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58节

  “陛下,法国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当选过后,马上就以法国政府爱好和平为由撕毁了法奥密约,恐怕对帝国是不怀好意。”梅特涅皱着眉头说

  好不容易用一个法奥密约拉拢了法国人,就这么被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给破坏了。

  弗朗茨想了想说:“法奥密约是符合法国人利益的,就算是丧失了瓜分撒丁王国的最佳机会,有法奥同盟在也可以帮法国政府打开外交上的困局。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不是傻子,他这么迫不及待的撕毁条约,恐怕背后还有其他因素,查查看是不是英国人在搞鬼。”

  约翰牛就是这么的不得人心,第一时间就成了怀疑对象。

  “是,陛下。”梅特涅回答道

  这个时期奥地利面临的国际环境还很轻松,就算是法国人撕毁了条约,对奥地利来说也无伤大雅。

  弗朗茨主政以来,奥地利政府深化了俄奥同盟,又进一步发展了英奥关系,普奥再次结盟已经进入了谈判阶段。

  英国人出手破坏法奥关系,也是有动机的,现在的大英帝国已经不是三十年前的大不列颠了。

  实力强大了,他们在政治上的野心自然也变大了。如果奥地利再次建立了维也纳体系,他们依然要被排斥在欧洲政治之外。

  从利益角度上出发,维也纳体系稳定了欧洲大陆三十年,奥地利完全是在给英国人做嫁衣。

  没有欧洲事务牵制精力,英国人才有能力对外扩张,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

  “陛下,如果是英国人动的手,我们是不是要进行报复呢?”费利克斯首相关心的问道

  “来日方长,等未来又机会再说。”弗朗茨淡定的回答道

  这个年代奥地利可不怕大英帝国,长期被排挤在了欧洲大陆之外,还有俄国人和他们争霸,英国人还没有后世的威风。

  按照列强的行为准则,发生了这种事情肯定是要报复了。只不过弗朗茨不是意气用事的人,报复英法除了可以出一口气外,根本就无法获得实际利益。

  不如先记着,留下这个借口,等未来有利可图的时候,再给他们下绊子。

  ……

  巴黎

  撕毁了法奥密约过后,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就开始后悔了。

  图谋意大利地区是法国内部利益集团的需要,法奥密约只是他们迈出的第一步,如果不是六月革命法国现在已经占领了半个撒丁王国。

  现在他撕毁了这份有利于法国利益的密约,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这对急需巩固政权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英国人的支持确实很重要,可是再重要也比不上利益。如果不能让这些利益集团满意,他这位被选举上来的总统,还是有可能会滚蛋。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的权谋还是很厉害的,一面向利益集团做出了许诺要重返意大利,一面又出台了一些积极的改革政策,比如说:废除共和政府时期的附加税法令、削减了报社、出版社的税收……

  对内改革的同时,还不忘对外改善外交关系,除了抱紧英国人的大腿外,还派出了特伦威尔侯爵出访欧洲各国,为复辟做准备。

第126章 美丽的误会

  1848年12月12日,对奥地利影响深远的公务员考试开始报名,这标志着奥地利选拔人才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尽管这次考试,依然是贵族们的内部竞争,但是有竞争总比没有竞争的好。

  在这里没落贵族,获得了重回权利中心的机会,奥地利政府再次获得了他们的拥护。

  政府机关、国有企业、教师等一系列岗位加起来,面向社会提供了近十三万个岗位,共有十八万六千余人报考。

  这个竞争率要是放在后世,估计很多人都要弹冠相庆,不过在这个年代,很多人依然在报怨压力大。

  维也纳一家小酒馆内,一名约二十来岁的少年报怨道:“该死,劳尔你知道财政部这次是要干什么,我们都进入了第二轮为什么还要考试?”

  “得了吧,威格尔。谁都知道,我们是免试进入第二轮的。听说财政部的报考人数已经超过八千人,而招聘人数只有876人,十比一的通过率。

  要淘汰绝大多数报考者,除了考试还有更快的办法么?

  如果你怕竞争的话,可以去报考基层教师啊,那边名额多,报考的人数少。”劳尔喝一小口葡萄酒,笑呵呵的说

  他可不怕考试,在学校的时候就是优等生,比起朋友威格尔这个学渣,他有足够的信心通过考试。

  考试舞弊?想不都要想,也不看看能够参加考试的都是些什么人,一帮贵族闹了起来,谁能够兜得住。

  要是关系网强大,早就混入了公务员队伍了,何必来这里竞争呢?

