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道尔独立(468平方公里),摩纳哥恢复原有领土(20平方公里)。
战争赔款
奥地利33.4%、俄罗斯帝国20%、德意志联邦25.5%、比利时15.5%、西班牙0.3%、瑞士0.2%、意大利所有邦国共分4.5%,黑山、希腊、亚美尼亚各自拿0.2%。
法兰西共计需要支付战争赔款500~800亿神盾(具体数字维也纳和会上确定),各国组建联合银行向法国政府提供贷款支付赔款,月息千分之五,分九十九年还本付息。
……
尽管奥地利已经很努力了,还是没能够将法兰西彻底分割掉。就连将法国人赶出地中海,都没有能够做到。
并非做不到,而是不能做。打了败仗割地没问题,可是割地也得有限度,最好还要有法理基础。
作为实质上的欧陆霸主,奥地利已经成为规则体系下的最大受益者,自然要维护游戏规则了。
在这种背景下,瓜分法兰西奥地利都是打着收复失地的旗号,拿到的土地也都是曾经神罗的故土。
这个说法确实牵强了一点儿,不过有法理基础总比没有的好。加上拳头够大,勉强也算是合法了。
相比之下,分给盟友们的土地就没那么讲究了。除了西班牙的勉强找出了历史支持外,其他的都可以算战败割地。
不是弗朗茨不愿意多给,问题是盟友们的体量有限,硬塞给他们搞不好会被噎死。
况且,利益分配也要讲究公平性,必须要能够服众。要是过了线,奥地利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威望就没了。
仔细研究一下利益分配方案就知道,条约之中充满了妥协****性。除了俄国人的赔款是事先约定的,剩下的都是根据各自贡献进行的。
比如说:西班牙在战场上打了酱油,除了事先约定的可以收复失地之外,分到得的战争赔款就只是象征性。
而比利时因为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做出的贡献也不小,拿到的领土和赔款都不少。
同样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德意志联邦,因为没有获得领土补偿,就在战争赔款中拿到了仅次于奥地利的份额。
撒丁王国看似拿到的领土多,实际上那也是建立在萨瓦公国划分给瑞士的前提下,有补偿性质。
并且,这些好处还不是他们一家能够吃下去的,后面还必须要和其他意大利邦国分。
就这还是奥地利有意照顾的结果,要不然在反法战争中贡献有限的意大利邦国,能够独立就不错了,还想要啥自行车?
这也算是效仿英国人的埋钉子战术,估摸着未来撒丁王国和瑞士的关系是不会好了,同其他邦国的关系很大概率也好不了。
放下了条约文本,弗朗茨疑惑的问道:“怎么没有关于殖民地分配的内容?”
不是弗朗茨大惊小怪,作为世界第三殖民帝国,法兰西人的殖民地可不少,其中不乏优质资产。按理来说应该是大家争抢的东西,现在草案上居然没提。
韦森贝格解释道:“陛下,殖民地问题确实讨论过了,只不过大家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比利时忙着战后重建,没有额外的精力经营殖民地;西班牙还要进行菲律宾战争,顾不上争夺殖民地。
原本俄国人想要拿到法属印度支那,可惜有英国人虎视眈眈。我们在远东地区都无法和英国人争锋,俄国人就更不行了。
剩下的国家都差不多,受限于国力,就算是在会议上确定了殖民地利益,他们也没有能力守住,所以干脆就搁置了这部分内容。”
没有提德意志联邦,那是因为德奥合并已经在进行中了。现在只是为了衬托奥地利的形象,德意志联邦才单独参与战后利益分配。
要不然,奥地利就拿得太多了,容易引发大家的心里不平衡。
事实上,现在就已经有人心里不平衡了。要不然也不会出现“搁置”殖民地分配的问题。
最肥美的“法属非洲”被奥地利一口吞下了,剩下的法国殖民地都分散在世界各地,都有其特殊性,根本就不是大家能够窥视的。
既然拿不到,自然是眼不见为净了。盟友不参与殖民地分配,奥地利自然无法强迫大家来背书。
弗朗茨点了点头:“既然他们都不愿意参与,那么殖民地的问题我们就自己解决好了。
除了已经拿下的法属非洲外,我们还要尽可能的拿到法国人在海外殖民地岛屿,以及法属美洲部分。
至于法属中南半岛,我们暂时顾不上,如果英国人想要就给他们好了,反正我们也阻止不了。
这些都是小问题,真正麻烦的还是法兰西的债务问题。
最后的战争赔款,无论是500亿,还是800亿,法国人都是付不起的,债务违约必然会发生。
