,那他也不管了!
他为臣子,陛下的圣意,岂能违背?
他缓缓说道:
“袁可立虽资历尚浅,然陛下屡赞其才,当为首选!”
他话音未落,吏部尚书周嘉谟便轻咳一声:“袁少卿未历封疆,骤擢侍郎,恐难服众。”
争论渐起。
户部尚书李长庚抚须道:“袁应泰巡抚辽东时,屯田练兵,颇有建树。”
周嘉谟微微颔首,正欲附和,却听都察院御史崔呈秀冷笑:“袁应泰?未见他又什么功劳,若建奴打来,说不定辽阳都守不住,他只有治水只能而已!若论胆识韬略,袁可立前番奏陈《练兵实纪》,陛下亲批‘可大用’,此乃天意!”
言罢,他环视众人,似有深意的提醒道:“我等.难道还能违抗天意乎?”
这天意,自然是皇帝朱由校之意了。
周嘉谟面色一沉,袖中拳头攥紧。
昨日刘一燝的警告犹在耳边,如今廷推未半,风向已偏。
他强压怒意,淡淡道:“资历、政绩、品行,三者缺一不可。袁应泰久镇边陲,功勋卓著,岂是幸进之辈可比?”
“幸进?”
兵部左侍郎张经世突然拍案。
这个幸进之臣,他也要做!
孙承宗不在京城,而在辽东,作为兵部尚书之下第一人,张经世代孙承宗出席廷推。
作为兵部左侍郎,再上一步,就是六部堂官了。
谁不想更上一步的?
以陛下对孙承宗的重视,他入阁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入阁之后,谁做下一个兵部尚书?
不言而喻!
有孙慎行的榜样在,张经世已经知道未来的路如何走了。
那就是紧紧跟随伟大的大明皇帝,两京一十三省天空上唯一的那颗太阳!
如今皇帝已经是放出风声,要让袁可立上位了,他怎么能抗命?
因此,怀揣着对升官的渴望,张经世恶狠狠的对着周嘉谟斥道:
“袁可立乃陛下钦点,周部堂此言,莫非暗指圣断有误?”
话如利刃,直刺周嘉谟心口。
他眼角一跳,瞥见通政使曹于汴正偷偷擦拭额汗,墨迹在票拟笺上晕开蝌蚪般的污痕。
他无言以对,又感到心累。
“投票吧。”
周嘉谟猛地推开青玉镇纸。
九支狼毫在沉默中起落,他挥毫写下“袁应泰”,笔锋凌厉如刀。
陛下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臣道名节,他就算是死,也要坚守!
很快,九封密书便写好了。
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整理九封密书,确认无误之后,便开始拆阅。
拆阅时,羊角灯骤暗。
崔呈秀尖声唱票:“袁可立——第一票!”
“袁应泰——第一票!”
众人听到袁应泰三字,有些震惊的看向周嘉谟。
不是,你真敢忤逆圣意?
周嘉谟面无表情,像块石头。
崔呈秀冷眼瞥了周嘉谟一眼,冷笑一声,继续唱票:
“袁可立——第二票!”
“袁可立——第三票!”
“袁可立——第八票!”
话语一落,崔呈秀露出笑容,说道:“诸位大多是公忠体国的贤臣,陛下知道了,势必欣慰。”
而在一边。
吏部尚书周嘉谟却是绷不住了。
“八比一”周嘉谟的叹息飘在梁间。
这便是大势吗?
诺大的朝堂,竟让被陛下一手把持!!
周嘉谟忽觉乌纱帽歪了,玉带也松垮悬着。
窗外飘进的雪粒落在他手背,居然觉得有些滚烫。
不知不觉之间,大明朝的天
已经变了!
第137章 金台射策,玄甲星罗
乾清宫。
东暖阁。
风雪已止,冬阳和煦。
朱由校很快知道了廷推第一名的是谁。
“陛下,今日在东朝房,廷推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太仆寺少卿袁可立为第一。”御史崔呈秀跪伏在地,一脸谄媚的看向皇帝。
魏朝接过廷推票签,将其呈递御上。
对于袁可立能为第一,朱由校并不意外。
只是
有多少人投了反对票?
朱由校接过票签,瞥了一眼,表情不变。
八比一。
也就是九卿之中,八个都是听话的。
“有一人投了袁应泰,是谁?”
投票是匿名的,皇帝并不能看到结果。
然而.
制度是制度,还是要靠人来操作的。
崔呈秀唱票,可以通过别人的字迹辨别具体投票的人是谁。
更何况,之前在评议的时候,就属周嘉谟叫的最凶,他的态度,自然也为众人所知。
崔呈秀当即说道:“陛下,是吏部尚书周嘉谟。”
“是他啊!”
朱由校眼睛微眯。
这老小子,看来是给脸不要脸了。
为了一点清名,连官都不想当了。
虽然没有到直接抵抗的地步,但懒政怠政,已让朱由校不满。
朕花钱雇你当吏部尚书,不是让你来躺平的!
朱由校已经准备将周嘉谟撸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