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662节

  维也纳宫,看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铁甲舰大战的结果,弗朗茨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爽。

  日西两国谁赢了?

  这个问题,估计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答案。单从阵亡人数、沉没军舰数量来看,西班牙舰队是妥妥的大赢家;然而从总体战略上看,日本海军才是这次海战的赢家。

  打破白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有这样的丰功伟绩,再大的损失都是可以接受的。

  “海战暂时告一段落,根据南洋总督发来的情报,日西两国海军都受损严重,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爆发大战。

  接下来就是陆军表演的时候了,西班牙陆军的战斗力怎么样,有没有从日本人手中夺取菲律宾群岛的能力?”

  菲律宾群岛的海岸线非常漫长,没有击败西班牙远征舰队,日本海军根本就做不到全面防守。

  以日本陆海军之间的糟糕关系,没准海军还乐得看陆军的笑话。要是陆军战败,再有他们出来收拾残局,那就更完美了。

  “日本陆军的战斗力怎么样,我们没有深入了解过。不过从他们的军费开销来看,战斗力应该不会太强。

  西班牙陆军的战斗力很一般,从他们在反法战争中的表现来看,甚至可以说得上非常糟糕。和他们的国际地位一样,在列强中绝对是垫底。

  不过还是应该比日军强一些,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我更看好西班牙人。”

  不是费斯拉夫看不起日西两国,进入二次工业革命后,绝对军队战斗力的因素已经发生了改变。用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形容那就是“强军都是军费喂出来的”。

  不吹不黑,日军的血勇之气确实厉害,但是在钢铁洪流面前,这玩意儿根本就不经事。

  西班牙陆军就更别说了,要不是成了反法同盟的胜利者,西班牙陆军现在都没有完成换装。

  要是拿着一样落后的装备,西班牙牛仔对日本陆军还真没有多少优势。现在虽然更新的装备,可是日本人距离本土更近啊!

  以西班牙的国力,在本土都玩儿不起钢铁洪流,到了菲律宾群岛就更别说了。

  现在西班牙人最大的优势,大概是陆军装备、弹药全都是战利品,节省了一部分军费开销。

  “外交部密切关注西班牙的内部局势,不能让这场战争影响到欧洲大陆的和平稳定!”

  毫无疑问,弗朗茨是不看好西班牙人的。没有那么多理由,就一个原因——距离。

  要是西班牙政府霸气一点儿,直接将陆海军主力全部压上去,估计还能够速战速决。

  现在这样海军主力投入了大半,陆军却只派出了十来万,看似声势浩大,却丧失了一击致命的能力。

  可以打菲律宾群岛,为什么不能进攻日本本土?现在的日本政府还没有疯,真要是把战火烧到了东京,他们妥协的可能性非常大。

  反倒是在菲律宾群岛和日本人拼消耗,东京政府的感受不深,不仅不能够震慑日本人,反而会激发他们的疯狂劲儿。

  当然了,这样的打法对西班牙的要求也有些高。除非是马德里政府下血本,获得欧洲各国的支持,否则也是难以实施的。

  弗朗茨在准备善后了,这场战争的主角却在各自宣布自己是战胜者。西班牙人拿战绩说事,日本人则以“打破白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激励民心士气。

  嘴上说得硬气,身体上的表现却非常的诚实。菲律宾海战结束后,日西两国不约而同的展开了外交攻势。

  ……

  苏拉威西岛,被骚扰得没办法的钱德勒总督还是接见了瓦尔肯海因上将。和之前的接触相比,这一次西班牙人的诚意就要足得多了。

  没有办法,远征舰队的命运现在就捏在南洋总督手中。日本人的军舰受损后,可以拉回本土进行抢救,西班牙人却没有办法把军舰拉回欧洲。

  这么远的距离,不等他们把受损军舰开回去,半路上就沉没了。事实上,在撤退的途中西班牙舰队就因为触礁,又沉没了两艘军舰,其中还包括那艘受损严重的“马德里号”。

  当然,他们也不算吃亏,作为敌人的日本海军同样没有讨到便宜。在返回本土的途中,作为旗舰的“东京号”也不幸沉没了。

  军舰沉没不等于就报废了,如果船体受损不是太大,打捞起来还是可以抢救的。

  瓦尔肯海因上将这次就是为了抢救“马德里号”来的。虽然维也纳政府对他们表示了支持,可是具体执行的还是南洋总督。

  “马德里号”能不能抢救,军舰维修需要多久,这些具体问题还是要看南洋总督府的支持力度。

  南洋地区的殖民者就没有不窥视菲律宾群岛的,要是没有殖民政府介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瓦尔肯海因上将都不敢想象。

  总不能指望这些维修厂的节操吧?人家要做的可是长期生意,西班牙舰队这样的短期客户,可没有作为地头蛇的殖民者说话有份量。

  “司令官阁下,你要明白这里是南洋,不是欧洲。维修厂也不是造船厂,技术是有所缺陷也是正常的。

  如果想要做到尽善尽美,个人建议贵国还是将军舰拉回欧洲进行维修。在这里,我们实在是无法保证质量。”

