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766节

  对外解释是确定设计方案耽搁了时间,可正常情况下,不都是先确定设计方案再开工么?

  都已经开工了,还没有确定设计方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技术跟不上,原设计方案无法完成。

  没什么好奇怪的,负责建造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船厂,人家是边施工边挖人、买技术,速度慢一点儿也可以理解。

  现在更惨,分裂后的合众国,工业总量还不如原时空的一半,质量就更不用指望了。

  除了这个勉强实现工业化的盟友外,不列颠剩下的小弟,那就真的只是小弟。

  莫说是造无畏舰了,能够建造铁甲舰的都屈指可数,其中造船工业最发达还是正处于战争中的本子。

  更不用指望,这年头日本人建造出来的军舰,除了日本海军之外,一般人都不敢用。以皇家海军对军舰的挑剔,根本就不可能入眼。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摆在英国政府面前的,实际上就剩下最后一条路——先下手为强,在敌人完成战争准备前发动战争。

  当然,前提条件是不列颠自己先完成备战。要是自己都没准备好,就跑去先下手为强,那就尴尬了。

  这些同样离不开议会,没有议会批准,英国政府可没有权力动用上亿英镑去备战。

  1904年6月1日,坎贝尔政府向议会发起提案,准备效仿神圣罗马帝国构建战略物资保障体系。

  ……

  就在英国政府忙着和议会扯皮的时候,神罗兜售给沙皇政府的运输飞艇,也从欧洲抵达了远东前线。

  一分钱一分货,飞艇的价钱虽然贵了一点儿,但是运输速度真不是人力能够赶上的。

  几百公里的路程,当天就能够往返。一经投入使用,俄军的后勤压力就立即大减。

  原本孤悬在在外,只能放弃的要塞据点,现在也可以派部队防守了。

  反正有无线电报,也不怕被敌人切断联络。真要是逼急了,还可以用飞艇运送部队增援。

  没有经过训练,有风险?

  开玩笑,风险再高那也是灰色牲口在冒险,管贵族老爷们什么事。

  俄军后勤压力一减轻,日军的苦日子就来了。不得不承认,毛熊的战斗力真不是吹的。

  虽然达不到世界顶尖水平,但是吊打半桶水的日本陆军还是足够的。尤其是受武士道思想严重,崇尚勇武的部队更是损失惨重。

  事实再次证明,在热武器面前,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再怎么勇武,血肉之躯也顶不住机枪大炮。

  不仅打断了日军进攻的势态,暂时摆脱后勤困境的俄军,甚至还组织起了几次反攻,均取得了不小的战绩。

  东京,远东战场上的失利,立即引起了大本营的惶恐,失败的阴影笼罩在了大家的心头。

  这次的敌人可是俄国人,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日本政府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同俄国人开战。

  但是没有办法,日俄之间的矛盾,既是利益冲突,同样也不乏个人恩怨。

  到了现在这一步,就算是他们想收手,俄国人也不会放过他们。

  扔掉了手中的战报,明治天皇怒气冲冲的训斥道:“你们都好好看看,打得这是什么仗?

  敌人的西伯利亚铁路还没有通车呢,俄国人现在投入的力量不过十之一二。连这都要吃亏,后面的仗还怎么办?”

  看得出来明治天皇现在是真的慌了,上一次当场训斥军部,还是菲律宾战役时期。

  不过当时的表情,明显没有现在这么夸张。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日本输不起,明治天皇同样也输不起。战败就意味着完蛋,哪怕他是日本天皇,未来的命运也绝对不会美好。

  要么死亡,要么流亡海外。一旦落入了俄国人手中,那就是圣彼得堡的又一只金丝雀。

  毫无疑问,圣彼得堡的寒冷气候是容不下金丝雀的。等俄国人折腾的差不多了,就轮到他领盒饭了。

  即便是在欧洲世界,君主拥有豁免权,但那只是针对欧洲君主。总不能寄希望于俄国人,承认他这尊日本天皇吧?

