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699节

  武器装备全面国产化,尽管生产线要从神圣罗马帝国引进,那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原时空为了这个目标,沙皇政府一直奋斗到灭亡都没有能够实现。直到开挂的苏联上线,才实现了这个伟大的目标。

  老二都这样了,后面的老三就更不用说了。不说差距的问题,关键是目前世界第三陆军强国直接缺席了。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不够格。

  无论是没落的西班牙陆军,还是不列颠那支袖珍版陆军,都和“陆军强国”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

  如果单纯从战斗力上看,不考虑国力、人数带来的加成,那么瑞士当之无愧。

  可是把瑞士列为世界第三陆军强国,怎么看都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笑话?

  踢出瑞士之后,陆军战斗力不错的就是比利时了。毫无疑问,也是同样的问题“体量太小”,撑不起“强国”的旗帜。

  再往后貌似北欧联邦也有点儿实力,只不过最近几十年已经没有亮眼的战绩表现,仅有的一次亮相还是丹麦。

  可惜运气不好,遇到了高光时期的普鲁士,败得那是一个惨。如果北欧联邦都是这水平,显然和“陆军强国”扯不上关系。

  欧洲大陆盘点完了,把目光投向海外,那就更没法看了。

  国力略显不错的合众国和联盟国,虽然因为相互对抗的关系,比原时空的美国大兵要强点儿,但是这个“强”也非常有限。

  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官兵素质,都远远落后于欧洲世界的平均水平。

  正在崛起的日本陆军,虽然战斗意志不错,但是武器装备和训练拖了后腿,军官素质也不合格。

  “不合格”,这是弗朗茨给的评价。

  没别的原因,武士道思想影响太深了。这种军官主观意识太强了,缺乏理性思考能力。

  有什么样的军官,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兵。这样的军队,在欺负弱者的时候自然没有问题;要是遇到强敌,这种弱点就非常致命了。

  以欧陆战争为例,法军指挥官因为一个错误的认知,就将几万法军士兵葬送到了机枪口下。

  要是换了“乃木希典”那种神将,或许阵亡就不是几万,而是法军还能够剩下几万的问题了。

  当然了,法军真要是那么舍得死人,盟军的莱茵河防线绝对撑不到援兵抵达。把战火烧到德意志地区腹心,还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要拿上百万人命堆出一条通道来,估摸着不等战略完成,法军自己就先兵变了。

  纵使没有发生兵变,前期就伤亡惨重,后面的战争也没法打了。

  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无限的人口可以消耗。一场战役就阵亡上百万士兵,后续的战斗根本就没有办法继续。

  这样的军官,其实最适合进入英军,然后去指挥印度殖民军。只要能够让印度殖民军拼命,就可以堆死绝大部分敌人,成为“军神”不是梦。

  细数了一番过后,就会发现:能打数量不够;数量够的战斗力又不够;兼顾数量和战斗力的不仅没钱,指挥体系也存在着隐患。

  俄奥之后,实际上已经再无陆军强国了。

  竞争对手都如此“给力”,会不会受刺激一点儿也不重要。纵使有国家受刺激后,跑去励精图治、发奋图强,那也要先完成工业化才行。

  从飞机坦克问世开始,军工生产就已经到了3.0时代,没有足够的工业底蕴支撑,再好的武器设计也无法落地。

  ……

  就在各国政要受刺激的时候,一场惊世骗局也从维也纳开始向世界各地蔓延。

  骗到了第一桶金的里维拉先生,并没有卷款跑路,反而再接再厉准备将“自己的伟大战略计划”做大做强。

  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里维拉就是一名优秀的创业者。渊博的知识、牛逼的演讲口才、高度的自信、“崇高”的理想、脚踏实地……等一系列优良品质。

  没有开玩笑,陷入自我沉醉的里维拉,现在真有“崇高的理想”。

  不光是想要自己发财,还准备带着投资者们一起发财,准备打破财团在经济上的垄断,构建一个“乌托邦式的经济体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里维拉还在四处搜罗志同道合者,组建专业的投资团队,同时还制定了严格的商业投资计划。

