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731节

  理论上来说,将神罗所有钢铁中心的潜力都挖掘出来,就能够满足需求,用不着继续扩建。

  显然,理论仅仅只是理论。社会在不断发展,对钢铁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

  现在的5000万吨需求预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毕竟,神圣罗马帝国实在是太大了,潜在的需求难以想象。

  以前世的经验来看,只要神罗不没落,未来的钢铁需求量肯定要用亿做单位,无非是时间的问题。

  不过未来始终都是未来,做人还是要着眼于眼下。接过了文件,初略的看了一遍之后,弗朗茨缓缓说道:“这份计划,太过激进了。

  我不怀疑鲁尔区能够建立一个年产千万吨的钢铁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真正能够决定产能的是经济市场,而不应该是政府。

  现在的世界经济确实一片火热,但是不要忘了英国经济已经出现了问题。伦敦政府这个时候正在搞改革,如果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呢?

  一旦英国人采取贸易壁垒,接下来要跟风的国家绝对不在少数,我们的外贸出口势必要受到影响。

  就算是因此爆发经济危机,我都不会感到奇怪。短期内市场对钢铁的需求量,还有那么大么?

  如果运气不好,几年后我们的钢铁中心投产,恰好赶上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那么又该怎么办?”

  不是弗朗茨保守,实在是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经济危机,已经是多如牛毛。从以往的规律来看,差不多就是十年一次。

  距离上一次经济危机已经好几年了,现在开始建设钢铁中心,投产的时候就算是没有赶上危机,那也进入到了危机倒计时。

  海量的产能过剩爆发,国内的钢铁产业绝对是哀嚎一片,不知道要折腾死多少产业。

  最悲剧的是神罗的钢铁产业,不是是政府投资、就是皇室财团控股,民间资本很少碰这些高投入、长周期的产业。

  自己搞出来的产业,冲垮自己的企业,那绝对是脑子进水的表现。

  就算是要搞,那也必须慢慢搞,比如说先将产能控制在百万吨,根据市场需求再不断增加。

  从这方面来看,现任内阁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没有前任那么周全。

  如果单纯为了政绩,上一届政府早就干了,怎么可能留在现在。

  建立钢铁中心又不是什么难事,在基础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只要使劲往里面砸钱就行了。

  即便是内阁看问题能力有所欠缺,弗朗茨也不准备现在换人。天才始终都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普通水准。

  能够一憋好几年,一直延续前任的政策,没有出现大的乱子,就已经证明了这届政府够稳重。

  虽然看问题不够全面,但本质上这项计划也没错。如果将项目分期拆分,施工进步再放慢一点儿,那就啥问题都没有了。

  从这方面来看,这项计划的最大问题居然出在了“效率太高”,因为维也纳政府的计划要在五年内完工。

  听了弗朗茨的解释,腓特烈大惊失色道:“英国人要退出自由贸易体系,这不可能吧?

  要知道自由贸易体系可是英国政府自己提出来的,在订立条约的时候,英国人可是在全世界面前做出了承诺。”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也联系的越来越紧密,英国人一旦退出自由贸易体系,世界经济肯定会出问题。

  以约翰牛损人不利己的一贯作风,一旦决定要退了出去,肯定会出手搞垮自由贸易体系,根本就不可能让神罗继续享受自由贸易时代的红利。

  遭到了这么当头一棒,神罗的经济肯定要大受影响,市场对钢铁的需求也会急剧萎缩。

  在这种背景下,新增一个年产千万吨的钢铁中心,明显是不合时宜。

  弗朗茨翻了翻白眼:“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信誉对英国人来说,也就那么回事。

  一旦发现不符合自身的利益,撕毁自由贸易协定是必然的。现在还没有干,那是英国人还在进行内部博弈。

  长期以来英国人都是自由贸易体系的受益国,自然产生了既得利益集团。现在自由贸易体系对他们不利,想要在这个时候退出去,既得利益者们自然要反对。

  如果你有留心伦敦的报纸,你就应该知道围绕着自由贸易的讨论越来多,支持者和反对者已经吵得不可开交。

  民间的争吵,只是问题的开端。要不了多久英国议会,就要进行讨论了。

  坎贝尔的竞选宣言中,也提到过自由贸易的问题。尽管他没有直接说要废除,但在演讲中还是暗示过要对部分产业进行出口补贴。

  这些都是信号。伴随着英国经济的不断恶化,光靠既得利益集团是顶不了多长时间的。

  如果英国政府不想看到国内的制造业被我们挤压死,采取贸易壁垒是早晚的事情。对坎贝尔来说,退出自由贸易体系,远比进行内部改革容易得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时间不会超过两年。我们已经可以开始准备了,不要到时候被英国人打一个措手不及。”

