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112节

  随着箭矢砸在铁甲上发出叮当的响,赵云匹马纵横,已杀入万军之中!

  这一刻,大渠帅孙轻再一次回忆起了当年被吕布所支配的恐惧。

  这等一人一骑冲杀万人,几进几出,无人能挡,杀得他溃不成军的猛人,他真是打死都没想到!

  人这一辈子,能遇见两个!!!

  士卒一拥而上,随即士卒如被风吹过的麦子,迎着那匹白马,在那杆挥出万千枪影,如百鸟朝凤般的枪点下,接连倒下。

  士卒仓皇逃窜。

  军侯张冲为提振士气迎上,未及一合,张冲身死。

  小渠帅李林逃跑不及,被白马追上,未及一合,李林身死。

  偏将陈开为掩护孙轻撤退迎敌,未及一合,陈开身死。

  由此可见,赵云的冲阵,并非是有勇无谋的冲锋。

  他仗着重甲之利冲入敌阵后,专挑那些指挥士卒的将官下手。

  在上没了将官指挥,在下又是裹挟乌合之贼,且经历大败士气低迷到一触即溃。

  局势自然也就演变成了一场一个人,对一万人,展开的屠杀。

  八面威风杀气飘!

  这一刻,城内城外,从杨奉军到曹军乃至于袁军,鸦雀无声,所有人目光震撼的看着这一幕。

  白袍小将,匹马纵横于万军之中,七进七出,连斩战将一十八员,未有一合之敌,杀得孙轻溃不成军。

  孙轻:“.”

  就这玩意,你告诉我,他是人?

第159章 城破之日,执此劝降书信,可于袁营领饷

  当孙轻啸聚万众来斗将之时,袁术都为之一愣。

  无他,要说斗将,袁营在他的领导下,在大将纪灵起到的表率作用下,已经足够不讲道义了。

  像什么此前陈到、徐盛两个年轻人,居高临下欺负人典将军。

  其后发回的【典韦不敌,遂败逃】之类的军报,已经不会有人觉得意外了。

  可像眼前这般,一万人出来斗将的,袁术也要为孙轻的不要脸程度,感到自己还有待学习进步。

  惊见得赵子龙于万军之中七进七出,虽然袁术晓得他能在当阳长坂坡上来去自如,视曹军八十三万大军如同草芥。

  但真放在眼前,也难免担心他有失,当即喝令。

  “云儿勿忧,为父助你!

  三军齐出,覆灭孙轻,就在今日!”

  话音落下袁军一齐压上,本就被赵云勇猛,杀破的胆的黑山贼寇,哪敢相抗,争相往城中逃窜。

  孙轻此刻哪还顾得要斩赵云首级立功,命亲军驱赶士卒,开辟道路,一心也只想往城中退去。

  然而他这里想跑,有人却早早盯上了他的首级。

  有了袁术发大军相助,赵云急催胯下夜照玉狮子越过人群,一杆龙胆亮银枪映入眼帘。

  亲兵想要去挡,不过接连身死,孙轻提刀去迎,那抹倒映于瞳孔如百鸟朝凤般的绚烂枪影,成了他眼底最后的光彩。

  孙轻胸口被枪尖三次贯穿,死尸倒地。

  随着赵云斩下孙轻的人头高举示众,原本就已然溃败的黑山贼,更是在袁军的攻势下乱做一团。

  所幸此时杨公大义凛然站了出来,他从容不迫,一面率麾下本部六七百精锐勉力守城,抵挡袁军第一波攻势。

  另一面调度撤回城中的黑山贼也来防守各处,另外组织人手在接引越来越多的黑山贼回城的同时,阻截袁军趁势攻入。

  可以说此时的杨奉起到了一杆大旗的作用,在孙轻死后,以其从容镇定的姿态,稳定了黑山人心。

  其实杨奉此刻也是骑虎难下,他本意只是上孙轻去送,然后自己就可以凭借他留下的兵马城池,作为投降资本,换个黄金台里的坐席。

  哪里知道孙轻自己送了不要紧,带着麾下兵马一块去送?

  领着一万人被对面一个人杀得七进七出,孙轻,就这战绩,你也是人?

  若是今日城破被俘,届时一介俘虏投降,袁公还怎知他的忠义啊?他杨奉黄金台的美梦岂不是泡汤了?

  杨奉这是真急了,前所未有的拼尽全力守城,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是赤胆忠心的勤王忠臣,朝廷杨公!

  比如徐晃!

  惊见孙轻误事,杨奉竟还率众拼死反抗,晃如何能不动容?

  “穷途被困,孙轻兵溃,杨公尚在为大义而不惜己身,曹将军我等何惜死战?”

  曹纯眼看着杨奉在城头血战厮杀,杨字大旗屹立不倒的一幕,也是深以为然。

  “公明所言甚是,我等当以杨公为表率,杨公剑锋所指,我等万死不辞。”

  当即一万精锐曹军杀出,凭借掎角之势,于背后夹击袁军。

  双方好一阵厮杀,袁术见此战战果已然大胜,有顾惜士卒折损,并未再令强攻,而是鸣金收兵。

  收兵回营,赵云浑身浴血,来至袁术面前单膝跪下,将孙轻人头奉上。

  “义父在上,云幸不辱命!”

