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27节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吸引俄军主力的目标实现了,夺取基辅的第一步就卡住了。

  再好的战略,也架不住沙皇政府兵多。俄国人的守军,比发起进攻的普军数量还要多,事情就尴尬了。

  不光是这里,整条战线上俄军兵力都占优势。使出了全部的力气,普波联邦才凑齐了七十五万军队上战场,而对面的俄军数量早就超过了一百万。

  毛奇摇了摇头:“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如果不能在冬天来临前夺取基辅,切断第聂伯河的运输线,来年就麻烦大了。

  不管有多困难,我们都必须要完成这一战略。要不然敌人,就会靠着兵力优势,直接拖死我们。

  实话告诉你们,不光是布列斯特一线的进攻受阻,整个战场上都是如此。

  在过去的十年里,敌人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这么多防线,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撕破呢?”

  说道这里,毛奇冷笑一声,讥讽道:“怎么,这就怕了?”

  “不怕!”

  “不怕!”

  ……

  作为一帮战争贩子,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怕呢?战争才刚刚开始,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再乐观的人,也不会认为短短一个星期内,就能够击败俄军。

  和上一次战争相比,现在的情况已经好了太多。当时,战争一爆发俄军压着普军打,最后还是被他们翻了盘。

  “既然不怕,那就不要找借口。沉下心来,想办法撕开敌人的防线。

  敌人在布列斯特地区部署了重兵,那就想办法绕过去。大军过不去,小股部队还不行么?

  再不济也可以安排人炸掉第聂伯河的河道,只要战略目的实现了,我不管你们用任何办法。”

  为了赢得战争,毛奇已经不顾一切了。别看他说的轻松,真要是小股部队孤军深入,那基本上是有去无回。

  霍恩洛厄·英格尔芬根:“元帅阁下,敌人在布列斯特地区部署了重兵,不适合作为突破口,最好是换个方向。

  不同于上一次战争,这次俄国人做了充分准备,短时间内俄军不会缺物资。

  即便是切断了第聂伯河,他们也可以通过东乌克兰地区的铁路进行运输,除非我们能够占领整个乌克兰。

  从战略上来说,这非常的鸡肋。乌克兰地区不是俄国的核心,就算是丢了这里,俄国人也不会投降。

  他们已经取得了北欧联邦的谅解,除了奥地利之外,俄国人还可以从北欧联邦获得物资。

  在沙皇政府花光兜里最后一枚金币前,我们很难在物资上把他们拖垮。

  想要击垮俄罗斯帝国,必须要占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和这两个战略要地相比,其他的地方都应该只是辅助。”

  毛奇一拍桌子:“你的提议,我会慎重考虑的。现在需要的是执行命令,明白么将军!”

  不是这个提议不好,也不是毛奇容不得不同意见。事实恰恰相反,如果没有准备打莫斯科的准备,上一次战争中柏林政府也不会坚持要斯摩棱斯克。

  进攻莫斯科的战略要地,都握在了手中,毛奇怎么可能忽略呢?

  问题是俄国人也看出来了,战争刚刚爆发,俄国人就调集了重兵围攻斯摩棱斯克。

  这种背景下,毛奇自然不会选择和俄国人硬拼,才有了布列斯特攻防战。

  至于斯摩棱斯克,用来消耗敌人的兵力好了。柏林政府已经在当地建立了完善的防御工事,正好吸引俄军火力。

  ……

  会议结束后,毛奇留下了霍恩洛厄·英格尔芬根密议。

  “元帅,为什么不在会议上说呢?”

