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55节

  不待他说完,奥波多就挥手制止:“行啦,告诉四十一师自己想办法,我现在没有炮兵给他们增援。

  敌人的火力太猛,那就先躲一躲。现在是非常时期,晚上也不要闲着,可以分出一部分士兵挖防炮洞。

  敌人冲上来了,就和他们拼刺刀。现在我们被围困了,火力上肯定比不过敌人,可我们能够比他们不怕死。”

  平原地区就是这一点不好,想要抢占有利地形,都没得占。如果百八十米高的小土包也算山的话,现在第四军也是依山傍水了。

  奥波多可以肯定,敌人不愿意和他们拼命,要不然进攻力度不会这么小。

  零零碎碎的进攻,不断消磨他们的军心士气、战略物资,最后逼迫他们投降,才是正常的操作。

  要是为了歼灭第四军,付出十万、八万的人员伤亡,普军赢了也是输了。

  ……

  普军指挥部,毛奇单手拖着脑袋,陷入了沉思中。

  计划没有变化快,原本想以第四军为诱饵,吸引俄军主力过来实施围歼计划,没想到俄国人根本就不上当。

  这么一来,俄国人的第四军就成了麻烦,牵制了普军大量的兵力,让他们进退不得。

  如果一开始就向第四军猛攻,不给他们安营扎寨的机会,现在早就解决问题了。

  战场上没有如果,误判了第四军对俄国人的重要性,低估了伊万诺夫的决心,这个苦果只能由毛奇自己吞下去。

  东普鲁士会战已经打响,南线会战即将爆发,华沙会战实际上也开打了。

  俄军从东北两面发起进攻,由于俄第四军牵制了普军大量的兵力,华沙战场只能固守。

  电话的滴滴声响起,将沉思中的毛奇唤醒了过来,随手拿起了话筒放在嘴边大声吼道:“我是毛奇,有什么事?”

  一个嘶哑的声音传来:“元帅,第七师师长温斯莱特向你报告。北面的敌人突然增加了进攻强度,我们的防线岌岌可危,请求支援。”

  一个师挡住一军本身就不现实,何况还是俄国人那种超大编制的军,就更加不可能了。

  防线危机是必然的,第七师能够挡住敌人三天才求援,已经表现的很不错了。

  毛奇眉头一皱:“温斯莱特少将,明天第十一师就会过来接替你们的防务,再坚持一天有问题么?”

  电话另一边一阵沉默,半响功夫后嘶哑的声音再次响起:“没有问题,元帅!”

  语气中带着沉重,仿佛是经过艰难的心里斗争才做出了决定。

  挂断了电话过后,毛奇对不远处的一名军官吩咐道:“立即给汉斯格雅将军发电,让他务必要在一个星期内吃掉俄第四军。

  告诉他北边的鱼儿已经上钩,不要再为一只笼中鸟拖延时间了,再拖鱼就要跑了。”

  困兽犹斗,何况是人呢?

  明知道现在是敌人抵抗最激烈的时候,毛奇也只能下这个命令。再留着俄第四军在哪里拖着,华沙战场就要出问题了。

  别看普波联邦在华沙建立了完善的防线,可再牢固的防线也需要人来守。

  何况毛奇也不是为了守住华沙,而是想要在华沙战场上重创俄军,这对兵力的需求就更大了。

  为了围困第四军,普军投入了近六十万军队,原本是要围点打援的,现在敌人的援兵不来了,再拖下去就没有价值了。

  尽管知道这个命令下达,前线会损失惨重,但是为了战场上的大局,这些牺牲是有必要的。

  严峻的形势告诉他,华沙会战必须要速战速决,柏林政府需要一场大胜拉盟友上船,即便是一场伤亡惨重的大胜。

  “是,元帅!”青年军官回答道

第701章 军官不够用了

  理论和现实往往是背道而驰。或许是奥波多应对措施得力,又或许军官们没有了退路,被围困的俄第四军爆发了超乎普军预料的战斗力。

  七天时间一晃而过,第四军仍然像一颗钉子死死的扎在了那里,让普军进退两难。

  看着手中不断增加的伤亡数字,又想到了自己的任务,负责执行围歼第四军的汉斯格雅将军胡子都快要愁白了。

  敌人伤亡过半,仍然没有任何投降的迹象,摆明了要死磕到底。

  如果俄军都这么顽强,这场战争也不用打了。普波联邦人口有限,根本就拼不下去。

  揉了揉额头过后,汉斯格雅对副官吩咐道:“给总部发电,详细汇报我们这里的情况,告诉毛奇元帅再给我们五天的时间,保证能够歼灭这支敌军。

  如果其它地区需要支援,我们可以先抽调部分兵力离开,现在已经不需要这么多军队围着了。”

