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716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弗朗茨自己,从大革命过后,就以皇储身份代行皇帝职权,摄政委员会还是乖乖的交了权。

  规矩就是规矩,只要大家都坚持遵守,就不会出问题。

  到了腓特烈这里也一样,甚至局面还要更好一些。

  毕竟,弗朗茨还活得好好的,只是跑出去度了个假。尽管这个假度得时间有点儿长,但那也无伤大雅。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皇帝在上面压着,下面的不管有什么想法,都得先给憋着。

  别看弗朗茨很少折腾,但是维也纳政府的官僚们永远也忘不了“万人齐罢官,百人火葬厂”的精彩场面。

  真要是有人用心统计,就会发现弗朗茨时代落马的官僚,要比哈布斯堡王朝创立几百年时间的总和都要多。

  当然,时代不一样没有可比性。神圣罗马帝国现在的公职人员数量,也远远超过过去任何一个时期。

  面对一个敢于打破“法不责众”惯例,并且还要加重处罚的皇帝,没有任何敢人敢作妖。

  这些都是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

  从公务员考试体系建立开始,任何人都有了一帮子替补人选。从前那种官僚集团的超然地位,早已不复存在。

  ……

  放下了手中的公文,腓特烈一脸无奈的问道:“尊敬的大臣阁下,你能告诉我,海军这次造舰的目的是什么?”

  “尊敬”两个字明显是加重了语气,看得出来腓特烈对海军部递交的“造舰方案”,那是非常的不感冒。

  表面上来看,仅仅只是几条战列舰、几十条巡洋舰和驱逐舰队。以神罗海军的规模来看,每年都要更新换代一部分军舰,一次性建造这么多军舰并不算过分。

  问题就出在了“军舰更新换代”上。

  神罗的军舰退役也是有严格规定的,要么是性能确实跟不上时代,要么是能够把二手军舰卖出去,否则就必须要等完成服役期后。

  经过了前面几年连续的更新换代,现在恰好处于一个空窗期,未来三年之内都没有主力舰退役。

  没有退役就没有替补,在海军编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两年之内,政府都不会额外拨款建造主力舰。

  没有额外拨款,海军每年能够拿到的军费有限,自然支撑不起眼前这份造舰计划。

  如果只是多造几十艘军舰,无非是一两千万神盾的事情,作为一个亲手操纵价值数十亿石油公司上市的主,腓特烈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问题是海军从来都不只是军舰的事情,一旦军舰数量增加了,那么海军编制也要跟着增加。

  看似只是想多造几条船,实际上却是要扩军。那就不是一两千万能够搞定的了,而是每年都要增加上千万神盾的开销。

  神圣罗马帝国可是一个陆权国家,海军要是增加了军费,陆军那边肯定也不会含糊,空军多半也会跟着凑热闹。

  国内的这些都只是小问题,最麻烦的还是国际上。英国人可是盯得死死的,神罗海军扩编皇家海军肯定会跟进。

  不用怀疑,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争就被点燃了。到时候无论愿不愿意,维也纳政府都要被动的跟着英国人玩儿“下饺子大赛”。

  稍稍使用大脑思考一下,腓特烈就知道海军部的造舰计划是一个巨坑,一个能够将维也纳政府新增财政收入全部吞噬掉的巨坑。

  抛开国际影响不说,钱都花在了军费上,他这个皇储还拿什么搞政绩?

  弗朗茨让腓特烈监国,就是让他趁机刷政绩,向外界证明自己的治国能力,为未来继位增加声望的。

  要是把钱都拿去和英国人玩儿“下饺子大赛”,估计除了海军之外,所有人都要对他这个皇储不满了。

  腓特烈又不是威廉二世,从小就拥有一个海军梦。在维也纳长大的腓特烈,可是深受大陆文化影响,是一个典型的陆权主义者。

  对英国人的海上霸权,腓特烈一直都非常的不屑。海上霸权再牛逼,能够比得上亚欧非三洲的霸权么?

