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19节

  念及至此,袁术眼底浮现一抹玩味,他在低声喃喃。

  “精于自保的谋略吗?

  文和,我们宛城见。”

  此时,见袁术似于阅信后的长考中回神,杨弘代表群臣试探着问出了他们心底好奇。

  “主公,不知这书信?还有先前那人所言:【长安大乱,天子出逃】是”

  袁术抬眸看他,又俯视群臣或是期待、或是忧惧、或是焦心的目光。

  他敛去轻佻玩味之色,眸光晦明莫测,猛然间起身,将手中帛书高高捧起,其志慷慨壮烈,仿若大汉忠良!

  “此天子诏也!

  李傕、郭汜相争,纵掠长安,侵暴百姓,使关中之地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臭秽满路。

  天子使公卿说和李、郭,不想此国贼二人残暴癫狂,令人发指,天人共戮,人神共愤!

  李傕夜攻皇城,烧杀宫室,掳掠天子,郭汜又留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尚书王隆等文武百官。

  一人挟天子,一人令百官,争斗不休致使长安疲敝,街陌凋零。

  今天子斡旋于李、郭之间,又遭张济裹挟出逃长安,东归洛阳。

  刘繇者,汉室宗亲,大汉之忠良也,他素知术乃国之柱石,常有匡扶社稷之志,遂助陛下秘传天子诏,请我为大将军,率军入关,清君侧,保驾勤王!”

  袁术这番话说完,群臣有一个算一个,都沉默了。

  刘繇?大汉忠良?

  前些天指着他鼻子骂国贼,把他讨伐的不是主公您吗?

  又传天子诏?命为大将军?

  看着袁术高高捧起的帛书,众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赶明盖上传国玉玺,这玩意从外表看,估计比真的天子诏还真。

  反正当初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也是矫诏来着,眼下不过再矫诏讨一次李傕、郭汜罢了,群臣此刻也没心思在乎这些细枝末节,他们心神全都被袁术话语里的长安乱局吸引。

  “怎会如此?那可是朝廷中枢,天子所在!”

  “李傕、郭汜,安敢如此?”

  “国贼!当真国贼!”

  “天子东归洛阳?此事必震动天下!”

  “聒噪!”

  吵嚷惊呼间,袁术一声呵斥,众皆噤声。

  “事已至此,计将安出?

  诸君,可有教我?”

  群臣哑然,唯有跟在孙策身侧的周瑜,一敛眼底喜色,义正辞严,俯首告曰:

  “今九州分崩,天子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朝廷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业。

  当世诸侯,割据一方,如袁绍、刘表之流,或为一时之雄,无经远之虑,曹操、刘备虽有匡扶之志,然势孤力穷。

  方今乱世,唯英雄如袁公者,兵精粮足,忠义为先,奉天子以令不臣,伸大义于天下,如此则王霸之业可成矣。”

  “周公瑾诛心之言,汝欲加害老师乎?”

  只听一声冷笑,驳斥周瑜,众人循声望去,竟是一位白衣少年。

  这少年不是旁人,正是自曲阿一别,遂至寿春城于袁术府上读书数月的陆逊,陆伯言!

  他此时如玩伴般,与陆绩一同陪侍一位锦衣华服的六岁稚童,举止亲昵。

  这稚童虽年幼,却正是袁术嫡子,袁耀。

  陆逊自袁耀身侧愤然起身,向袁术执弟子礼。

  “周公瑾害人之心,昭然若揭,老师切莫信他!

  奉天子以令不臣,实属异想天开,我常听闻周公瑾智谋世间罕有,未曾想也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耳。

  老师南下江东之时,诸侯亦未停止攻伐,今曹操已击退吕布,重据兖、豫诸郡;

  袁绍大破公孙瓒于幽州,将之逼入易京;

  刘备稳定徐州诸郡,新得吕布来投驻军小沛;

  刘表则趁老师南下之际,派黄祖引兵来犯,与纪灵将军对峙数月,互有胜负,月前不知为何退走。”

  他白衣广袖,挥斥方遒,仿若天下九州萦绕心尖,为才从江东归来的袁术阐述当今时局。

  袁术对此微微颔首,这些事大致都和历史对应,唯有最后一件,他大概.也许好像知道黄祖为什么退走,该不会是张济跑过来打荆州了吧?

  陆逊见袁术已有了解,这才娓娓道来。

  “倘使早先老师据有南阳,向北直通洛阳,自可奉迎天子,然去岁败于曹操,南阳为刘表窃取。

  目下引兵向西,是刘表的荆州;向北,兖、豫二州又为曹操所有;向东,徐州则有刘备、吕布。

  举目皆敌,诸侯盘踞,老师又要如何越过他人州郡,率兵北上洛阳以迎天子呢?

  纵使诸侯放老师通行,怕也别有用心,届时归来途中遭受截杀,只恐有去无回,徒为他人做嫁衣耳。”

  他说着,眸光逼视周瑜,冷冽如刀剑。

  “周公瑾诛心之言,逊请杀之!”

  感谢“202436468”投的五张月票,还有好多人投的一张、两张月票,感谢大家!你们的每一份助力,都对我至关重要()

第28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诛心之言,逊请杀之!

  袁术眼眸微眯,意味深长,从陆逊今日陪自家便宜儿子来赴宴,便已能看出陆家立场。

  不过,他说的也在理,先不提奉迎天子的主观意愿,单就实际操作上,这件事就困难重重。

  若是早来几年南阳还在,从南阳、到汝南、至九江郡的寿春,这一路畅通无阻,可直抵洛阳!

