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78节

  巴黎

  反法战争过后,法国外交部就很少这么热闹过了。奥地利、普鲁士、巴伐利亚都在向他们寻求外交支持。

  拿破仑总统非常的高兴,任何能够扩大法国影响力的事情,他都是感兴趣的。

  甚至连想都不用想,拿破仑总统都知道该支持谁。将德意志地区一分为三,让巴伐利亚领导小邦国对抗普奥,这就是法国人的最佳选择。

  可惜,这个时候的法兰西不适合当出头鸟,国内的烂事没有搞定不说,欧洲各国对他们还非常的忌惮。

  外交上吼两嗓子可以,真要是跑去干预德意志地区事务,普奥两国多半会先联手把他们给揍回去。

  反正现在总统支持的事情,议会就反对,议会支持的总统就否决,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干脆就和稀泥了。

  法国议会更加不用说了,他们的外交政策更加保守,多数时间都是看英国人的反应。

  ……

  伦敦

  听到了德意志联邦要组建责任内阁的消息,约翰-罗素首相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第二反应就是必须要拆散这个即将诞生的内阁。

  欧洲大陆平衡是英国人的第一国策,要是让德意志地区统一了,中欧就出现了一个巨无霸。

  欧洲第二大工业国、欧洲第二领土大国、欧洲第一经济体、欧洲第一陆军强国、欧洲第一人口大国……想想就让人感到可怕。

  约翰-罗素难以置信的报怨道:“发生了什么,怎么一夜之间我感觉这个世界变得陌生了起来?

  谁能够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德意志地区居然可能要统一了!”

  外交大臣帕麦斯顿解释道:“首相阁下,德意志地区没有这么容易统一,‘责任内阁’只不过是奥普巴三个邦国斗争下的产物,一个注定没有实权的内阁起不了什么作用。”

  国务大臣爱德华皱着眉头说道:“可是这个内阁存在,还是会打破德意志地区的平衡。无论是谁胜谁负,只要是责任内阁出现,德意志地区的统一之路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尤其是‘三国内阁’,假如奥地利同普鲁士、巴伐利亚达成了妥协,德意志地区很可能真的统一起来,至少在政治军事上他们可以做到联盟。”

  大家都是玩政治的,自然知道人越少越容易达成一致,反倒是奥地利提出所有邦国一起组阁威胁更小。

  德意志地区有三十多个邦国,每个邦国都必须要有人加入内阁,这么多人在一起,天天就剩下吵架了。

  奥普巴三国有没有真正结盟的可能?

  从利益是分析答案是:有;从实际情况出发答案是:没有。

  如果普鲁士肯放弃统一德意志的野心,那么弗朗茨也不介意放弃兼并南德意志地区的计划。

  这和春秋战国时代的三晋联盟有些内似,一旦赵魏韩结盟就可以吊打四方,现在的奥普巴也一样。

  不同之处在于这个联盟一旦建立起来,在欧洲大陆上普鲁士和巴伐利亚都没有扩张的机会了。

  巴伐利亚实力弱小,又被夹在了奥法普三国中央,联盟建立过后,他们的安全就有保障了,可以安心种田奔小康,是符合他们利益的。

  奥地利还可以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又可以得到德意志地区的人力补充,主体民族数量不足的劣势将得到解决,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海外殖民扩张中。

  况且,以奥地利的体量,在联盟中取得主导权只是时间问题,弗朗茨没有反对结盟的理由。

  普鲁士就不行了,尽管他们军事实力强大,可实际上普鲁士王国的体量并不大。

  在保持一支大陆军的同时,普鲁士王国也丧失了发展海军的机会,国力不容许他们同时发展陆权和海权。

  因此就必须要有所舍弃,理论上联盟建立过后,普鲁士不用担心陆地上的安全了,可以裁减陆军发展海军,开辟海外殖民地。

  可惜,普鲁士是容克贵族们的普鲁士,他们不可能为了国家利益,就放弃自己手中的利益。

  这个问题弗朗茨看的明白,可并不代表着所有人都看的明白,尤其是英国这些的海洋国家。

  在他们看来,能够从海外轻松获取利益,干嘛还要在欧洲大陆上进行冒险呢?