  人越是上了年纪,就越怕死。明治天皇也不能例外,他还没有活够,不想这么早下去。

  流亡海外,看似还不错,同样也不适合他这种亲戚少的君主。

  没有保护伞的流亡君主,就是闹市抱金砖的小儿,没准哪天就被人吃抹干净,顺手卖给了沙皇政府。

  面对怒气冲天的天皇,众人默契的低下了头颅。没办法明治不是大正,容不得大家放肆。

  或许是在这里受够了,以至于大正时期,大家都有意无意的压制,硬是将大正逼疯了。

  尤其是军方的几位,更是将头埋到了最低,尽可能的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仿若一只只鸵鸟。

  在同僚们的目光推动下,作为首相的桂太郎不得不站出来抗雷。

  “陛下,息怒。前线失利只是暂时的,战场上的总体事态仍然对我们有利。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就一定能……”

  不等桂太郎把话说完,明治天皇那充满杀气的目光就投了过来,逼得他将后面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

  “我不想这些废话,要鼓舞士气去对前线的官兵们说吧,现在我要的是应对方案。

  不要告诉我,你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俄国人一旦摆脱了后勤压力,帝国陆军真的能够打赢?”

  不是明治天皇涨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实在是日俄两国实力差距太大,无论是拼数量、还是拼质量,都比不上俄国。

  唯一的优势就是地缘,俄国人要穿越茫茫白雪的西伯利亚,才能够抵达远东,而日军却近在家门口。

  山县有朋:“陛下,俄国人的后勤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眼下他们主要是靠飞艇提高了运输速度。

  但是飞艇运力有限,对天气也有很高的要求,运输成本更是出奇的高,根本就不可能满足前线四十余万俄军的需求。

  何况,我们也不是没有应对办法。早在欧陆战争时期,神罗就用飞机对付法国飞艇,效果非常的不错,我们现在也可以效仿。

  真正的麻烦还是远东帝国,若不是他们向俄国人出售战略物资,前线的俄军现在就已经崩溃了。

  我建议帝国海军出动一次,警告远东帝国安分一点,勒令他们停止向俄国人出售物资。”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是现在决定日俄战争胜负的,还真是那个在风雨中飘渺的远东帝国。

  不等海军部回应,外相井上馨抢先反对道:“不行!现在这种时期,我们不适合刺激远东帝国。

  万一将他们逼急了,直接导向了俄国人,帝国就真的危险了。”

  军方和政府看问题是不同的,武力威胁确实是解决问题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但那也要分时候。

  现在这种时候,外交部拉拢远东帝国都来不及,怎么能够容忍军方将对方往敌人怀抱推。

  伊藤博文:“井上君说得不错,现在确实不能刺激远东帝国。现在他们保持中立,对帝国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别忘了他们同俄国人之间还有过密约,若不是俄国人太过贪婪,辛丑年不仅没有拉远东帝国一把,反而跟着趁火打劫,现在的远东格局就全然不同了。

  如果再去刺激他们,加上神罗居中调和,没准两国还会再次结盟。

  我们的实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对上两个大国。远东帝国虽然腐朽,但是训练的新军还是有些战斗力的。

  一个俄国人就令我们疲于奔命,要是两国联手,帝国根本就没有胜算。

  眼下只要远东帝国不公然支持俄国人,我们就必须要以拉拢为主。

  甲午旧仇的余波还没有散去,又有辛丑新恨。为了能够让他们保持中立,外交部已经竭尽全力。

  现在远东帝国政府根本就没有动,仅仅只是一些民间的走私而已,根本就没有必要小题大做。

  无论是派兵拦截,还是收买山贼土匪搞破坏,都能解决问题,何必要小题大做呢?”

  大局观,一直都是日本军方最缺乏的。或许是武士道思想影响太深,又或许军***主义太极端,日本陆军上下都喜欢一言不合就是——干!

