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236节

  在最重孝道的汉朝,诸葛亮除非想自绝于士人,一辈子隐姓埋名,否则就不得不从。

  好好好,此前说什么弟弟躲起来了,臣真的办不到什么的,果然是哄朕的是吧?

  你个诸葛家主,就是想着鸡蛋不能砸一个篮子里,既然诸葛亮自己也不愿意,你此前也就由着他了是吧?

  现在看见朕许了你诸葛家一门双丞相,千古未有之荣华,千古传颂之美谈,当即忍不住梭哈了是吧?

  袁术都笑了,他故作犹豫。

  “兴动兵马,恐会惊吓令弟?

  既然子瑜已有办法说服孔明,何不等他归家,再去拜访。”

  “主公!等不得了。”

  果然,此时的诸葛瑾比袁术还着急。

  “迟则生变。

  舍弟顽劣,偏又生性聪颖警觉,若不趁他此次在山中采药之时,趁其不备,将之一网成擒.

  臣是说,容好言相劝,将之管教说服,诚恐他归家觉出不对,又出门游离四方,再不知去处矣。”

  袁术故作勉为其难,一副是你几次相劝,我才点头应下的架势,叹了声。

  “既然子瑜先生强求,朕也不好不允,如此也罢。

  正好如今邢将军归来,他麾下奉天军经周泰整合挑拣了襄阳兵马,如今已有五万之数。

  你便去寻一趟邢将军,告诉他你要拉他一把,做成此事算他一个小功,他必欣然应允,鼎力相助。”

  诸葛瑾躬身而拜,道了声,“唯。”充满干劲的离去。

  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袁术举起桌上蜜水,小口啜饮,眼底眯着笑意,晦明莫测。

  倒不是说如曹安民、诸葛瑾都是傻子,对着一份【丞相功劳簿】的文书,奉若瑰宝。

  而是这里面,有一个信息差。

  在他们想来,这汉王白纸黑字写的【丞相功劳簿】,金口玉言之下,怎么可能不认帐呢?

  汉王的信誉、威信,难道都不要了吗?

  可这些生在大汉朝,长在三公九卿制下的文武群臣。

  任你惊才绝艳,韬略满怀,又怎么可能提前预料到,某汉王将来要推行的是三省六部制。

  无论是丞相,还是三公九卿,这些自先秦以来,绵延数百载之高官显贵,只剩这最后一抹余晖。

  到那时节,开天辟地,新朝更易,天地未有之时局。

  丞相?太尉?三公九卿?

  封!都封!

  三省六部治世,宰执天下,尔等前朝的丞相,来管朕要新朝的职权?

  也罢,谁让朕仁义呢?

  天下这么大,到时候全兑现了也不是不行,你是安息丞相,他是贵霜丞相,这是大秦(罗马)丞相。

  昭昭大汉,天俾万国,区区一两个丞相如何够用?

  与此同时,另一边,洛阳城外。

  残阳如血,天边的火烧云将半天天穹染红。

  曹操勒住胯下疲惫的战马,遥遥望着前方那座熟悉又陌生的城郭:洛阳。

  “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身后的曹军稀稀拉拉,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麻木与疲惫。

  人马总计不过三千残众,正是曹操亲自带着大呼:“抓曹贼”,好容易自宛城逃回来的最后曹军。

  反而是身后的【文】字,【刘】字大旗迎风飘扬,军阵俨然。

  正是文聘所部两万荆州兵,与刘备所部三万豫州兵。

  说来也是心酸,倒也不是他曹操心大,非要把这两支外军带回洛阳。

  实则是他麾下不过三千曹军,这一路上走走停停能安稳回到洛阳,都是他绞尽脑汁,借文聘军震慑刘备,又借刘备军震慑文聘。

  如此左右逢源,使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又许下回到洛阳,必使天子加封的重利,这才磕磕绊绊侥幸逃回洛阳。

  这要是半路上一个不答应让他们来洛阳,真个闹将起来,刘备和文聘谁生谁死不知道。

  他曹孟德区区三千甲士,必然第一个出局。

  洛阳啊!

