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13节

  遗憾的是这说出来也不会有人信,从最初维也纳政府搞出来的自来水、铁路垄断项目天坑,到前不久的提前引爆经济危机,都让英国资本损失惨重。

  站在奥地利的立场上,这都是正常操作,完全都是符合游戏规则的;可是站在英国资本立场上,这些都是巨坑。

第639章 阳谋

  经过了长达半年的谈判,英奥两国终于达成了一致。1877年11月12日,两国代表在巴黎签订《英奥自由贸易协定》,奥地利正式加入自由贸易体系。

  不得不说巴黎会议就是喜剧,本来是为了调和各国矛盾,消弭国际冲突的,结果想干的没干成,不相干的条约反而诞生了不少。

  想想也对,好歹也是各国高层会晤,没有一点儿成果,怎么好意思回去呢?

  跑题是必然的,一切都是为了政绩。截止到目前为止,巴黎会议上已经先后产生了八个条约,涉及到了欧洲大部分国家。

  这还是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有多少密约,就没有人能够知道了,总之巴黎会议没有白开。

  ……

  凡尔赛宫,拿破仑四世一摔杯子,怒骂道:“该死的英国佬、该死的奥地利蠢货,他们一定是故意的!”

  拿破仑四世的猜测没有错,英奥自由贸易谈判实际上在维也纳进行,跑到巴黎去签订条约,那是英国人强烈要求的。

  原因自不用说,法国人那么编排维多利亚女王,伦敦政府也不能没有反应啊!

  外交抗议可没有办法堵住法国人的嘴,法国报纸可是连皇帝的花边新闻都敢刊登,何况是英国女王呢?

  从最初的“诅咒”,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桃色新闻,甚至出现了艳情小说,内容是不堪入目。

  海峡是无法阻隔娱乐八卦传播的,通过传播这些报纸、小说,早就漂洋过海进入了不列颠,并且在暗地里传播了出去。

  内容爽不爽是一回事,可是这太有辱国格了,让英国民众非常的不高兴。大家要求伦敦政府制止法国人的恶劣行径。

  当然,这其中英国王室应该发挥了主要作用。迫于各方压力,伦敦政府自然要采取行动了。

  既然无法堵住法国人的嘴,那就搞一个大新闻,转移大家的视线,顺便敲打一下法国人。

  《英奥自由贸易协定》无疑是最好的杀手锏,直接打在法国人的要害上。一旦处理不好,本就正在掉队的法兰西,就要真的走向没落了。

  财政大臣艾伦:“陛下,现在不是和他们计较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把影响降到最低。

  英奥两国已经达成协议,估计要不了多久,两国就会采取行动,拉拢更多国家加入自由贸易体系。

  现在游离在自由贸易体系之外的欧洲大国,就剩下我们和西班牙。眼下无论如何也要稳住西班牙人,不然我们就麻烦大了。”

  不得不承认英国人的外交手段就是厉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先后拉拢了荷兰、比利时、葡萄牙、普鲁士、俄罗斯、北欧联邦等国加入。

  现在奥地利又加入了自由贸易体系,那么剩下的瑞士、德意志联邦帝国、希腊、黑山,自然也会加入自由贸易体系。

  法兰西再次被孤立了,仅剩的西班牙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抓紧。好在,西班牙王室是拿破仑三世拥立的,妥妥的亲法派。

  外交大臣蒙特罗:“没有这么简单,西班牙人这次未必会和我们站在一起。

  英奥两国手中的筹码太多,他们能够给出的价码,会比我们高得多。

  我们的优势主要是西班牙政府亲法,不过在利益面前,这种优势能够发挥多大作用也很难说。

  现在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显,轮到我们做出决定了。目前这种半自由贸易模式,在之前还可行,现在已经成为了最糟糕的选择。”

  “半自由贸易体系”,这是拿破仑三世参考欧洲各国的经济政策,根据法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经济政策。

  简单的来说,就是对法国需要的工业原材料,实施免关税、或者是低关税,对本国能够生产的商品,则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此之前法奥两国经济政策有些类似,都在保护国内的工商业。

  遗憾的是奥地利把握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率先完成了工业转型,本身还有农业做支撑,现在已经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中去了。

