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不远,却见迎面一支两万大军,拦在前路。
众人无不绝望,只道原来张绣主力竟在这里等着他们自投罗网?
所幸大军之中很快立起一面大纛,上书一个【文】字。
原来张绣趁夜奇袭,以曹军为主,未惊动文聘兵马。
然文聘见城中乱相,不明真相之下,也不敢疏忽大意,只急急整合自家兵马出城避祸,沿途虽有折损,但大抵得以保全。
此刻见有张绣军小股兵马追来,即刻便打出旗号,提上大刀,要引兵来战。
曹操见之大喜,急呼:“文将军切莫动手,乃操耳!”
文聘哪里想到,这个打着张字大旗,身着张绣衣甲,高呼:【曹贼休走】之人,居然是曹操?
愣了片刻,皱眉斥之。
“汝这短髯小贼,安敢诈我?
孟德兄乃长髯之人,我岂不识?”
“文将军,真是操啊!
你再细看看。”
曹操说着,又上前一些,摘下头盔,举火把照面,文聘乃识。
二人之间,有先前于庐江同讨袁术之情,加上此番哄文聘回洛阳,曹操本有将他收入麾下之意,是故一路上也多加笼络恩赏,刻意结交。
文聘则念及自家主公刘表,乃是被送去洛阳问罪,今后天子面前还要多仰仗曹操,也和他相谈甚欢。
因此二人此前相处不错,颇有英雄相惜之感,此刻患难再相逢,自是各自唏嘘,互道短长,合兵往洛阳去了。
朝阳初升,曹操最后回望一眼宛城,面上似悲似喜,痛心疾首。
来时意气风发,振长策而御宇内,亲身履危,倾国祚以覆淮南。
天下自北往南,司州、兖州、徐州、豫州、荆州,尽五州之甲士,难灭黄天。
大汉左丞相曹操,徐州牧吕布、豫州牧刘备、荆州牧刘表,合四路诸侯,齐天下之心,未能克复寿春。
反而打他曹操全军覆没,刘表遣送洛阳!
念及失陷宛城之中的典韦、曹昂、曹安民,曹操慨然而悲。
未曾想竟连张绣、邹氏、贾诩都是袁术埋下的暗子,细细想来,昨夜这局专门针对他的杀局,哪里是匆匆布下?
分明是从当初贾诩送书信开始,就是在故意诱我假道南阳,一点点博取信任,只为昨夜,一朝事发。
这般布局之深远,润物于无形,使他仰首而望,终不见天。
唯见那道周身云雾缭绕看不真切,只如阴霾般遮蔽大汉一十三州,操弄众生如偶绳,几欲凌驾炎汉之上的身影。
曹操咬牙含恨,陡然间仰天长笑。
“祸乱九州,以奠帝基。
挟持天命,以就霸业。
使天下英雄,舍术与操,谁与!”
如月之落,曹操走了,离开了南阳这片伤心地。
如日之升,袁术来了!
实则大军齐备,袁术早就能抵达南阳,所以久不至,便是在等张绣动手。
与曹操心目中那个布局深远,早就要收张绣为义子,故意借假道南阳算计他的假想敌不同。
袁术仅仅是让张绣试探了一次人心而已,而在试探出结果之前,张绣的立场,实则居于摇摆不定之间。
所以他在事发之前,还不能来。
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如果袁术来的早了,迫于他十万大军压境的压力,还没看清曹操真面目的张绣,未必不会在贾诩的劝说下,同曹操联兵抗袁。
但也不能来晚了,否则贾某人大概率会跑。
因而早就在守着听消息的袁术,惊闻宛城之变,即刻率军如闪电般到来,将宛城围得水泄不通。
第240章 文和,你在做什么?
“还没找到曹贼?”
张绣衣不卸甲,人不下马,身上早已被鲜血染尽,可见这一夜之血战厮杀。
他抬眸看向提着典韦人头缓步而来的胡车儿,以及空手而归的张先,不由皱眉。
张先面有讪讪之色,“那夏侯渊逃后,小侄带着人马衔尾而追,甚至传讯命人堵截。
如此前后夹击,无路可逃之境,也不知是怎么被他逃了。
实在是曹贼狡诈,非是小侄无能!”
胡车儿拱手答曰,“将军,文和先生命我告你,要小心曹贼趁乱混入我军。
今夜宛城大乱,将军又命大军四散各地搜寻抓捕曹贼,文和先生以为可能会反被曹贼所趁。
倘使曹贼皆着我军衣甲,仓促混乱之间,恐难分辨。”
张绣闻言一怔,恍然一叹,“我道如何天罗地网之下,遍寻不得曹贼,其必是行此计策,隐于我军之中。”
说着,他抬眸看向张先,“汝为人伶俐,又与营中大小诸将皆熟识,今当率众严查我军内部,绝不可走脱了曹贼。”
“唯。”
见他躬身奉命,张绣这才有些诧异的询问胡车儿。
“文和先生在做什么?何以命你前来带话?何事不可当面见我?”
