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节

  不过这对弗朗茨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对书报管制那是为了遏制革命思想的传播,谁都可能支持革命党,唯独他这个皇位继承人,不可能支持革命党革自己的命。

  弗朗茨还是非常有道德修养的,急民众之所急,忧民众之所忧,所以他的报纸名字就叫《我们要面包,我们要奶酪》。

  这家报纸的定义,也和名字完全一样,为了报社的安全,他决定要把报社放在警察局门口。

  这个年代开报社也非常的麻烦,就算是弗朗茨可以省略最繁琐的手续,但是人工、场地总是需要自己找的。

  最重要的还是报社编辑和记者,这些人必须要有热血,敢于直面这个残酷的社会,同样又不能太热血,连吃谁的饭都忘了。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19世纪中期奥地利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文人墨客,这些人有的坚持创作,有的中途改道跑去玩了政治。

  不管怎么说,笔杆子们宣传的功力不是贵族能够比拟的。

  比如说那位律师出身的匈牙利政治家科苏特,就是一位宣传强人,1847年拉开了匈牙利独立的序幕,还一度成为了匈牙利共和国的元首。

  当然了,他也具备文人的通病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制定的计划往往脱离了实际情况,起义自然是被镇压了。

  弗朗茨对科苏特没有兴趣,就算宣传能力再强,也架不住他是一位极端民族主义者。

  双方在天然上就是对立的,当然了如果想要收买的话,也未必不能够成功,只不过弗朗茨没有这个兴趣。

  在他的用人观念里,忠诚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能力,最低的用人底线,也必须要保证不是敌人。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在纸片上写了几个名字,然后吩咐道:“劳尔,派人查一下名单上面的这几个人,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就以报社的名义给他们寄一封邀请函!”

  “是,大公!”随从劳尔连忙说道

  这个年代想要招人可不容易,大学还是象牙塔,里面没有普通人,身份最低的父母也是小资本家。

  所谓的励志故事,都是用来骗人的,高昂的学费根本就不是勤工俭学能够凑齐的。

  社会上的文人墨客,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落魄,当然家道中落的是例外。

  想要招人,要么在人流大的地方挂个广告牌,要么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更多的还是通过熟人介绍。

  熟人介绍,这肯定不适合弗朗茨,他接触的人就没有混得那么落魄的,龙不与蛇居,自然不会认识那些普通工人。

  不过这个还不着急,招聘普通工人还是很容易的,相比其他行业,在报社上班还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不怕没有人来应娉。

  反倒是招聘记者和编辑需要时间,弗朗茨邀请的人都是现在社会上知名的文人墨客。

  来不来都无所谓,这只是在告诉他们现在奥地利又多了一家报社,他们也多了一个发表文章赚取稿费的地方。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抛头露面,虽然很多人都会知道他是这家报社的幕后老板。

  如果不是考虑到经济上的问题,弗朗茨不介意一次性开几十家报社,明火执仗的去争夺舆论主导权。

  考虑到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弗朗茨果断的怂了,掌握一家报社平时指点江山,需要的时候可以带节奏就可以了。

  奥地利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啦,现任首相克莱门斯·梅特涅就曾经是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只不过现在他已经里外不是人了,国内的资产阶级嫌弃他的改革力度不够大,没有能够全部满足他们的利益。

  贵族保守派,同样也排斥他这位首相,作为贵族利益集团的代表者,他主张解放农奴损害了贵族集团的利益。

  就连维也纳宫廷,实际上对他这个改革派的首相不怎么感冒,原因非常的简单,口号喊得太久了,改革却没有看到成效。

  弗朗茨可能是这个时代最能理解他的人了,用一句形象的话说:奥地利帝国就像是一所虫蛀了的房子,如果移动一部份,谁也不知道会倒塌多少。

  出于谨慎负责的态度,梅特涅进行的改革非常小心,唯恐一个不好就玩崩了。

  这种缩脚缩手的改革,自然是不能够成功了,没有流血的改革,怎么可能成功呢?

第8章 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

  “你想要开一家报社,想过怎么盈利了么?”苏菲夫人关心的问道

  盈利?

