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566节

  或许高层能够顶得住,但依克希尔这个小处长,却经不起折腾。

  “布列塔尼先生,实话跟你说吧,这件事谁出面都不行。

  奥金涅茨上将给后勤部发出了警告,如果不能保证后勤物资按时抵达,就要向沙皇陛下控告我们挪用军列的事情。

  事情一旦被揭开了,我们后勤部包括你们这些商人,甚至是克里斯坦瓦尔侯爵都跑不了。

  钱重要还是命重要,你自己去权衡吧!看在克里斯坦瓦尔侯爵的面子上,我们可以退回运费。

  不过这笔钱你拿回去了,往后大家就各走一边,后勤部再也不会和你合作了。”

  摊牌了,就轮到布列塔尼头疼了。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依克希尔收钱不办事,而是不敢办事。

  以布列塔尼对依克希尔这个吸血鬼的了解,钱就是他的命。只要钱给足了,什么事都能办。

  原本以为他只是想要坐地起价,趁机敲诈一笔,没有想到问题已经涉及到了高层斗争。

  真要是把钱要回去了,双方就撕破了脸皮。民不和官斗在哪里都适用,即便是背后有靠山,布列塔尼还是怂。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布列塔尼缓缓说道:“依克希尔先生,就不能想想办法么?要保障前线的物资运输,也不差这几列火车皮。

  要赶时间,你们可以征招更多的民夫,动用更多的畜力,总是能够完成的。

  要知道这批货,真的拖不起。实话跟你说吧,农产品只是明面上的,里面还有一部分……”

  商品价值越高,事情就越麻烦,依克希尔也头疼了。如果只是农产品,就算是坏掉了一部分,损失也非常有限。

  可是里面还有一批特殊“药品”,情况就不一样了。这种生意,明显就不是布列塔尼自己能做的,后面肯定还有一帮子大人物等着分赃。

  断了这些人的财路,事后肯定会有人报复,作为当事人的依克希尔很可能沦为出气筒。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依克希尔皱着眉头说道:“行了,布列塔尼。军列的事情,你就不要想了。

  现在军方正盯着呢,万一中途发生点儿变故,我们都要完蛋,包括你背后的人也一样扛不住。

  如果真要是赶时间的话,我可以调一部分民夫和马车给你,剩下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

  对了,前不久我们从奥地利进口了一批大卡车,想要的话可以借给你。

  不过这些费用必须要另算,谁让你之前没有预先告知的,特殊药品和农产品的运费可不一样。”

  知道这是底线过后,布列塔尼没有继续奢望军列,后勤部和军方之间的争斗他可不想掺合,一不小心那是真的会粉身碎骨。

  “可以,不过你必须帮忙协调地方,让他们帮忙修复道路,要不然卡车可跑不起来。”

  依克希尔点了点头:“放心吧,道路早就派人修复了。只要你不抄小道,大部分路段汽车都能够通行。”

  大部分路段能够通行,也意味着部分地段无法通行。不过这不是依克希尔担心的问题,能运一段算一段。

  汽车无法通行就上马车,马车走不了那就上人力,反正俄罗斯帝国的后勤体系就是这么构成的。

  事实上,要不是沙皇政府高层在奥地利考察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卡车的军用价值,后勤部根本就不会采购。

  并非这些卡车不好用,主要是不适合俄罗斯帝国。

  交通垃圾就不说了,更麻烦的是后期维护保养困难,零配件进口不说,就连修车的工人都要外聘。

  如果说这些都可以克服的话,那么严冬就很要命了。

  零下几度、十几度的时候,从外部加加热,发动机还能够勉强点燃火;零下三四十度的时候,停放必须要保温,要不然就有一定几率会出现发动机报废。

  就这性能,还是奥地利专门为俄国人生产的抗冻型汽车,要是普通的卡车遇到俄国冬天直接歇菜。

  ……

第855章 越发猖狂

  阿富汗战场,经过了一系列的苦战过后,英军成功的击败了阿富汗政府军主力。

  1888年7月16日,英军在付出三千多人的伤亡后,成功攻克喀布尔,残存的阿富汗政府被迫撤往兴都库什山脉。

  好不容易才赢得了这一伟大胜利,英国人没有藏着掖着了,伦敦政府第一时间向外界发布公告。

  看着英国人炫耀战绩,弗朗茨也有些发愁,这个结局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阿富汗政府居然连半年都没有坚持住。

