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622节

  别忘了南洋地区还有荷兰人,如果奥地利出面牵头,鼓动荷兰出手干涉,我们可没有能力同时对上西荷两国。”

第930章 不列颠的抉择

  在日本政府犹豫不决的时候,英法谈判也进入到了关键时刻。陷入战略被动的法国人,没有了谈条件的底气,不得不对英国人做出大幅度让步。

  谈判向着有利于不列颠的方向发展,本该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格莱斯顿首相现在却高兴不起来。

  “非洲战场真的不能挽回了么?”

  “夜路”走多了,终会遇到鬼。不列颠持续了多年的欧陆平衡政策,此刻露出了致命的破绽,眼瞅着就要崩盘了。

  没有办法,牛逼哄哄的法国人在战场上的表现,远没有他们平日里叫嚣得那么厉害,让伦敦政府做出了战略误判。

  不管愿不愿意接受,格莱斯顿都必须承认:昔日那支所向匹敌的法军不复存在,没有拿破仑的法兰西已经丧失了吊打欧陆的实力。

  战争进行到现在,法军欧洲大陆上还是迟迟无法突破,非洲大陆又被奥地利吊打,局势对法兰西越来越不利。

  “从军事上来看,法属非洲沦陷只是时间问题,奥地利人已经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如果不是局势无法挽回,高傲的法国人也不会这么轻易向我们低头。”

  陆军大臣罗萨里奥嘲讽道。

  英法关系一直都不和谐,尤其对英国陆军来说,法兰西就是他们永远的痛。

  如果不是被法国人赶出了欧洲,不列颠也不会成为单纯的海权国家,他们也不至于沦落到只能给海军当小弟的地步。

  望着幸灾乐祸的陆军大臣,格莱斯顿眉头紧锁。看着法国人倒霉固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代价却是奥地利要一家独大,那就不美妙了。

  打开地图就知道,一旦让埃及落入奥地利手中,横跨亚非欧的巨无霸就出现了。

  在这个弱肉强食殖民帝国时代,这样的巨无霸肯定不会安分的在那里趴着睡觉。

  原本奥地利在非洲大陆就是一家独大,不列颠连同法兰西、葡萄牙、西班牙等殖民帝国加起来,才能够勉强和他们抗衡。

  要是法兰西被赶了出去,英属非洲肯定会成为奥地利的下一个目标。丧失了英属非洲,不列颠通往印度的康庄大道就被堵上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格莱斯顿首相都不敢继续想象。总之,让奥地利掌握欧陆霸权、又独霸非洲,对不列颠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

  “现在的局势非常糟糕,该死的高卢蠢货,已经丧失了祖上的勇武,就剩下吹牛逼的本事了,更糟糕的是我们却不能看着这个蠢货失败。

  一旦埃及地区落入奥地利手中,反法同盟就可以利用人力物力上的绝对优势,直接耗死法国人,就算是拿破仑复生也无法挽回局势。

  法国人战败不要紧,关键是我们不能看着奥地利轻松获得胜利。要是不利用这次战争大幅度消耗他们的实力,未来我们就别想有好日子过了。”

  从个人感情上来说,格莱斯顿也不想出手支援法国人的,可是没有办法,谁让埃及的法军又失败了呢?

  就在两天前,法国人苦心经营的苏伊士防线告破,战火已经烧到了埃及腹地,再不给法国人帮助,法属埃及就要易主了。

  不列颠无法承担奥地利掌控埃及的后果,英国政府必须要出手拉法国人一把。

  罗萨里奥摇了摇头:“首相阁下,现在的局势确实很糟糕,但我们也要面对现实。

  奥地利在非洲大陆的优势太大,除非法国人能够抽调百万主力部队投入非洲战场,要不然根本就无法逆转局势。

  当然,这只是单纯的从军事上分析。如果其它方面发生变故,比如说:奥属非洲军团的补给出现问题,又或者是爆发革命,情况就不一样了。”

  殖民大臣普里姆罗斯当即否决道:“阁下,这样变故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据非洲殖民政府搜集到的情报,战前维也纳政府曾向奥属非洲运送了大量的战略物资。

  具体数额有多少暂时无法确定,不过一时半会儿他们肯定不会出现后勤问题。如果法国人坚挺一点儿,在埃及地区坚持一两年,没准还有机会看到。

  指望奥属非洲爆发革命,那就更加不靠谱了。要知道奥地利殖民非洲的主力军是贵族、农场主,和新大陆那帮罪犯的后代是不一样的。

  从非洲传来的情报,维也纳宫那位一声令下,这些家伙兴高采烈的参战了,没有丝毫的不情愿。”

