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728节

  真要是上去瞎比比,不仅不能起到作用,反而会恶化两国关系。

  谢尔盖·维特首相:“自然不能直接干涉,不过我们可以在别的地方给他们制造麻烦。

  陛下,法兰西已经彻底糜烂了。想要从法国人手中拿到战争赔款,注定是遥遥无期。

  到了现在这一步,继续驻军法兰西对帝国已经没有意义,我们应该撤军了。”

  显然,事情不是“撤军”那么简单。要给神圣罗马帝国制造麻烦,自然不能留下一个稳定的法兰西。

  事实上,法兰西也从来没有稳定过。现在只要稍稍加点儿料,就可以将法兰西变成一个泥潭。

  搞破坏,俄军是专业的。只要放开了约束,保管让法兰西立即狼烟四起。

  外交大臣米哈伊罗维奇反对道:“首相,现在还不是撤军的时候。尽管法兰西已经没有了价值,但是别忘了国际影响。

  作为反法同盟中的一员,我们要是无缘无故的撤军,肯定会引发各国对帝国的不满。

  除非有一个令各方都能接受的理由,要不然我们匆忙撤军,又故意在法兰西制造问题,必然会受到敌视。

  我们在外交上苦心经营数十年的成果,也会被一朝丧尽,未来再想要恢复就难了。”

  政治从来都是复杂的,单纯从某一个方向看问题,显然是不可取的。

  尽管沙皇政府的“外交成果”并不显著,但是有总比没有的好。从零到一的难度,要远比从一到二大。

  沙皇政府现在这个时候放手,对反法同盟来说,就是一种背叛。

  叛徒永远都是最可恶的,不光在欧洲世界混不下去,就连俄奥同盟也会跟着出问题。

  “借口”好找,但是一个能令各方接受的“借口”,就不是那么容易找了。

  既然参与到了国际社会中,难么不可避免的要受国际社会规则的约束,纵使俄罗斯帝国也不能例外。

  扫视了一眼众人,见无人反驳,尼古拉二世暗自叹了一口气。

  外交,一直以来都是沙皇政府的短板。历代沙皇都想要改变这一格局,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相对而言,亚历山大三世做得算是最成功的一位。遗留下来的外交战略,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年少轻狂的尼古拉二世,自然不甘心在父亲的阴影之下,时刻都想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此前,俄军在法兰西的暴行,就引来了骂声一片,幸好反法同盟的人更多,才撑住了场子。

  现在要是自绝于反法同盟,估摸着俄罗斯帝国也不需要在国际社会混了。声誉败坏也就罢了,关键是国际贸易也没得做了。

第1069章 送上门的借口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于抓住机会,成功者善于创造机会,机会只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既然想要从法兰西撤军,沙皇政府自然不会被一个“借口”给拖住。

  想要在不引起反法同盟的反弹背景下撤军,唯一战争一条路。只有俄罗斯帝国和第三国开战了,沙皇政府才有足够的理由撤军,并且不被各国指责。

  打开地图就知道,俄罗斯帝国的邻居已经不多了,欧洲都是硬骨头,南亚的英国人也不好惹,好欺负的也就东边了。

  不等沙皇政府找机会制造战争借口,就有人将把柄送上门来了。一封“万国宣战书”漂洋过海传入欧洲,不等欧洲各国做出反应,沙皇政府率先宣布应战。

  不服不行,见过作死的就没见过这么作死的。

  幸好这只是一场闹剧,战书只是内部流传,没有递交到各国公使手中,尚不构成真正的战书,要不然……

  法理不法理的不重要,反正俄国人要的只是一个借题发挥的借口,远东帝国又恰好自己送货上门。

  究竟要不要打,具体该怎么打,打到那一步,估计沙皇政府内部都还没有搞清楚。

  后面的事情都不用说也知道,反正远东帝国这次是要倒霉了。俄国人带了头,英国人自然也不会闲着,日本人就别说了。

  蝴蝶效应,折腾没了意大利、德国、奥凶三国,美国又被一分为二,最后会凑出几国联军来,这个问题估计只能问上帝了。

  ……

  新任外交大臣列奥·弗兰克尔:“陛下,昨天下午沙皇政府对远东帝国宣战了,同时也向我们发来了邀请函……”

