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114节

  依彧观看之,袁术背后之谋主,极擅操弄人心,裹挟大势,此等计策不似我那好友郭嘉手笔。

  文若斗胆,延请郭嘉之事,望明公慎思之,不可置一时之气,而与贤才失之交臂。”

  见荀彧又一次提起此事,曹操也不由为之尴尬。

  自己已经让荀攸想办法除掉郭嘉的事,当然不好意思就这么给荀彧明说,应该说哪怕所有人都知道,也得一块瞒着荀彧一人。

  此刻,听荀彧如此谏言,他也只得敷衍颔首,“文若之意,我已明白,此事.容我再考虑考虑”

  二人说话间,便听侍从来报!

  “幽州急报!程昱军师有急信送至。”

  闻听程昱来信,此必然涉及公孙瓒与袁绍的北方战事,曹操、荀彧都不敢小觑。

  荀彧赶忙将信件拆开之后递予曹操观瞧,曹操接过才看了几眼,已是怒从心头起!

  “公孙伯珪,好胆!操以前但是错看你了,未曾想你还是这样一号人物。”

  他说着直接将信纸丢给荀彧,“文若好好看看吧!你那位好友自己都承认了,他就是袁术背后谋主,如此你还要为他说话?”

  荀彧接过信帛一瞧,观程昱描述有关郭嘉为公孙瓒所擒,其后两方争执,各执一词之事。

  如何还能推算不出,曹公故意坑害要杀郭嘉之事,不过此间种种,曹操此刻已无意隐藏。

  盖因郭嘉自己都承认他是袁术谋主了,既然早已为敌,各为其主,曹操除之,有何不可?

  顺便还能借此试探荀彧的态度,看其究竟是否还同自己一心。

第162章 典将军何故归来?

  读罢此信,荀彧喟然一声长叹。

  他虽然总觉得此间诸事,似乎隐隐还有蹊跷,可事已至此,再说什么也已晚了。

  既然郭嘉都已经被逼到了这一地步,此时此刻在公孙瓒营中的郭奉孝,究竟是不是袁术谋主已经不重要了,他眼底浮现一抹冷冽,谓曹操曰:

  “公孙瓒穷途末路,黔驴技穷,行此下策,实则不足为虑。

  明公明鉴,依彧看来,无论袁术是否援助公孙瓒,他都不可能放任郭嘉离去。

  因为只有将郭嘉牢牢捏在手中,他才能源源不断从袁术处要来资源,若是将郭嘉还回去,这援助的军需物资是否还有,可就看他袁公路的心情了。”

  曹操闻言不动神色,打量荀彧的眸光意味深长。

  “那依文若的意思,便是我等无需理会此事,反正就算给公孙瓒提供他要的粮草物资,他也绝不可能当真杀了郭奉孝。

  那我岂不是只能在此坐看他与袁术联合?”

  “非也!越是如此,我等越要严词逼迫他杀郭嘉,哪怕他不杀,我们也要帮他杀!!”

  荀彧言辞间冷若冰霜,迎着曹操的逼视,凛然无惧。

  当双方已明确将各为其主,深知郭嘉之才的他,杀心只比曹操更重。

  ”只有杀了郭奉孝的公孙瓒,才是好公孙瓒,才能真正的匡扶汉室,和明公一条心。

  乱世天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岂容他蛇鼠两端,骑墙两家。”

  曹操至此才确信荀彧果然和自己一心,闻言大喜,忙问之曰:

  “文若,可有妙计教我?”

  “郭嘉一人只身陷于公孙营中孤立无援,程昱则为提辖冀青幽并四州之总军师,哪怕公孙瓒防备,他亦有匈奴于黑山之人可用,以之除去郭嘉,还不容易?

  至于公孙瓒所要的这些军需物资,明公不仅要给,还要给的比袁术多!

  要知道他袁公路千里迢迢远在天边,纵有钱粮堆积如山,隔着我们与吕布、袁绍,又要如何运往幽州?

  这些物资,明为支援,实为施恩,要让公孙瓒明白,何为远水不解近渴,谁才是能真正帮助他的人。

  有此顾虑在前,哪怕事后公孙瓒发现郭嘉之死,乃是我等所谋,也绝不敢同明公翻脸,而倒向袁术。

  况且袁绍于北方独霸四州愈渐坐大,我等今日之所以能暂且安稳,正是有公孙瓒于幽州拖住他脚步。

  当今之世,天下绝不能无有公孙伯珪,否则南方一个袁公路已是难以遏制,北方再来一个袁本初,明公夹在其间腹背受敌,恐难以长久。

  是以,当下不仅是公孙瓒需要我等,我等也不能没有他公孙瓒,多给些粮草物资,若是能就此始终拖住袁绍,明公也决计不亏。”

  曹操闻言,眉间稍霁,颔首曰:

  “文若所言甚是,郭奉孝之事,交予仲德自谋便是。

  哪怕他真有鬼神莫测之智,深陷公孙瓒营中,举目无一可用之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徒呼奈何。

  倒是运送物资粮草往幽州之事,我等虽不似袁公路远隔南方,千里迢迢,但北方所临之州郡,也尽为袁绍隔绝,若要将物资送入幽州,该当何以为之?”