  活儿要干,这是有条约规定的。可是具体怎么干,那就需要说道了。

  站在钱德勒总督的立场上,他最希望的就是日西两败俱伤,然后日本人继续占据菲律宾群岛。

  就算是西班牙人把官司打到维也纳,他也是这立场。作为南洋总督,想办法扩张殖民地本来就是职责所在。只要在规则范围内行事,谁也不能说不对。

  瓦尔肯海因上将摇了摇头:“贵国在南洋地区的维修厂,可不是普通的维修厂,莫说是简单的军舰维修,如果需要的话,恐怕连军舰都能够造出来。眼下表现出来的技术实力,明显和维修厂真实技术能力不符。

  我们和贵国有过协议,马德里和维也纳也就这个问题达成了一致,而贵国维修厂现在的这种表现,恐怕是有人想要破坏两国友谊吧!”

  钱德勒摆了摆手:“抱歉,阁下恐怕是找错了人。关于维修厂的技术问题,阁下应该去和资本家们谈,而不是我这个总督。

  或许是资本家们想要趁火打劫,你知道的这种事情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就连我们的舰队他们一样敲诈。”

  如果不是有良好的教养,瓦尔肯海因上将都快要忍不住爆发了。莫说是在资本受压制的神圣罗马帝国,就算是在资本实力相对强大欧洲其他国家,也没有听说哪家船厂敢“敲诈”到自家海军头上。

  殖民地就更不用说了,要是得罪了海军,被穿了小鞋,天天堵在门口查缉私,再牛逼的船厂也别想生存下去。

  军人打交道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瓦尔肯海因上将也记不得那么多外交辞令,更没有时间在这里扯淡。

  “我们需要付出什么,才能够得到阁下的帮助?”

第987章 博弈

  自古以来利益都是友谊的最佳桥梁,只要利益到位了,友谊也就产生了。不是钱德勒总督喜欢玩儿套路,实在是被现实逼出来的。

  作为欧陆战争的最大胜利者,看似牛气冲天的神圣罗马帝国,实质上正处于最虚弱的时期。

  维也纳政府的既定国策就是守业,扩张根本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菲律宾群岛固然肥沃,但这仍然不足以令维也纳政府改变国策。

  作为一名殖民地总督,在兼顾国家战略的同时,钱德勒同样也不能无视殖民集团的利益。在这种背景下,就要考验操作技巧了。

  原本的摘桃子计划,那是建立在西班牙战败,日本又实力不济的情况下。现在的情况非常明显,西班牙确实很难赢得战争,但是日本人实力也出乎了意料。

  或许他们战斗力不咋地,可是人家舍得拼命啊!仅凭帝国在南洋地区的力量,就算能够击败日本人,自己也会损失惨重。

  对神圣罗马帝国来说,日本从来都不值一提,隐藏在幕后虎视眈眈的英国人,才是真正的威胁。

  一个操作不好,就变成了英国人出军火,日本人出兵的代理人战争。

  代理人战争有多坑,想想第一次近东战争、两次普俄战争、以及最近的英俄阿富汗战争,就知道了。

  一个个竞争对手,都被坑得死得死、残得残,活下来的也是元气大伤。

  英俄两国没有在神圣罗马帝国最虚弱的时候搞事情,不是两国政府深明大义,更不是三国之间没有矛盾,最核心的原因还是他们也不在状态。

  一场阿富汗战争,英俄两国各自损失了几十万军队,收获的却是一地鸡毛,同时还背负了沉重的财政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就算是想搞事情,也必须保持克制。

  某种意义上来说,神圣罗马帝国能够复立,维也纳政府暗中操纵的一场场代理人战争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或许在刚刚穿越的时候,弗朗茨还有可能中二一次,借机将日本人吊打一顿出气,现在已经不可能了。作为一名成熟的政客,任何军事行动都必须要以利益为驱动。

  这年头的日本人穷得叮当响,就算是顺风顺水的横推过去,都收不回战争经费;要是中途发生变故,更是血亏。

  自己不想亲自上阵,又垂涎肥沃的菲律宾群岛,西班牙的价值就体现了出来。

  不列颠支持日本人,维也纳就支持西班牙,无论是谁胜谁负都是赚,无非是收益大小的问题。

  站在维也纳政府的立场上,英国政府对日本人的扶持力度越大越好,只有这样才会让英西矛盾不断升级。

  一个同时和英法结仇,且具备一定实力的西班牙,无疑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最佳盟友。

  西班牙在走下坡路没有关系,只要不跌落的太快就行了。真要是西班牙处于上升期,这个小弟弗朗茨还不敢要了。

  与战略上带来的收益相比,菲律宾群岛的利益又变得不值一提了。要不是西班牙人自己送上门,钱德勒总督啥也干不了。

  “司令官阁下多虑了,就凭我们和贵国之间的友谊,就没有哪家船厂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乱来的。

