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786节

  坦率的说,我对英国陆军的战斗力非常怀疑。如果没有外力介入,以他们的力量恐怕挡不住敌人的兵锋。”

  世界大战虽然爆发了,真正参战也就不列颠和神圣罗马帝国,最多再捎带上日本和俄罗斯帝国,剩下的参战国都处于准备阶段。

  伴随着局势的急转直下,英国政府自然要拉盟友下场了。作为联盟的二号国家,合众国必须要拿出实际行动。

  停顿了一杯咖啡的功夫后,只见罗斯福狠狠的说道:“既然是如此,那就想办法帮英国人把地盘守住。

  别的国家或许还有退路,但是我们不行。维也纳政府对我们的敌视,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从南北战争开始,他们就没有放弃过对我们的打压。现在大家都相互宣战了,但凡是有削弱我们的机会,他们是不会罢手的。”

  事实上,南北战争以来合众国受到的打压,也不仅仅只是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很多欧洲国家都参与了进去,区别只是在于打压力度的大小。

  包括限制移民涌入,在高科技技术上进行封锁,贸易上不平等对待。

  一直到自由贸易体系建立后,沦为了欧洲商品倾销市场的合众国,政治上的日子才好过了一些。

  深层次的原因大家都懂,无非是天选之国太过富庶,发展潜力太大,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嫉妒和忌惮。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华盛顿政府很自然的向同源而出的不列颠靠拢。恰好英国人也受到了欧洲世界的排挤,双方就一拍即合的勾搭上了。

  甭管国际局势如何风云变幻,神圣罗马帝国打压合众国的内因都存在,成为了美国政府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

  血红的晚霞在渐渐消退,天空中飞机依旧盘旋,大地上炮火仍然在轰鸣,铺天盖地的喊杀声仿佛要撕裂整个世界。

  放下了望远镜,弗里德里希大公叹了一口气。

  经过了一天战斗,付出了上千人的伤亡,仅仅只是将阵地向前推进了不到一里地。

  面对衰落的的波斯帝国,居然只打出这样的战绩,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没有办法,敌人早有准备。夹在英俄奥三个大流氓之间,波斯帝国哪个日子是提心吊胆。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尽管波斯帝国已经衰落了,但同时面临三个大流氓的威胁,统治阶级的危机意识还是少不了的。

  为了保全自身,波斯政府一直都利用三国之间的矛盾左右摇摆,就是不站队。

  平常时期,这么干自然是最佳选择。作为三个大国的缓冲区,本身就不需要立场,站队只会让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怎奈时代在发展,国际局势也在风云变幻,没有跟上节奏的波斯政府,在霸权战争爆发的档口就做出了错误判断,引发了这场战争。

  尽管维也纳政府再三保证,只是借道进攻印度,不会图谋波斯的土地,可波斯人就是不信。

  或许是因为突厥老祖宗,留下了“假道伐虢”的典故,让波斯政府做出了错误判断。

  不仅拒绝了维也纳政府的借道提议,还和英国人勾搭了起来。当然,这是英国人主动找上门提供帮助的。

  不过这不是重点,涉及到了维也纳政府的第二战略计划,事关霸权战争的成败,自然容不得半点儿温情。

  既然外交上谈不拢,那就只能战场上见。霸主国的作风,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眼前这条防线,就是波斯政府动用十余万劳工,历时数年之久苦心打造的。

  大概是波斯政府觉得乌龟壳能够给人安全感,不光同神罗边界建立了要塞工事,同俄国人、英国人的边界同样有防线。

  事实证明,要塞工事还是有效的。如果没有这些工事可以依托,直接进行正面交战,恐怕现在就分出了胜负。

  看了看天色,弗里德里希大公放弃了夜间作战的打算。虽然陆军需要抢时间,但时间也不是这么抢的。

  亲自跑到了前线,白天的战斗都尽入眼底。不是神罗陆军不给力,实在是敌人早有准备。

  不仅在沿途挖了大量的陷阱,还预埋了很多地雷,坦克装甲都难以发挥威力。

  白天的进攻速度缓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排雷把时间给耽搁了。

  按照目前的情况,要突破敌人的防线不难,可是想要在短时间内突破敌人的防线,那就有难度了。

  当然,只要舍得人命往上填,还是有希望的。

  可惜拿人命填,那是俄国人的绝活。在神圣罗马帝国这么玩儿,哪怕弗里德里希大公是皇族,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命令部队停止进攻。”