  现在的国际局势,普鲁士王国想要在欧洲大陆上进行扩张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英国人认为普鲁士政府不会如此不智。

  首相约翰-罗素当机立断的说道:“帕麦斯顿先生,大英帝国的敌人已经够多了,不需要再增加一个大敌。

  现在,我不管你们外交部怎么做,总之不能让德意志地区出现一个统一的政府,那怕只是名义上的也不行!

  最好是让德意志联邦议会分家,我总觉得让他们聚集在一起,早晚会成为我们的大麻烦。”

  帕麦斯顿自信的回答道:“放心吧,首相阁下。德意志地区是不可能统一的,想要拆散他们的可不光是我们!”

第156章 资本涌入

  维也纳证卷交易市场,建立于1771年,这个年代是东欧最大的股票交易中心,汇集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投资商。

  1850年6月11日早上六点钟,维也纳证卷交易市场,这个时候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能够让股民们早早过来排队的,自然是发生了大事件。奥地利最大的铁路公司——奥地利联邦铁路运营集团,今天在这里上市了。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酝酿,铁路股的概念早就被炒热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朝阳行业,能够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一名身着华服的中年男子下了马车,看着排队的人群咒骂道:“该死,今天怎么这么多人,难道是赶着去Geh scheissen!”(吃屎么)

  他的举动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怒目相视,维持秩序的青年警察走了过来,不满的说道:“先生,请注意素质,这里是高档场所,禁止使用脏话。”

  华服男子乖乖的闭嘴了,他知道如果在继续下去,没准一个扰乱公共场所治安的罪名就下来了。

  平常的时候无所谓,大不了警察局里面走一趟,骂几句脏话而已,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大罪,交一笔罚款就完事了。

  可是今天不行,打新股向来都是股民门的最爱,何况还是潜力无穷的铁路股,要是错过了今天,再想要买就不在是一个价位了。

  看他的反应,青年警察满意的离开了。

  来这里排队的都不会是什么大人物,真正的大人物都直接进入楼上的贵宾交易室了。

  维也纳最不缺的就是权贵,不要看这些不起眼的小警员,没准就是某个贵族家族的旁支。

  这一点其实看气质就明白了,暴发户和贵族站在一起都是格格不入,一眼都可以区分开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八点钟交易大厅的门准时打开了,尽管大家很着急,却没有急着涌入。

  在这里规矩很重要,看看前面站成一排的警察,大家还不想被请去警察局喝茶。要是因此错过了交易时间,那就只有哭了。

  这个年代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子显示器,甚至连电都没有通,所有的交易全部都靠人工进行。

  一个个大黑板,工作人员们在上面书写着数据。股民们就看着上面的数据,决定是否要去交易员处登记交易。

  这个时候,一名股票交易所的管理人员走了出来,高声吼道:“奥地利联邦铁路运营集团今天在维也纳证卷交易市场上市了,公司总估值为:1亿盾。

  一共对外发行三百万股,占总股本的百分之三十,每股发行价为十盾,计划对外募集资金三千万盾,欢迎感兴趣们的朋友速来抢购。”

  他的话音刚落,紧接着又有工作人员在人群中重复,尽可能的让每一个人都了解这个信息。

  没有办法,这个年代通讯就是靠吼,要是嗓门不够大,还真吃不了这碗饭。

  ……

  交易已经开始了,虽然说对外发行三百万股,可是证卷交易所流通的肯定没有那么多股,银行、证卷公司都提前认购了一部分。

  这也是抬升股价的最常见方式,要是流通量太大,市场饱和了,就算是优质股同样也会血崩。

  关注股价的人很多,这关系到大家的投资,奥地利联邦铁路运营集团的股价,将直接决定大家的收益。

  就连弗朗茨也非常重视这次上市,如果联邦铁路股票一飞冲天,那么奥地利接下来大铁路建设就不用愁了,靠资本市场就可以解决资金缺口。

  只要把铁路都修起来了,铁路公司的效益好坏,就和弗朗茨没有关系了。

  经营不下去?没有关系,奥地利政府不介意兜底接盘的。

  大不了到时候出台一条法令,铁路公司无法保障正常运营的,就收归国有。反正不赚钱的铁路,也就是废铁价回购。

  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和企业判断价值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政府来说,铁路可以不赚钱,只要便捷的交通会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上缴的税款同样属于利润。

  还有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收益,同样要被计算在内。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后世很多铁路线亏的一塌糊涂,各国政府依然会拨款维持铁路的正常运营。

  傍晚时分,美泉宫

  “陛下,截止到今天下午收盘,奥地利联邦铁路运营集团股价增长百分之五十六,收盘价为每股15.6盾。”约翰-施特瓦激动的说道

  毫无疑问,股市这种赚钱的买卖,作为奥地利影响力最大的皇家银行,怎么可能不插手呢?

