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8节

  安抚了许贡,袁术接见张昭,就真诚了许多。

  他见张昭身上衣冠不整,周围多有军士,情知先前许贡所言点拨都是鬼话,怕不是他听闻了广陵消息,故意将张昭强逼了来,以示讨好。

  袁术立刻挥退军士,亲自上前为他整理衣冠,第一句话便是:

  “术连累先生,害先生受苦了。”

  张昭动容!

  这.这真是自己印象中那个袁术吗?

  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被礼贤下士之人礼遇,只会觉得正常,但被世所共知目中无人的袁术奉为上宾,足以对刻板印象形成冲击,令人深为震撼。

  “子布先生学富五车,有伊尹、商鞅之才,名震江东!

  术仰慕已久,恨不能一见耳,今欲拜先生为吴郡太守,望先生以吴郡百姓为重,助我一臂之力。”

  “伊尹、商鞅之称,昭远不及也!

  今蒙袁公厚爱,昭愿效犬马之劳!”

  见两人又一副君臣相惜,唯有旁观的杨弘一阵无言。

  想起出征那天,主公称自己为他的子房,相谈一日未能尽兴,也是一阵感动莫名!

  结果现在他都习惯了,听说此前主公还称阎象是他的萧何,许褚是他的樊哙,加上前些天那个堪比管仲的张弘,再看今朝.

  杨弘既欣慰又无奈的叹了口气,他发现主公是真的变了,就是有些担心,以主公的学识,所知的历史名人将来怕是不太够用。

  许贡率吴郡归顺,张昭也出山辅佐袁术任吴郡太守的消息传来,江东就不是震动,而是震怖了!

  袁军所到之处,几乎摧枯拉朽,望风而降,这让还在曲阿的刘繇如何能不惊惧惶恐,寝食难安呢?

  而收服了吴郡之后,袁术名望大增,于江东等地声名一时无两!

  他叫来杨弘,询问先前细作之事。

  “主公不费一兵一卒,连克广陵、吴郡,所到之处无人不降,兵锋之盛无人敢当,曲阿城中已有不少人心生动摇,但想要他们彻底倒向主公,只怕还需时日。”

  “还需时日?

  无非是抱团排外,担心我袁家是外来世家,对我还有所疑虑罢了。”

  袁术轻笑一声,淡淡吩咐。

  “我听闻:乔家有二女,国色而天香,今我正妻已于会盟讨董时,与叔父、大哥同遭国贼戕害。

  你可速派人去皖城为我求娶二乔为妻,声势闹得大些,就是要明晃晃的告诉这帮子江东世家,我袁家要跟他们联姻,与他们携手共治江东!”

  “此计甚妙。”

  杨弘闻言颔首,暗忖定是主公背后那位高人又出手了。

  “如此定可霍乱刘繇人心,令其不攻自破,弘这便去办。”

  “除此之外,还需先生派人走一趟东莱,务必恭敬些将那人伺候着请来寿春”

  “唯!”

  望着杨弘离去的背影,袁术面上并无喜色。

  妙计?

  他只是太懂这帮江东世家的人心了,保守排外,一切以自身利益为先,遇事不决就劝主公投降。

  不过以当下的时代背景,即便他再不喜这些世家,可不用世家,就无人可用了。

  袁术眸光深远,思忖间已有了决断,等平定江东回寿春后,得着手培养人才,以图将来了。

  是日,大军继续南下,临近曲阿,随军同行的孙策,忽听人报,捉到一名细作,自称总角故人,请他相见!

  不想见面之后,二人皆爽朗大笑,豪迈之气,直贯云霄。

  “公瑾,你怎么成了刘繇细作?速速老实交代,休怪我军法无情。”

  周瑜知他是戏言,也是长叹而笑。

  “弟将往丹阳看望叔父,路遇袁术军,听闻兄长在军中,特来相会,不想竟被当成细作。”

  “我前些天还念叨公瑾,未曾想今日便得相见,公瑾何来迟也!”

第11章 今得公瑾,大事成矣

  一句来迟,道尽久别重逢。

  孙策赶忙为其松绑,迎入帐中,把酒言欢。

  “能得兄长挂念,也不枉此番受缚。”

  周瑜话音微顿,试探着打量孙策,意味深长。

  “听闻兄长在袁术帐下能征善战,近日更被收为义子,视若己出,想来深得信重?”

  收为义子,视若己出,深得信重?

  孙策闻言就变了脸色,立刻挥退左右,见四下无人,好一声长叹,道尽心中酸楚。

  “公瑾有所不知,我若说这义子之名,乃是袁术强逼得来,你可信我?”