“属下亦不知,只见文和先生叮嘱我这番传话后,便回房休息了。
许是今夜大战,多劳心力,先生有些疲惫?”
“这个时候休息?”
听说胡车儿的解释,张绣眼底疑窦更深,然而没等他再问,只见传令兵赶来,急声高呼:
“报!
将军,宛城之外来了漫山遍野的敌军,已将我等围得水泄不通。”
张绣骇异,“可是曹贼的援兵到了?怎会如此之巧?也没听洛阳最近有调兵之消息传来。”
“未见得是曹军,我等只见其上打着一面龙纛,具体上书何字,夜色难明,未能辨清。”
“龙纛?“
张先大惊失色,“难道是天子御驾亲征来救援曹贼不成?”
不想张绣对此却是哈哈大笑,不以为意。
他已心知来人是谁,当下也就不慌了。
当世能打龙纛者,唯两人耳,一者洛阳天子,二者淮南袁公。
此刻兵临宛城之人,不是袁公,难不成还真能是那天子亲征不成?
张绣摆了摆手,谓之曰:
“休言什么敌军,那必是袁公来了。
诸将奉命,随我携一众曹贼首级,往迎袁公,作投名状。”
长夜将明,战火止熄,十万袁军如黑云压境,铁甲凛冽,戈矛如林,将宛城围住。
战鼓轰鸣声中,袁术高踞六马车架,绣龙长袍在晨风中猎猎翻飞。
随着他冷眸俯视宛城,自有诸葛瑾代为高呼。
“摄政大将军,奉旨莅临,宛城郡守诸将,何不开城奉迎!”
城门随之缓缓开启,张绣已换了一声干净衣甲,带着一众部将徒步而出。
及到车架前,张绣参拜行礼,眼圈含泪。
“大将军来了!
求大将军为绣做主啊!
那曹贼狡诈,果真无情无义,无君无父,无法无天之人。
绣此前为他虚言哄骗,不识他挟持陛下,篡逆不臣的险恶用心,只当他是朝廷丞相,这才受他蒙蔽。
哪里想到,他竟欺我良善,于城中又吃又喝不说,甚至还居心叵测,对我之叔母怀有歹心。
今幸得大将军使蒋先生点醒于我,这才未让此贼得逞。
曹贼实在可恶,其所到之处奸淫掳掠,为非作歹,百姓民不聊生。
只求大将军以诛曹贼,救天子,还洛阳,保社稷,为末将,为陛下,为苍生万民做主啊!!!”
张绣的意思很明显,反正就是:
不是我张绣不降袁,实在是被曹贼蒙蔽!不是我张绣要和袁公作对,实在是曹贼狡诈欺骗了我。
我也是受害者,曹贼实在是太坏了,苍生万民都等着袁公您来主持公道呢。
袁术自然明白此间深意,且不露声色,只抬眸打量了他一眼,颔首谓之曰:
“善。
浪子回头,为时未晚,将军能看清曹贼真面目,则南阳幸甚,宛城幸甚。
天子几次传诏,要我讨灭曹贼,救他于洛阳虎穴。
术更是公告之于天下,彰显曹贼恶行,奈何诸侯对朕误会甚深,常与操为盟,发兵讨我。
此助纣之为虐,为虎之作伥,使天子蒙难,国将不国。
今有将军,晓大义,明是非,使南阳重归王化,万民得沐黄天,此古之贤明君子也。”
“戴罪之人,怎配君子之称?
绣久慕大将军威名,愿举郡而降,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话音未落,他身后张先已手捧南阳一郡之人口、赋税、山川地理等册高举过顶。
随即张绣再拜曰:
“若大将军不弃,绣愿拜大将军为父,从此随侍左右,悉听奉命,相助大业,无有不从。
此间曹贼党羽之首级,以资拜礼。”
言罢,又有胡车儿率众举典韦、曹昂等一众曹营高层之首级献上。
一开始,听说张绣要拜袁公为父,众人还不以为意,毕竟这样的人,大家伙最近见得多了,只当是又来一个邢道荣。
甚至有眼力见的,已经把袁术最近专门为这等事准备好的【义子候选功劳簿】拿出,打算以此打发了,让张绣去和邢道荣他们坐一桌。
毕竟举郡而降的功劳虽高,但想靠着这些功劳,直接当主公义子那还差一些。
毕竟似邢道荣、蔡瑁之流,哪个不是举郡而降,哪个又不是身在敌营心向袁,为袁公立下累累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