  这是不可能盈利的,至少在短期内是无法盈利的!

  报社也不是那么容易开的,报纸的销量更不可能一天就起来,没有销量自然也就没有广告收入。

  正常情况下,前面几个月报社就是纯亏损,然后慢慢的提升销量,然后再接一些广告,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实现盈利。

  这个年代维也纳的民众还不富裕,中产阶级的数量是相当的少,报纸的销量自然是很低。

  “我准备先刊登小说,培养一批稳定的读者,偶尔插播一点儿民众感兴趣的新闻,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盈利的问题还不着急,等报纸销量超过两万份过后,再考虑这个问题,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弗朗茨胸有成竹的说道

  “两万份,这可不容易,据我所知在维也纳本地销量超过两万份的报纸只有三种,除非是做全国市场!”苏菲夫人想了想说道

  显然,她也是做了功课的,没有信口开河。

  弗朗茨点了点头,他知道即便是这三家,也不是每天都能在维也纳卖掉两万份报纸,只有在有劲爆新闻的时候,才能够卖到两万份。

  没有办法,这个年代维也纳人口还不到五十万,能够买得起报纸的人不会超过八万,这里面愿意掏钱订报纸的人会更少。

  弗朗茨估计维也纳长期订阅报纸的群体,大约在两三万之间,其他人都是偶尔买一份报纸。

  可以说这个年代的报社生存环境是相当的恶劣,再加上严格的报检制度,这个行业并不好做。

  弗朗茨的目标是在一年内将报纸的销量提升到一万份,其中在维也纳能够销售六千份就算是成功了。

  苏菲夫人想了想说:“弗朗茨,既然你已经考虑清楚了,就大胆去做吧!

  给你一个建议,招募一位靠谱的主编,他可以让你少亏损一点儿。

  最好不要盲目的介入政治,这会让你省去很多麻烦!”

  “谢谢,我的报社名字都可以看出来,这只是一份为民众发出呼声的报纸,但是具体要怎么做,就不是我该操心的了!”弗朗茨微笑着说道

  他可不愿意被人当枪使,政治可以参与,但是在资本家和贵族之间,绝对不能够盲目的站队。

  作为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的态度会影响到很多人的立场,这关系到他自身的人设。

  弗朗茨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关心民生的仁慈储君,在贵族和资本家们的战斗中,他必须要保持超然的地位。

  这些都需要宣传,没有宣传普通民众怎么知道他是什么人呢?

  ……

  时间匆匆而过,弗朗茨很快就为报社选定了一位主编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选择他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名气大。

  这个时代奥地利最知名的作家之一,早年是一名激进主义热血青年,晚年倾向于保守。

  现在已经他已经人到中年,热血燃烧得差不多了,又没有完全耗尽。

  “鲍恩菲尔德先生,欢迎你的加入!”弗朗茨微笑着说道

  “尊敬的大公,很高兴为你服务!”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回答道

  “鲍恩菲尔德先生,今天请你过来,主要是为了报社的定位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么?”弗朗茨开口问道

  “大公阁下,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是每一个新闻人的职责,我们要敢于揭露这一切!”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满怀期待的说道

  弗朗茨知道为什么这么人愿意接受他的邀请了,感情就是为了找一个可以尽情骂人的平台。

  奥地利在实行书报检查制度,要是没有一个强硬的后台,这些文人想要骂人也不能尽兴。

  毫无疑问,他这个帝国的继承人,就是一个最好的靠山,就算惹出了事情,他这个老大还能不去捞人么?

  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的年龄也不小了,在现实面前已经学会了妥协,在前不久刚刚创作一本讽刺政府的《成年》。

  发布出去过后他就担心了,因为这是私自印发的,没有通过政府机构的检查,被逮着了是要蹲监狱的。

  正准备跑路的时候,接到了弗朗茨的邀请,他就果断的接受了。

  这个年头奥地利的秘密警察也是看人下菜,如果他在弗朗茨手下干活,只要做的不是太过分,这些人是不会拿他开刀的。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道:“鲍恩菲尔德先生,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报纸已经有这么多了,也不缺我们这一家。

  我创办这份报纸的目的,从报社的名字上都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宗旨是为社会的最底层发出一份声音。

  我希望靠我们的努力,改变国内底层民众的生活现状,他们需要面包、需要奶酪,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应该得到保障!”