  这是事实,如果策动奥属非洲独立,英国人早就干了。不对,确切的说是已经干过了,只不过最后以失败告终。

  闹独立也是要有前提的,和流放的罪犯不一样,奥属的移民大部分都是主动过去的,对国内的归属感要强得多。

  尤其是奥地利还在推动非洲本土化进程,更是让既得利益者们没有造反的理由。想要在非洲复制美国的独立运动,根本就不存在群众基础。

  毕竟,北美十三州看似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可大部分移民都来自欧陆,对不列颠缺乏归属感。

  纯粹的英格兰移民本来人就少,还不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偏偏这些家伙又大都是流放的罪犯,不仇视英格兰都算是好得了,指望他们主动维护不列颠的殖民统治,根本就是在做梦。

  本身就和不列颠离心离德,在发生利益冲突后,资本家们振臂一呼,民众自然是争先响应了。

  类似的事情,在奥属非洲根本就行不通。商品倾销确实存在,可惜奥属非洲的资本家不给力啊,根本就没有任何话语权。

  掌握权力的贵族、农场主,主要从事的是采矿业和种植园,根本就不在乎工业品倾销,或者说大家根本就不认为被倾销了。

  工业产品又不是凭空产生的,同样也是需要采购工业原材料的,恰好大家都是工业原材料的生产者。

  一面向国内输送工业原材料,一面享用国内生产的廉价工商业产品,大家的小日子过得不要多自在了。

  真要是独立了,搞起了反倾销,他们才是最大受害者。不仅要为工业化买单,就连种植的经济作物收益也会大幅度减少。

  具体可以参考,美利坚联盟国那帮农场主。为了抵制北方的贸易保护政策,都可以跳出来闹独立。

  资本家们敢闹腾,都不需要维也纳政府插手,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贵族、农场主,就先把他们给镇压了。

  外交大臣乔治附和道:“这一点我可以证明,外交部也策动过奥属非洲独立运动,甚至还扶持了几个独立组织,可以这些家伙都没成气候。

  奥地利在非洲发展的采矿、种植园经济,直接将既得利益者和本土绑在了一起。从内部瓦解奥属非洲,根本就不现实。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非法国人赢得欧陆战争,要不然埃及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我们直接出兵干涉,或许能够阻碍奥地利的行动,但是这牵扯到的利益太大了。”

  出兵干涉,这本来就是一个笑话。不列颠那支袖珍版的陆军,主力还在阿富汗和俄国人鏖战,仅凭英属非洲那点儿殖民部队,派出去也只能打酱油。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格莱斯顿首相缓缓说道:“国际局势即将失控,我们必须要尽快结束同俄国人的战争,以应对接下来的变局。

  阿富汗战争进行到了现在,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意义。这个时候俄国人也是骑虎难下,给他们释放一个和平信号,想必沙皇政府也不会选择死扛。

  毕竟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巨无霸出现,威胁的不仅仅只是我们的利益,同样也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

  英俄阿富汗战争初期确实是因为利益,战争打得是那个激烈。可惜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这就是一场望不到头的消耗战,真要是血拼到底只会两败俱伤。

  随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打累了的英俄两国不约而同的降低了战争强度,化身吃瓜群众看起了法奥两国的热闹。

  或许是为了让法奥两国放心大胆的pk,原本该停下来的英俄两国,非常的默契选择了继续这场战争游戏。

  虽说是游戏,同样也是要死人的。无论是英军、还是俄军,都没有放弃弄死对方打算,但凡是露出一点儿破绽都会被敌人穷追猛打。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消耗战对不列颠来说也是有利的,英国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拖垮俄国人。况且,只有让沙皇政府真正肉疼,英属印度才会安全。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为了遏制正在做大的奥地利,格莱斯顿只能先放弃“毛熊放血计划”。

  外交大臣乔治提醒道:“首相阁下,现在和俄国人停战不难,但想要按照我们之前的预期停战,却是非常的困难。

  目前俄军还控制着阿富汗地区四分之三的领土,以沙皇政府的贪婪,我们战场上没有拿到的土地,想要在谈判桌上拿回来,几乎没有任何希望。

  我们同俄国人之间的矛盾太深,又有奥地利人充当搅屎棍,这次停战谈判恐怕不会顺利。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法属埃及是支撑不了多久的。如果法军无法在欧洲大陆取得突破,奥地利占据埃及的既定事实就造成了。

  俄国人不想看到奥地利做大,但俄奥毕竟是传统盟友,沙皇政府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和奥地利翻脸,在埃及问题上他们多半会选择中立。

  接下来要逼迫奥地利人让步,吐出吃下去埃及地区,能够依靠的只有法国人和我们自己。

  偏偏我们既要利用法国人,又要限制法国人,不能让法国人趁机做大,这需要做得工作非常麻烦。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更多的盟友。最好是能够联合欧洲各国一起出面干涉,靠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受限于欧陆平衡政策,在这次欧陆战争中英国政府的外交一直都是畏首畏尾,生怕一个操作不当,折腾出一个欧陆霸主出来。