  比如说联邦铁路上市,别的先不说,光发行股票的手续费都是数十万盾,尽管这种大买卖是大家联手在做,分到手的也不是一笔小数字。

  当然,手续费只是一笔小收入,真正的利润大头在于做庄家,这个年代的股市管理体系不完善,留给庄家的操作余地就更大了。

  传统行业在金融市场的盘子早就被瓜分一空了,正常情况下大家是不会冒然越界的,不然今天你扫了我的盘子,明天我又砸了你的场子,谁都不要想好好的赚钱。

  新兴产业就不同了,现在正是跑马圈地的时候,就算是金融大鄂面对突然杀进来的皇家银行也无能为力。

  施特瓦也是在金融圈混的,知道这个所谓的规矩,实际上是先看后台,再看资本,最后看能耐。

  皇家银行的资本肯定是没有办法和同行比的,操盘能力只是新丁也干不过老鸟,可是架不住后台大啊?

  既然如此,那么大家就只能合作了。

  作为第一次操盘,就遇到了股价飙涨无疑是一个好彩头,施特瓦自然兴奋了。

  弗朗茨开玩笑说道:“你们做的不错,看来今年你们的年终奖有着落了。”

  管理体系一旦建立,就不能够胡乱折腾,像那种想当然的随便发奖金,在弗朗茨这里是不可能出现的。

  既然制定了规章制度,那就必须要按照规定来办。做出了什么样的业绩,就拿多少回报。

  滥发奖金短期内大家是高兴了,可是时间长了就会发现破坏规矩容易,重新建立规矩难。

  不是所有的项目都一样赚钱,有些项目是劳神费力,短期内还看不到回报,可是也需要有人做啊?

  老板坏了规矩,给管理层带来的麻烦,无疑是巨大的,有的还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

  ……

  铁路股票暴涨,和全球经济有关系。自从1847年英国经济爆发,引爆1848年欧洲大革命后,世界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衰退。

  到了1850年,世界经济已经从危机当中走出来了,开始周期性增长,而奥地利的经济增长速度还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之上。

  奥地利政府启动的大铁路计划,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资本,大量热钱的涌入自然造成了股价的暴涨。

  对于这些资本弗朗茨向来都是来者不拒,钱是没有罪的,管他主人是谁呢?

  就连有人从股东手中收购铁路公司的股票,他都假装没有看见,只要向政府交了税,这些都是合法行为。

  这个年代奥地利政府可没有排斥外来资本的想法,在工业化的关键时刻,正需要大量的资本。

  光利用本土的资本,谁知道完成工业化到那年去了?能够利用外来资本加快这个进度,弗朗茨是不可能拒绝的。

  只要想想英国人投资美国铁路建设,从1848年到1858年就修了三万多公里,最后自然是赔的一塌糊涂。

  要知道这个年代,美国人口才奥地利的三分之二,地广人稀到令人崩溃,从投资学角度上来说,奥地利的铁路明显更有经济价值。

  能够分流一部分资金过来,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只不过弗朗茨还是低估了英国人的资本过剩程度。

  作为最早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英国人利用这个时间差,从全世界赚取了大量的利润,这些利润又转化为了现金涌入英国。

  钱多了总是要用出去的,偏偏英国人的殖民地扩张还在进行中,各地的叛乱时有发生,投资殖民地的风险太大。

  这些钱就在全世界寻找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奥地利政府推出的大铁路计划,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只要稍稍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奥地利的人口密度比美国大十倍,自从奥地利政府完成改革后,国内的经济发展速度就走上快车道。

  连远在大洋另一边的美国,英国资本家们都没有放过,近在欧洲的奥地利,自然不容放过了。

  大量的热钱涌入,这些钱也不仅仅只是流向了铁路业。政府扶持的农产品加工业、制造业都受到了资本的热捧。

  到了1850年的下半年,奥地利经济就呈现出了一种爆发式的增长,几乎各行各业都在野蛮增长。

首节 上一节 78/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