  伴随着撤回的信号发出,一天的战斗算是结束了,指挥部内弗里德里希独自一人望着地图发呆。

  再三研究之后,弗里德里希得出了结论:神圣罗马帝国现在需要炮灰部队。

  波斯人都可以利用地形构筑防线,英国人就更不用说了。后面的战斗,少不了要拿人命填。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牺牲百八十万士兵拿下印度,绝对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可是弗里德里希不一样,作为帝国中为数不多的知情者,他非常清楚国内对印度的态度。

  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不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菜。

  翻翻殖民史就知道,从奥地利到神圣罗马帝国,殖民的目标一直都放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人口众多的印度,除了能够短期掠夺财富外,对帝国并没有大的战略意义。

  现在将进攻目标对准印度,真正目的还是为了给英国人施加压力,逼迫英国政府耗费国力进行陆上决战。

  若是为此付出太大的牺牲,也就丧失了战略上的意义。尤其是在空军、海军表现均不错的情况下,陆军更不能出现“伤亡惨重”。

  组建炮灰部队看似简单,实际上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光要考虑性价比,更要考虑政治上的影响。

  这些问题,不是弗里德里希这个敌前总指挥,能够一言而决的。有权决定军队建制的只有皇帝。

  ……

  次日,顶着熊猫眼的弗里德里希大公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命令第三师、第九师、第三十六师从正面发起佯攻,令第七师、第十三师、第十八师,借道俄罗斯帝国向波斯发起进攻!”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没有风险的小赌博。如果波斯人没有加强北线的防备,或者是防御不够严密,他们自然是直接完犊子了。

  要是有了防备,那也拉长了两国之间的战线。战线拉的越长,物资的消耗量就越大,后勤补给也会越发困难。

  家大业大的神圣罗马帝国,能够撑得起这些消耗,不等于波斯人也能够承受漫长战线带来的恐怖消耗。

  即便是有英国盟友支持,可是现在英国人都自顾不暇了,又能够分出多少资源援助波斯呢?

  一旁的作战参谋提醒道:“司令官阁下,我们还没有和俄国人进行沟通,冒然越境借道,恐怕会引起误会。”

  跨境借道进攻,绝对不是一件易事。正常情况下,任何主权都不可能同意,尤其是俄罗斯这样的大国。

  只见弗里德里希摇了摇头:“不,这不是越境借道,我们只是和俄国军队联合进攻波斯。

  不要忘了,沙皇政府也是同波斯宣了战的。作为盟友,我们联合出兵进攻波斯有什么问题?”

  宣而不战,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从法理上来说,俄罗斯帝国已经同波斯帝国开战了。

  根据俄奥盟约的规定,在联合作战的时候,作为盟友的俄国军队有义务配合神罗军队发起进攻。

  至于没有提前和沙皇政府沟通,会不会引起外交纠纷,那就不在弗里德里希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要是这点儿问题都搞不定,神圣罗马帝国外交部也配不上“外交巅峰”的赞誉。

第1131章 神罗版海狮计划

  波斯前线发生的小故事,并没有引起维也纳政府的重视。不同的身份,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

  在弗朗茨看来,无论是借道,还是挟裹俄军一起向波斯发起进攻,都只能算是小问题。

  俄国人对着印度流口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甭管沙皇政府高层现在怎么想,国内的贵族、官僚都已经按耐不住了。

  即便是有远东战场束缚手脚,也无法阻止俄国人对印度的野心。尤其是神罗海军在马六甲海战中取得大胜后,俄国人对大陆联盟赢得战争的信心,更是直接涨到了爆棚。

  俄罗斯帝国内部,主战派的声音已经直冲云霄,俄国贵族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去晚了,英国人投降了”。