  拿到投资之后,除了发放给西班牙政府的贷款,和正常的人员薪水外,里维拉并没有大肆挥霍。

  反而开启了买买买的步伐,先是抄底了奥地利电力公司2.1%的股票,紧接着又买入了奥地利汽车集团3.3%的股份,随后又收购了苏伊士运河1.9%的股份……

  从投资角度来看,这些全都是优质资产,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企业。“脚踏实地”的评价,也是当之无愧。

  在里维拉大举买入的同时,也大幅度拉升了企业的股价。从账面上的数据来看,里维拉的投资集团已经实现了盈利。

  成熟的商业逻辑,专业的财务报表,最重要的是刚起步就实现了盈利。

  媒体已经将“商业天才”的帽子,扣在了里维拉头上,号称是19世纪最天才的投资人。

  现在无论走到哪里,里维拉都是最亮的崽。如果一直成功下去,里维拉就是商业天才。

  现实就是这么诡异,骗子和商业天才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区别只是在于是否“成功”。

  非法融资,隐瞒风险欺骗投资者,这些都是小问题。

  现在可是19世纪,资本经济最黑暗的时刻,对比送“花生米”、“土飞机”的同行,仅仅只是欺骗的里维拉简直就是一个圣人。

  只不过现在的“圣人”里维拉,遇到了创业以来的最大麻烦。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投资集团大了同样也是如此。

  自古以来财帛动人心,里维拉这个创始人没有跑路,下面的小弟却有人先一步跑路了。

  这年头没有线上支付,募集到的投资大都是现金和支票。能够在巨额财富面前,不动心的只是少数。

  某些受不了诱惑的家伙,动起了歪脑筋。先是扣留了部分投资,不计入帐上。

  没有互联网投资者无法随时查账,里维拉也不可能和每一个投资者建立联系。蛀虫们的第一波操作圆满成功。

  只不过这种事情,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到了利息兑付起问题就要暴露了。

  为了避免锒铛入狱的下场,这些“蛀虫”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利用职务之便卷款跑路。

  蛀虫跑路了,损失惨重的投资人却不肯善罢甘休,要求里维拉的投资集团继续履行合同。

  白纸黑字的合同写得明明白白,根本就不容抵赖。虽然卷款跑路的是员工个人行为,但是和投资人签订合同的却是投资集团。

  这笔损失,不管里维拉愿不愿意都必须要承受。如果只是个例,倒也不是无法接受,问题是暴雷跑路事件层出不穷。

  无论是提高待遇,还是加强监管,类似事件依旧屡禁不绝。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里维拉的投资集团早晚都会被拖垮。

  报警是必须的,可惜这年头找人太难了。只要出了国,警方就无能为力了。

  纵使欧陆联盟各国签订了“引渡条例”,那也要先找到人才行。

  里维拉:“诸位,现在已经到了我们生死存亡的时刻。如果不能杜绝类似卷款跑路事件,投资集团早晚都会被这些杂碎毁掉。

  今天我们就是要解决这个麻烦。为了集团的未来,也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我希望大家不要有丝毫保留,大胆说出心中的想法……”

  ……

第1034章 楷模弗朗茨

  事实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虽然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但是人的大脑一旦运转起来,办法总是会冒出来的。

  要解决下面人卷款跑路,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人员素质和资金监管上。

  人员素质一时半会儿,肯定是解决不了的。从投资集团成立到现在,都不到一年时间,员工都是刚招募的,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忠诚。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投资集团招聘员工对“忽悠”能力要求非常高。不说干这个的都是骗子,反正骗子过来应聘,几乎是百分百被录取。

  本来员工就是鱼龙混杂,为了企业效益,里维拉又制定了严格的业绩考核措施,能者上庸者下。

  看似没有问题,但是忽略了职业的特殊性。忽悠投资人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分明就是为骗子量身打造的岗位。

  普通人纵使口才再好,也有一个适应过程。再忽悠投资人的问题上,明显比不上更专业的骗子。

  所以发生卷款跑路也就不奇怪了。毕竟骗子爬得更快,很容易混进公司管理层,被委以重任出去募资。

  里维拉的画饼只能栓住有野心的骗子,然而不是每个骗子,都有伟大的理想,很多人只是想着捞一票就走。

  幸好里维拉的忽悠能力强,不对这叫“人格魅力”。

  靠过人的人格魅力,里维拉也笼络了一帮人,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要不然局面还会更糟。