这些问题必须要考虑到,一旦法国人债务违约,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能够采取什么措施,最好都在条约中明确进行约定。”
如果是几百亿法郎,估计法国政府咬咬牙也就给凑齐了,可惜反法同盟要的是神盾。
哪怕按照最低标准500亿神盾,折算下来那也是18.3万吨黄金,卖了法兰西都不一定能够凑齐。
不光本金还不上,就连利息都还不起。按照千分之五的月息计算,每个月光利息就2.5亿神盾。
莫说法国人,就连奥地利这个印神盾的,都承担不起这笔债务。
还不起没关系,弗朗茨本来就没准备让法国人还上。有这笔债务压着,奥地利就有足够的理由,禁止法国人发展军备。
事实上,原时空法国人限制德国的计划也没错,只不过在实施的时候出了问题,反倒是把自己给坑死了。
卡尔首相提醒道:“陛下,这笔债务数额太过巨大,法国人根本就不可能还上。
就算是巴黎政府肯答应,法国民众的也会反对。一旦所有法国民众的抵制,我们恐怕不仅拿不到赔款,还要继续往里面搭军费。
为了帝国的利益,最好还是设置一个在他们承受范围之内的赔款数额。既可以限制法兰西的发展,又可以避免舆论压力。”
还不起就不还,赖账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真要是逼急了,法兰西很可能进入长时间的无政府状态,然后漫山遍野都是游击队。
这里是欧洲大陆,很多极端措施都不能用。真要是发生了最坏的情况,奥地利实际上也无能为力。
所谓的军管法兰西,实际上还是恐吓成分多余实际意义。反法同盟强势不假,可真要是看不到回报,恐怕也没谁愿意陪着奥地利疯狂。
弗朗茨点了点头:“首相说得不错,法国人确实承担不起这笔赔款。要是把逼急了,反倒是不美。
不过这个赔款数额是反法同盟会议的通过,这意味着我们的大多数盟友是认可这个数字的,我们也不好轻易更改。
再过两个月维也纳和会就要开始了,到时候丢到会议上讨论,让法国人自己想办法说服各国降低赔款数额。
只要法国政府肯解散军队,保证不发展军备,我们就不在赔款问题上刁难他们。”
坦率的说,弗朗茨没有想过这样的巨额赔款数字,能够在反法同盟内部会议上通过。
按照事先的计划,只要让法国人能够承担30亿神盾的赔款,弗朗茨就满足了。
并非不能多,实在是没有意义。丧失了海外殖民地,本土又遭受战火洗礼的法兰西,早就不是那个财大气粗的法兰西帝国了。
30亿神盾的赔款,每个月光利息就是1500万。要凑齐每月的赔款,新生的法国政府不仅要解散军队,还要省吃俭用。
提出巨额赔款,本身就是为了让盟友们反对的,确切的说是诱使俄国人反对,让俄国人站在西、瑞、比、撒等国的对立面。
怎奈计划没有变化快,不知道是俄国人发现了这份计划,还是被巨额赔款数额给诱惑到了。总之,俄国代表没有跳出来反对。
没人反对,奥地利也不可能自己出来反对。把各方抱出来的损失加在一起,然后天文数字的赔款就出来了。
好在,这只是一个草案,还有修改的余地。要是签订了正式条约,那就是在逼着法国政府装死了。
类似的案例,在原时空也发生过。一战后法国人就向德国人提出了6000~8000亿金马克的赔款,然后一路被砍到了1320亿金马克。
最后无奈的发现,战败的德国人还是支付不起赔款。为了让德国人能够支付赔款,协约国搞出了脑残的工业产品抵债方式。
不仅替敌人保住了工业,还让德国制造通过赔款畅通无阻的进入英法殖民地。资本财团趁机大发横财,带来的后遗症就是国内经济萧条,没人投资制造业了。
有这样的先例在,弗朗茨自然是警惕万分。时刻提醒着自己,赔款只是打压敌人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第967章 灵活外交
欧陆战争的结束,不仅意味着奥地利拿到了欧陆霸权,更重要的是悬在奥地利头上的利剑不复存在。
看看《对法处置草案》就知道,奥地利这次是把盟友们喂得饱饱的,同样也将仇恨拉得满满的。
可以想象,接下来的法奥关系会有多么糟糕。不过这都是小问题,仇恨值高分担的国家也多。
吃下去的肉不能吐出来,到了现在这一步,法国人想要东山再起,先要问周边邻居们答不答应。
今时不同往日,战前法国人可以蔑视这些邻居,战后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没落的西班牙虽然实力不济,可是人家块头大啊!现在又收回了富饶的鲁西永地区,实力还会进一步发展。
刚刚复国的撒丁王国,暂时指望不上,不过发展潜力却不小,在反法的问题上还有意大利众邦国的支持。有了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大家肯定不想来第二次。