  英国人都占据了喀布尔,俄国人还在和中亚汗国鏖战,一旦英军打穿了阿富汗,直接和中亚汗国连在了一起,俄国人后面的战争就难打了。

  这和事先的计划完全不一样,原本弗朗茨还想着阿富汗多拖点儿时间,让俄国人一路把战线推到英属印度,好好刺激一把英国人。

  没有受到刺激,伦敦政府肯定多半不会发狠和俄国人死磕,很有可能占据阿富汗地区就收手。

  至于中亚三汗国,多半是能救则救,要是救不了的话,卖掉他们和俄国人妥协,也不是没有可能。

  或许在未来的岁月里,阿富汗地区会成为英国人的沉重负担,但是俄国人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削弱。

  俄罗斯帝国这种侵略性十足的盟友,还是不要太强的好,要不然会让人睡不着觉的。

  揉了揉额头后,弗朗茨无奈的说道:“俄国人的战争贷款批了吧,现在沙皇政府需要我们的支持。”

  没有办法,影响不了英国政府,就只能鼓动沙皇政府了。现在只能希望毛熊贪婪一些,能够为了印度和英国人死磕到底。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这个时候不适合释放善意,显得太过刻意了。

  俄国人想要获得战争贷款,最好还是走正规程序,让他们拿出抵押来。

  免得让人发现,我们想要挑起英俄战争,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政治是需要装裱的。奥地利想挑起英俄战争不假,可是想归想,说出来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从一开始维也纳政府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对中亚战争没兴趣,迫于俄奥同盟,才出手支持俄国人的。

  给俄国人加油打气,那是出于同仇敌忾,绝对没有搞事情的意思。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维也纳政府是信了。

  “嗯!”

  弗朗茨点了点头表示认可,现在的情况奥地利确实不适合做得太多。

  可是什么都不做又不行,放任局势自行发展下去,奥地利的战略目标又无法实现。

  卡尔首相:“英俄两国政府都不是傻子,局势发展到现在这一步,要实现我们的战略目的,从上层下手已经不可能了。

  或许现在我们应该转换一下观念,要激化两国矛盾,并不一定要两国政府同意。

  随着战局的发展,英俄两国接壤是早晚的事情,一旦双方没有了缓冲,要制造矛盾就容易的多了。

  战争进行到现在,英国人也只是投入了五个印度殖民师和少量的本土部队,这些部队的战斗力非常有限。

  对付阿富汗政府还凑合,想要震慑俄国人,根本就不可能。我们只要暗地里推一把,让俄军的激进派动手就是了。”

  听了首相的解释,弗朗茨忽然发现自己陷入了误区中,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一切都要用“实力”说话。

  英国人看似占据了上风,可是印度殖民师真的镇不住场子。不仅无法震慑俄国人,恐怕还会激发俄国人的野心。

  想要改变这一点不是不行,立即扩编陆军,从本土抽调几十万正规军过去和俄国人对峙。

  看似操作起来不难,可问题是扩军也是要花钱的。

  这不是一次性的花费,而是长期性的开销,只要俄罗斯帝国一天不没落,不列颠就必须要在阿富汗地区部署重兵。

  受此影响,不列颠就不再是单纯的海权国家,同样也必须要发展陆权,尽管这“陆”不是本土,可印度的重要性也就比本土差一丢丢。

  陆军占用了大量的军费,长此以往下去,势必会影响到皇家海军的发展。

  不光是这些问题,弗朗茨想到的还有更多。看似英国人占据了喀布尔,可是阿富汗人的抵抗,还是没有停下来。

  短期内看不出来,那是英国人占领的地盘还不大,等占领了整个阿富汗后,这几个印度师能不能维持地方秩序都是一个问题。

  看到一个纷乱的阿富汗,俄国人没有理由不动心啊?

