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221节

  为陛下之安危,为大汉之社稷,还请陛下回寝,将养龙体。”

  天子:“.”

  天子又气又急,然而他先别急,有人比他还急!!!

  刘繇:“!!!”

  乱臣贼子,或与此前刺杀案有关,今假做忠良,混入群臣之中?

  你就明说是我呗!!!

  刘繇勃然色变,挺身上前,指着荀彧的鼻子。

  “逆贼!反贼!狂贼!

  我等绝非刺客,汝这贼子安敢在此颠倒黑白,蒙蔽圣听。

  我等之中,非是三公九卿,便是当朝三师,不是皇亲国戚,也是天子亲信。

  纵有反贼,又岂有可能混入我等之中?我等绝不可能是行刺逆贼!

  反倒是你,荀文若,隔绝内外,贼喊捉贼,我看你才是那个挟持陛下的乱臣贼子!

  董承、徐晃!呼喝左右将此贼子拿下,营救陛下,匡正朝野!”

  “正是此理!”

  “理当如此!”

  徐晃、董承喊了句“陛下稍待,臣等即刻来救。”便号令麾下士卒上前,眼看就要冲入宫门。

  荀彧见此,也是蹙眉一叹,号令甲士,宿卫宫禁,绝不许此等反贼冲撞龙体,行刺天子。

  眼看两边人根本就视自己这个天子为无物,自说自话就厮杀起来。

  天子恨声上前,“住手!都给朕住手!”

  然而一边喊着,“陛下莫急,臣等马上就救你出来。”

  另一边则是,“拦住这些反贼,休伤了天子。”

  反正就是没一个听他话住手的。

  天子气的脸色发白,双目泛起血丝,径直冲入人群,挥舞手中天子剑胡乱挥砍。

  两方人自顾自厮杀,没有一个敢伤他的,于是天子所过之处,众人唯恐避之不及,硬生生被他砍开一条通路,视万军厮杀如同草芥。

  荀彧刘繇:“.”

  我们正打着呢,不是,陛下,你真上啊?

  众皆无言,谁也没想到,竟真被天子砍出一条通路,直抵刘繇身前。

  沿途荀彧喝令曹军甲士拦阻,然而面对那把杀人不沾因果的天子剑。

  众将又不能对天子动刀兵,不敢伤到天子的情况之下,竟阻拦不住。

  毕竟被天子砍了,伤了白伤,死了白死,真要把天子捉住了,不一定有功劳不说,说不定还要祸事临头,这谁拦的住呀?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阵胡砍乱杀之下,冲至两军阵前的天子,回头看自己生凭一己之力,杀穿的血路,神色莫名,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这神情只出现一瞬,他即刻收敛情绪,故作怒状,斥责他最亲密的心腹,太傅刘繇。

  毕竟别看这次他是冲杀出来了,但这整座洛阳城里,满城尽是曹兵。

  特别是前些天还在归途中的曹丞相,一纸书信将段煨调走,把死忠曹氏的曹仁精锐调了回来。

  此时的洛阳城里,可谓满城尽忠曹氏,固若金汤。

  一但任由刘繇带人同荀彧交兵,等曹营来了支援,可谓必败无疑。

  到时候他们不敢伤着自己这位天子,但剿除刘繇这些忠良羽翼,还是轻而易举的。

  是以,大事还需隐忍,尚不能轻举妄动,只能再苦一苦太傅了。

  天子剑指刘繇,怒斥之。

  “刘公贵为太傅,公忠体国,安能如此有辱国体,行冲杀宫禁之事?

  纵使朕明白你的苦心,知道你是忧心国事,可此等不知轻重,莽撞行事,又教天下人如何看你?”

  说着,都没等过来的荀彧开口,他已即刻当着众人的面下令。

  “刘太傅当罚奉三年,以儆效尤,诸公以为呢?”

  众人自然明白陛下这是在为这次冲撞宫禁的事定性,明罚暗护,当即百官俯首称:圣明!

  刘繇更是叩首领罪!

  此时众人才看向从另一边缓步走来的荀彧,天子问之。

  “荀卿以为呢?”

  荀彧:“.”

  你们都商量好了才来问我?

  天子亲自下令,百官见证称是,荀彧自然也没什么好反驳的。

  真要揪着刘繇冲撞宫禁的事不放,那人家还要来论一论他隔绝内外,挟持天子的事了。

  见众人心照不宣的揭过此事,荀彧拱手再拜。

  “近来或有反贼图谋不轨,宫外并不安全,为陛下安危计,臣请圣驾回寝。”

  身为当今天子,拥有充分的当傀儡经验,刘协自然明白自己虽然冲出了宫门,可洛阳城不过是个更大的囚笼。

  真要是闹掰翻脸,两方交兵之下,不过是重演李郭大闹长安的旧事,而在洛阳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曹军,必胜。

  念及至此,刘协走近两步,亲执荀彧之手谓之:

  “群臣冒死来谏,此事急矣,朕若贪生怕死以避之,非圣天子也。

  今当听群臣之所言,酌情处置,事毕方归。

  荀卿可全程随我身侧,事事提醒,矫朕之过,何如?”