  等到了洛阳,有了提前调回来的曹仁,于禁、李典所部作为依仗,他也就不用这般虚以委蛇,小心翼翼了。

  所幸他计划里,已对文聘、刘备麾下大军的去处有了盘算,一者拒南阳,一者阻颍川,足以作为洛阳门户。

  加之这些天里,他每日都大小饮宴,拉拢不断,总算在文聘方面,颇有进展。

  虽说云长固执,每次饮宴都要带上玄德,恐难听从自己号令。

  但没有关系,只要进了洛阳,把持住天子,以玄德的愚忠,想来必能调走关羽,领他麾下大军,出去镇守关隘。

  这般利用文聘、刘备以挡袁术,自己再图谋发展,静待时机,或可还有机会,一争天下。

  曹操眯起眼,深深凝望远处在暮色中显出模糊轮廓的洛阳城郭,手中缰绳被他攥得发白。

  宛城那夜彻夜不息的火光;

  典韦的临死前舍身堵门的怒吼;

  曹安民被张绣飞枪斩落的呼喊;

  曹昂给自己换马,转身步战迎敌时满是浸染的鲜血。

  ……

  【典某再不能护持左右,为主公奉诏讨贼!

  唯愿主公霸业,千秋万世!】

  【安民再不能随侍叔父左右,侍奉汤药。

  唯愿叔父霸业千秋,天下归心。】

  【骨肉之恩,当以骨肉报之!

  倾孩儿之血,筑万世霸业!】

  一声声呼唤犹在耳畔,一幕幕往事浮光掠影,即便是一生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

  每每想到此番宛城之败,他都不由悲从中来,难以言说。

  “恶来!子脩!安民!

  你们且等着吧,这千秋霸业,定不相负。”

  然而,未等他下令率众回城,便见自远处那洛阳城门内,跑出一骑快马,正急急驰来。

  “丞相慢行。

  荀令君急信!

  荀令君急信,请丞相亲启。”

  曹操讶然,拆开一瞧,只见上面笔迹潦草,显然是荀彧仓促书就。

  【洛阳有变,主公速回。

  切记,不可使大军进城。

  切记!切记!!!】

  三声切记,看的曹操心底疑窦丛生,望着洛阳城目光诡谲。

第254章 朕的丞相回来了?

  暮色中,眼前这座洛阳城如巨兽伏野,那扇幽幽城门,恍如它张开巨口,择人而噬。

  曹操目光幽邃,一点点将手中信件攥紧,神色阴晴不定。

  洛阳有变?

  自己已调了曹仁、李典、于禁回援,中枢又有荀彧主持大局,这还能出什么变故?

  看着手中触目惊心的三声切记,曹操眸光凝重。

  首先不带丝毫兵卒入城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将文聘、刘备的兵马带进去。

  否则一旦出事生乱,文聘、刘备脱离掌控,到时莫说在洛阳把持天子,只怕自己都要性命不保。

  可若是洛阳已经脱离掌控,自己只带三千人进去,未免又可能羊入虎口,届时同样生死难料。

  念及至此,曹操心底已有了主意!

  挟刘、文以图自保!

  他大可以邀请文聘、刘备各带千人,和自己一块入城觐见天子。

  大军则以外军不得进城,恐效董卓旧事为由,留在城外。

  这样大军就在城外,又有文、刘麾下各自心腹操持,一旦城中有变,即刻攻城支援,便是一大威慑。

  有此威慑在手,文聘、刘备也能有所依仗,随自己入朝觐见天子。

  可他二人却是怎么都想不到,现在同本相一同入城,便可以一同分摊风险。

  届时一旦城中生变,自己内可以借助他们麾下如云长之类的猛将,一同固守。

  外可以借用他们在城外的大军作为威慑,与他们共进退,图存亡。

  而倘使城中无事,这城外的五万大军本也不能带进城,可都到这了,也不可能不让文、刘二人见天子。

  不如就此顺其自然,将二人带入城中,届时不论是许以重利收服,还是借天子之势打压,总能找机会把大军调去抵御袁术。

  就是哪怕二人不从,凭他们身边区区千人,又无有防备之下,自己凭借曹仁等人大军,也可强行将之挟持。

  大不了如同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般,他曹某人今后就多挟持几个,又能如何?

  如此思谋一番,自觉这已经是当下最为稳妥之法。

  曹操也不迟疑,当即便派人去寻了刘备、文聘,将领千人随自己入城觐见天子一事告知。

  刘备大营。

  待送走了曹营使者,张飞已忍不住了,当即开口怒斥。

  “什么意思?

  大军留在城外,只许千人入城?

  这曹操还真以为自己领了个丞相的名头,就能拿着鸡毛当令箭,对大哥呼来喝去?

  他说一千就一千?俺老张就偏要带着三万大军入城,他拦一个试试?

首节 上一节 236/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