  “算了吧,我可不想在乡下混日子,没有酒吧、没有朋友,那会要了我的命!”威格尔摇了摇头说

  相比实权部门,教育部招聘的教师岗位就悲剧的多了,很多人一听要去乡下教书,一个一个脸色都变了。

  计划招聘五万教师,结果只有不到两万人报名。为了招募足够的教师,教育部不得不将学校建在了城镇周边。

  反正义务教育费用政府全部承担,把学生集中起来管理也可以,大不了采取寄宿制。

  绝大部分地区,政府手中都查抄了大量乱党的不动产,改造一下就可以当校舍。

  即便是如此,报考小学教师岗位的人依然不多,最后教育部不得不削减了招聘人数。

  反正义务教育也不可能一下子普及到全国,需要时间逐步进行推广,教师不够还可以慢慢培养,教育部的教师培养班已经对外招生了。

  “那么就只能竞争了,你要知道竞争最激烈的参议秘书,仅仅只招收两人,居然有八百多人报名,并且报名人数还在持续增长中。

  上帝,通过几率连四百分之一都不到,居然还有人敢去,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勇气。”劳尔用非常夸张的语气说

  旁边一名男子插言道:“有什么好奇怪的,参议秘书可是为内阁政府服务,天天在一帮大佬面前晃悠,未来上升的空间要大的多。

  谁都想要一步登天,万一侥幸考上了,那就赚大发了,考不上大不了浪费点儿报名费。”

  “这么说起来,我都有些动心了,反正各个部门的考试时间并不是都一样,去试试也好。”劳尔想了想说

  ……

  这次公务员考试并不是统一进行的,各个部门需求的人才并不一样,弗朗茨也没有准备招收一帮全才进来。

  因此,大家的招募条件也不一样,有的部门竞争激烈,笔试、面试都在搞,有的部门报名人数太少,没有挑剔的资格,只要满足基础条件就行。

  由于是第一次考试,谁都不知道会考什么,考生们只要干着急,想要临时打突击都没有方向。

  不光是他们不知道,就连主持这次考试的政府各部委都有些蒙逼,大家都没有经验,不得不借鉴国外的人才选拔制度。

  这个年头,欧洲最流行的依然是恩赐制,奥地利算是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率先打破了这种制度。

  和奥地利公务员考试最接近的,居然是满清的科举制度,如果不是时间太紧了,内阁都准备派人过去考察了。

  最后还是弗朗茨亲自帮忙出主意,虽然他没有主持过工公务员考试,但是前世参加的次数多,有丰富的被淘汰经验。

  美泉宫

  费利克斯首相皱着眉头说道:“陛下,这次公务员考试,我们共提供了128939个岗位,共有589656报名人次,存在着严重的一人同时报考多个部门情况,还有近三万五千个岗位无人问津,大都集中在教育部门。

  考虑到这种情况,政府决定取消这些无人报考岗位,同时对一人报考多个部门的予以取缔,只承认最早报考的部门。”

  奥地利这次公务员考试,自然不可能像互联网时代那么细分,精确到了每一个具体位置上。

  现在报考的只是部委,最后的具体位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配,除了少数部门只招收几个人,明确了具体职位,别的都是未知数。

  比如报考税务部的,有可能留在维也纳,也有可能去克罗地亚,还有可能变成税务巡视官全国跑,具体的职位安排要等考试结束后才知道。

  听到有这么多岗位无人问津,弗朗茨不由的揉了揉额头,就是因为担心偏远地区岗位无人报考,他才把所有招聘人员都归纳到部委中,等最后再进行分配。

  没有想到,即便是如此同样凑不够人数。这个时候,他都在想要不要从别的部门选调一部分过去填坑。

  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盘算,强咬的瓜不甜。这么坑人,肯定会有怨气,最后把这种怨气带入到工作中,影响政府班子的纯洁性。

  “无人报考的岗位可以全部取消,缺人的话我们就自己培养。估计就算考试通过了,很多人都不想去穷乡僻壤。

  他们不想去就算了,我们也不能强人所难。军队不是有复员士兵么,这些偏僻角落贵族子弟看不上,士兵总不会也看不上吧?