  毛奇:“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当然,我不是说参加会议的人有问题,俄国人还没有能力收买高层军官。

  下面的人就说不准了,最近这些年我们抓到的间谍都不少,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就把消息泄露给了敌人。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要谨慎。”

  霍恩洛厄·英格尔芬根若有所思,抓间谍从来都不是一件和谐的事,柏林政府虽然没有搞株连,还是有不少军官被牵扯了进去。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军方也不是铁板一块,因为权力斗争的关系,只要被牵扯了进去,不管是不是无辜,最后都只能灰溜溜的退役。

  “好吧,原则上我不反对这份作战计划。西南方面军会尽可能的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但从沃伦地区突破,我还是有些担心。”

  想要夺取基辅,不只有沿第聂伯河顺流而下一条路,直接从沃伦地区平推过去也可以,只是没有那么方便。

  毛奇微微一笑:“担心就对了,你都觉得不行,敌人就更难想到了。

  况且,又没人规定,我们一定要直接打到基辅去。

  在沃伦地区取得突破过后,我们完全可以调转枪口,对布列斯特的俄军进行迂回包抄。

  战争已经开始了,事先制定的战略计划,就只能是计划。要不要实施,该怎么实施,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不管怎么打,只要赢得这场战争就行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歼灭俄军主力部队,只要把这批军队干掉了,后面的仗就好打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家都只是关心战争的胜利,根本就没人注意背后的付出。无名英雄是最伟大的,也是最悲壮的。

  毛奇宁愿给军官们施加压力,逼迫大家发起进攻,也不对大家说出佯攻的真相,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要是大家知道真相,还会那么拼命么?如果不够拼命,又怎么能够给敌人制造足够的压力,逼迫周边的俄军增援呢?

  甚至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这次佯攻还会被人为抹去。如果战场上没有取得突破,负责佯攻的部队不但捞不到战功,还会背上处分。

  一名优秀的指挥官,不光要考虑军事和政治,还要考虑人性。

第661章 舍得

  普军在行动,俄军也没有闲着。或许是吸取了上一次战争的教训,这次俄国人要谨慎的多。

  不管普军怎么打,他们就认准了斯摩棱斯克,别的地区都依托之前修建的工事固守。

  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看,俄国人在战略上保守了一点儿,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最安全的选择。

  斯摩棱斯克是莫斯科的门户,不拿下这里,俄军根本就无法放心西进。

  研究过普军的人都知道,他们最喜欢在局部战场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决战,分进合击、快速突破、外线作战和速战速决都是他们的强项。

  在上一次战争中,俄国人就吃了大亏,现在自然要吸取教训。

  稳扎稳打,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一个方向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别的地区都依托工事防守,普军就算是集中了优势兵力,短时间内也难以突破。

  防守总比进攻更具备优势,有碉堡要塞做依托,没有两三倍的兵力优势,正常情况下根本就突破不了。

  维也纳宫,看着俄国人的军事部署图,弗朗茨眉头紧锁,俄国人是稳了,可是普波联邦怎么办?

  势均力敌的战斗,才是弗朗茨想要看到的。现在俄军的战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完全在和普波联邦拼消耗。

  “阿尔布雷希特,如果你处在毛奇的位置上,这场战争你会怎么打?”

  略加思索过后,阿尔布雷希特拿起指挥棒在地图上一点:“这里是

  斯摩棱斯克,地处东欧平原中部,军事上被看做是莫斯科的门户。

  最近这些年,普俄两国在边界上修筑了很多防御工事,斯摩棱斯克更是碉堡要塞云集。

  如果是我指挥的话,既然俄国人要进攻斯摩棱斯克,那就直接原地防守,利用要塞工事消耗俄军的兵力。

  俄国人在别的地区防守,普军同样也可以固守。反正冬天马上就要来了,现在就算是取得突破,也没有办法扩大战果。

  决战的问题完全可以拖到明年开春,到时候泥泞的道路,将是俄军调动最大的敌人。”

  停顿了一下,阿尔布雷希特又补充道:“其实,除了陆军之外,还可以考虑海军。

  最近这些年,受制于财力俄国人已经荒废了海军。普波联邦的海军虽然也不行,但是他们可以向英法求助。

  购买或者是租赁一支舰队,直接偷袭圣彼得堡,如果运气好的话,年内就可以结束战争。

  就算是没有留住沙皇政府,那也没有关系。首都都丢了,前线的俄军肯定会军心动荡。

  为了换回失败,没准沙皇政府还会改变之前的战略,下令前线的俄军出来决战,战机自然就会出现。”