  “兄长所言,弟无不信。”

  周瑜审视着孙策,故意试探。

  “只是这袁家义子,天下人求而不得,恨不得取兄长而代之,兄长又何出此言?”

  “这正是袁术高明之处。”

  孙策面露苦笑,“我即便说出真相,天下也无有信我者!

  可笑那些庸庸碌碌,攀龙附凤的燕雀,安知鸿鹄扶摇而上,一揽九天的豪情?

  我本欲假渡江救母之名,以玉玺为质,借兵三千,就此脱离樊笼,开疆拓土,尽得江东六郡,成就大业!”

  “兄长妙计!”

  周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他轻抚衣袖,神色从容。

  “果不出弟所料,兄长胸怀大志,志存高远。

  袁术虽为当世诸侯,可逞一时之雄,终究目光短浅,岂配兄长雄才伟略?”

  他稍作停顿,眸光微沉。

  “兄长欲借兵三千,渡江开疆,此计虽妙,但袁术背后恐也有高人,此计不仅被他识破,且将计就计,以至今日时局。

  有此人谋划点拨,恐怕袁术表面信任兄长,实则心中忌惮,若此时兄长贸然行动,恐生变故。”

  孙策深以为然,将寿春宫夜宴烛影斧声之事道来,周瑜听罢,亦觉脊背生寒。

  “好险!袁术背后谋主,定是看出兄长不甘居于人下,劝其杀之以绝后患。

  好在袁术多疑寡断,尚在犹豫,便以义子试探兄长,若兄长不肯为他所用,恐绝无生路。”

  孙策细想来亦觉后怕,“不知公瑾可有良策教我?”

  周瑜微微倾身,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几许笑意。

  “若袁术真有谋主之才,兄长必处处受制,难以脱身。

  然,兄长可知为人谋者最大的悲哀?”

  话音落下,没等孙策答话,他便将酒樽掷桌上,长施一礼。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那袁术可能做到?若他与谋主并非同心同德,纵谋士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吞吐天地之韬略,亦如明珠蒙尘,难以施展,而这便是兄长的机会。”

  孙策领会他的意思,一把将他扶起,朗声而笑。

  “公瑾所言极是,袁术做不到,你我兄弟却可以。

  袁术近日举动反常,必是背后有高人指点,可他刚愎自用,心胸狭隘,岂能事事听从谋士之计?

  我只需暂且隐忍,继续与他周旋,待得他与谋主离心,便是可乘之机。

  今我得公瑾指点,真如拨云见日,你我勠力同心,何愁大业不成?”

  周瑜微微颔首,踱步沉思。

  “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可逞一时之气,袁术既以义子视兄长,我们便将计就计,对他感恩戴德,让他认为兄长安于现状,懈其戒心。

  还要委屈兄长,多表孝心,主动为他排忧解难,让他看到你的‘忠心’与能力,博取他的信任,再图掌控兵权。

  暗中则结交袁营有识之士,晓以大义,让他们看清袁术虚有其表并非明主。

  待时机成熟,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脱离其掌控,届时携忠义之士以出寿春,号江东世家互为羽翼,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兄长者乎?

  诚如是,六郡八十一州,探囊取物也!”

  他掌心虚握,仿佛反掌之间已握住了整座江东!

  此时,营帐内安静得能听见彼此呼吸声。

  “兄长以为然否?”

  “公瑾莫要小觑于我,策生居天地之间,岂能久居人下,受制于庸主乎?

  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为心中霸业,又谈何委屈?”

  “兄长如此想,眼下正有一机遇。”

  ”哦?公瑾所言,可是刘繇?”

  ”擒献刘繇者拜将封侯,正是兄长表现之机!”

  孙策听罢,拍案而起,“公瑾深谋远虑,得你相助,则大业可成,大事可兴矣!”

  “只我一人,何以成事?欲成大事当尽揽江东人才。”

  他目光如炬,看向孙策,”兄长可知江东二张?”

  “二张?”

  孙策心生古怪,“可是那彭城张昭,字子布;广陵张纮,字子纲。”

  “然也!”

  周瑜轻抿一口酒,淡然而笑。

  “此二人皆经天伟地之才,因避乱隐居江东,吾兄何不聘之?”

  “公瑾一路奔波,恐是消息闭塞。”

  孙策心下了然,苦笑着为他解释。

  ”此二人现已被袁术征辟,一为广陵太守,一为吴郡太守,二郡闻之无不望风而降。”

  “什么!”

  闻听此言,周瑜心中如何能不惊骇呢?

  “此二人在江东声名显赫,与世家联络甚密。我此计正是助兄长借其力,笼络江东世家暗中支持,待脱离袁术,便可大展宏图!

首节 上一节 8/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