  在神圣罗马帝国,最流行的理论还是“得世界岛者得天下”。至于海上霸权,那只是大陆霸权的附属品。

  等神圣罗马帝国消化完了胜利果实,英国人的海上霸权是让也得让,不让也得让。

  所以腓特烈现在看海军大臣的眼神,就是“这是一个坏人,居然想要害我”。

  似乎是对皇储的不满已经早有准备,卡斯塔格尼不慌不忙的回答道:“殿下,英国人最近太闲了,我们必须给他们找点儿事做。

  眼瞅着中亚铁路就要通车了,我们有必要给俄国人创造一个机会,借俄国人的手消耗英国人的国力。

  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不等新一轮的英俄战争结束,我们就可以从英国人接过海洋霸主的重任了。

  在此之前,我们要是不多造点儿军舰,又如何能够履行霸主职责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维也纳政府就喜欢上了把俄国盟友当棋子用。

  现在要取英国人的海上霸权而代之,海军部的第一反应就是:让俄国人先上。

  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最近几十年,维也纳政府对上的所有大敌,俄国人都先一步上去帮忙揍了一遍。

  第一次近东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中,揍了英法奥斯曼,为奥地利兼并南德创造了基础;

  两次普俄战争中,帮忙废掉了普鲁士,成功的避免了神罗为统一爆发内战;

  后面的几次近东战争,也是俄奥两国一起打的,成功的干掉了奥斯曼帝国;

  欧陆战争俄国人虽然缺席了,但是在打压法兰西的问题上,俄国人还是做出了杰出贡献,现在都在坚持战斗;

  现在到了维也纳和伦敦对抗的时候,没有想到俄国人又派上了用场。这都还没到决战时刻,维也纳政府就有人想要挑起英俄战争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伴随着中亚铁路的通车,英俄战争爆发几率也在与日俱增。

  所以说俄奥友好也是必然的。这么贴心的盟友,上哪儿找去?

  尽管维持俄奥友好非常耗钱,但是对比俄国人做出的贡献,那就完全不值得一提了。

  腓特烈承认自己动心了,不过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中亚铁路通车都是两年后的事情,现在着什么急?

  就算是要挑起英俄战争,那也必须要等铁路通车过后。

  在此之前,那就让英国人先闲着好了,未来有他们忙的,完全不急于一时。

  尤其是最近伦敦政府的动作,更是在不断挑战沙皇政府的底线。日积月累之下,这些小矛盾,就会演变成两国之间无法缓和的仇恨。

  ……

第1056章 全重火炮战列舰

  海军部的造舰计划虽然没有得到批准,但是挑起英俄战争的战略计划,还是得到了腓特烈的高度赞扬。

  任何国家,最怕的都是官僚无脑不作为。只有忙碌起来的官僚,才是好官僚。

  尽管海军部操得心略微多了一点点,考虑问题也不是那么周全,不过联系到实际情况后,腓特烈也理解海军部的做法。

  尽管神圣罗马帝国海军,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但是距离第一却是遥遥无期。

  原本神罗海军是有望追上英国人,可惜法国人的军舰被政府甩卖给了英国人,进一步拉大了两国海军的实力差距。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弊自然也有利。拿到了法国人军舰的皇家海军,同样没有讨到好。

  原本购买这些军舰的目的就是为了压制神罗海军,巩固海上霸权。

  怎奈后面的局势发生了一点点变化,预想中的军备竞赛没有爆发,拥有大量军舰的皇家海军只能选择封存部分军舰。

  买了一堆大玩具回家,最后只能锁在抽屉里,英国人同样也是有苦说不出。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明知道有坑英国人只能往里面跳,要不然军舰落入神罗海军手中,皇家海军的优势地位就难保了。

  毕竟,军舰建造也是需要时间的。皇家海军如果没有优势,万一哪天维也纳政府突然脑袋抽风,跑来和皇家海军玩儿兑子,那就悲剧了。

  神罗是陆权国家输得起,不列颠可顶不住。真要是皇家海军损失惨重,国际局势推倒重新洗牌,不列颠再想要恢复海上霸权就难了。

  错过了一次迅速追赶的机会之后,马上又迎来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钱都拿去搞经济了,军费开销自然就少了。

  自从欧陆战争结束后,神罗的军费开销就在原地踏步。军费总额没有增加,分到海军头上的军费数额自然也不可能增加。

  战后军方为了筹措军费,陆军和空军都卖起了二手装备。不说赚得盆满钵满,但是改善一下生活还是可以的。

  海军就苦逼了,因为此前军舰大甩卖的缘故,国际市场早就饱和了,根本就没有他们发挥的余地。

  事实上,就算是有发挥空间都没有用。陆军和空军大肆卖装备,那是反法战争中剩下来的,再怎么挥泪大甩卖,也比拆了卖废铁强。

  海军就不一样了,不仅没有剩下一堆军舰,还要面临英国人的竞争。

  神罗海军的军费上预算没有增加,但是竞争对手的海军预算却是年年增长。海军部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只是光“急”也没用,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就那么多,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政府预算只能优先向更需要的地方倾斜。