  任何一份报纸都有一个高大上的理念,这个时期奥地利还没有这种专门为底层人士发声的报纸,因为这个阶层没钱买报纸。

  “大公阁下,不得不说你的立意很伟大,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改变我们现在的政治体制!”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毫不犹豫的开始夹带私货

  弗朗茨微微一笑说:“奥地利的体制确实需要改变,但是要怎么样改变,我就不知道了。

  就算有现成的方案放在面前,以我的知识的积累,也不足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要先保持沉默。

  不过我知道不管体制如何改变,底层民众的生活都需要改变,这需要政府制定更多的法律来保障他们的利益!

  鲍恩菲尔德先生,你的任务非常的重大,必须要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底层民众的生活,关心底层民众们的生活!

  如果能够推动政府立法来保障他们的利益,就更好了!”

  忽悠人谁怕谁啊?弗朗茨三言两语就让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无话可说,所有的人都知道奥地利需要改革,可是该怎么改革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利益需求,自然也有不同的改革方案了,弗朗茨干脆以小卖小,不要指望一名16岁的小屁孩来决定国家命运。

第9章 打造:人设

  前世的无数案例告诉了弗朗茨,不需要你真的要和多数人站在同一立场上,至少你要让他们认为,你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

  现在弗朗茨就是这么做的,改革是奥地利的主流,他自然要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他是支持改革的。

  这个时候奥地利保守派的实力也不容小觑,维也纳宫廷就是保守派的大本营,弗朗茨也不能够背叛自己的阶级。

  这个时候年龄就是最好的武器,在改革派眼中他是支持改革的,这就够了,没有人奢求一名16岁的少年来主导奥地利的改革。

  弗朗茨又没有在具体改革上发表意见,在保守派眼中,他这是稳重的表现,所有人都知道奥地利必须要进行改革,可是怎么改革就争执不休了。

  作为帝国的皇储,弗朗茨支持改革这没有毛病,如果要是傻乎乎的将自己的改革方案抛出来,估计就要被教做人了。

  相比之下,弗朗茨关注底层民众生活状况,就不算什么了。一个仁慈的国王,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

  在谜底没有揭开前,无论是资本家还是贵族,都不会介意弗朗茨在民间刷声望,谁都不知道他这是项庄舞剑。

  鲍恩菲尔德被弗朗茨说服了,或者说是被现实给说服了,给这位年轻的大公做事也没有什么不好。

  如果能够影响到弗朗茨大公,让他接受自己的观念,那就更好了。

  他的打算弗朗茨自然是一清二楚的,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现在他只是需要利用鲍恩菲尔德的影响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报纸给创办起来。

  奥地利政治改革的问题,还是不用他们操心了,弗朗茨心中已经有了初步计划,在执行这一计划之前,还必须要削弱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的力量。

  抬高资本家地位的事情,在他的改革中是永远都不会出现的。

  “资本无国界,”弗朗茨还是听说过的。

  资本家永远都是喂不饱的,只要利益合适,分分钟就可以背叛的阶级,弗朗茨可不敢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支柱。

  奥地利的特殊国情决定了,这次改革必须要考虑到绝大多数底层民众的利益,才能真正的把这个国家融合到一起,这就要让贵族和资产阶级做出牺牲了。

  也就是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激化,弗朗茨才有成功的机会。

  对这个国家了解的越多,弗朗茨越发肯定这个帝国已经暗流涌动了。

  1846年德意志地区粮食欠收,奥地利也受到了影响。

  按理来说,奥地利帝国本来就是欧洲最主要的粮食出口国,有匈牙利大平原在,粮食减产的影响并不大。

  不过,现实却恰恰相反。资本家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一面过度的炒作粮荒,抬高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同时又压低了匈牙利地区的粮食收购价格,因为当地的粮食丰收了。

首节 上一节 4/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