  只要俄国人动了手,就由不得英国政府不应战了。大不了当一回金主,砸钱让英俄两国pk。

  现在花一笔钱,同时削弱两个竞争对手;总好过在未来花更多的钱,亲自上阵博弈的好。

  “首相说得不错,我们现在确实需要转换观念,走下层路线了。挑起英俄冲突的事情,就交给情报部门负责了。

  财政部准备先一下,除了现在这笔五千万神盾的战争贷款外,未来三年内给俄国人准备3亿神盾的资金,这次我们要支持俄国人打到底。”

  当金主不是所有的钱,都由奥地利掏,绝大部分战争成本还是要由沙皇政府自己解决的。

  比如说:最常见的粮食,沙皇政府的仓库里就有很多,运过去就行了。

  相对而言,灰色牲口还是很省钱的,只要解决了吃的问题,每人一支步枪就可以上战场。

  沙皇政府的自筹经费,加上奥地利的这笔巨款,已经足够俄国人的几十万军队打好些年了。

  “是,陛下!”

  ……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不光是中亚战场需要关注,欧洲大陆现在也处于变局的关键时刻。

  自从英法结盟过后,法国人就越发猖狂了起来。就在上个星期,法国政府收买了英国煤炭协会。

  英国煤炭协会背离了国际煤出口联盟,已经率先将出口到法国的煤价降低了20%,和国际市场上的煤出口平均价格相当。

  现在法国人正在向比利时和北德意志联邦施压,要求他们将出口到法国的煤总量提高百分之三十,并且还要将价下降69%。

  这个价格不仅仅远远低于国际煤价,甚至低于了欧洲几个产煤国本土的煤价。

  加上各方面的费用,部分开采难度大的煤矿,恐怕会直接陷入亏损状态。”

  事实上,国际煤出口平均价,也是因为国际煤出口联盟对法国人的制裁,才拉上去的。

  在不计算运费的情况下,要比奥地利本土的平均煤价高20%左右,而法兰西购买的煤价则要高出50%左右。

  出口价格这么高,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最后到了购买者手中,价格超出一半都有可能。

  煤是刚需产品,因为是英奥联合带队行动,之前法国人无力抗争。

  英法结盟过后,包围网被打破,国际局势好转,法国政府就忍不住出手了。

  收买了英国人后,就仗着自家的拳头硬,欺负比利时和北德意志联邦。

  至于另一个煤出口联盟国奥地利,在国际煤出口市场上的所占的份额微乎其微,直接被法国人给无视了。

  尽管没有计算器,弗朗茨也知道法国人的目的是打破国内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窘迫局面,至于对欧洲各国试探只能算其次。

  尽管没有计算器,弗朗茨还是很快得出了结论,以奥地利成品煤平均零售价格为1计算,法国之前的购买价格就是1.5。

  1.5*(1—0.69)=0.465

  法国人就是想以零售价的46.5%购买,算上杂七杂八的税费、运费、批发和零售商的利润,这个价格到了法国企业用手中,基本上能够和奥地利实现能源价格持平。

  这还只是追平奥地利,事实上产煤大国的不列颠,国内平均煤价还要更低一些,大约低三五个百分点。

  从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来,法国工商业制品没有竞争力,不是没有原因的。

  煤炭行业暴利不假,可也没有暴利到这个份儿上,国内的供货商都拿不到这么低的价格。

  按照法国人现在给出的定价,除非比利时和北德意志联邦免去煤生产企业的全部税收,要不然绝大部分企业都会陷入亏损。

  法国人想要降低能源成本没有问题,可现在的问题是,法国政府想要比利时和德意志联邦来替他们买单。

  卡尔首相惊讶道:“法国人这是疯了吧,这样价格让比利时和北德如何接受?

  就算是两国政府迫于法国人的军事威胁选择了接受,恐怕资本家们也不会答应。”

  不是“恐怕”是肯定不会答应,这年头资本已经开始国际化了,以莱茵兰地区的煤矿为例,很大一部分矿山都落入了英奥两国资本手中。

  这些资本家,怎么可能接受这种损害自己利益的价格?

首节 上一节 566/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