  没有办法,国际局势风云变换太快。不列颠的敌人一直在发生变化,先是自己跳出来的俄国人,接着是野心勃勃的法国人,还没反应过来奥地利又冒出来了。

  既要打压,又不能打压太狠,必须要维系脆弱的平衡,让伦敦政府疲于奔命。

  某种意义上来说,从欧陆战争爆发开始,不列颠的欧陆平衡政策就出现了问题,已经跟不上国际局势变化了。

  问题大家都知道,可惜不列颠是一个岛国,先天上就决定了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只有维系欧陆平衡,才能够保住他们的霸权。

  格莱斯顿点了点头,望了望窗外:“确实非常麻烦,不过再麻烦也必须要去做,这是我们的责任。

  并且,在维系欧陆平衡的同时,我们还要想办法削弱法奥两国的实力,不能让他们继续壮大下去。”

  ……

第931章 各有算计

  圣彼得堡,收到了英国人释放的和平信号,亚历山大三世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这次阿富汗战争可谓是虎头蛇尾,对俄罗斯帝国来说,完全是开局王者最后却差点儿打出了青铜战绩。

  刚开始有阿富汗游击队配合,俄军是一路吊打英国人,可惜阿富汗地区不是坦途,随着战线的不断向前推进,俄军的后勤压力也越来越大。

  加上英国人援兵不断的抵达,俄军丧失了兵力优势,战场上的局势渐渐发生了变化。

  到了现在,阿富汗战争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消耗战。面对财雄势大的英国人,穷逼的沙皇政府明显招架不住。

  看似俄军在阿富汗战场占据上风,实际上沙皇政府也是有苦难言。

  战争进行到现在,俄军已经先后付出了近五十万人的伤亡,以及高达数十亿卢布的战争经费,然而传说中的印度还是可望而不可及。

  人员伤亡只是小问题,毕竟收复了中亚地区,还占领了四分之三个阿富汗,甚至双方的交换比达到了惊人的1.1:3.7,可以说是俄军近五十年来最佳战绩。

  当然,这是把中亚汗国和印度殖民军一起加上的战绩,单纯和英军主力pk,俄军还是占不到多少便宜。

  有水分没关系,这也不影响沙皇政府拿出来进行政治宣传,总之俄军战场上的表现,对各方面都交代的过去。

  令亚历山大三世头疼的是财政,自他继位以来沙皇政府积攒的家底全部搭进去了不说,还欠下了巨额的债务,更关键的是没能够打进印度。

  如果俄军已经打进了印度,那么砸锅卖铁,亚历山大三世也要将战争继续下去。

  可惜现实没有如果,英国人已经反应了过来。除了本土派出来的几十万主力部队外,还有两百万印度殖民部队炮灰严阵以待。

  根据前线传来的情报,英军主力已经很少出来决战了,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后方督战,利用殖民部队和俄军纠缠,英军将领甚至完全不在乎人员伤亡。

  按这个节奏下去,大有印度人不死光,英国人就不会认输的架势。

  灰色牲口再怎么不值钱,也比殖民地土著贵一些。甭管交换比怎么样,俄军都是吃亏的,毕竟对面的印度人可是有三亿。

  “准备和英国人谈判吧!”

  做出这个决定后,亚历山大三世整个人都消沉了下来。俄罗斯帝国距离印度最近的一次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是!”

  “陛下,我们要不要通知一声奥地利人,毕竟……”

  不等外交大臣奥斯卡·希门尼斯把话说完,亚历山大三世就打断道:“你们看着办吧!反正现在英国人不想打了,我们也没有能力打下去。”

  说完,亚历山大三世直接转身离去。

  毫无疑问,俄罗斯帝国不是没有能力继续这场战争,毕竟还有奥地利奶妈在后面补血,一时半会儿还坚持得住。

  关键是在无法夺取印度的情况下,继续这场战争拖住了英国人,只会便宜正在非洲大陆高歌猛进的奥地利,不符合俄罗斯帝国的利益。

  再好的盟友,也抵不住利益的诱惑。

  按照事先约定,维也纳政府以支持沙皇政府入主印度,换取俄罗斯支持奥地利独霸非洲,战后两国共同分享欧陆霸权。

  沙皇政府现在和英国人停战,也是在坑队友。可是没有办法,沙皇政府已经确定自己拿不到印度,那不能看着奥地利独霸非洲了。

  要不然战后两国的实力就会进一步拉大,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一旦出现实力失衡,所谓的共享欧陆霸权,就是一个笑话。

  亚历山大三世的政治头脑还是非常灵光的,知道俄奥同盟的重要性,为了降低政治影响,果断的选择甩锅。

首节 上一节 622/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