  可如今南阳丢了,豫州除了汝南外,其余周边的颍川郡、陈郡、梁国也都在曹操的势力范围。

  豫州最后一个郡沛国,形式则更为复杂,谯县附近归属曹操;沛县即是小沛,如今被刘备暂予吕布屯兵;而蕲县周边又是自家所属,处于三方争夺要冲。

  这也是袁术此前敢带三千骑赴谯县把许褚接来的原因,毕竟地处边境,且经常爆发小规模冲突。

  然今奉迎天子可是不同,失了南阳这座桥头堡,他一整个就被刘表、曹操、刘备关在南方。

  袁一、袁三他们十八骑能抵长安,还是人数太少,又打着押送刘繇入京问罪的名义,性质类似于他袁术派往长安的使节,因此诸侯才放他们通行。

  可袁术若想横穿诸侯之地以奉迎天子,人带少了太危险,一旦泄露行踪,必遭大军围杀。

  而要多带人马,那明晃晃的大军压境,估计只能一路攻城略地打过去,可要能杀穿天下诸侯,谁还去奉迎天子?

  可别指望着打出奉迎天子,匡扶汉室的旗帜,诸侯就不敢打你。

  没见李傕捧着天子斥郭汜为反贼,郭汜不也还天天打他吗?不就为了抢夺天子。

  这年头,天子谁抢到,谁就是保驾勤王。

  其实说被如此堵在外边,于洛阳鞭长莫及的也不只是袁术,隔壁那位难兄难弟大耳贼,也被曹操、袁绍堵死了洛阳之路。

  否则,再过几个月,历史上天子饿的没饭吃,满世界发天子诏要饭.请诸侯进京勤王的时候,原身袁术是没想去;

  刘表则莫名被天子刚封的骠骑将军张济揍了,忙着打仗,没功夫去;

  袁绍他还搁那犹豫呢,曹操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把天子接去许都,等袁绍反应过来再要争抢,已来不及。

  可刘备一心匡扶汉室,得知天子近况,岂有不救之理?他没去救,真就是徐州也被堵着,其有心也无力。

  回忆这段历史时期各方局势,袁术轻抿一口解酒蜜水,眸中锋芒潜藏。

  诸侯心思,谙熟于心,这天下群雄,可不为我所用?

  在他思虑之间,殿中氛围也因这缄默愈发压抑。

  见袁术默然于主位,也不理会自己,只一心喝着蜜水,那副喜怒无形,积威难测,让陆逊心底一沉。

  被看穿了?

  可自己分析的都是实情,即便老师有所察觉,也该对周瑜心生警惕,从而顺水推舟,予以打压。

  周公瑾与孙策休戚与共,只要老师在日常间多表露几分对他们的不喜,令孙策在众人眼中失去了老师那句【幼子多疾,汝当勉励之】对他的偏爱。

  那么袁耀不死,孙策又没了老师看重,他区区一个义子,凭什么跟嫡子争锋?

  等他护持袁耀再长大些,作为心头之患的义子孙策,必死无疑。

  陆家血仇,为时未晚也!

  也就在这袁术沉默,陆逊静候,群臣噤声之际,周瑜似对陆逊所谓【诛心之语】置若罔闻。

  只见他丰雅超群,朗声而笑,曰:

  “伯言所说,我岂不知?

  此去洛阳奉迎天子,沿途诸侯窥伺,凶险莫测,袁公当神器之重,岂可立于危墙,以身犯险?

  然,天子群臣、朝廷中枢就在洛阳,天予不取,必为他人所趁耳!

  昔高祖东伐洛阳,为义帝之死而缟素天下,则诸侯归心。

  自天子受辱于国贼,袁公会盟讨董,常以保驾勤王为念,盖因关中乱局,诸侯征伐,未能救天子于危难,扶社稷之将倾耳。

  今得蒙诏令,虽不能至,亦当分遣将帅,冒险入洛,身处于外,而心无不在汉室,乃袁公匡扶天下之素志也

  若不奉迎天子,安能扶社稷,挽天倾?他日天子落难于曹操、袁绍之流,为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处处受制于人,悔之晚矣!”

  此话一出,陆逊心中警兆大生,暗道不好,这简直是强盗逻辑,他周公瑾居然在威胁逼迫,强行要救天子?

  依周瑜所说,现在不是想不想救天子,也不是能不能救天子,而是不得不救天子!

  你不救,便有他人救,届时他人挟持天子以号令天下,诸侯从是不从?

  从,则受制于人,不从,即为反贼!

  而若救天子,便如高祖为义帝发丧,不管能不能救成,做出这个表态,也能令天下归心。

  可此去洛阳,艰难险阻,生死未卜,老师定然不能亲往,而能代表他奉迎天子之人,袁耀年方六岁,必不可能。

  如此,也唯有

  果然,周瑜意气风发,以目示孙策,曰:

  “伯符,还不为袁公分忧!”

  事发突然,孙策明显愣了一下,但他和周瑜多年默契,很快反应过来,即刻挺身上前,长拜不起。

  “若有难处,策,愿为义父分忧。”

  情知时机已至,天高海阔,当孤注一掷,孙策虽然长拜,却锋芒毕露,慷慨壮烈!

  “只需三千人马,虽诸侯难越,吾往矣!

  此行必奉迎天子,以归寿春,纵然事败,虽马革裹尸,亦保天子无虞,绝不使国朝社稷,落入他人之手。”

首节 上一节 19/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