  一个问题讨论“两年”,不要觉得奇怪。对英国议会来说,这只是正常操作。

  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可是一件大事,完全可以说关乎到了不列颠的国运,不好好研究怎么行呢?

  对比后世那场持续四十五年的“脱欧”大讨论,能够在两年之内做出决策,这已经算是非常高效率了。

第1072章 巴拿马运河

  英国政府在搞内部改革,维也纳政府也忙着内政建设,但是国际冲突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本着让敌人想干的事情干不成,就是胜利。两个大BOSS再次开启了互坑模式。

  坑也不是好挖的,在坑人这个领域,伦敦和维也纳都是宗师级选手,一般坑根本就埋不了人。

  因为改革的缘故,英国政府此刻正在爆发激烈的内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维也纳政府就能够做些什么了。

  不列颠和神罗都对峙这么多年,两国内部早早统一了思想,给对方打上了“敌人”的标签。

  时至今日,在维也纳内部已经找不到亲英派,在英国政府中同样找不到亲奥派。传统友谊神马的,早就在一次次利益冲突中被消耗殆尽。

  维也纳政府真要是不知所谓的掺合进去,没准迫于外敌威胁,英国政府内部还会提前达成妥协。

  可是什么都不干,白白浪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腓特烈又不甘心。

  要知道,维也纳政府现在没有出手针对英国人;但是英国政府针对神罗的小动作,却是没有间断过。

  “神罗威胁论”、“反倾销论”、“自由安全论”……一系列的国际热门话题,都是英国人一手泡制出来的。

  流言蜚语那玩意儿,纯粹是“三人成虎”,一旦说得人多了,那就洗不白了。

  坦率的说,腓特烈并不惧怕流言蜚语,对大国而言,国际舆论也就那么回事。

  问题的关键在于英国人并非是单纯的造谣,很多东西确实存在,只不过稍稍用了夸张手法。

  比如说:“商品倾销问题”,就是真实存在的。在自由贸易体系下,工业实力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确实大占便宜,在某些领域进行了倾销。

  最早的大规模商品倾销,还是英国人带头干的,甚至还远比神罗干得更过分。

  当年英国人拿着棉布当利器倾销到了全世界,冲垮了各国的纺织业,赚得盆满钵满还不满足,接着更是玩起的鸦片贸易。

  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列颠的辉煌就是建立在“殖民”、“倾销”和“毒品”三者之上的。

  现在揭开这个盖子,自然不是英国人良心发现,主要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他们已经从倾销者变成了被倾销者。

  种什么因,结什么果。不列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掉了队,新兴产业领域完全被神罗吊打,某些细分领域干脆就是空白。

  原本占据优势的棉纺织业,也遭到了各国民族资本的冲击,最近几年发展的非常不顺利。

  没有办法,谁让各国工业化的第一步都是纺织业呢?

  与其说神罗在和不列颠竞争,还不如说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在和不列颠竞争。

  相比之下,神罗的情况就要好很多。

  无论是电力、内燃机汽车产业,还是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又或者是各类机械设备制造,都是需要科技做支撑的,先天上门槛就比纺织业高。

