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60节

  屠杀是最后的选择,涉及到了数百万人,估计俄国人也不一定下得了手。

  驱逐或许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沙皇政府最有可能选的,就如同第二次近东战争一样,俄军驱逐了大量的奥斯曼民众涌入内陆地区,人为制造了大饥荒,重创了奥斯曼帝国。

第708章 止损

  1880年11月27日,普军抵达波兹南地区,简单的休整过后,次日向俄第八军发起了进攻。

  在俄国人骑兵、飞艇的骚扰下,从华沙抵达波兹南,仅仅只花费了不到8天时间,普军用事实阐述了什么是兵贵神速。

  有点儿军事常识的都知道,军队数量越多、协调难度越大、行军速度越慢。

  普军的总兵力高达46.8万,能够在8天之内完成两百八十多公里行军,完全就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如果组织能力不够强,或许前面的部队抵达了目的地,后面的部队还没有出发。

  反正这么多人排队,从波兹南排到华沙可以排两排。

  毫无疑问,普军的快速行动,超过了俄国人的估计。距离更近的第九军都没有赶到,敌人就先一步到了。

  尽管俄第八军奋勇抵抗,也无济于事。不要说拦截普军西归,能不能守住波兹南都成了问题。

  ……

  俄军指挥部,看着手中的求援电报,伊万诺夫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命令第八军固守波兹南等待援军,命令第九军加快行军速度,尽快增援第八军。”

  参谋朱利安·贝内特乌提醒道:“元帅,普军主力两天前就抵达波兹南地区,现在波兹南城可能已经被包围了。

  这个时候第九军赶过去,很难马上和城内的第八军汇合,反而有可能被敌人围点打援。

  第八军有城市可以固守,支撑十天半个月不成问题。不如让第九军和十一军、十七军汇合后,再前往增援。”

  从军事上来说,朱利安·贝内特乌的担心是非常有道理的。在野战中一个第九军,确实不可能是敌人主力的对手。

  如果发生了遭遇战,轻则损失惨重,重则全军覆没。没有了第九军,仅凭后面的两个二线军,同样也不会是敌人的对手。

  伊万诺夫冷笑着说道:“没有必要,如果毛奇有这么好的胃口,把第九军送给他们又能如何呢?

  第八军总兵力高达21.6万,第九军总兵力18.7万,加起来都超过了40万,哪有这么容易被吞下。

  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我们的十一军和十七军就抵达战场了。就算是毛奇能够获胜,战后他们还能剩下多少军队?

  主力部队耗光了,再想要恢复过来,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我们不会给他们时间。

  现在毛奇手中这支部队,可是普军的精华,他要是舍得拿出来交换,我们又何必要小气呢!”

  柏林政府已经开始全民动员了,新编部队没有能够形成战斗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军官不足和老兵数量太少。

  毛奇手中这支普军精锐,就显得格外重要。有这支部队在,以老兵带新兵,普军还有再爆发最后一波的机会。

  当然,想要爆发并不容易,普军缺乏足够的时间,伊万诺夫不会给他们留下喘息的机会。

  战争进行到了现在,损失已经不重要了。打开地图就会发现,普波联邦已经丧失55%的国土、40%的人口、一半的粮食产能和三分之一的工业。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战火已经烧到了普鲁士王国腹地,一旦华沙地区沦陷,普波联邦就只剩下三分之一了。

  不管普军战场上打得多漂亮,都无法弥补国力上的差距,普军的后继无力已经越发明显。

  ……

  俄军在波兹南地区吃了亏,不等于在其他战场上也吃了亏。

  波罗的海一带,俄国人拥有海上优势,海陆并进压着普军狠揍,已经占据了四分之一个东普鲁士。

  华沙地区,从普军主力撤离之后,强弱之势就调过来了。虽然没有能够攻破华沙城,不过也快了。

  不是守卫华沙的波兰人不卖命,实在是俄国人太阴险,将大量的难民驱逐入城,增加了守军的压力。

  负责突袭柏林的俄第十军,现在距离柏林已经不足八十公里。当然,这个距离可能就是极限了,再想要前进就不是第十军能够做到的。

  从军事上来看,俄第十军的突袭显然是失败了,根本就没有起到突袭的作用,早早就被敌人发现了。

  政治上就不一样了,第十军出现在了柏林附近,给普波联邦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越来越多的人对这场战争持悲观态度。