  除非改变招聘模式,要不然投资集团鱼龙混杂的局面,永远得不到解决。

  可是一旦改变招聘模式,团队的业务能力,又会大幅度降低。

  尽管里维拉非常讨厌被人骗,但是大计划已经启动,他现在迫切的需要钱。

  投资集团看似开始盈利,但账面上浮盈根本就不是盈利,仅仅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涨幅,一旦大幅度出货马上就会跌回去。

  里维拉可不是短线玩家,他要打造的是一个扎根于中产阶级的财团,改变这个财富被少数人垄断的世界。

  不能从人上下功夫,那就只能从资金监管上想办法。

  光靠投资集团自己肯定是做不到的,就算是派出更多的监管人员,那也只是增加了几个分钱的。

  没有背叛,那只是因为利益不够大。看看卷款跑路的就知道了,基本上都发生在大型宣讲会之后。

  因为投资人踊跃参与,现场收到的资金额度过大,才会有人卷款跑路。

  除了自家加强监管之外,真正想要解决问题,还是少不了银行的配合。

  如果能够固定一个账户,让投资人直接把钱存到固定账户上,并且限定只有里维拉本人可以提取,那么手下人卷款跑路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搁后世非常普通的一项服务,任何一家银行都非常乐意承接的业务,但是在这个年代的银行根本就不提供。

  不是银行不知进取,关键是没有网络,信息难以及时传递。在这种背景下,开通增值业务就是在给自己添麻烦。

  想想看所有信息传递,全部只能靠人工进行。中途任何一个地方失误,都会给银行带来巨额的损失。

  事实上,这年头同样有很多人吐槽银行手续繁杂,汇款速度慢。

  但是没有办法,纯人工操作,为了安全起见,银行只能这么玩儿。哪怕明知道会降低效率,也没有哪家银行冒险做改变。

  如果涉及到了国际业务汇兑,这个时间就更长了。从不列颠汇入一笔资金进入神圣罗马帝国,最快也需要一个月以上。

  如果中途发生什么变故,拖上三五个月到账,也不是没有可能。

  手续麻烦、时间长也就罢了,关键是银行还要收取高额的手续费,并且绝大部分银行都不接小额汇款业务。

  里维拉的投资集团,虽然业务总额非常大,但是不等于每一笔投资的额度都会很大。

  投资人也不是傻子,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先投上一小笔尝试,确定安全之后才会追加投资。

  如果按照现有的商业模式,资金不光要在银行待上一两个月,还要被收取高额的费用,投资集团的损失就大得去了。

  尽管里维拉还暗中操纵着Appel商业银行,但这只是一家活动在德意志地区的小银行。网点连神圣罗马帝国都没有覆盖全,更不用说海外市场了。

  莫说是这种小银行了,纵使全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这年头的网点覆盖范围都有限。

  一般来说,能够将网点覆盖到本国主要城市,同时在伦敦、维也纳这种国际性的大都市设立几个网点,那就是妥妥的国际大银行。

  这就尴尬了,现在不是银行做不做的问题,而是人家根本就做不到。截止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都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有能力满足里维拉的需求。

  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家银行做不到,那就只能找多家银行合作。

  尤其是涉及到了跨国业务,光靠银行配合还不行,里维拉还必须要搞定保险公司和律师事务所。

  没有这些地头蛇帮忙监督,钱进了银行能不能出来都是一个未知数。账户上的钱没了这种事情,又不是某行的专利,在这个全靠人工年代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更大。

  只不过时代不一样,采取的应对方式也不一样。造成的影响自然也不一样。

  搞金融出身的里维拉,对这些操作实在是太熟悉了,他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维权。

  或许是这年头玩儿得太嗨,以至于后世欧洲各国都出台了严格到变态惩戒法令,才改变了这种局面。

  一时间里维拉就像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欧洲大陆上飞来飞去,不断找银行、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谈合作。

  受里维拉的影响,欧洲的航空公司业绩大增。

首节 上一节 699/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