  只不过南洋不同于欧洲,维修厂所有的工具设备、零配件都是从本土运过来的,尤其是贵国军舰的规格和我们还不一样,很多配件都要专门定做,所以成本要略高一些。

  不是我们趁火打劫。你是知道的,提前储备零配件是冒了大风险的,资本家们这么干肯定是为了赚钱,所以这个价格嘛……”

  听了这个解释,瓦尔肯海因上将都无话可说了。专有的零配件、维修工具设备都备齐了,这要不是为了趁火打劫才有鬼。

  如果只是维修费用高一些,瓦尔肯海因也不介意多出点儿钱。毕竟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船厂储备的零配件越充足,军舰维修的进度就会越快,多赚点儿钱也是应该的。

  现在明显不是钱的问题,仅仅只是维修费用高,还不足以令瓦尔肯海因上将低声下气的求人。

  见钱德勒总督不肯直说,瓦尔肯海因明白这是为了面子。作为欧陆联盟的老大,图谋小弟的殖民地,要是传出去维也纳政府都没办法做人了。

  最好的办法,无疑是让他们主动送上去。然后,维也纳政府再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大家的面子上才都好看。

  强忍着心中的不满,瓦尔肯海因上将昧着良心说道:“总督阁下,为了我们两国之间友谊,为了感谢的贵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我方愿意开放菲律宾群岛的市场。

  阁下知道的,我们的财政状况一直很糟糕。如果贵国能够提供帮助的话,我们愿意出售部分岛屿。”

  “阁下误会了,我们对贵国的殖民地没有任何窥视之心,神圣罗马帝国也不会窥视任何盟友的殖民地。

  如果贵国真的财政困难,我们也很乐意提供帮助。为了世界和平与稳定,帝国正在启动全球化战略,如果贵国不介意的话可以租借几个军港给我们。

  阁下可以放心,我们的驻军只是为了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会干涉贵国对殖民地的管理。”

  送上门的肥肉不能吃,钱德勒总督的心在滴血。但是没有办法,神圣罗马帝国必须要注意吃相,不然会引起欧洲世界恐慌的。

  西班牙人开放了市场,对殖民团体就可以交代了,想要趁机吞并菲律宾群岛,那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西班牙人白送,神圣罗马帝国现在也不能收。购买岛屿就更别说了,就算是真要买也不能现在买。

  别忘了,菲律宾群岛还在日本人手中呢!一旦买下了岛屿主权,神圣罗马帝国就被西班牙人拖下水了。

  南洋总督府无法获得太大的利益,不等于神圣罗马帝国也没有收益。不管怎么说,西班牙也是老派殖民地国家,纵使已经没落了,手中的具备战略价值的岛屿仍然不少。

  受限于实力,很多岛屿在西班牙人手中已经可有可无,但是落到神圣罗马帝国手中又变得价值连城了。

  从欧陆战争结束,全球化战略就被提上了日程。现在还没有实施,主要是受限于财力,等过上几年消化了这次的战利品,全面启动全球化战略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

  奥西在进行交易,英日两国也没有闲着。证明了自身实力的日本人,在英国政府眼中的地位明显拔高了一节。

  唐宁街

  外交大臣乔治:“以日本人在菲律宾海战中表现出来的实力来看,制衡西班牙人他们已经做到了。

  甚至因为日本人的强势插入,神圣罗马帝国在南洋地区的霸主地位也受到了冲击。

  维也纳政府是不会放任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如果我们不插手的话,日本人被逼出南洋只是时间问题。

  一旦南洋战略失败,日本人就只剩下北上一条路了,这势必会和远东帝国爆发战争,到时候我们又要做出选择。

  为了帝国的利益,最佳的选择是扶持远东帝国在东边牵制俄国人,扶持日本人在南洋牵制西班牙、以及神圣罗马帝国。”

  毫无疑问,这是最乐观的局面。通过扶持两个小弟,让不列颠摆脱目前的尴尬境地,无疑是理想状态。

  然而,计划始终只是计划,想要落到实处,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西班牙虽然衰落,却不是没有一战之力。纵使人家官僚集团腐朽,但综合国力仍然在日本之上。

  尤其是西班牙属于欧陆国家,背后还有一个欧陆联盟,一旦西班牙政府做通了各国的外交工作,获得整个联盟的支持,日本人的南下计划就注定要破产了。

  要知道伦敦政府此刻还在为加入联盟而努力,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是不可能为了日本人就和联盟直接对上的。

  南边的计划充满不确定性,北边的计划更悲剧。远东帝国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心”,俄国人不来找麻烦老佛爷就满足了,主动去寻找俄国人的晦气,实在是太为难人了。

  看着英俄在印度狗咬狗,人家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主动掺合进去?

  有这么多问题,仍然不影响这份“计划”成为伦敦政府外交战略。成功了血赚,失败了也不亏,这样的计划为什么不用?

首节 上一节 662/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