  不待外交大臣把话说完,弗朗茨就打断道:“直接拒绝他们。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没准哪天我们就和英国人打起来了。

  帝国没有实力和英国人在远东地区争锋,这个时候分散注意力进入远东帝国,不是智者所为。

  密切关注沙皇政府接下来的动向,如果他们要从法兰西撤军的话,务必要拖住他们两个月,为组建维和部队争取时间。”

  理由有些牵强,不过神罗的战略核心确实不在东亚地区。这种人口稠密的地区,也不是神罗的扩张目标。

  相比之下,法兰西的重要性就高得多了。不管现在的法兰西如何破败,但是鉴于法国人的辉煌历史,维也纳政府上下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陛下,沙皇政府已经宣布撤军计划了。俄国人以战争需要为借口,决定从法兰西抽调22万部队。

  该计划实施过后,驻法俄军总人数,将从目前的27万人下降到5万人。

  外交照会文书我们已经收到了,联军指挥部那边估计马上也要收到了,现在就等具体落实了。

  当然,如果我们要求暂缓两个月撤军,沙皇政府应该会给这个面子。”

  外交大臣列奥·弗兰克尔略微有些尴尬的提醒道。

  战争为沙皇政府提供了撤军借口。没有一次性把不部队撤光,估摸着是沙皇政府还想在反法同盟中混,不准备把事情做绝。

  既然不想把事情做绝,维也纳政府要求俄军暂缓两个月撤离,自然不是问题。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二十多万部队。想要把这么多人员和武器装备从法兰西撤回俄罗斯帝国,要是没有神罗的配合,一年半载沙皇政府都别想搞定。

  对神圣罗马帝国来说,俄军没有全部撤离,显然是一件好事。

  见不得光的脏活累活,总是要有人干的。只要把钱给足了,俄军官兵就不怕背锅。

  有了这支专业背锅队,对维护神圣罗马帝国的国际形象,那可是非常有帮助的。

  弗朗茨可不认为走了俄军,法国人就会欢迎神罗军队入驻了。尽管神罗军队的军纪可能更好一些,但是两国间的几百年世仇,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化解的。

  不用想弗朗茨也知道,到时候“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又会被人翻出来。

  就算是法国人无心计较,英国人也会帮他们唤醒沉睡的仇恨,挑起矛盾冲突。

  历史已经证明了,仇恨这玩意儿光靠怀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用刺刀更靠谱。

  弗朗茨不敢奢望,能在法兰西收服人心。只要能够稳住局势,让法国人不在接下来的霸权争夺中,跳出来给自己添麻烦就行了。

  ……

  伦敦

  远东风云再起,对英国政府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收到这个喜讯之后,罗伯特·塞西尔首相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

  不容易啊,除了登上首相宝座的第一天,其余时间他都没有这么高兴过。

  没有办法,国际局势对不列颠实在是太不友好了。望着海峡对岸的欧陆联盟,罗伯特·塞西尔除了叹息,还是只有叹息。

  费尽了心思算计,那也只是增加了神罗整合欧洲大陆的时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得不承认地缘政治的强大,作为划时代的欧陆霸主,神罗只要不是众叛亲离,欧洲各国就必须要靠过去。

  这已经不是利益不利益的问题,而是更核心的生存问题。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小国是没有选择权的,只能依附强者。

  当然,这些墙头草只是小麻烦,跟着摇旗啦喊还凑合,能够发挥的实际价值仍然非常有限。

  真正令不列颠忧心的还是俄奥同盟,不搞定这个王牌组合,未来不列颠就要在海上和神罗拼,在陆地上和俄奥联军拼。

  海上罗伯特·塞西尔首相不怂,皇家海军单挑不惧怕任何人;陆地上就悲剧了,那是真心伤不起。

  现在终于出现了一丢丢转机,甭管俄国人因为什么原因东进,都减轻了不列颠在印度地区的压力。

  为了保卫印度,这些英国政府可没有少花功夫。不仅下血本训练殖民军,就连没落的波斯都得到不列颠的资助。

  不奢求波斯人能够干啥,只要波斯帝国能够坚持的时间更长一些,不让神罗军队一路推到印度就行了。

  国家战略从来都不是轻易定下的,既然沙皇政府选择在这个时候揍远东帝国,那么俄国人的东进战略基本上就算板上钉钉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在东边重创俄国人,摆脱多线作战的难题,进而破灭俄奥同盟,最终将俄国人拉到自己一边。