  这可不是无的放矢,在此之前的欧陆战争就是如此,不等他们发力法国人就投降了。

  大英帝国可比法兰西的身家厚实得多,光一个印度就令俄国人欲罢不能。要是动手晚了,错过了瓜分印度的机会,那可没有后悔药。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前线的俄军不光不会阻挠,甚至有可能顺水推舟直接加入进去。

  反正俄奥联合作战也不是第一次了,根据以往的案例,跟着奥军一起打仗不仅后勤有保障,就连伙食标准都要高几个档次。

  至于政治上的问题,不同立场的人看法也不一样。没准在人家主战派眼中,阻碍发动战争的就是“国贼”。

  一旦造成既定事实,以尼古拉二世优柔寡断的性格,除了捏着鼻子认了外,其它的啥也干不了。

  俄国人都参战了,炮灰还需要担心么?大不了战后从印度划出一块,分给俄国人就是了。

  现在能够吸引弗朗茨注意力的还是欧洲战场。军方已经不满足对英伦三岛的轰炸,陆海空联合搞出了一份登陆英伦三岛的大战略。

  “现在就要登陆英伦三岛,是不是太急了一些?”

  不得不承认制空权是个好东西,掌控着制空权的神圣罗马帝国,在战争初期就打懵了英国人。

  以至于在没有掌握制海权的情况下,神罗军方也准备强行登陆。

  一旦登陆成功,战争就进入了倒计时。就凭一帮临时征召起来的民兵,根本就无力阻挡神罗陆军的进攻。

  可是登陆并不容易,别看英国人现在表现的非常拙劣,那只是他们还没有适应这场战争。

  真要是反应了过来,约翰牛就不是这么好对付的了。纵使翻不了盘,起码也能够挣扎两下。

  参谋长摩尔克斯:“陛下,这是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的最佳选择。

  现在英国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欧陆战争时期,这是最好的机会。

  只要成功完成登陆,要不了三个月,我们就能击败英国人,赢得这场战争。

  如果按照常规打法,没有一两年时间,我们很难赢得这场战争。

  为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赢得战争,尽可能的缩小战争损失,冒一点风险也是可以接受的。”

  “三个月打完一场世界大战”,想想就令人觉得刺激,这分明就是在开挂。

  真要是战争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结束,英国人的盟友基本上算是白找了。

  反正弗朗茨不认为美洲各国能够在短短三个月完成动员,并且将部队投放到欧洲战场。

  当然这么一来,前面策划的破交战术也白费了。不管怎么封锁,三个月的物资英伦三岛还是有的。

  在这方面,弗朗茨没有特别要求。只要能够赢得战争,甭管什么样的打法,他都能够接受。

  犹豫了再三过后,弗朗茨缓缓说道:“那就先试试吧,不过计划要周密一些,不能让敌人钻了空子,给进攻部队造成太大的伤亡。”

  事实证明,每一个政治人物都不缺乏冒险基因,区别只在于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强行登陆英伦三岛,看似不存在任何问题,实则隐患重重。

  皇家海军主力尚在,英国空军也保留着一定的力量,万一被他们找到了机会,损失惨重的可能性非常大。

  原时空“海狮计划”失败,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种子早在敦刻尔克作战中就已经提前埋下了。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某个家伙突然脑抽:将空袭的重点转为轰炸伦敦,使英国空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化险为夷。

  历史的教训,弗朗茨自然不会视而不见。虽然神罗空军也在轰炸伦敦,但是战略目的却是截然不同。

  德三轰炸伦敦是冲着指挥系统去的,企图利用轰炸让伦敦陷入混乱,令英军的指挥体系崩溃,迫使英国人投降。

  神罗空军的轰炸就单纯的多了,就是冲着英国空军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诱杀英国空军主力。

  从本质上来说,轰炸伦敦就是在打掩护,实际上的轰炸目标,还是英国人的重工业体系。

  在弗朗茨看来,炸毁一家大型钢铁厂的意义,不亚于歼灭了一个师的英军;捣毁一家造船厂,远比击沉一艘战列舰更有意义。

  在奶妈不给力的情况下,一旦丧失了自身造血机制,英国人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首节 上一节 786/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