  如果不是和俄国人仇恨太深,为了这场战争压上去的筹码太多,实在是没有了退路,没准柏林政府已经和俄国人妥协了。

  伦敦,在确定普波联邦大势已去后,本杰明内阁就在思考如何及时止损,将不列颠的损失降到最低。

  财政大臣加菲尔德:“经过我们调查的数据分析,最乐观的估计普波联邦一旦战败,我们至少会有损失掉3亿英镑财富。

  而普波联邦的全部海外资产加起来,可能都不到1.5亿英镑,包括柏林政府账户的最后存款和抵押给我们的黄金。

  这些海外资产,大部分都分布奥属非洲,并且在私人名下,我们就算是想要冻结都做不到。”

  毫无疑问,现在想要止损已经很难了。普波联邦的家底太薄,很多抵押品都是建立在赢得战争的前提下,才能够兑现。

  理论上来说,立即冻结柏林政府在不列颠的银行账户,没收他们抵押的黄金、海外资产,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

  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操作的可能性。作为世界霸主,不列颠也是要脸的,这个时候落井下石,让其他的小弟心里怎么想?

  不列颠虽然强大,却没有到不需要小弟的地步。

  现在是英法奥三国时代,还没有谁能够一家独大。在三大国不支持上阵的背景下,谁拉拢的小弟更多,谁就在国际政治上占据了优势。

  外交大臣爱德华:“冻结资产就不用想了,包括柏林政府抵押给我们的黄金,同样也不能动,至少在普波联邦完蛋之前我们不能动。

  当务之急,还是想办法保住普波联邦,至少要保住普鲁士王国。

  我们需要做出榜样来,让世界各国都知道,和不列颠合作就算是失败了,我们也有实力保住他们。”

  某种意义上来说,普俄战争也是英法奥矛盾延续,三国利用这场战争进行政治博弈,只不过法国人中途退出了,最后变成了英奥之间博弈。

  大国竞争不是一朝一夕,今天输了明天赢回来就是。要是因为在斗争中吃了亏,转手就捅小弟一刀,谁还敢和他们合作?

  财政大臣加菲尔德点了点头:“当然,这是必须的。只有债务人在,我们才有可能收回投资。

  现在的柏林政府太穷了,就算是冻结了他们的全部资产,也弥补不了我们的损失。

  问题是我们能够保住他们么?现在俄国人占据了上风,我可不认为沙皇政府会因为我们的面子,就放过这个大敌。”

  不列颠的面子有多大?这是一个没有准确答案的问题,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都有不同的答案。

  从伦敦政府支持普波联邦开始,他们的面子在俄罗斯帝国就不好使了。伤害到了自家的利益,沙皇政府可不在乎什么英国威胁。

  外交大臣爱德华:“这可由不得俄国人不答应,没有哪个国家想看到俄国人势力深入中欧地区,包括支持他们的奥地利。

  如果让俄国人吞并了普波联邦,奥地利的中欧帝国梦怎么实现?维也纳政府的底线,应该是让沙皇政府收回波兰—立陶宛地区。

  唯一值得担心的是俄奥两国可能有瓜分普波联邦秘密。这可是维也纳政府的强项,谁也不知道这些年他们缔结了多少密约。”

  “奥地利的密约”也是欧洲热门话题之一,广为流传的有俄奥密约、法奥密约、英奥密约、西奥密约、荷奥密约……以及和德意志邦国之间的密约。

  毫无疑问,这里面很多密约都是无稽之谈。大部分都只是普通条约,因为政治需要暂时保密,到了外界就变成了所谓的“密约”。

  维也纳政府从来都没有进行过解释,这玩意儿本来就是越抹越黑,很多就算是条约内容曝光了,还是有一大群人不信。

  水是越搅越浑,真真假假的内容混杂在了一起,外界就更加难以分清了。

  俄奥密约是肯定存在的,要不然光明面上的约定,还不足以令维也纳政府给沙皇政府投入血本,具体内容伦敦政府就不清楚了。

  本杰明首相:“这不是问题,奥地利还没有做好准备,这个时候瓜分普波联邦,他们也没有底气一口吞下普鲁士王国。

  我研究过弗朗茨,他对个人声誉非常重视,就算是要吞并普鲁士王国,他也不会选择这个时候和俄国人合作。

  当务之急,还是要获得法国人支持,不能再拖下去了。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总感觉欧洲要出大事。”