  计划有些复杂,实施起来也有些困难,并且成功率还低了那么一丢丢。

  不过有计划,总比没有计划的好。到了现在这一步,不列颠想要延续霸权,也唯有拉拢俄国人这条路了。

  全盛时期的俄罗斯帝国,显然是拉不动的。人家正望着印度流口水,罗伯特·塞西尔也不敢与毛熊谋皮。

  在这种背景下,削弱一下俄国人,让沙皇政府产生危机意识,那就非常有必要了。

  差不多就是原时空的套路。日俄战争前英俄矛盾尖锐,德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战后德俄关系迅速恶化,反而是英俄矛盾趋于缓和。

  尽管有法兰西居中调节,其根本原因还是沙皇政府感受到了德国人的威胁。要不然光贷款,还不足以令沙皇政府就范。

  毕竟,欠债不还又不是什么新鲜事。老祖宗都做得,尼古拉二世凭什么做不来?

  眼下就更不用说了,从历代沙皇都想摆脱对维也纳的依赖就可以看出来,俄国人那是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压力。

  两国关系能够维系下来,一方面有俄奥同盟让他们安心,两国在利益上实现了深度捆绑,一时半会儿解不开;另一方面则是印度近在眼前,贪婪战胜了恐惧。

  一旦遭到了社会毒打,发现自己没有夺取印度的实力,现实战胜了贪婪,沙皇政府就应该感到恐惧了。

  恐惧的结果,自然是要找人抱团了。至于彻底依附神罗,那完全是扯淡。

  依附那是小国玩儿的把戏,大国就算是能够放下身段投奔过去,人家也不敢信啊?

  如果不列颠完蛋,那么俄罗斯帝国同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就是世界老二和世界老大之间的关系。

  世界老二依附世界老大,怎么看都怎么不和谐。

  自古以来老二都是倍受打压的对象,从来都没有过例外,沙皇政府凭什么相信维也纳政府会手下留情?

  就凭两国的传统友谊么?

  政治家不是理想家,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思维天然都会往坏处跑。所以才有老二和老三抱团取暖,共同对抗世界老大的故事。

  坦率的说,罗伯特·塞西尔对英俄抱团取暖,同样抱有深深的怀疑。

  毕竟,英俄矛盾同样尖锐,就算是迫于神罗的压力暂时走到了一起,也很难真正的亲密合作。

  可现实是残酷的,少了法兰西这个金牌打手,不列颠在欧洲大陆上的布局就缺了一块,在战略上已经陷入了全面被动。

  不管英俄联手是否靠谱,英国政府都没得选择。两国抱团共同分担压力,总比自己一家单干的好。

  现在看到了曙光,自然需要庆祝了。不过现在正处于上班时间,为了不让竞争对手抓住把柄,罗伯特·塞西尔只能暂时压抑住那个骚动的心。

  “国际局势终于出现了变化,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出手,俄国人就自己跳进来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该如何削他们了。

  俄罗斯帝国实力虽然强大,但是他们能够投入远东的力量,却是非常有限。

  莫说是现在西伯利亚铁路未通车,就算是已经通了车,这条问题铁路,也支撑不了多少军队作战。

  现在的问题是远东帝国虽有一定的实力,但是他们的政府太腐朽了,根本就没有和俄国人一战的勇气。

  想要在远东地区重创俄国人,光靠他们一家明显不够,我们必须要更多的棋子,日本人也不能继续闲着了。”

  事实再一次证明,天上不会无缘无故的掉馅儿饼,就算是真掉了下来,那通常也是带毒的。

  维也纳政府援建的中亚铁路,存在质量问题;英国人暗中支持的西伯利亚铁路,同样没少挖坑。

  或许平常使用问题不大,一旦货运量增加,马上就会让沙皇政府明白,铁路也是有脾气的。

  这是必然的结果。要是不设置点儿陷阱,在后勤上拖一拖后腿,真让俄国人的计划成功了,那英国政府不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要知道远东地区,可是不列颠的势力范围。舍己为人的事情,约翰牛可干不出来。

  外交大臣卡梅伦:“首相,现在动手还是太早了一点儿。西伯利亚铁路没有通车,俄国人的力量根本就投射不过去。

首节 上一节 728/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