  刚刚开始工业化的国家,根本没有在这些领域深入发展的能力,自然谈不上什么冲击。

  既然自家吃不上这碗饭了,作为搅屎棍的英国人,自然要掀桌子了。

  看似是英国人在“反对商品倾销”,实在却是在为“瓦解自由贸易体系”做铺垫。

  砸锅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不光英国人干过,维也纳政府同样干过。

  要知道,弗朗茨可是最先公开要求禁鸦片的皇帝,并且是带着世界各国一起玩儿禁毒。

  受此影响,直接导致了英国人的毒品帝国提前崩溃。要不然不列颠的外贸逆差,也不会有现在这么严重。

  按照原时空的进度,英国人的毒品帝国,可是等各国鸦片种植业发展起来,以毒攻毒摊薄利润之后,才逐渐崩溃的。

  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维也纳政府头疼了。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对商品销售市场的需求不言而喻。

  一旦自由贸易体系崩溃,贸易壁垒时代降临,进出口贸易肯定大受影响,对神罗的经济绝对是一个重大打击。

  相比之下,其它的谣言反而不值得一提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神罗威胁论”带来的不光是各国的猜忌,同样还有深深的畏惧。

  不能让你服我,让你畏惧我其实也一样。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不要脸的精神,也是跟英国人学的。

  只能说时代会改变人,同样也能够改变一个国家。作为一个时代的霸主,总是有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不管神罗和不列颠之间矛盾冲突有多深,都不能影响维也纳政府向英国人学习,如何做好一个霸主。

  确切的说是腓特烈皇储要向英国人学习,至于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的弗朗茨大帝,现在已经过了学习的年纪。

  等神圣罗马帝国完全取得了霸权,弗朗茨就要正式退休了。如何做好一个霸主的问题,那是腓特烈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遇到一件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的事,那就先憋着。”

  腓特烈从小就被灌输了这个道理,所以耐心他是不缺乏的。事实上,任何一个做了四十多年储君的家伙,都不会缺乏耐心。

  翻开历史书就知道,心态不好的储君,通常都早夭。对比很多同行,腓特烈已经算是幸运的了,至少提前掌权了。

  要知道同为储君的爱德华七世,人家可是一直熬到了五十岁之后,才被允许接触政治。

  至于后世那位号称有生之年系列的查尔斯王子,能不能够熬过超长待机的女王,都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更悲剧的是这位王子,连掌权的机会都没有,等待的仅仅只是一顶橡皮章王冠。

  ……

  维也纳宫

  外交大臣弗兰克尔:“殿下,美利坚合众国发来外交照会,希望能够获得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

  “巴拿马运河”,早在数十年前法国人就动手开挖了。可惜在拿破仑三世忙于向意大利地区扩张的时候,巴拿马地区落到了奥地利手中。

  遇上一个不配合的殖民政府,巴拿马运河的开凿自然不会顺利。断断续续的折腾了好几年,最终以运河公司破产而告终。

  法国人走了,不等于巴拿马运河就结束了。事实上,神圣罗马帝国内部也有很多人想要开凿这条黄金水道。

  可惜,不管什么样的开凿计划,到了维也纳政府手中,最后都被否决了。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政治问题。神罗的资本家都是经历过社会毒打的,没有和政府对着干的勇气。

  在此后的日子里,巴拿马运河仿佛是被人遗忘了一般,再也没有人提起。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最近几年,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交通已经成为了制约美国西部各州发展的重要因素。

  铁路运输满足不了需求,海运又要围绕着地球转半圈,合众国迫切需要开凿一条缩短东西海岸距离的运河。

  听到这个并不意外的消息,腓特烈笑道:“美国人给出了什么条件,总不能啥也没有,就想要过来空手套白狼吧?”

  谈条件是必须的,压着巴拿马运河不开发,本身就是神罗压制美国人发展的一种手段。

  美国政府现在既然开了口,哪怕仅仅只是试探,也不可能什么条件都不开。

  空手套白狼欺负一下小国就行,对一个霸主国那么玩儿就是在找虐。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恶化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外交大臣弗兰克尔微微一笑道:“美国人没有给出明确条件,不过在接触的过程中,他们的国务卿做出了暗示。

  只要我们肯让出巴拿马运河区,在接下来的霸权争夺战中,他们就支持我们。

  当然,这应该是条件的一部分,他们想要的应该会更多。

  毕竟,大国争霸这种事情可不常有,美国人大概是认为自己很重要,想要趁机撕下一块肉。”

  提出这样的条件,合众国自然不是无的放矢。

首节 上一节 731/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