  法兰西就不一样了,自身资源匮乏不说,国内的资本家们还不喜欢投资制造业。

  即便是拿破仑三世鼓励发展制造业,也没能改变法国资本更喜欢放高利贷的本质。

  流入制造业的资金不足,工业发展自然就滞后了。造成这一切的核心因素,实质上就是法国本土工业原材料缺乏。

  尽管法兰西也是殖民帝国,可同时也是沙漠帝国。广袤的殖民地,大部分都是沙漠,殖民地产出相对不足。

  加上吞并了资源更加匮乏的意大利地区,这让法兰西的资源危机变得更加严重,不得不依赖进口。

  现在全世界超过七成的工业原材料出口,都被英奥两国给垄断了。为了打击竞争对手,拥有原材料定价权的英奥,人为哄抬原材料市场价格。

  靠进口工业原材料发展工业,成本自然就上去了。在国际竞争中,法国工商业产品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财政大臣艾伦:“侯爵阁下,加入自由贸易体系说起来容易,真要是实施了,我们首先就要考虑国内的工商业能不能经得起冲击。

  根据巴黎日报统计的数据来看,我们国内生产的工商业制品,总体成本相对英国人要高出2.9%,比奥地利要高出2.7%。

  可国内工业生产成本高是事实,如果放开市场保护,直面国际竞争我们将处于不利地位。”

  工业生产成本高,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除非把原材料价格打下来,要不然无解。

  拿破仑四世:“如果工业生产成本相差两三个百分点,似乎也不是无法弥补。

  英奥两国资本也是需要赚钱的,他们不可能以成本价销售,那么国内的企业无非是少赚一些。

  政府还可以通过降低税收,缩小这个差距。只要顶过了第一波冲击,我相信国内的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最不济,我们也能够靠距离,优势保住本土市场,不会让局面更加糟糕。”

  听了拿破仑四世的话,财政大臣艾伦吓了一跳,急忙劝阻道:“陛下,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这个差距是所有产业加起来的总体差距。

  如果具体到某一产业,成本差距还有可能会放大到百分之二三十,这已经不是调整税率能够弥补的了。”

  开玩笑,报纸上刊登的数据,天知道有多少水分,究竟是通过数据分析,还是凭空猜测都没有人知道。

  法国政府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需要数据的时候,都是经济专家负责估测,政府再根据需求进行艺术加工。

  艾伦没有想改变这一切,作为财政大臣他知道了太多的真相,偏偏法国民众又无法接受比不上英奥两国的事实。

  不要说现在了,原时空普法战争过后,法国民众都不承认自己比不上德意志。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是德法矛盾导致的,实际上也是法国人的骄傲导致的。一战打没了法国人的傲气,才有了二战的躺尸。

  与其统计出真实数字不敢公布,还不如干脆不统计,大家一起装糊涂算了。

  自由贸易体系,平常时期喊喊口号就行了,要是当了真,那是会死国的。

  除了金融业具备优势外,法国的大部分产业都会受到冲击。高利贷帝国的产生,不是没有原因的。

  拿破仑四世眉头紧锁,毫无疑问他又被打脸了。这种感觉非常不爽,显得他这个皇帝很无知。

  “那么该怎么解决眼下的问题呢?英奥两国一起搞自由贸易体系,绝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加入了进去,剩下的国家也坚持不了多久。

  到时候不光是欧洲,全世界都会被自由贸易体系所覆盖,法兰西真的可以独善其身么?”

  拿破仑四世不是不明白,反而是看得太明白。英国人捣鼓的自由贸易体系本身就是一个阳谋,即便是知道了也挡不住。

  现在法兰西的工业没有爆发,暂时还可以游离在外。一旦国内的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到时候迫于现实,法兰西还是要加入进去。

  当然,还可以选择挑战世界。原时空德国人就是因为缺乏原材料和市场,在自由贸易体系中又缺乏话语权,逼急了过后才挑起战争的。

  现在法兰西的局面,比德二帝国自然要好很多,可是危机依然存在。除非不发展制造业,要不然危机早晚被引爆。

第640章 法国人的新计划

  自古以来都是发现问题容易,解决问题难。法国面临的发展困境,大家都能够看到,想要摆脱困境仍然是一个难题。

  财政大臣艾伦:“陛下,学习奥地利人开发殖民地吧!法兰西拥有一千多万平方殖民地,只要开发了出来,国内需要的工业原材料,绝大部分都能够解决。”

  “开发殖民地”这不是第一次提出来了,早在拿破仑三世时代,法国政府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殖民地发展计划。

  为此法国政府还展开了大移民计划,先后从巴尔干半岛、意大利地区、本土移民上百万,填充到了北非地区。

  移民的涌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法属非洲的发展,可惜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不是法国政府不努力,完全是努力也没用。除了开发部分珍贵矿产外,别的产业都没有发展起来。

  这和奥地利完全不一样,奥属非洲能够发展起来,那是有一帮喜欢种田贵族和民众,在当地发展起了种植园经济。

  定居的人多了,殖民政府的收入也上去了,基础设施逐渐变得完善,交通改善过后,周边的矿产也慢慢开发了出来,形成了良性循环。

  法属非洲就不一样了,法国人对种田无爱。大家只对金、银矿这些贵金属感兴趣,农场、种植园这些回报率低的产业,根本就没人肯投资。

  法国人都不愿意投资,别的移民就更不用说了。就算是想要建立自己的农场、种植园,也得兜里有钱啊!