  荀彧显然早就想到了这一点,笑谓之曰:

  “可出关走漠北草原!”

  曹操闻言一愣,走草原?

  “明公有所不知,现今朝中正有一合适人选,正是南匈奴右贤王刘去卑!

  南匈奴一脉,常慕汉化,右贤王刘去卑,更是对大汉忠心耿耿!

  此前天子东归一路,听闻天子诏命,右贤王刘去卑,不顾一切,兴兵赶来救援,其匡扶汉室之心,昭然天地。

  且夫而今之南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正以程昱为军师,共讨袁绍,此前朝廷发诏命,要他发兵南下攻袁术,他也遵从无误,可见忠心。

  而今既是驰援盟友,只需发大军护卫,想来栾提呼厨泉定不敢冒犯朝廷天威。”

  曹操:“.”

  匈奴单于对大汉忠心耿耿?

  这话别说曹操了,荀彧自己估计都不信,但这番话的重点只在最后一句。

  【发大军护卫!】

  眼下南匈奴刚在袁术手中折了左贤王,右贤王又干脆直接就握在朝廷手中,而他单于呼厨泉本人,更是深陷袁绍战场脱不开身。

  这种情况之下若是发大军往漠北,那是去护卫军需粮草的吗?怕不是顺便把南匈奴也收复了?

  至于说大军?曹操现在有吗?

  别看他在南边跟袁术打仗,折损颇多,可他在关中先得段煨投效的三万西凉军,打败李傕、郭汜后,又收复三辅之地后,又降其部众,收合流散之士,以朝廷号令,使关中各地大小军阀臣服。

  可以说现在的曹操,因为又要防备北面的袁绍,更要抵御南边的袁术,像袁术一样动不动就派十万大军出征,他是拿不出手的。

  但派点人出去,上草原欺负匈奴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应该说当今之天下,乱世诸侯哪怕暗弱如刘璋,偏僻似马腾韩遂,内战打诸侯难赢,出去打异族那个顶个都是大汉天兵。

  如此商议思谋一番,曹操、荀彧算是将公孙瓒郭嘉之事定下,然而还没等他二人继续商议细节,便听人来报。

  “典韦回来了!”

  “什么!”

  二人闻听此讯,皆是一惊!

  这个时候典韦怎么会回来?

  他不是奉命同乐进一道,领三万大军趁袁术主力不在,以攻伐颍川,收复失地去了吗?

  难道这么快颍川已经打下来了?

  可若果真如此,乐进怎不一道回来?

  曹操、荀彧对视一眼,心底皆有一个不好的念头浮现。

  荀彧叹了口气,抢先开口。

  “主公实则您此前询问孙策为何是第一义子之事,我正要向您回禀。

  此前典将军奇袭阳翟,为徐盛三十合所败,损兵折将。

  其后袁术将此子收为第三义子,称其为江淮之虎臣。

  这便是我要向您汇报的颍川最新军情。”

  曹操亦为之惊愕,“此子竟能三十合战败典韦?上天何其不公!似这等绝世猛将,怎尽为袁公路之义子?”

  他虽为此事所恼,可一场小败,显然不至于让典韦这员前线大将临阵回来,此刻归来,定是颍川战事又有惊变。

第163章 黄金台上三千客

  未几,忽听人报!

  “乐进降袁,为黄金台上三千客,袁术称其为乐毅之才,上表其为平东将军!

  夏侯霸被夏侯惇劝降投敌,为袁公路第四义子,深受信重!

  颍川兵败,典韦惨败于袁术第二义子陈到,第三义子徐盛。

  夏侯惇坐镇袁术北境,守颍川大捷,袁术表其为征北将军,请旨封忠义侯。

  夏侯惇连战连捷,袁军强横,不可力敌!”

  曹操惊闻此讯只觉一阵头疼欲裂,连连以手扶额,咬牙切齿。

  “夏侯惇,欺我太甚,我誓杀汝!”

  他不明白究竟是怎么了?

  乐进率三万大军攻伐颍川,颍川又没有袁术主力,只不过三万兵马由夏侯惇镇守罢了。

  论夏侯惇打仗的能力,他曹操还不清楚吗?

  即便夏侯元让能守住,也绝不可能让乐进惨败,甚至连乐进本人都降了。

  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才能打成这样?

  总不能夏侯惇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就故意藏拙,一去袁术那就百战百胜?不待这么坑发小的!

  而且继夏侯惇投降之后,夏侯霸也投降了?夏侯霸是谁?夏侯渊次子,曹家和夏侯家后辈之中难得的青年才俊。

  连他也背义降袁,代表着什么意思?

  难道我曹孟德就这么不被你们看好,一个个都打算分散投资了?

  就因为他袁公路一改常态,在南边打了几场胜仗,现在就连跟他亲如一家的夏侯家都要人心思变,更何况是朝中其他人?

  还有乐文谦!

  我如此信重你,将颍川战事尽数交付你,可你是怎么回报我的呢?

  黄金台上座上客?

  好好好!袁公路之心,路人皆知!

  这才多会,就都图谋着跟他混个开国从龙之功是吧?

  我大汉难道就没有铁骨铮铮,宁死不降的仁人志士了吗?

  篡逆贼子!

  本相绝不容尔等冒犯大汉天威!

首节 上一节 114/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