  外交大臣爱德华笑道:“首相,你真幽默!欧洲大陆已经出大事了,普俄战争结束后,欧洲政治格局重新洗牌,未来法奥俄三国鼎足而立。

  虽然我们这次支持普波联邦失败了,但欧洲大陆的局势还是不错的。

  俄国人赢得了战争,欧洲大陆又增加了一个竞争者,未来维也纳政府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了。”

  财政大臣加菲尔德:“爵士,你太乐观了。俄奥关系还是很不错的,短期内不存在翻脸的可能。

  普俄战争给俄国人带来的损失可不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沙皇政府都要休养生息,根本就不会西进。

  反倒是我们快要麻烦了。俄国人收拾了普波联邦,下一个目标很可能是中亚地区。”

  柿子找软的捏,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再正常不过了。

  元气大伤的俄罗斯帝国,无力和奥地利争锋,但是欺负中亚几个汗国还是没问题的。

第709章 善战者无赫赫战功

  波兹南普军指挥部,毛奇正忙着召开军事会议,商议要不要收复波兹南城。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波兹南地处波兰平原中心,又是交通枢纽、工业中心,自然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好。

  地处波兰平原波兹南和地理位置险要扯不上关系,作为内陆腹心城市,波兹南不需要考虑外敌威胁,自然不会有多少防御工事。

  表面上来看,应该很容易被攻克。实际上恰恰相反,俄第八军主力龟缩在城中,为了守城还将市区的民众全部赶了出来。

  如果在后世的话,这或许是一件好事,意味着普军不必顾及平民伤亡,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这个年代就不一样了,火炮的威力有限,想要摧毁一座城市,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和时间。

  为了让华沙守军尽可能的拖延时间,普军撤离的时候留下了大量的火炮弹药,他们随身携带的弹药并不多。

  就算是能够让国内送物资过来也不行,俄国人摆明了要打巷战,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结束的,普军没有足够的时间耗在这里。

  柏林政府三令五申,责令他们快点儿返回,解决那支快要打到柏林脚下的俄军。

  至于波兹南战场,也就是军方还在努力。柏林政府中大部分人想的已经不是击败俄国人,而是如何保存实力,以便和俄国人谈判,争取一个体面的结局。

  这是欧洲惯例,打输了战争就谈判,大部分时候都是割地赔款,灭国一般很少发生。

  政客们非常清楚,现在不想他们倒下的力量有多么强大,要不了多久列强很快介入调停,只要普军主力犹在,他们就有讨价还价的机会。

  不光是国内的催促,战场上留给普军的时间也不多了,俄国人的援兵正在源源不断的赶来。

  一名作战参谋介绍道:“现在的局势非常明显,俄第九军距离波兹南只有一天的路程,想要收复波兹南地区,那么我们就有必要重创或者是吃掉他们。

  俄第九军总兵力大约在二十万左右,想要击败他们或许不难,可是想要吃掉他们,那就不是短时间能够办到的。

  从侦查的情报来看,俄第九军表现的非常谨慎,无论是偷袭还是伏击都没有实现的可能。

  更何况,在他们的后面还有俄第十一军和俄第十七军,现在已经加快了行军速度,最多半个月过后会抵达前线。

  我们要收复波兹南,必须要赶在俄国人的援兵抵达前完成。在不付出重大伤亡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普军也是人,就算是战斗力更强,他们同样会累、会死。

  一口吞下四十万俄军,就算是能够把他们分割在两地完成,同样也会付出惨重的伤亡。

  究竟要付出十万、还是二十万的损失,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上来。

  总之,这一仗普军要是损失惨重,他们再想对付后面的俄军就难了。

  普俄战争进行到现在,颇有几分楚汉争霸的味道,毛奇和项羽一样前面是胜仗不断。

  遗憾的胜仗打得很多,敌人的数量却不减反增,自己的兵倒是在一直减少。

  再打几次胜仗,毛奇就要无兵可用了。这么诡异的事情,实在是令人无语。

  一名中年军官反驳道:“这场仗必须要打,如果我们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不光是军心士气受挫,华沙地区的波兰人恐怕会直接向俄国人投降。

  现在我们需要胜利振奋人心,必须要让民众看到获胜的希望,要不然这场战争根本就没法继续。”

  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希望,明知道注定失败的战争,恐怕谁都不愿意继续下去。

首节 上一节 460/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