  民间资本不肯进入,全靠法国政府投资,自然坚持不了几年。

  当地经济没有发展起来,采矿业还是用土著更加便宜。在这种背景下,法国人的殖民地开发计划很快就破产了。

  经济大臣艾尔莎:“侯爵阁下,重启殖民地开发计划,可不是这么容易。

  最大的问题是民众不愿意投资殖民地,就算是投资他们也只对矿产资源感兴趣,肯投资其它领域的人太少了。

  仅凭政府的力量,想要把殖民地开发出来,需要花费的代价实在是太大。”

  财政大臣艾伦:“我们可以加大政府投入,并且出台政策鼓励民众前往殖民地发展,只要坚持下去,早晚都会成功的。

  无论代价有多大,都必须去做。法兰西不缺技术,国内的工业发展落后于英奥两国,主要是我们缺乏足够廉价的工业原材料。

  如果,不能改变工业原材料受制于人的窘迫,我们工业永远都发展不起来!”

  经济大臣艾尔莎摇了摇头:“侯爵阁下,这话你应该去和外面的民族主义和理想主义者说,估计他们会支持你。

  实际上我们都清楚,国内的贵族、资本家、乃至于普通民众,他们不会这么看。

  喊几句口号可以,真要是让大家拿钱投资殖民地建设,首先回避不了的就是收益问题。

  殖民地和殖民地之间也是有差距的,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是风光无限的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国;但不得不承认,内里我们的殖民地英奥两国相比,价值差距太大了。

  阁下不会认为,那茫茫大沙漠也有价值吧?

  在刨除这些烂地过后,剩下的领土已经不足三分之一。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土地,受制于地理条件,不具备开发价值。

  即便是开发了出来,也未必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至少我们缺口最大的煤炭资源,法属非洲就没有。”

  这是现实问题,和奥地利一样法国人绝大部分殖民地也集中在了非洲大陆,并且还大都在沙漠地区。

  恶劣的自然条件、气候环境,成为了制约法属非洲发展的最大难题。投资和收益不成正比,资本自然会抛弃他们了。

  财政大臣艾伦不确定的说:“煤炭资源只是暂时发现的少,不等于法属非洲就没有。我们对这些地区开发程度太低了,只要继续下去总是能够找到的。

  诺大的非洲大陆不可能没有煤炭资源,耐心一点儿,多派探矿队出去找,总是会有收获的。”

  说这话的时候艾伦已经没有了底气,法兰西缺煤由来已久,为了解决煤炭资源不足,拿破仑三世时期派出了大量的探矿队。

  不能说完全没有收获,煤矿还是发现了不少,可惜储量太低、开发难度又大,绝大部分煤矿都没有经济价值。

  要说探矿队不努力,那也太冤枉人了。本身就没有,总不能让他们变出来煤矿来。

  陆军大臣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反驳道:“侯爵阁下,这只是理论上存在。实际上矿产资源分布,那是由上帝决定的,并不是土地面积大,就一定会有富矿。

  如果想要解决煤炭不足,直接从我们的邻国想办法,也好过不希望寄托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帕特里斯·麦克马洪是法国政府中鹰派,主张夺取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财政大臣艾伦领导的鸽派格格不入。(比利时、莱茵兰、以及巴登的部分地区)

  现在扯到了煤炭资源,帕特里斯·麦克马洪立即就借题发挥,鼓吹向中欧地区扩张的战略。

  财政大臣艾伦毫不客气的指责道:“元帅阁下,如果你能够让英奥两国中立,我也不介意向中欧发展。

  如果做不到的话,最好还是打消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除非你想再经历一次全欧洲的反法战争。”

  陆军大臣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冷冷一笑,不屑的说:“懦夫!”

  “现在国际局势非常明显,普俄两国仇深似海,第二次普俄战争随时可能爆发,根本就无力干涉我们的行动。

首节 上一节 413/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