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268节

  “吾于病中杀人,此必害我者!”

  言罢,他好似病情加重,疼痛欲裂,昏厥过去。

  众人无不骇异,忙取吉平尸身查验。

  果见其衣袍之中,藏有毒药。

  众人惊骇欲绝,呼之:“曹公好病中杀人,其真乃神人乎?”

  不过众人虽惊异于吉平之事,然曹公病情依旧没有好转,哪顾得上其他,赶忙再请医者。

  再来的这个医者,姓李名芳,自然是曹操提前安排的。

  不过众人不知,有吉平的前车之鉴,自然不敢大意,仔细查验之后,确认无误,这才放他近前为曹操看病。

  李芳佯作把脉一番,谓之曰:“此症易耳,用药一服即愈。”

  随即他教取银铫,当面煎之,亲自为操服之。

  整个过程之中,众人在旁观瞧,见曹操毫无异动,似对李芳看症的行为毫无所觉。

  不由疑之,暗忖曹公病中,果能窥人心,知善恶乎?

  未几,曹操用了药,一时半刻之间,果然痊愈。

  骤然醒转,正欲与众人说话,忽见满地是血,躺着一人,不是吉平,又是何人?

  佯惊怒之!

  “此我心腹之良医也!

  吉平久治我疾,何人敢杀我良医?”

  众人:“.“

  众皆无言,见曹操问之,只得以实相告。

  操勃然大怒!

  “吾视吉平为心腹,彼安敢害我乎?

  此必贼人之计策也,洛阳当有通袁之人,欲以此挑拨内乱,使我等自相斗也!

  操秉皇命,领御史大夫之职,当肃清妖氛,剿除通袁卖国之人!“

  遂忙命人严查吉平,只片刻间,便有人来报,“吉平近日常与董承往来!”

  曹操遂命夏侯渊领兵杀向董府,更有人急急往城外通信,他自己则带着曹洪等一众部将,即刻赶往后将军府,来见刘玄德!

  另一边,后将军府。

  自从被刘繇逼着签了衣带诏,刘备就心中难安。

  依他本意,既签此诏,奉诏讨贼,当即刻动手,趁操不备,一举打杀,以免夜长梦多。

  然而刘繇显然不是这么想的!

  每天领着一群人集会,声势倒是越闹越大,但就是不举事。

  每天一大群人夜哭到明,明哭到夜,一天天说起匡扶汉室,比谁都群情激奋,但就是不动手。

  可把刘备看的急坏了都!

  他现在好像有点理解当年曹操在王允府上,嗤笑滚滚诸公,言说除董之事,他一人一刀即可!

  只可惜当年那个只身刺董,为国除贼的兴汉义士,到而今又复行董卓之事,可现在却再不见那位仗义死节的骁骑校尉,愿意一人一刀,入府刺贼了。

  要说本来刘备至少也还像其他人一样,对刘繇所谓的除曹良策抱有期待。

  可谁能想到!

  当那天众人齐聚一堂,刘繇告诉他们四人的除曹计策,居然是派医者吉平,入曹府刺杀。

  要说这个计划吧,与当年某骁骑校尉的计划,可谓异曲同工之妙,若一切顺利,未必不能就此匡国兴汉。

  但这个计划里,有一个致命的问题!

  当年某骁骑校尉,所以能身先刺董,是因为他已取得董贼信任,可以随时入府行刺。

  但眼下却截然不同。

  医者吉平虽然也得曹操信任,但问题是他要入曹府,得先等曹操生病!

  曹操要是很长一段时间不生病,大家伙这不都白忙活了吗?

  刘备也是真无语了。

  刘繇啊!太傅啊!

  早知汝欲行此计,只与我等四人密谋相商便是。

  哪有人要行暗杀计划之前,先鼓噪声势,恨不得人尽皆知的?

  然而他这却也错怪了刘繇,若非用衣带诏拉人头,使袁营满意,袁三也不告诉他这个计策。

  只能说时也命也,随波逐流者,非为大势所趋,而为大势所驱也!

第275章 陛下,如果臣说都是你的衣带诏惹的祸

  大势所驱,时局至此,每个人都秉承着心中志愿,却又在内心或彷徨或矛盾的纠葛中,一点点走向最终的败亡。

  那些参与刘繇集会,在衣带诏上书名画押的人,难道不知道这件事的危险吗?

  他们知道,但人是勇敢的,当周围志同道合者众矣,当入目所及充斥着同一种声音之时,当兴汉的口号自刘繇府邸唱起,响彻洛阳内外。

  从众者们,随大众而行,固执的认为自身行在正确的道路上,内心前所未有的勇敢。

  可他们难道不知道,除曹之事,迁延日久,是祸非福吗?