  弗朗茨一愣,猛然间发现俄国人居然还有一个如此明显的破绽,由不得他不吃惊。

  冷静下来后,弗朗茨摇了摇头:“毛奇是不会这么干的,容克贵族们也不会允许把击败俄国人的荣耀送给海军。

  偷袭圣彼得堡,需要陆海军亲密配合。普军没有进行过登陆训练,要是再配合不好,这项计划根本就无法实现。

  况且,购买舰队这么大的动静,想要保密也难。即便是英法再怎么配合,进入波罗的海就暴露了,除非英法亲自出兵上。”

  海陆之争,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尽管普波联邦中陆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是海军同样不乏支持者。

  五十年代末最后一波殖民扩张爆发,普鲁士同样掀起了海军发展浪潮,甚至还建造了自己的铁甲舰,在中南半岛开辟了一块殖民地。

  如果不是陆军抢先动手,发起了第二次普丹战争,导致局势失控,没准普鲁士王国也会成为新的殖民帝国。

  即便是到了现在,普鲁士国内的工商业界仍然是海军的支持者。瓜分殖民地已经晚了,可是大家海外的投资还是需要保护啊!

  这年头的国际贸易不好做,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做后盾,干啥都难。就连海盗,都是看人下菜。

  如果仔细统计的话,就会发现普波联邦这种旱鸭子国家,船舶在海外发生意外的几率是海军强国的数倍。

  资本家们的损失,容克贵族不关心,他们的核心利益在土地上。如果不是迫于俄国人的压力,他们甚至反对建立普波联邦。

  为了不让波兰地区的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现在的普波联邦内部还保留着关税。

  在这种背景下,除非是迫不得已,要不然作为容克贵族利益的代表,毛奇是绝对不会牺牲阶级利益的。

  至于英法亲自出兵,那完全是想多了。他们支持普波联邦不假,可并不等于他们希望看到俄国人立即失败,至少法国人只是想看到普波联邦惨胜。

  阿尔布雷希特点了点头:“确实,一旦让海军成为赢得这次战争的关键,战后再想要压制他们的发展就难了。

  普波联邦的实力还是不足,在维护一支世界一流陆军的同时,再想建立一支大海军根本就不可能。”

  这个问题,不光困扰着普波联邦,就连奥地利也有同样的烦恼。

  同时养着世界一流的陆军和海军,就连奥地利都有些吃力。维也纳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上爆发的纷争,就是最好的证明。

  猜不到毛奇的动向,也是正常的。阿尔布雷希特只是奥地利总参谋长,对普波联邦的了解不够深,做出判断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受奥地利军队作战思想影响。

  事实上每个国家军队作战思想都有区别,通常要受自身国力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军队作战的战术也不一样。

  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或许现在看来完美的战术,要不了几年就落后了;现在看来天方夜谭的战术,没准几年后又变成主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情况还会发生的越来越多。

  弗朗茨无所谓的问道:“嗯,这个问题先搁置,过一段时间就揭晓答案了。

  还是先谈谈海外吧,南美战争进行到哪一步,英国人是不是又要搞事情了?”

  凭借他对英国人的了解,如果伦敦政府不趁法奥注意力集中在欧洲的时候占便宜,那就不是约翰牛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是的,陛下。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情报,英国人的太平洋舰队第二分舰队正在赶过去。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有很大几率是要封锁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沿海地区,为智利创造赢得战争的机会。”

  听到这个消息,弗朗茨非常的不爽,然而他也是无能为力。除非是法奥两国联合干预,要不然根本就阻挡不了英国人的行动。

  这个年代的玻利维亚和秘鲁,除了领土面积外,那就是真正的弹丸小国。两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加起来,还不到维也纳的一半。

  就这么点儿利益,指望法奥两国联合,无疑是在做梦。

  这年头欧洲才是世界的中心,要是因为干涉南美,分散了力量导致欧洲局势失控,那就悲剧了。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无奈的做出了决定:“我们在南美地区的力量有限,在没有国内支持的情况下,很难和英国人竞争。

  暂时先放弃在南美的布局,只要不直接损害到我们的利益,就让英国人折腾吧!”

  ……

首节 上一节 427/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