  若不是明治政府够强势,压制住了军方的气焰,任由日本军方自己折腾的话,估计早就把日本折腾没了。

  只不过这种压制,伴随着战争的爆发,显得越来越无力。可以说每一次对外战争胜利后,军方的势力都要膨胀一圈。

  原时空就是这帮老臣故去后,日本军方就彻底失了控。并且不光是政府对军方失去了控制,军方高层对下面的激进派官兵,同样失去了控制。

  眼下就已经出现了失控的苗头,只不过大家忙于战争,没有意识到这点儿“小问题”。

  山县有朋:“伊藤君,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打击走私的事,帝国陆军早就在干了。

  和之前的零散走私不一样,现在的走私活动,已经成了规模。

  大大小小的商队汇聚在了一起,共同组建了护卫队,甚至还装备了机枪、迫击炮,战斗力都超过了远东帝国的正规军。

  莫说是普通的山贼土匪,就连帝国军队若是人数低于一个大队,都奈何不了他们。

  何况,这些商队的背后还有地头蛇参与,我们每一次组织部队前去围剿,都会提前走漏消息。”

  利益永远都是最好的催化剂。伴随着路易的参与,虽然回扣还是要给,但是在货款支付上再也没有被俄国官僚黑过。

  利益有了保障,大家的参与积极性也上去了。和白花花的银子相比,山贼土匪根本就不算什么。

  即便是日本军队亲自上阵也没用。出兵人数少了,要被商队护卫反推;出兵人数多了,又会走漏消息。

  在别人的地盘上作战,想要在不留下任何痕迹的情况下调动大军,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有军火贩子参与,自然不会缺乏无线电台。可以说商队的消息传递,比日本陆军的命令传达,还要通畅便捷。

  要不是实在搞不定,山县有朋也不会提出来,毕竟这也是很丢脸的。

  ……

第1107章 外交先行

  日俄战争只是一个小插手,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远远比不上倍受关注的英奥冲突。

  自从不列颠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开始,两国关系就急剧恶化,原本被两国共同压制的摩擦冲突,最近一段时间也冒了出来。

  尤其是民间媒体,仿佛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不仅跟着推波助澜,还有意无意的夸大冲突,甚至还有人公开喊出了“战争”。

  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对局势稍微敏感点儿的人,都知道战争的脚步正在临近。

  不是没有人去劝架,社会上很多专家学者、社会名流都发出号召,希望两国政府能够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可是没有任何卵用,双方的核心利益冲突太大,无论是谁也不可能做出重大让步。

  如果能够谈拢,双方早就妥协了。谁愿意拿真金白银去填战争那个无底洞,真以为大家好战啊?

  签订一份和平协议,弗朗茨倒是没有意见,哪怕是维持现状都可以接受。

  问题是英国人不敢答应。英伦三岛就那么大点儿地方,发展潜力先天上就被限制死死的。

  要是不进行任何限制,按照目前的局势发展下去,双方的实力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英国政府不愿意让步,指望神罗自废武功,那就更不现实了。维也纳政府的底线很明确,最多维持现状互不干涉。

  既然谈判桌上无法达成妥协,那就只能按照丛林法则,到战场上分个胜负。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不列颠和神罗两个大流氓要决战,欧洲世界自然别想太平了。站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支持一家,势必要得罪另外一家。想要在霸权争夺战中保持中立,那也先得有实力做支撑。

  很遗憾,有这份实力的国家屈指可数,在欧洲的那就更少了。

  对小国来说,“站队”不亚于一次生与死的考验。一旦下错了注,死国倒是不至于,但亡政府那是肯定的。

  最愉快的一次站队,大概是十几年前的反法战争了。

  维也纳政府出来拉人的时候,差不多就已经大局已定。刚刚站完队,战争就结束了。

  现在则不然,英奥战争谁胜谁负,大家这次是真看不出来。

  两家都有各自的优势,谁都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甚至还有可能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后以两败俱伤收场。

  围绕着战争胜负的猜测,一堆军事专家都在进行分析,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首节 上一节 766/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