  他们同样知道,但人又是怯懦的。

  当高台之上站着一位领导者时,当他承载着期望,当所有人对他充满信心时。

  他的声音将压过所有嘈杂,他的意志将取代群体的意志,贯彻于众人之上。

  人们怯懦,不敢反驳官职地位远比自己高的人,人们慕强,崇拜者的声讨,会将那些真正勇敢者的声音淹没无声。

  他们耽于安逸,在府中夜哭到明,便自以为替汉室出了大力。

  他们坐享其成,等着刘繇能负重前行,完成除曹大业,众正共享荣华。

  如同曹操在王允府上,看清了汉臣兴汉的本质,彻底放弃幻想,腰跨七星宝刀,准备战斗一般。

  时隔多年,在刘繇府上,见证同样一幕的刘备,也对这群书生造反,彻底失望。

  只可惜他尚还没有取得曹操的信任,眼下更非行险之时。

  董承使吉平刺曹,若是侥幸功成尚好,一旦事败,恐使兴汉之业才刚积蓄的力量,就此一兮倾塌。

  于是他推辞了刘繇后来的集会邀请,也为防曹操谋害,是以就府中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屈身守分,静待天时。

  张飞见此,常忧心忡忡。

  “今匡汉举事在即,大哥不与太傅、太师相交,反在此兴小人种菜之业,何也?

  今忘桃园结义时,你我兄弟三人匡汉之志乎?”

  玄德自去挑水,笑答之曰:

  “潜龙困于渊则化鲤,与鱼鳖虾蟹同食,不以为卑鄙。

  飞腾于九霄则跃龙门,行云布雨,泽润苍生于无形,不以为矜贵。

  此间玄机,非三弟所知也。”

  张飞:“???”

  “好了,三弟,你这段时间就在西园安心练兵,没有我的命令,切记不能轻举妄动。”

  张飞遂领命而去,刘备则依旧每日挑水种菜度日,颇得闲适。

  一日,府中护卫甲士来报。

  “曹军数百人已将府中内外围住,唯恐欲谋不轨。

  吾等当誓死护玄德公突围,往寻三将军,若得与西园汇合,或有一战之力。”

  刘备对此似乎并不慌乱,只寻问他。

  “可听闻曹公发病,延请医者的消息?”

  “早间确闻此事,已有一医者名吉平者,被请入曹府。”

  玄德闻言,掩面而泣,“此董公事泄,今大事未成,已折我汉室忠义士也。”

  言罢,眼见刘繇、董承等人此番败局已定,刘备自思退身保全之策。

  今当韬光养晦,静待来日时机,营图天下正朔,以匡汉室正统。

  念及至此,他责令府中众人,皆按兵不动,自往后园种菜,亦如平日。

  未几,曹操领曹洪等数十将入园中,见刘备浇水,乃笑曰。

  “玄德好雅兴,在府中做得好大事。”

  刘备脸色惭愧,答之曰:

  “比不得丞相操持国家大事,备只管我府中一园之事,已经尽力。”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观满园绿植,不由讶然。

  “此皆玄德之手植乎?”

  玄德陪笑,“少时家贫,故常种菜以为食。

  至今尤好一口鲜蔬,故不敢忘。”

  “玄德今贵为皇叔,任后将军,竟也要为此美味,亲事小人之业?”

  曹操被勾起兴致,抚须而笑,“若果如玄德所言之味美?操可尝之否?”

  “备之荣幸,今当亲为曹公庖之。”

  刘备言罢,亲自在后园挑选新鲜果蔬,下庖厨为曹操洗净做菜。

  有吉平的前车之鉴,全程都有人陪同刘备以监视之。

  杨修来回禀,言说刘备在庖厨尽心做菜,孰无异状。

  “禀主公,所谓君子远庖厨,今刘玄德事贱业,从庖事,恐已失心中大志,丧进取之心,为碌碌庸人矣。”

  曹操闻之蹙眉,冷眸看他,“德祖岂不闻勾践卧薪尝胆之旧事乎?今当再试其心。”

  遂命人取酒来,见刘备端菜上来,邀之曰:

  “适逢玄德亲手做肴,今操煮酒来陪,你我小酌以宴,岂不畅快?”

  玄德哪得推辞,忙设樽俎,与曹操煮酒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傍晚,忽听得城中喊杀起,一场大火,烧灼洛阳宫城,映红半边云天。

首节 上一节 268/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