  毫无疑问,神罗海军明显不是最亟待发展的。皇家海军的优势本来就大,再大一点儿也无妨,反正他们也不敢进入地中海。

  皇家海军的威名实在是太盛了,包括腓特烈在内,维也纳政府高层很多人都对海军缺乏信心。

  在和英国人对抗的问题上,维也纳政府中一直都有另一种声音,那就是:在沿海地区多建机场部署空军防守,同时大力发展潜艇作为补充。

  不需要把敌人军舰都击沉,只要空军能够击伤敌人的军舰,海军就可以上去捡漏了。

  要求这么低,难度自然高不到哪里去。现在皇家海军主力不敢进入地中海,就是在这一理论下完成的。

  毕竟,空军的机动性远比海军高,维也纳政府又在沿海地区修建了大量的简易机场。

  如果维也纳政府愿意的话,可以在任何一个地区集结数百、乃至上千架飞机。

  面对密集的机群,任何人都会头皮发麻。皇家海军虽然厉害,但是对头顶上的敌人还是忌惮三分。

  空军部甚至还制定了一个对英战略轰炸计划,即:一次性集中上千架轰炸机,对皇家海军发起空袭,终结英国人的海上霸权。

  在现有技术下虽然做不到,但是考虑到航空技术的发展速度,未来二三十年后未必不能做到。

  毕竟,英吉利海峡就那么点儿距离,作为欧陆霸主的神罗完全可以把战机部署在法兰西、比利时一带,发起空袭并不难。

  尽管计划充满了理想性,但是对比同英国人进行海上决战,大家对空军的信心还是要更足一些。

  在这种背景下,神罗海军的日子自然不好过。军费争夺不赢陆军就算了,就连空军都跑来和他们抢夺资源,海军部着急才是正常的。

  军费预算有限,海军部原计划“依靠神罗工业上优势,直接堆数量砸死英国人的战略”,明显是不具备可行性。

  再次尝试遭到腓特烈后,卡斯塔格尼拿出了新的文件递了过去:“殿下,这是我们海军部准备的备选方案。

  帝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差距甚远,想要追赶势必要投入大量的财力。

  考虑到帝国财政收入有限,为了节省军费开销,海军部准备推动海军工业技术革命。

  这是我们采用全新设计理念,设计的一艘不同于以往任何军舰的新式战列舰。

  我们摒弃了以往的多种火炮配合理念,改为全部配置重型火炮。火力强度相对于传统战列舰的三倍。

  如果这次尝试成功,那么以往的传统战列舰,都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试验舰”,这一点很重要。维也纳政府虽然在海军投入上扣扣搜搜,但是为了鼓励海军技术创新,对采用新技术的“试验舰”却是格外大方。

  直接后果就是神罗海军,每年都会有不少奇葩设计问世。不过想要推动海军技术的发展,这些付出都是必须的。

  纵观人类海军的发展史,就会知道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一次次踩雷踩出来的。

  为此弗朗茨还专门搞了一个海军奇葩设计展览馆,专门用来展览海军发展道路上的各种技术创新。成功的、失败的都是一股脑的放了进去。

  没有指责,没有抨击,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设计师们的脑洞被打开了,在花样作死的道路上越玩儿越嗨。

  当然,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军舰设计图纸,最后都留在了档案室,真正能够变成军舰的还是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勇于尝试,也不等于无脑尝试。至少也得符合最基础的力学原理,保证军舰造出来不会沉,才可以进入到下一步论证中。

  经过内部筛选完毕,最后启用的设计方案,实际上已经是比较靠谱的了。

  腓特烈对海军技术了解不深,但是最基础的常识还是有的。看着眼前的军舰设计图,腓特烈疑惑的问:“将以往的战列舰全部扫进垃圾堆,你们确定能行?”

  倒不是心疼军舰被淘汰,事实上军舰技术再怎么变更,都不会影响之前军舰的价值。

  毕竟,海军技术革命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够跟上的。现在算得上对手的,也就神罗和不列颠,剩下的都是小弟弟。

首节 上一节 716/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