元气大伤的比利时,实力是不咋地,可比法仇深似海,妥妥的是反法急先锋。
山地之国瑞士,国力虽然不咋地,可大名鼎鼎的瑞士雇佣兵大家都知道,绝对是难啃的骨头。
法兰西想要东山再起,无论从哪个方向取得突破,都是难如登天。尤其是奥地利还在一旁虎视眈眈,稍微动静大了点儿,又是一次反法战争。
按照智囊团的分析,战后西、瑞、比、撒四国加起来综合国力就顶得上法兰西了。只要不让法国人各个击破,封锁网是牢不可破。
西线的威胁不复存在,欧洲大陆也就和平了。只要奥地利不主动搞事情,就没有人能够搞得起事情。
作为一名和平主义者,弗朗茨决定在未来的岁月里少出去折腾,没事就窝在家里种田。
好吧,这些都是忽悠人的。真相是奥地利吃撑了,需要停下来消化。
战争是吞金兽,别看奥地利这次赢得似乎很轻松,实际上维也纳政府也是债台高筑。
为了支撑这场战争,奥地利不仅打光了国库,还向银行借了8亿神盾,先后向民间发动了三次战争债券,共计7.6亿神盾。
如果只是增加十几亿债务,那也不值得弗朗茨忧心。毕竟维也纳政府财政状况良好,承担这点儿债务没压力。
问题是德奥合并已经开始,别的地区不需要奥地利支持多少,莱茵兰地区的重建开销却是少不了的。
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指望德意志联邦政府能掏钱,他们早就是债台高筑。
前不久还因为拖欠工资,导致闹出了公职人员大罢工,汉诺威那位橡皮章皇帝早就撒手不管了。
按照之前约定,维也纳和会过后乔治一世就要宣布解散联邦,然后放弃皇位。反正都和自己没关系了,自然是破罐子破摔。
最后还是弗朗茨看不过去,支援了一笔款子,才让政府正常运转下去。
真正倒霉的还是德意志联邦政府的债主们,债务人没有了,又找不到承担债务的继承人,债权自然也就消失了。
下面的邦国政府不会认账,弗朗茨同样不会承认这笔债务。不管官司打到什么地方,谁也不能说神圣罗马帝国是德意志联邦的继承人。
债务可以不继承,领土却是要接收的。莱茵兰地区是德意志联邦政府直辖区,不属于任何一个邦国,合并后自然会变成维也纳政府直辖区。
没得说,既然是中央政府的直辖区,自然就要由中央政府拨款重建了。下面的邦国最多人道主义上支援一点儿,法律上他们是不承担责任的。
几百万人的返乡安置,从衣食住行到工作岗位,都需要维也纳政府来解决,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相比之下,新占领区的建设就不算什么。尽管同样开销巨大,可是时间上没有要求啊!
遣返了当地人,就变成了无人区,维也纳政府可以想什么时候开发,就什么时候开发。
除了这些开销外,还有一个巨坑要填。战争进行到现在,奥地利军队同样付出了惨重代价,伤亡抚恤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截至到目前为止,维也纳政府已经累计发放抚恤金4.6亿神盾。这还不是结束,费用超过10亿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就看军功田能够充抵多少了,要是士兵们都选择拿现金,估摸着维也纳政府距离破产也不远了。
把所有的开销加在一起,因为这场战争,维也纳政府需要支出的最终费用,绝对不会低于五十亿神盾。
因为战争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更是高达七十亿神盾,间接经济甚至超过了一百五十亿神盾。
单纯算经济账,让法国人赔几百亿神盾,真是一点儿也不冤枉。
然而,现实非常的残酷,要求提得再多,人家没钱就是没钱。甭管赔款金额设置多高,最后能拿到手也只是人家兜里有的。
如果不是收获了大量的殖民地,同时扫清了统一德意志地区障碍,并且奠定了奥地利的欧陆霸主地位,这场战争维也纳政府就赔掉裤衩了。
从这方面来说,弗朗茨不得不感谢法国人家底丰厚。对比一下原时空的一战就知道,作为战胜国的英法,都赔掉了裤衩。
有了这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弗朗茨终于明白二战前英法为什么要玩儿绥靖政策了。不是政客们不知道风险,实在是他们已经打不起了。
“和平是打出来的”。这句话的含义,在这里可谓是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