  经过了这几天的交战,汉斯格雅已经确定敌人不会跑了。为了完成任务,甚至他还故意留出一条路,引诱敌人突围。

  结果敌人就像是没看到一样,依旧牢牢的守在原地,根本不给他可趁之机。

  有机会都不跑,完全不合常理,汉斯格雅不知道俄军指挥官再想啥,总之他是非常的郁闷。

  “是,将军!”

  ……

  不光是普军郁闷,被围困的奥波多中将更加郁闷。普军就像是发了疯一样,不计伤亡的发起进攻,打得第四军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陷入包围圈后,他就对外面的局势一无所知,根本就不知道敌人为什么要疯狂。

  呼啸声响起,一艘艘飞艇从天边飞来,这是俄军一天之中最欢乐、也是最紧张的时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呼啸而来的飞艇就成了第四军的精神支柱,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

  这是最紧张的时候,除了最初几天外,后面每一次飞艇部队过来都少不了一场空战。

  在短短的十来天里,俄军一共付出了三十五艘坠毁的代价,几乎每天都有三艘飞艇在空战中完蛋。

  当然,普军也不好受,双方的差距相差无几,飞艇部队这或许是普俄两国战斗力最接近的部队。

  奥波多拿起了望远镜,观察这场惊心动魄的空战,心中还默数道:“1,2,3,4……49”。

  “49”艘飞艇,这个数字令奥波多心中狂喜,较之昨天增加了足足三分之一,而对面的敌人只是这个数字的一半。

  数量差距一半,即便是俄军飞艇中还有运输飞艇,仍然拥有绝对的优势。

  这年头虽然分出了战斗飞艇和运输飞艇,不过运输飞艇当战斗飞艇用,也是常有的事情。

  飞艇都是大块头,几发普通子弹还是顶得住的。空军用的重机枪又没发明出来,真正的杀招还是火炮。

  无论战斗飞艇,还是运输飞艇安装了火炮,都可以上战场,只是命中率低得可怜。如果击中了,那么结果都一样,大家都是脆皮货。

  本质上飞艇就不是用来互殴的,高昂的造价足以令任何国家肉疼,普俄战争也算是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空战。

  见事不可为,普军飞艇部队果断的选择了撤退。俄军要投放战略物资,根本就顾不上追赶。

  或许是第四军人数减少了;又或许是总部的大老爷们发了一回善心,体恤第四军官兵作战辛苦,今天的物资格外丰富。

  难得一见的蔬菜、新鲜牛肉、火腿、奶酪、面包、黄油、豆粉,看的奥波多都饥肠辘辘。

  作为指挥官,奥波多很快就醒悟了过来,恐怕不是大老爷们发善心,而是第四军的价值增加了。

  把五六十万普军拖在这里,就是第四军存在最大的价值。需要他们卖命,待遇自然就提高了。

  摇晃了一下脑袋,打消了脑海中的念想,奥波多对身边卫兵吩咐道:“派人仔细找一下,看有没有总部的命令。”

  不待卫兵回答,一名青年军官就拿着一封文件跑了过来:“将军,这是总部传来的战报。”