  这就是在谈条件了,要朕回去可以,但朕出来一趟,来都来了,也不能白来一趟吧?

  荀彧闻听此言,幽幽一叹,虽说曹公奉天子以讨不臣,但天子毕竟是天子。

  刘协暂且不想跟他们翻脸,他们又如何敢跟天子翻脸?

  更别说眼下群臣在侧,众目睽睽之下,该有的尊重还是得给。

  这回天子都允许他贴身相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荀彧身为汉臣,又还能说什么呢?

  彧谨再拜,言辞恳切,半是警告,半是恳求。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圣天子口含天宪,莫负臣望。”

  天子满意颔首,这才看向刘繇,问之。

  “太傅日理万机,却不知此番所来为何?”

  刘繇赶忙行礼作揖,“回禀陛下,乃为荆州牧刘表入京受审一事。

  大将军袁术,上表称荆州刘表,割据不臣,忍看九州烽火,不知勤王保驾,穷兵黩武,使治下民不聊生,辜负陛下厚恩。

  是以他实在看不下去了,代陛下出手,出兵讨之。

  今荆州之地,重归王化,得享太平,此皆仰赖陛下之恩德。

  至于这罪臣刘表,毕竟也是大汉宗亲,他不敢越俎代庖,所以送来洛阳,请陛下圣裁。

  另外他还称刘表虽然治理地方,营图自保,无甚功绩,但他在中枢,或可用谋机辩,堪当大任。

  是以,若陛下不杀刘表,以儆效尤的话,他愿表举刘表为太师,让他戴罪立功,发挥余热。”

  刘协:“.”

  听闻刘繇这番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自相矛盾的话,刘协都沉默了。

  他现在严重怀疑某大将军术的精神状态。

  还说什么刘表割据不臣,你这位大将军就差明着造反了,你当朕不知道吗?

  居然你还看不下去了,代朕出兵讨之?脸呢?

  荆州之地重归王化,得享太平?懂了,你又把荆州吞并了,朕还得谢谢你这位大将军是吧?

  还有脸说刘表是大汉宗亲,什么不敢越俎代庖。

  你还知道他是大汉宗亲啊!你代朕讨伐荆州的时候,可咋不这么说?

  最后,你居然还好意思举荐刘表为太师?见鬼了!不是你刚给他定罪,然后打了一顿吗?

  这会刘表又成大汉忠良,可堪重任,担当太师了?

  信息量过大,导致刘协默然无语,都不知道对袁术的这封上表说什么好了。

  说他大汉忠良吧,他无端矫诏,私自攻伐州郡。

  说他僭越不臣吧,他还贴心的不敢越俎代庖杀了刘表,巴巴的把抗曹人才给自己送过来,保举太师。

  见天子沉默良久,久久无言,刘繇不由出声提醒。

  “陛下,刘表已然入京,此前洛阳城之声势,正是苍生黎庶皆为其忠肝义胆,渴望陛下励精图治,保我家国的心念感染。

  万民齐呼悲歌,声闻于天,何等慷慨壮烈。

  至于其割据不臣,穷兵黩武等,盖因袁逆为夺其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故此臣等特此前来,请陛下宽宥刘表之罪。”

  刘协颔首,他明白刘繇的意思,甭管刘表是怎么来的,犯没犯事。

  来了洛阳,就是他们抗曹大业又多一员大将,袁术这是给他们送人才来了。

  抛开袁逆妄图称帝的僭越事实不谈,单把刘表送来,保举为太师这件事,对他们帝党可谓是一大助力,妥妥的大汉忠良行径。

  没办法,时局艰难,对于政令不出宫门的天子来说,可太需要刘表这样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帮扶。

  至于说袁公路这个反贼嘛?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袁术打来了,自有大汉丞相曹公奉诏讨贼,拒敌于外。

  而想通了这些的他,自然也明白刘繇等人为什么如此急迫的要来找自己了。

  因为他们想要的,必是曹营厌弃的。

  如果没有自己这个天子出面,袁术的这份诏书直接在尚书台就会被荀彧驳了。

  不仅刘表的太师之位遥不可及,甚至说不定还会照着上书里的罪名给刘表定罪。

  顶多看在曾经盟友和大汉宗亲的份上,留他一命,但想在洛阳发光发热,基本上是与表无缘了。

  刘协略一思量,心中已有定计,无论是刘表大汉宗亲的身份,还是他名称八骏,威震九州的名望。

  对洛阳暗中的抗曹大业都举足轻重,不可轻言放弃,何况刘繇等人好不容易,才为自己争取来这次出行的机会,自当好好利用。

  于是他即刻下令,“诸公,随朕同迎刘荆州。”

  群臣皆称:“善。”

  惊见此情此景,董昭忙扯荀彧衣袖,“荀令君,事情有变,可要请曹仁将军带兵过来平乱?”

首节 上一节 221/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