  从中挑选识字的士兵,培养一下,充当偏远地区的基层公务员。

  对一人报考多个岗位的情况,这次就算了,事先我们没有做出规定,他们的做法是合法的,就当吸取教训了。

  不过在考中了一个部委后,他们就不能继续参加下一个的部委考试,报名费不予退回。”

  弗朗茨没有提转业军官们的问题,这个年代奥地利军队的军官基本上都是贵族出身,就算他自己没有了贵族头衔,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叔伯,总会有是贵族的。

  作为贵族子弟,他们的待遇又不一样。退役前在军队中的级别,转业过后就有等同的待遇。

  换句话说,在军队中他们是军官,转业过后他们同样是官。如果能力不济无法胜任,那么就只能降级了,但是在工资待遇上不会降低。

  当然,这仅限于有军功的。没有军功的军官转业,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弗朗茨提出的从士兵中挑选人才培养,同样仅限于有功之臣,没有战功的大头兵,自然不在培养范围之内。

  对于重复报考的考生,弗朗茨是非常理解的,当年他也经历过,谁都想多一次机会,多一个选择。只不过这样一来,会给招考部门增加工作量。

  弗朗茨还是有节操的,既然事先政府没有说清楚,那就不能推卸责任,增加工作量就增加工作量好了,自己挖的坑自己负责填。

  ……

  政府一下子取消了三万五千多个岗位,开考比例总算是攀升到了2:1,有几分竞争残酷的意思了。

  各个招聘单位,还在为出题而烦恼,欧洲舆论已经沸腾了。

  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观点,有支持的也有反对,总之奥地利的这次公务员考试,成为了欧洲社会的焦点。

  恩格斯就在莱茵报上面发表了文章,充分肯定了奥地利政府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理由非常的简单,奥地利政府公布的限制条件,排除了资产阶级后,却没有限制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理论上,只要他们的学历到了,就可以通过选拔进入政府体系中。

  加上奥地利政府前段时间提出的义务教育,让很多~~主义者认为奥地利政府正在积极改革,准备吸纳工人阶级进入政府中。

  好吧,这个美丽的误会,弗朗茨是不会出来解释的,多一帮拥护者总是一件好事。

  作为一名皇帝,他需要的是一帮忠心度在及格线上的人,帮他管理好这个国家,至于这些人的出身并不重要。

  只能说面对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用人机制。在奥地利就必须要倚重贵族,如果是在英法,那么资产阶级同样可以国家的支柱。

  这是社会环境决定,要是在一个新兴国家,没有根深蒂固的贵族,没有实力雄厚的资产阶级,那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同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支柱。

  如果盲目改革,背离了支持自己的阶级,那么王莽就是最好的榜样。

第127章 奥地利经济圈计划

  在公务员考试闹的沸沸扬扬的时候,远在教皇国的奥地利军队-在庇护九世教皇的欢送下踏上了归途。

  刚刚登上总统之位,想要利用干涉教皇国刷存在感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不得不遗憾的选择了放弃。

  奥地利军队已经把事情办完了,庇护九世教皇完全没有换个老大的意思,法国军队再过去就成入侵了。

  如果奥地利军队不走,或许庇护九世还会找法国人制衡一下,可是现在都开始撤离了,他干嘛要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历史在这里发生了转折,法国人的势力没有能够借机深入到意大利地区,通过干涉教皇国的军事行动,奥地利保住了在意大利邦国的影响力。

  这对奥地利的工商界来说非常的重要,保住了政治上的影响力,也意味着保住了这一片商业市场,给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新的一轮政府会议上,财政大臣卡尔-路德维希-冯-布鲁克意气风发道:“工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

  纵观世界各国,只有英国人完成了工业革命,这是建立在他们拥有庞大殖民地的基础上。

  奥地利没有广袤的殖民地,我们想要追赶英国人的步伐,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属于奥地利的市场。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改革释放本土市场,但是这还需要时间培养,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工商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利用外交手段,建立一个以奥地利为首的商业圈,这将大大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加速我们工业化的进程。

  将那不勒斯王国、教皇国、托斯卡纳、巴伐利亚、符腾堡等地区纳入经济圈中,我们将形成一个六千七百万人口大市场,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大的经济体。

  ……”

首节 上一节 58/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