  奥波多一把夺过了文件,迅速打开看了起来。越看脸色越阴沉,仿佛天塌了下来一般。

  不是局势不好,战场上的总体局势是一片大好,俄军距离赢得战争的日子越来越近。

  1880年10月28日,俄第五军、第七军分别从东北两面向华沙地区发起进攻,现在已经兵临华沙城下。

  11月1日,俄第一军、第二军发起了东普鲁士会战。

  在海军的掩护下,11月3日,俄军在格丁尼亚地区发起登陆作战,大获全胜。

  11月5日,俄军又在科沃布热格发起登陆作战,再次确定了成功。

  11月7日,俄南方面军撕破了普军防线。

  次日,俄军分兵三路,第八军长驱直入向柏林出发,第九军转到向北进攻波兹南,第十军负责居中策应。

  ……

  战场上全都是好消息,唯独没有救援第四军的消息。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尽管没有明说,但是警告的意味非常明显。

  俄军的高歌猛进,和第四军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如果不是他们拖住了普军的机动兵力,第五军和第七军没有胆子兵临华沙,南方面军更不敢分兵三路。

  在这种局面下,谁要是掉了链子,破坏了这来之不易的大局,谁就要为此承担责任。

  没有任何命令,但是这份战报却是最好的命令。奥波多非常清楚,现在不仅仅是要把第四军当弃子,分明就是把他们当死士。

  如果前面就突围,大不了他们个人掉脑袋;现在要是跑路,就要全家跟着一起上断头台。

  别以为欧洲不流行杀贵族,就真的高枕无忧了。亚历山大二世可是有“屠夫”的美名,如果不杀的人头滚滚,改革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略加思索过后,奥波多吩咐道:“向全军通报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胜利就在眼前,只要再坚持半个月,我们就拿下华沙了!”

  “看破不说破”也是这个残酷世界的生存法则之一。聪明人自然能够看明白,看不明白的都是脑袋一根筋的主,这份战报到了他们手中,那就是真正的好消息。

  坚持半个月?

  奥波多自己都不相信,内心深处他觉得第四军能够撑到现在,都是超水平发挥了。

  不过人都是盲从的,尤其是距离胜利最近的时候,大家总是能够自我催眠,爆发出超乎想象的战斗力。

  内心深处奥波多已经决定,普军主力能牵制多久就牵制多久,实在撑不住了,就留下当地鼠。

  只要第四军没有跑路,还在留下这里坚持战斗,别人就不能把黑锅扣在他头上。

  幸好士兵们不知道奥波多的无良想法,要不然大家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士气,又要泄下去了。

  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福,沉浸在希望的海洋里,总比知道了真相后绝望的好。

  ……

  普军在战场上全面处于下风,柏林政府彻底慌了,即便是毛奇再三保证,也不能打消大家的疑虑。

  全民动员是必须的,只要能够抗得动枪,就必须要上战场。

  军官不足没有关系,主力部队的军官不能动,那就从地方部队中抽到。

  实在是不行,就找人先顶着,等有合适的再换。要是一直都没有合适的,那自然不用换了。

  敌人都快要打到柏林了,谁还顾得上质量啊!先把数量搞起来,起码能够增加大家的安全感。

  柏林在武装动员的同时,也不忘展开外交攻势。

  拉拢奥斯曼、中亚各国、德意志联邦这些小角色已经没用了,他们已经丧失了影响战争胜负的能力。

  到了现在这一步,普波联邦需要的列强支持。欧洲大陆不同于其它地区,战场上拿到了东西,谈判桌上同样有可能被吐出去。

  柏林政府不奢望,让俄国人无功而返,但是获得列强支持,尽可能的保全实力,还是要做的。

  维也纳宫,弗朗茨刚刚打发了柏林政府派来的特使。

  坦率的说,他心里非常的纳闷,战争都还没有分出胜负,柏林政府何必要这么着急呢?

  俄国人看似在战场上高歌猛进,可战争还没到结束的时候。普波联邦国内好歹还有六七十万新兵,这些部队战斗力再弱,守城总能够凑合吧?

  面对弗朗茨的疑惑,参谋长阿尔布雷希特解释道:“陛下,战斗进行到现在,普波联邦的军队伤亡人数早就突破百万大关,光阵亡人数就超过三十万。

  如果说普通的士兵损失,还可以立即补充,但基层军官的损失就难以弥补了。

  根据我们收集到资料分析,普军贵族阵亡率远远高于普通士兵的13.5%,已经逼近了20%。

  普军的军官数量不足,不光是这次战争,还有上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首节 上一节 455/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