  袁术见之,眸光微沉,随即扼要长叹,将孙轻首级怒掷于地,斥曰:

  “为这区区一贼首,几欲折损我一爱子!

  云儿下次切莫如此冒险,见敌军势众,即刻拨马回转,为父自有大军应对,绝不放过此等仗势欺你之辈。”

  闻听此言,赵云怎不动容。

  “愿为义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此战之后,赵云走了,尽管义父待他恩重,但他身上还背负着公孙将军的重托,他要往寿春去征发大船。

  赵云走后,另一人却到了,正是由夏侯霸从颍川亲自护送来的平东将军乐文谦!

  他骨头倒是比夏侯惇硬上许多,夏侯惇至少还知道忍辱负重,徐图后计,他却是一副铁骨铮铮的架势,见了袁术怒斥之曰:

  “国贼!

  纵使你欺天罔地,能骗得了天下人,但想要我投降为你效力,绝无可能。

  我劝你早早死了这条心,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休要再以此辱我名节。”

  然而袁术对此不仅没有发怒,反而笑谓他曰:

  “平东将军,说得甚话?你不是已经投降了吗?

  来人啊,将平东将军的旗号打出来,把这些乐将军的“亲笔书信”射进城中。

  平东将军所至,谁人不降,梁国一战,也该就此终结。”

  “国贼!你.!!!”

  然而没等他再骂,已经被人带了下去,夏侯霸引亲兵“护卫”着他,浩浩荡荡的平东将军依仗,护着乐进在一众曹军面前远远露了个脸。

  当平东将军的乐字大旗迎风飘扬,当一封封写着黄金台何等富丽堂皇,袁公何等厚待降人的乐进“亲笔书信”现身说法。

  特别是书信背后还写着:【城破之日,凡执此信者,可得免死,于袁营领饷。】

  这下好了,当兵吃饷,更何况黑山贼乎?坐等着城破免死,跑去袁营领饷,这玩意谁还有心思守城?

  当城内因此人心惶惶之时,杨奉知道,他所等待的时机,终于到了。

  有了毛玠的先例,有了乐进的表率,杨奉心底最后一丝疑虑尽去。

  当夜他召集一众因孙轻身死而人心惶惶的黑山贼小头目,商议大事。

  杨奉大义凛然,谓众人曰:

  “袁营书信,心思歹毒,我已严令三军,一律上交,不知为何都已到了晚上,几位才给我交上来几十封呢?”

  经过先前一桩桩事件,杨奉对朝廷有多么忠义已毋庸置疑,一众黑山小头目对视一眼,眸光诡谲。

  “士卒私藏,强逼恐生兵变。”

  杨奉冷笑,眸光冷冽,“是士卒私藏,还是你等私藏!”

  “杨公何意?”

  “杨公,话已至此,撕破脸大家都不好看?”

  “杨公你对天子忠心耿耿,要为了朝廷死战,何必带累我们?”

  杨奉:“.”

第160章 杨公为众人裹挟,无奈入了黄金台

  “杨公怕是还没看清眼下的局势吧?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袁军势大,不可力敌,以当下城中之人心,杨公强要坚守忠义,只怕又有几人会听您的呢?”

  然而面对这些黑山小头目的层层逼问,杨奉笑了。

  ”好好好!奉今日为诸位头目所逼,无奈而降,实所共鉴!”

  众黑山头目:“???”

  没等他们反应,随着杨奉摔杯为号,麾下本部五百刀斧手杀出,将一众黑山头目悉数斩杀。

  “杨奉,你?”

  “尔敢!”

  “怎会如此?

  杨公,我等不过求生而已,心思投降也是无奈之举,你竟为了朝廷要杀我等?”

  “就是,我等不过动了此心,又未真正投降,杨公何至于此?

  若无我等号令上下,杨公何以守城?你我内斗,徒为袁军做嫁衣耳!”

  然而在众人或喝骂、或祈求、或哀嚎的血色宴会上,杨奉淡然饮下杯中酒。

  “已经无需尔等守城了,这座城,以及你等麾下近万士卒,将由我亲自献勿袁公!”

  直至此时此刻,众黑山贼头目方才看清!

  大忠似奸,大伪似真,原来这个始终大义凛然,对朝廷天子赤胆忠心的杨公,才是满城之中最大的投降派。

  只不过他比所有投降者,要的都要更多!

  众人一起投降,哪及他一人独揽?

  另一边,城外营寨之中,徐晃、曹纯还在为了乐进降袁之事,斥之。

  “乐文谦!

  枉我曹家对他如此信重,他竟敢背义降袁,致使颍川战事糜烂,现在还有脸来梁国发信劝降,真真岂有此理!”

首节 上一节 112/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